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盛衰相乘的意思

shèngshuāixiāngchéng

盛衰相乘



拼音shèng shuāi xiāng chéng

注音ㄕㄥˋ ㄕㄨㄞ ㄒ一ㄤ ㄔㄥˊ

解释盛衰:兴盛和衰败;乘:乘除,消长。人事的兴盛和衰微互相消长。

出处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以古准今,盛衰相乘,物理变化,圣人处之,岂非栗栗危惧,不敢自暇之时乎?”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盛衰相乘是中性词。

繁体盛衰相乗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èng chéng   注音  ㄕㄥˋ ㄔㄥˊ   
简体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DNNL  五笔98  DNLF  仓颉  ISBT  郑码  HMYL  四角  53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41  区位  4202  统一码  76DB  笔顺  一ノフフノ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盛的拼音:shèng(ㄕㄥˋ)  

⒈ 兴旺:兴盛。繁盛。旺盛。盛世。盛衰。茂盛。全盛时期。

⒉ 炽烈:年轻气盛。盛怒。盛气凌人。

⒊ 丰富,华美:盛产。盛宴。盛装。

⒋ 热烈,规模大:盛大。盛况。盛典。盛举。

⒌ 广泛,程度深:盛传(chuán  )。盛行(xíng   )。盛赞。盛名。盛夏。

⒍ 深厚:盛意。

⒎ 姓。

其他字义

盛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把东西放进去:盛饭。

⒉ 容纳:盛器。小桶盛不下多少东西。

统一码

盛字UNICODE编码U+76DB,10进制: 30427,UTF-32: 000076DB,UTF-8: E7 9B 9B。

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晟晠

汉英互译

fill、flourishing、popular、prosperous、vigorou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皿、成声

English

abundant, flourishing; contain; fi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盛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grains in sacrificial vessel]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2) 又如:粢盛

(3) 器皿,如杯、碗之类 [vessel]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4) 春秋时国名 [Cheng state]。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词性变化

盛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把东西放进去 [laddle;fill]。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

(2) 用勺舀或运送 [ladle]。如:给他自己盛汤

(3) 容纳 [hold]。如:礼堂能盛三千人

(4) 〈词性:方〉∶居住;生活 [dwell]

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 欧阳山《高干大》

(5) 整饬;端正 [set to order]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

(6) 另见 shèng  

常用词组

盛器

基本词义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皿,成声。( chéng  )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2) 旺盛;兴盛 [flourishing; prosperous]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

国家之盛。——韩愈《送孟东野序》

物盛则衰。——《史记·蔡泽列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盛古(指远古兴盛时代);盛族(名门望族);盛气(气势旺盛);盛阳(旺盛的阳气)

(4) 茂盛 [exuberant;luxuriant;thick]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游大林寺》

(5) 又如:盛茂(茂盛)

(6) 丰盛 [rich]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论语》

俯祭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盛大;隆重 [grand;magnificent]

官盛任使。——《礼记·中庸》。疏:“谓官之盛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8) 又如:盛作(犹大作);盛烈(盛大的功业);盛乐(盛大的乐曲);盛礼(盛大的礼仪)

(9) 众,多;极充足 [abundant;plentiful]

盛,多也。——《广雅》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李斯《谏逐客书》

(10) 又如:盛多(众多)

(11) 大,高,显赫 [celebrate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12) 美好 [fine]

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红楼梦》第三回

(13) 又如: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盛轨(美好的典范);盛则(美好的法则);盛美(美善;称美);盛藻(华美的辞藻)

(14) 范围广大;广泛 [popular;widespread]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又如:盛行;盛传

词性变化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副〉

(1) 极力;表程度深 [greatly]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盛酌(盛情款待);盛言(极力申说);盛推(极力推许);盛道(极力称说);盛夸(极力夸大)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名〉

(1) 极点;顶点 [zenith]

尧者,圣人之盛也。—— 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

(2) 姓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动〉

(1) 赞美 [praise]

