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盛情难却的意思

shèngqíngnánquè

盛情难却



拼音shèng qíng nán què

注音ㄕㄥˋ ㄑ一ㄥˊ ㄋㄢˊ ㄑㄩㄝˋ

解释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贡郭尔先生的盛情难却,但我们又不需要一个人骑两匹马。”

例子朋友们再三要为我饯行,因盛情难却,我只好接受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交往。

感情盛情难却是中性词。

繁体盛情難却

近义情意难却

英语be difficult to decline somebody's generous intentions

日语ご厚意(こうい)辞退(じたい)しがたい

德语Ihre freundliche Einladung kann ich schlecht abschlag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èng chéng   注音  ㄕㄥˋ ㄔㄥˊ   
简体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DNNL  五笔98  DNLF  仓颉  ISBT  郑码  HMYL  四角  53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41  区位  4202  统一码  76DB  笔顺  一ノフフノ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盛的拼音:shèng(ㄕㄥˋ)  

⒈ 兴旺:兴盛。繁盛。旺盛。盛世。盛衰。茂盛。全盛时期。

⒉ 炽烈:年轻气盛。盛怒。盛气凌人。

⒊ 丰富,华美:盛产。盛宴。盛装。

⒋ 热烈,规模大:盛大。盛况。盛典。盛举。

⒌ 广泛,程度深:盛传(chuán  )。盛行(xíng   )。盛赞。盛名。盛夏。

⒍ 深厚:盛意。

⒎ 姓。

其他字义

盛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把东西放进去:盛饭。

⒉ 容纳:盛器。小桶盛不下多少东西。

统一码

盛字UNICODE编码U+76DB,10进制: 30427,UTF-32: 000076DB,UTF-8: E7 9B 9B。

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晟晠

汉英互译

fill、flourishing、popular、prosperous、vigorou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皿、成声

English

abundant, flourishing; contain; fi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盛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grains in sacrificial vessel]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2) 又如:粢盛

(3) 器皿,如杯、碗之类 [vessel]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4) 春秋时国名 [Cheng state]。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词性变化

盛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把东西放进去 [laddle;fill]。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

(2) 用勺舀或运送 [ladle]。如:给他自己盛汤

(3) 容纳 [hold]。如:礼堂能盛三千人

(4) 〈词性:方〉∶居住;生活 [dwell]

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 欧阳山《高干大》

(5) 整饬;端正 [set to order]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

(6) 另见 shèng  

常用词组

盛器

基本词义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皿,成声。( chéng  )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2) 旺盛;兴盛 [flourishing; prosperous]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

国家之盛。——韩愈《送孟东野序》

物盛则衰。——《史记·蔡泽列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盛古(指远古兴盛时代);盛族(名门望族);盛气(气势旺盛);盛阳(旺盛的阳气)

(4) 茂盛 [exuberant;luxuriant;thick]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游大林寺》

(5) 又如:盛茂(茂盛)

(6) 丰盛 [rich]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论语》

俯祭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盛大;隆重 [grand;magnificent]

官盛任使。——《礼记·中庸》。疏:“谓官之盛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8) 又如:盛作(犹大作);盛烈(盛大的功业);盛乐(盛大的乐曲);盛礼(盛大的礼仪)

(9) 众,多;极充足 [abundant;plentiful]

盛,多也。——《广雅》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李斯《谏逐客书》

(10) 又如:盛多(众多)

(11) 大,高,显赫 [celebrate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12) 美好 [fine]

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红楼梦》第三回

(13) 又如: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盛轨(美好的典范);盛则(美好的法则);盛美(美善;称美);盛藻(华美的辞藻)

(14) 范围广大;广泛 [popular;widespread]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又如:盛行;盛传

词性变化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副〉

(1) 极力;表程度深 [greatly]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盛酌(盛情款待);盛言(极力申说);盛推(极力推许);盛道(极力称说);盛夸(极力夸大)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名〉

(1) 极点;顶点 [zenith]

尧者,圣人之盛也。—— 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

(2) 姓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动〉

(1) 赞美 [praise]

盛夏后之致美。——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盛口(交口称誉);盛尊(尊贵至极);盛介(盛价。对别人的尊称);盛使(对对方办事人员的敬称);盛从(称对方仆从的客套话)

(3) 抚育 [foster]

周公盛养 成王。——《书·大传·金縢》

(4) 又如:盛养(培育)

(5) 另见 chéng  

常用词组

盛产、盛称、盛传、盛大、盛德、盛典、盛服、盛会、盛极一时、盛季、盛景、盛举、盛开、盛况、盛名、盛年、盛怒、盛气、盛气凌人、盛情、盛世、盛事、盛暑、盛衰、盛衰荣辱、盛衰兴废、盛夏、盛行、盛筵难再、盛颜、盛宴、盛业、盛意、盛誉、盛赞、盛馔、盛装、盛壮

  拼音  qíng   注音  ㄑ一ㄥˊ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GEG  仓颉  PQMB  郑码  UCQ  四角  95027  结构  左右电码  1906  区位  3973  统一码  60C5  笔顺  丶丶丨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情的拼音:qíng(ㄑ一ㄥˊ)  

⒈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情义。情致。情趣。情韵。性情。情愫(真情实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

⒉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情。情人。情书。情侣。情诗。殉情。情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⒊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情欲。发情期。

⒋ 私意:情面。说情。

⒌ 状况:实情。事情。国情。情形。情势。情节。

统一码

情字UNICODE编码U+60C5,10进制: 24773,UTF-32: 000060C5,UTF-8: E6 83 85。

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ffection、feeling、love、passion

