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盛筵易散的意思

shèngyánsàn

盛筵易散



拼音shèng yán yì sàn

注音ㄕㄥˋ 一ㄢˊ 一ˋ ㄙㄢˋ

解释盛:盛大;筵:酒席。再盛大的酒席容易散席。比喻良辰美事不会永久存在,总要消失。

出处清·王嗣槐《满庭芳》词:“少年欢乐事,鸾笙凤管,曲罢宵分。怪盛筵易散,青鬓难存。”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盛筵易散是中性词。

近义盛筵必散

英语Even the grandest feast must have an end.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èng chéng   注音  ㄕㄥˋ ㄔㄥˊ   
简体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DNNL  五笔98  DNLF  仓颉  ISBT  郑码  HMYL  四角  53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41  区位  4202  统一码  76DB  笔顺  一ノフフノ丶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盛的拼音:shèng(ㄕㄥˋ)  

⒈ 兴旺:兴盛。繁盛。旺盛。盛世。盛衰。茂盛。全盛时期。

⒉ 炽烈:年轻气盛。盛怒。盛气凌人。

⒊ 丰富,华美:盛产。盛宴。盛装。

⒋ 热烈,规模大:盛大。盛况。盛典。盛举。

⒌ 广泛,程度深:盛传(chuán  )。盛行(xíng   )。盛赞。盛名。盛夏。

⒍ 深厚:盛意。

⒎ 姓。

其他字义

盛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把东西放进去:盛饭。

⒉ 容纳:盛器。小桶盛不下多少东西。

统一码

盛字UNICODE编码U+76DB,10进制: 30427,UTF-32: 000076DB,UTF-8: E7 9B 9B。

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晟晠

汉英互译

fill、flourishing、popular、prosperous、vigorou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皿、成声

English

abundant, flourishing; contain; fi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盛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grains in sacrificial vessel]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2) 又如:粢盛

(3) 器皿,如杯、碗之类 [vessel]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4) 春秋时国名 [Cheng state]。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词性变化

盛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把东西放进去 [laddle;fill]。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

(2) 用勺舀或运送 [ladle]。如:给他自己盛汤

(3) 容纳 [hold]。如:礼堂能盛三千人

(4) 〈词性:方〉∶居住;生活 [dwell]

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 欧阳山《高干大》

(5) 整饬;端正 [set to order]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

(6) 另见 shèng  

常用词组

盛器

基本词义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皿,成声。( chéng  )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2) 旺盛;兴盛 [flourishing; prosperous]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

国家之盛。——韩愈《送孟东野序》

物盛则衰。——《史记·蔡泽列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盛古(指远古兴盛时代);盛族(名门望族);盛气(气势旺盛);盛阳(旺盛的阳气)

(4) 茂盛 [exuberant;luxuriant;thick]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游大林寺》

(5) 又如:盛茂(茂盛)

(6) 丰盛 [rich]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论语》

俯祭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盛大;隆重 [grand;magnificent]

官盛任使。——《礼记·中庸》。疏:“谓官之盛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8) 又如:盛作(犹大作);盛烈(盛大的功业);盛乐(盛大的乐曲);盛礼(盛大的礼仪)

(9) 众,多;极充足 [abundant;plentiful]

盛,多也。——《广雅》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李斯《谏逐客书》

(10) 又如:盛多(众多)

(11) 大,高,显赫 [celebrate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12) 美好 [fine]

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红楼梦》第三回

(13) 又如: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盛轨(美好的典范);盛则(美好的法则);盛美(美善;称美);盛藻(华美的辞藻)

(14) 范围广大;广泛 [popular;widespread]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又如:盛行;盛传

词性变化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副〉

(1) 极力;表程度深 [greatly]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盛酌(盛情款待);盛言(极力申说);盛推(极力推许);盛道(极力称说);盛夸(极力夸大)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名〉

(1) 极点;顶点 [zenith]

尧者,圣人之盛也。—— 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

(2) 姓

盛的拼音: shèng  

〈词性:动〉

(1) 赞美 [praise]

盛夏后之致美。——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盛口(交口称誉);盛尊(尊贵至极);盛介(盛价。对别人的尊称);盛使(对对方办事人员的敬称);盛从(称对方仆从的客套话)

(3) 抚育 [foster]

周公盛养 成王。——《书·大传·金縢》

(4) 又如:盛养(培育)

(5) 另见 chéng  

常用词组

盛产、盛称、盛传、盛大、盛德、盛典、盛服、盛会、盛极一时、盛季、盛景、盛举、盛开、盛况、盛名、盛年、盛怒、盛气、盛气凌人、盛情、盛世、盛事、盛暑、盛衰、盛衰荣辱、盛衰兴废、盛夏、盛行、盛筵难再、盛颜、盛宴、盛业、盛意、盛誉、盛赞、盛馔、盛装、盛壮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简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TTHP  仓颉  HNKM  郑码  MMIY  四角  88401  结构  上下电码  4605  区位  8359  统一码  7B75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丨一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筵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竹席:筵席。

⒉ 酒席:喜筵。寿筵。

统一码

筵字UNICODE编码U+7B75,10进制: 31605,UTF-32: 00007B75,UTF-8: E7 AD B5。

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筵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anquet、feast