盛夏后之致美。——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盛口(交口称誉);盛尊(尊贵至极);盛介(盛价。对别人的尊称);盛使(对对方办事人员的敬称);盛从(称对方仆从的客套话)

(3) 抚育 [foster]

周公盛养 成王。——《书·大传·金縢》

(4) 又如:盛养(培育)

(5) 另见 chéng  

常用词组

盛产、盛称、盛传、盛大、盛德、盛典、盛服、盛会、盛极一时、盛季、盛景、盛举、盛开、盛况、盛名、盛年、盛怒、盛气、盛气凌人、盛情、盛世、盛事、盛暑、盛衰、盛衰荣辱、盛衰兴废、盛夏、盛行、盛筵难再、盛颜、盛宴、盛业、盛意、盛誉、盛赞、盛馔、盛装、盛壮

  拼音  shuāi cuī   注音  ㄕㄨㄞ ㄘㄨㄟ   
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YKGE  仓颉  YWMV  郑码  SKRH  四角  0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5905  区位  4305  统一码  8870  笔顺  丶一丨フ一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衰的拼音:shuāi(ㄕㄨㄞ)  

⒈ 事物发展转向微弱:衰微。衰弱。衰老。盛(shèng   )衰。兴(xīng   )衰。

其他字义

衰的拼音:cuī(ㄘㄨㄟ)  

⒈ 等次,等级,等差:等衰(等次)。

⒉ 同“缞”。

统一码

衰字UNICODE编码U+8870,10进制: 34928,UTF-32: 00008870,UTF-8: E8 A1 B0。

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cline、wane

相关字词

兴、盛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ecline, falter, decrease; weak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衰的拼音: cuī  

〈词性:名〉

(1)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mourning garments of hemp]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緻, 梁弘御戎, 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緻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3)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order from top downward]。如:衰杀(等差);衰构(分门别类构拟文辞)

词性变化

衰的拼音: cuī  

〈词性:动〉

(1)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decrease progressively]。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2) 减少 [reduce]。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3) 另见 shuāi  

基本词义

衰的拼音: shuāi  

〈词性:动〉

(1) (会意。从衣,从冄( rǎn  )。“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 suǒ  )本义:蓑衣。)

(2)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 [decline;wane]

衰则气复反入。——《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衰末(衰落微末);衰旺(衰落与旺盛);衰季(衰微末世);衰废(衰败颓废);衰宗(殁落残败的宗族);衰门(寒门);衰薄(颓废浇薄。多指道德风尚)

(4) 减少;削弱 [fail;decline]

其周德之衰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小也。”

昔周道衰微。——《谷梁传序》。疏:“谓衰弱陵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5) 又如:风势渐衰;衰颓(衰败);衰止(衰减而止息);衰乏(衰退疲乏);衰色(指姿色衰减的女子)

(6) 枯萎;凋谢 [wither]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雨洒江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辞·长歌行》

(7) 又如:衰红(凋谢的花);衰条(枯枝);衰黄(枯黄)

词性变化

衰的拼音: shuāi  

〈词性:形〉

(1) 衰老 [old and feeble;decrepit]

年衰志悯。——《淮南子·主术》。注:“老也。”

人之老也形盖衰。——《吕氏春秋·去宥》。注:“肌肤消也。”

而臣衰,窃爱怜之。——《战国策·战策》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衰颜(衰老的容颜);衰暮(老年;晚年);衰冗(衰老冗废);衰年(衰老之年);衰枯(衰老干枯);衰耄(衰老;年老糊涂)

(3) 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 [greying]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剑南诗稿》

(4) 又如:衰白(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暮年)

(5) 衰弱 [weak;feeble]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6) 又如:衰癃(衰弱多病);衰迈(衰弱老迈);衰困(衰弱困顿);衰窿(衰弱抱病)

(7) 懈怠 [slack;sluggish]

年既老而不衰。——《楚辞·涉江》。注:“懈也。”

(8) 又如:衰葸(懈怠畏惧);衰惰(怠惰);衰堕(懈怠)