造字法

形声:从忄、青声

English

feeling, sentiment, emo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情的拼音: qí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 同本义 [feelings;affection;sentiment]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 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3)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4) 本性 [a person's character;innate quality]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6) 情欲,性欲 [lust sexual passion]。如:情天欲海(情大如天,欲深如海);色情(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发情期;情尘(指情爱,情欲)

(7) 爱情 [love]

唯将旧物表深情。——白居易《长恨歌》

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巾短情长。

(8) 又如:情窦(爱情的萌芽);情谈款叙(慢慢地谈情说爱);情天(爱情的境界);情田(播种爱情之田)

(9) 实情,情况 [the state of affairs;circumstance;condition]

情,谓情实。——《周礼·天官》疏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主不掩其情。——《韩非子·二柄》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犹夫人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情词(有关罪情的供词);情真(真情;事实);内情(内部情况);详情(详细的情形)

(11) 私情;人情;情分 [human feeling;kindness]

不戴其情。——《淮南子·缪称》。注:“诚也。”

执法而不求其情。——苏洵《上韩枢密书》

(12) 又如:情势(人情关系);情常(常情);情义(人情道义);人情(情面;人之常情);求情(请求对方答应或宽恕);情曲(心曲,心里事)

(13) 情趣,兴趣 [interest]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顾亡机。——段成式《题谷隐蘭若诗》

(14) 又如:情兴

(15) 思想,精神 [thinking;spirit]。如:情物(指思想内容);情抱(情怀,胸襟);情神(精神,神情)

(16) 道理;情理 [reason]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孙子·九地》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及人之情。

(17) 又如:情款(情由);情因(情由);情本(事情的根由);情旨(犹情由);情纪(情理法纪)

(18) 形态;情态;姿态 [mode;posture]

含娇含态情不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19) 又如:情儿(态度);情迹(情状);情首(谓出首自白其情状);情踪(犹情状)

(20) 通“诚”。真诚,真实 [cordial;eanest;genuine;real;true]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常用词组

情爱、情报、情报局、情不可却、情操、情场、情痴、情敌、情调、情窦初开、情分、情夫、情妇、情感、情歌、情海、情好、情话、情怀、情急、情急智生、情节、情景、情境、情况、情郎、情理、情理难容、情侣、情面、情趣、情趣横生、情人、情深似海、情诗、情书、情丝、情思、情死、情随事迁、情态、情投意合、情网、情味、情窝、情形、情兴、情性、情绪、情义、情谊、情意、情由、情有可原、情欲、情愿、情至意尽、情致、情种、情状

  拼音  nán nàn nuó   
注音  ㄋㄢˊ ㄋㄢˋ ㄋㄨㄛˊ   繁体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CWYG  仓颉  EOG  郑码  XSNI  四角  70415  结构  左右电码  7181  区位  3649  统一码  96BE  笔顺  フ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难(難)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⒉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⒊ 不好:难听。难看。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àn(ㄋㄢˋ)  

⒈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⒉ 仇怨:排难解纷。

⒊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uó(ㄋㄨㄛˊ)  

⒈ 古同“傩”。

统一码

难字UNICODE编码U+96BE,10进制: 38590,UTF-32: 000096BE,UTF-8: E9 9A BE。

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versity、bad、blame、difficult、disaster、hard、hardly possi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 zhuī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动〉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feel difficult]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后缀〉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difficult]。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常用词组

难熬、难保、难缠、难产、难产、难吃、难处、难处、难卒合、难当、难倒、难道、难得、难点、难懂、难度、难分难解、难搞、难怪、难怪、难关、难割难舍、难过、难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难解之谜、难堪、难看、难免、难耐、难能可贵、难忍、难色、难上难,难上加难、难舍难分、难事、难受、难说、难说话儿、难题、难听、难忘、难为、难为情、难为听、难闻、难言、难言之隐、难以、难于、难住、难字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rerolt]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enmity;foe]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动〉

(1) 诘问;责难 [blame;reproach]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keep out;ward off;refuse]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argue]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常用词组

难胞、难民、难侨、难属、难兄难弟、难友

  拼音  què   注音  ㄑㄩㄝˋ   繁体    
部首  卩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CBH  仓颉  GISL  郑码  BZY  四角  47720  结构  左右电码  0606  区位  4020  统一码  5374  笔顺  一丨一フ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却的拼音:què(ㄑㄩㄝˋ)  

⒈ 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⒉ 退还,不受:盛情难却。

⒊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

⒋ 去掉:失却。了(liǎo  )却。

统一码

却字UNICODE编码U+5374,10进制: 21364,UTF-32: 00005374,UTF-8: E5 8D B4。

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卻㕁

汉英互译

but、decline、refuse、step back、yet

造字法

形声:从卩、去声

English

still, but; decline; retre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却的拼音:

què  

〈词性:动〉

(1)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  )声。卩( jié  ),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2) 同本义 [step back;retreat;withdraw]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 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4) 除;去 [get rid of]

(5)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6) 避;避免 [avoid]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7)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8) 拒绝 [refuse]。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9) 回转;返回 [turn back]。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10) 反复 [repeat]。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词性变化

却的拼音: què  

〈词性:连〉

(1)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but]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2) “反而”“然而” [at the same time]。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却的拼音: què  

〈词性:助〉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off;out;away]。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却的拼音: què  

〈词性:副〉

(1) 固然 [admittedly]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2) 再 [then]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4) 还 [still]。如:却是(还是)

(5) 才 [just]。如:却才(方才)

(6) 恰;正 [just]。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7) 刚刚 [a moment ago]。如:却才(刚才)

常用词组

却病、却步、却说、却月、却之不恭

盛情难却: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