成语

省烦从简的意思

shěngfáncóngjiǎn

省烦从简



拼音shěng fán cóng jiǎn

注音ㄕㄥˇ ㄈㄢˊ ㄘㄨㄥˊ ㄐ一ㄢˇ

解释省去烦杂的手续而采取简单的方法。

出处《晋书·虞预传》:“穷奢竭费谓之忠义,省烦从简呼为薄俗。”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省烦从简是中性词。

繁体省煩従簡

近义删繁就简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ěng xǐng   注音  ㄕㄥˇ ㄒ一ㄥˇ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ITHF  仓颉  FHBU  郑码  KOML  四角  906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64  区位  4201  统一码  7701  笔顺  丨ノ丶ノ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省的拼音:shěng(ㄕㄥˇ)  

⒈ 地方行政区域:省份。省会。

⒉ 节约,不费:省钱。省事。省吃俭用。

⒊ 简易,减免:省略。省称。省写。

⒋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省(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b.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

⒌ 古代称王宫禁地:省中。省闼(禁中)。

其他字义

省的拼音:xǐng(ㄒ一ㄥˇ)  

⒈ 检查:反省(检查自己)。省察(考察)。吾日三省吾身。

⒉ 知觉,觉悟:省悟。发人深省。

⒊ 看望父母、尊亲:省亲。省视。

统一码

省字UNICODE编码U+7701,10进制: 30465,UTF-32: 00007701,UTF-8: E7 9C 81。

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㗂䁞䚇渻

汉英互译

be aware、critically、examine oneself、omit、province、sav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province; save, econom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省的拼音: shěng  

〈词性:名〉

(1) (会意。从眉省,从屮( chè  )。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观察草。( xǐng  )本义:察看)

(2) 王宫禁署,禁中 [the emperor's living quarter in his palace]

禁台省中,连闼对门。——左思《魏都赋》

(3) 又如:省中(宫禁之中);省内(宫禁之内)

(4) 官署名称 [ministry]

投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诉出咱这实情。——《陈州粜米》

(5) 行政区域名 [province]。元代中央置中书省,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称为行省。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明·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省元(礼部考试中的第一名进士。因礼部属尚书省,故称)

(7) 通“眚”。灾祸;过失 [catastrophe;calamity]

大省者何?灾省也。——《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书·洪范》

乃惟省哉。——《潜夫论·述赦》。王继培云:“省哉,今作眚灾。”

词性变化

省的拼音: shěng  

〈词性:动〉

(1) 减少;精简 [decrease]

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礼记·乡饮酒义》。注;“小减曰省。”

省囹圄。——《礼记·月令·仲春》。注:“省,减也。”

省攻伐之心。——《战国策·秦策四》。注:“省,减也。”

省商贾之数。——《荀子·富国》

由父省也。——《史记·吴王濞传》

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荀子·仲尼》

省徭役,减征赋。——《三国志·吴主传》

(2) 又如:省刑(减少或减轻刑罚);省笔(减少字的笔画)

(3) 节约 [economize;save]

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省时间;能省的就省;省工;省口(不说话);省陌(亦作“省钱”。把不足一百的钱钞当作一百叫作“省陌”)省衣节食(犹言节衣缩食。指生活节俭)

(5) 免除;非除 [avoid;remit;remove]

哥哥可省烦恼。——《水浒全传》

(6) 又如:这个字不能省;省却(免去;除掉);省罢(裁减;罢免);省可(省可里。省得,免得,休要);省释(免罪释放)

(7) 另见 xǐng  

常用词组

省便、省城、省吃俭用、省得、省份、省俭、省劲,省劲儿、省力、省略、省略号、省钱、省却、省事、省心、省油灯、省垣、省治、省字号

基本词义

省的拼音: xǐng  

〈词性:动〉

(1) 同本义 [examine oneself critically]

省,视也。——《说文》

省,察也。——《尔雅》

省其文采。——《礼记·乐记》。注:“审也。”

退而省其私。——《论语》。皇疏:“视也。”

省农功。——《荀子·王制》。注:“观也。”

王省惟岁。——《书·洪范》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易·观》

(2) 又如:省方(视察四方);省耕(古代帝王巡视春耕)

(3) 检查 [examine one's thoughts and conduct]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日省月试。——《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

(4) 又如:省心改过(反省内心,改正错误);内省;省牲之所(屠宰、烹饪牛羊等祭品的地方。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以示虔诚,叫省牲);反省

(5) 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visit one's parents or elders living at another place]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注:“问其安否何如。”

陈子灿省兄 河南。——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 王夫人处来。——《红楼梦》

(6) 又如:省拜(谒见。叩拜父母长辈等);省宫闱(应召入宫探视);省候(探望问候);省晨(早晨问候);省问;省墓(扫墓)

(7) 明白 [be aware]

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8) 又如:省会(喻示;晓喻);省着(知道;晓得);省谕(通知;告知);省得(懂得);省不的(不明白;不懂)

(9) 醒悟 [be aware;become conscious]