(9) 另见 cuī  

常用词组

衰败、衰惫、衰敝、衰变、衰病、衰残、衰草、衰耗、衰减、衰竭、衰老、衰陵、衰落、衰迈、衰疲、衰弱、衰飒、衰世、衰瘦、衰损、衰颓、衰退、衰亡、衰微、衰萎、衰歇、衰谢、衰朽、衰之以属

  拼音  xiāng xiàng   注音  ㄒ一ㄤ ㄒ一ㄤˋ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HG  仓颉  DBU  郑码  FLVV  四角  46900  结构  左右电码  4161  区位  4764  统一码  76F8  笔顺  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相的拼音:xiāng(ㄒ一ㄤ)  

⒈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⒉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⒊ 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

⒋ 姓。

其他字义

相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⒉ 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⒊ 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⒋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

⒌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⒍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⒎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⒏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⒐ 姓。

统一码

相字UNICODE编码U+76F8,10进制: 30456,UTF-32: 000076F8,UTF-8: E7 9B B8。

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相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ach other、mutually、appearance、looks、look at and appraise、photograph、posture

造字法

会意:从目、从木

English

mutual, reciprocal, each 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相的拼音: xiāng  

〈词性:副〉

(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together;jointly]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successively;one after another]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

(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词性变化

相的拼音: xiāng  

〈词性:动〉

(1) 相差 [differ]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

(3) 亲自观看 [see for oneself]。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另见 xiàng  

常用词组

相安无事、相伴、相帮、相比、相差、相称、相承、相乘、相持、相出没、相处、相传、相待如宾、相当、相当、相得、相得益彰、相等、相抵、相对、相对论、相反、相反相成、相仿、相逢、相符、相干、相隔、相跟、相顾失色、相关、相好、相和、相互、相会、相继、相间、相见、相见恨晚、相将、相交、相交有年、相结合、相近、相敬如宾、相距、相看、相看、相克、相连、相邻、相门户、相能、相配、相碰、相亲、相亲相爱、相劝、相让、相认、相容、相若、相商、相生、相识、相视、相熟、相思、相似、相提并论、相通、相同、相投、相托、相望、相向、相像、相信、相形见绌、相依、相依为命、相宜、相应、相应、相与、相遇、相约、相知、相知有素、相撞、相中、相助、相坐

基本词义

相的拼音: xiàng  

〈词性:动〉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look at;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

(4) 看相 [physiognomize]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6) 辅佐,扶助 [assist]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8) 教导 [teach]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9) 治,治理 [administer]

相我受民。——《书·立政》

(10) 选择 [choose]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be minister]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13) 像 [like]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词性变化

相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人的外貌,相貌 [looks;appearance]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3) 照片 [photo, photograph]。如:照个相

(4) 官名 [the prime minister]

(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8)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如:首相;大藏相

(9) 相位 [phase]。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10)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master of ceremonies]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11) 古代的一种乐器 [ xiang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12) 农历七月的别名 [the seventh month]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13)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physiognomy]。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14) 古地名 [Xiang town]。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5) 引盲人行走的人 [blind guide]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16)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17) 另见 xiāng  

常用词组

相册、相公、相国、相机、相机而行、相机行事、相角、相里、相马、相貌、相貌堂堂、相面、相片、相扑、相声、相士、相体裁衣、相图、相位、相纸

  拼音  chéng shèng   注音  ㄔㄥˊ ㄕㄥˋ   
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UXV  仓颉  HDLP  郑码  MFTR  四角  209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42  区位  1943  统一码  4E58  笔顺  ノ一丨丨一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乘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骑,坐:乘马。乘车。乘客。乘警。

⒉ 趁着,就着:乘便。乘机(趁着机会)。乘势。乘兴(xìng  )。因利乘便。

⒊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乘法。乘幂(  )。乘数。

⒋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⒌ 姓。

其他字义

乘的拼音:shèng(ㄕㄥˋ)  

⒈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乘舆。千乘之国。

⒉ 古代称四为乘:乘矢。乘壶。“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⒊ 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乘。野乘。