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西厢记》

(10) 又如:不省人事;省得(醒悟);省释(劝化并释放);深省;猛省

(11) 另见 shěng  

常用词组

省察、省亲、省事、省视、省悟

  拼音  fán   注音  ㄈㄢˊ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DMY  仓颉  FMBO  郑码  UOGO  四角  91882  结构  左右电码  3565  区位  2319  统一码  70E6  笔顺  丶ノノ丶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烦(煩)的拼音:fán(ㄈㄢˊ)  

⒈ 苦闷,急躁:烦躁。烦乱。烦恼。烦闷。烦郁。心烦意乱。

⒉ 又多又乱:不厌其烦。要言不烦。烦絮。烦琐。烦冗。烦文。麻烦。

⒊ 搅扰:烦扰。烦嚣。

⒋ 敬辞,表示请、托:烦劳。烦请。

统一码

烦字UNICODE编码U+70E6,10进制: 28902,UTF-32: 000070E6,UTF-8: E7 83 A6。

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annoyed、be irritated

造字法

会意:从火、从页

English

bother, vex, trouble; troubleso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烦的拼音:

fán  

〈词性:形〉

(1) (会意。从页( xié  ),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2) 烦躁,烦闷 [be annoyed;be vexed]

烦,热头痛也。——《说文》

烦则喘喝。——《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唐· 杜甫《兵车行》

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左传·昭公元年》

(3) 又如:心烦(心里烦躁);烦积(烦闷积郁);烦困(烦躁疲劳);烦怨(烦恼怨恨)

(4) 通“繁”。烦琐;繁多 [be superfluous and confusing;overelaborate;numerous]

小人不避其禁,故刑烦。——《商君书·算地》

法省则不烦。——《淮南子·主术》。注:“多也。”

世浊则礼烦。——《吕氏春秋·音初》

列五王之德,烦烦如繁诸乎。——《大戴礼记·少间》。注:“众也。”

以奉使称臣,频烦至吴。——《三国志·费伟传》

话休絮烦。——《水浒传》

(5) 又如:烦务(繁杂的事务);烦细(繁杂琐碎);烦富(繁多;庞杂);烦几(繁杂的政事);烦鄙(繁杂卑俗);要言不烦

(6) 厌烦,腻烦 [be sick of]。如:耐烦(不急躁,不厌其烦);烦倦(厌烦困倦);烦厌(厌烦)

(7) 乱;纠缠 [confuse]

拨烦理乱,兼肃文教。——《晋书·刘颂传》

(8) 又如:烦委(杂乱堆积);烦悖(牵缠;纷乱);烦悖(纷乱谬误);烦舌(纷繁杂乱;心情烦闷,思绪混乱)

词性变化

烦的拼音:

fán  

〈词性:动〉

(1) 相烦;烦劳 [trouble]

烦,劳也;扰也。——《广雅》

卫者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数则烦,烦则不敬。——《礼记·祭义》

不可以烦大臣。——《战国策·秦策》

是好不好,烦大巫妪为人报河伯。——《史记·滑稽列传》

(2) 又如:烦交

(3) 搅扰;烦扰 [annoy]

水烦则鱼鼈不大。——《史记·乐书》

农时惮烦民。——王安石《杂咏》

以物烦其性命乎。——《淮南子·俶真》

(4) 又如:烦散(烦扰散乱);烦累(烦扰;劳累);烦搅(烦扰;搅扰)

常用词组

烦愁、烦劳、烦乱、烦闷、烦恼、烦腻、烦扰、烦冗、烦琐、烦琐哲学、烦心、烦厌、烦杂、烦躁

  拼音  cóng zòng   注音  ㄘㄨㄥˊ ㄗㄨㄥˋ   繁体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WWY  仓颉  OO  郑码  ODOD  四角  88000  结构  左右电码  1783  区位  2051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人  统一码  4ECE  笔顺  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从(從)的拼音:cóng(ㄘㄨㄥˊ)  

⒈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⒉ 采取,按照:从优。

⒊ 跟随:愿从其后。

⒋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⒌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⒍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⒎ 次要的:主从。从犯。

⒏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⒐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⒑ 姓。

其他字义

从(從)的拼音:zòng(ㄗㄨㄥˋ)  

⒈ 古同“纵”,竖,直。

⒉ 古同“纵”,放任。

统一码

从字UNICODE编码U+4ECE,10进制: 20174,UTF-32: 00004ECE,UTF-8: E4 BB 8E。

从字由两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從縱䢨

汉英互译

frae、from

相关字词

自、主、违

造字法

会意:从二人

English

from, by, since, whence, th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 同本义 [follow]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4) 顺从;依从 [comply with]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5) 》

(6)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7) 参与其事 [join;be engaged in]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8)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9) 听从,取法 [accept;obey]。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10)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如:从严,一切从简

词性变化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介〉

(1) 自,由 [from]——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3) 〈词性:副〉 素来,一向 [earlier on;all along]。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名〉

(1) 因由 [reason;cause]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 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 [the secondary]。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 堂房亲属 [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

从祖 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4)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侄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从的拼音:

cóng  

〈词性:形〉

(1) 言词顺畅的 [smooth]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 次要 [accessary]。如:从犯

常用词组

从不、从长计议、从此、从此往后、从从容容、从…到…、从动、从而、从犯、从谏如流、从井救人、从句、从军、从来、从良、从略、从命、从前、从戎、从容、从容不迫、从容自若、从善、从善如流、从师、从事、从属、从速、从天而降、从头、从先、从小、从心所欲、从业、从一而终、从优、从征、从政、从中、从子

  拼音  jiǎn   注音  ㄐ一ㄢˇ   繁体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TUJF  仓颉  HLSA  郑码  MTK  四角  88227  结构  上下电码  4675  区位  2882  统一码  7B80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丶丨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简(簡)的拼音:jiǎn(ㄐ一ㄢˇ)  

⒈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简。简牍。简策。简册。

⒉ 书信:简帖。简札。信简。书简。

⒊ 不复杂:简单。简易。简略。简要。简便。简洁。简练。册繁就简。言简意赅。

⒋ 选择:简拔。简选。简任。

⒌ 姓。

统一码

简字UNICODE编码U+7B80,10进制: 31616,UTF-32: 00007B80,UTF-8: E7 AE 80。

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簡䉍

汉英互译

bamboo slips for writing on、brief、letter、simp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竹、间声

English

simple, terse, succinct, a let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简的拼音:

ji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2)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bamboo slips]

畏此简书。——《诗·小雅·出车》

执简记。——《礼记·王制》。注:“策书也。”

小简而长。——《考工记·弓人》

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又如:简素(竹简与缣素。古代用来记载文字的竹帛);简书(古代的公文书于竹简,称为简书);简札(古代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简帛(简牍与帛。古代书写用品)

(4) 书籍;信札 [book;letter]

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盐铁论·大论》

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5) 又如:简末(文牍书简末幅);简策(指书籍);简囊(装书籍的袋子);简书(泛指文书,信札)

(6) 古兵器。鞭类 [whips]

其人年少,虎体人形,腕悬铁简,身挂绿袍。——《薛仁贵征辽事略》

(7) 又如:简格(盛放弩矢的用具及放刀剑的架子)

(8) 两根长约六十五厘米的竹片组成的打击乐器,名云扬板,以左手夹击发声来显示节拍 [bamboo's clips]。如:简子(简板。说唱曲艺时用以伴奏)

(9) 水名 [Jian River]。古黄河下游的支流之一,故道约在今山东省阳信县、栗陵县境

词性变化

简的拼音:

jiǎn  

〈词性:形〉

(1) 简省;简易;简单 [simple;simplified;brief]

繁文简节之音作。——《礼记·乐记》。注:“少易也。”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郦元之简。—— 宋· 苏轼《苏东坡全集·石钟山记》

(2) 又如:简绝(简练,爽快);简至(治事简易,思想通达);简编凛烈(历史是无情的);简选(简择选拔);简阔(简略宽疏)

(3) 稀少 [rare]。如:简少(稀少;缺少);简出(少出);简缺(疏略缺失);简讼(减少刑狱讼事);简细(细小琐碎)

(4) 大[great]

吾党之小子狂简。——《论语》

周之简圭。——《淮南子·说山》

(5) 又如:简圭(大的玉圭);简珠(大珠)

简的拼音:

jiǎn  

〈词性:动〉

(1) 通“柬”。选择 [select]

简能而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盖简桃核。——清·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简放(选出遣散);简界(精选之后);简选(简择选拔);;简卜(择日卜问);简才(选择贤才);简用(选用);简拔(选拔,选用提拔)

(3) 怠慢;倨傲 [cold-shoulder;slight]。如:简侮(轻侮);简薄(鄙薄轻视);简倨(犹高傲);简恣(简慢放肆);简亵(怠慢,失敬不恭);简弛(惰慢弛废);简怠(怠慢)

(4) 简化,使得简单或较简单 [simplify]。如:简出(精简放出);简缘(减除繁冗的外务。即寡欲)

(5) 检阅 [review]。如:简稽(检阅稽核);筒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简阅(检阅);简徒(检阅部众)

(6) 检查;检验 [check;test]

细细简认,件件都是王庆的。——《水浒传》

(7) 又如:简尸(验尸);简较(查阅;核对);简验(检查验看);简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8) 捐弃;剔除 [get rid of;remove]。如:简去(剔除);简汰(裁减;淘汰);简除(减免废除);简弃(捡除;抛弃)

(9) 分别;辨别 [distinguish]。如:简认(辨认);简别(甄别);简序(甄别次序);简第(甄别等第);简会(区别理解)

(10) 通“谏”。谏诤,直言规劝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常用词组

简拔、简报、简本、简编、简便、简策,简册、简称、简单、简短、简而言之、简分数、简化、简化汉字、简洁、简捷、简介、简劲、简括、简历、简练、简陋、简略、简码、简慢、简明、简朴、简谱、简省、简师、简述、简缩、简体字、简帖,简帖儿、简写、简讯、简要、简易、简约、简则、简章、简直、简装

省烦从简: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