统一码

乘字UNICODE编码U+4E58,10进制: 20056,UTF-32: 00004E58,UTF-8: E4 B9 98。

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乗椉

汉英互译

ride、multiply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ide, ascend; avail oneself of; numerary adjunct for vehicl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乘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

(2) 同本义 [ascend]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却叔虎将乘城。——《国语·晋语一》

淮阴侯复乘之。——《史记·高帝纪》

俱乘高台。——《列子·黄帝》

(3) 又如:乘槎(神话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顶)

(4) 骑;坐 [ride]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5) 又如:乘车;乘舟(乘船);乘奔(乘坐奔驰的快马);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以代舟船。后用以比喻避世)

(6) 驱马驾车;驾驭 [drive]

服牛乘马。——《易·系辞下》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7) 又如:乘驭(驱使车马行进;驱使;役使);乘云(驾云;驭云);乘马(驾马,用马驾车)

(8) 趁着;利用 [take advantage of]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汉· 贾谊《治安策》

其锋不可犯,而其未可乘。——宋· 苏轼《留侯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9) 又如:乘衅(乘机;趁空子);乘闲(趁着空闲);乘空(趁着空闲);乘胜(趁着胜利的形势)

(10) 凭持;依仗 [rely on]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乘利席胜(凭借着胜利的形势);乘正(依据正道);乘利(凭借有利的形势)

(12) 冒着 [brave]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至于 泰安。—— 清· 姚鼐《登泰山记》

(13) 交错(出现) [alternate]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4) 算术中用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 [multiply]。如:8乘以7得56

词性变化

乘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算术中的乘法运算,亦指乘法的运算方法 [multiplication]。如:加减乘除

(2) 佛教的教义 [yana]。如:大乘,小乘

(3) 另见 shèng  

常用词组

乘便、乘除、乘法、乘法表、乘方、乘风、乘风破浪、乘号、乘火打劫、乘机、乘积、乘坚策肥、乘警、乘客、乘凉、乘龙快婿、乘幂、乘人之危、乘胜、乘胜追击、乘势、乘数、乘务员、乘隙、乘兴、乘虚

基本词义

乘的拼音: shèng  

〈词性:名〉

(1) 用以指车兵 [chariot soldier]

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左传》

(2)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history]

晋之《乘》, 楚之《梼杌》, 鲁之《春秋》,一也。——《孟子》

(3) 又如:乘籍(史书)

词性变化

乘的拼音: shèng  

〈词性:量〉

(1) 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four]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乘处(四个同处);乘壶(四个壶);乘禽(成双而群居的鸟)

(3) [量]

(4) 用以计算车子

公车千乘。——《诗·鲁颂·閟宫》

驾我乘马。——《诗·陈风·株林》

晋师乘和。——《左传·成公十二年》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赵策》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 梁。——《战国策·齐策》

(5) 又如:乘丘(形同马车的土丘);乘白(古代指战车和军旗);乘车(安车;古代行丧葬礼所用的魂车);乘马(四匹马拉的车);乘传(古代驿站用的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乘广(春秋时楚王或主帅率领的兵车);乘路(即王路。周代天子所乘之车)

(6) 用以计算马。四匹

路车乘马。——《诗·小雅·采菽》

乘马在厩。——《诗·小雅·鸳鸯》

陈文子有马十乘。——《论语》。 刘宝楠正义:“一乘是四匹马。”

(7) 又如:乘黄(四匹黄色的马);乘黄朱(四匹黄毛朱鬃的马);乘鸨(四匹黑白杂毛的马)

(8) 用以计算船只

舫千余乘。——《宋书》

(9) 用以计算田地、区域的单位,犹丘

(10) 用以计算轿子、梯子等

一乘素轿,将二姐儿抬来。——《红楼梦》

(11) 军赋的计算单位。古井田制,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四丘为甸,一甸土地所出的军赋叫乘(包括战车、甲士和步卒) [Sheng]

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左传》

(12) 另见 chéng  

常用词组

乘舆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