造字法

形声:从竹、延声

English

bamboo mat; feast, banqu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筵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延声。本义:竹席)

(2) 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 [bamboo mat spread on the floor for people to sit on]

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周礼》郑玄注

(3) 又如:筵几(座席和几案);筵第(筵席和床铺)

(4) 席位 [seat]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又如:筵席(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筵羞(酒宴美食)

(6) 宴席 [feast]。如:筵开玳瑁(用玳瑁做装饰坐具的盛宴);筵会(宴会);喜筵;寿筵

词性变化

筵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铺设坐席 [spread mat]

主人筵于户西。——《仪礼·士冠礼》

(2) 又如:筵床(铺设席子的坐榻)

  拼音    注音  一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JQRR  仓颉  APHH  郑码  KROD  四角  6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2496  区位  5055  统一码  6613  笔顺  丨フ一一ノ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易的拼音:yì(一ˋ)  

⒈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易。易与(容易对付)。易于。

⒉ 和悦:平易(a.态度谦逊和蔼;b.指语言文字浅显)。

⒊ 改变:易手。易地。变易。

⒋ 交换:交易。贸易。

⒌ 轻慢:贵货易土。

⒍ 芟治草木:易墓(除治墓地的草木)。易其田畴。

⒎ 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

⒏ 姓。

统一码

易字UNICODE编码U+6613,10进制: 26131,UTF-32: 00006613,UTF-8: E6 98 93。

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蜴㑥

汉英互译

amiable、change、easy、exchang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蜥蜴形

English

change; eas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易的拼音:   

〈词性:动〉

(1) (象形。本义:蜥易)

(2) 换,交换 [exchange]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 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4) 改变,更改 [change]

狱词无易。——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易字(改换名字);易箦(更换竹席);易辙(改变行车道路);易心(改变心志;改变想法);易初(改变初衷);易革(改革,变革);易节(改变气节操守)

(6) 替代 [replace]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章炳麟《致段祺瑞书》

(7) 又如:易代(更换朝代)

(8) 蔓延;传播 [spread]

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东观汉记》

(9) 又如:易种(蔓延其种)

(10) 治,整治 [renovate;dredge]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11) 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make light of;despise]

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注:“易,轻易也。”

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应帝王》。释文引崔注:“易,相轻易也。”

易者使倾。——《易·系辞下》。注;“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汉书·王嘉传》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词性变化

易的拼音:   

〈词性:形〉

(1) 容易。与“难”相对 [easy]

贵货而易土。——《国语·晋语七》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唐· 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

事有难易。——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

(2) 又如:易与(容易对付);易可(容易);易人(可以轻易对付的人);易易(极容易);易如反掌

(3) 简易,简省 [simple and easy]

栾范易行以诱之。——《左传》

(4) 平坦 [level]

羁坚辔,附易路。——《文选·枚乘·七发》

(5) 又如:易野(平坦的原野);易道(平路);易地(平地)

(6) 平易 [unassuming]。如:易直(平易正直)

(7) 和蔼 [amiable]。如:易恬(和悦恬淡);易中(和悦其心)

易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change]

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

(2) 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divination book]

(3) 《周易》的简称 [the Book of Changes]

《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序》

本之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易》之八像(《易经》中用八种符号(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中的现象)

(5) 古代占卜官名 [divination officer]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礼记》

(6) 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divination image]

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

(7) 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one of ingering]

(8) 通“埸”。边界 [border]

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荀子·富国》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易·大壮》

殖于疆易。——《汉书·食货志上》

吾易久远。——《汉书·礼乐志》

(9) 州名 [Yi prefecture]。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10) 易水的简称 [Yi River]。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秦兵旦暮渡 易水。——《战国策·燕策》

易,出 代州,经 保定之 易州、 安州至 高阳,下与 曹、 徐、 滋、 沙诸河合。—— 明· 徐向志《读书札记》

(11) 姓

常用词组

易安、易带、易经、易如反掌、易手、易易、易于、易箦、易帜

  拼音  sàn sǎn   注音  ㄙㄢˋ ㄙㄢˇ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  AETY  仓颉  TBOK  郑码  EAQM  四角  482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14  区位  4102  统一码  6563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散的拼音:sàn(ㄙㄢˋ)  

⒈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⒉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  )。天女散花。

⒊ 排遣:散心。散闷(mèn  )。

⒋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其他字义

散的拼音:sǎn(ㄙㄢˇ)  

⒈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⒉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⒊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⒋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

统一码

散字UNICODE编码U+6563,10进制: 25955,UTF-32: 00006563,UTF-8: E6 95 A3。

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me loose、dispel、disperse、disseminate、fall apart、give out、scatter

相关字词

集、聚

造字法

形声:从攵、声

English

scatter, disperse, break u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散的拼音: sǎn  

〈词性:形〉

(1) 逍遥,懒散 [free and unfettered]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2)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后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神松散,行动散漫)

(3) 潇洒;洒脱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at ease]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4)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5)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sinecure]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6) 又如:散位(闲散的职位);散外(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职);散地(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散男(无职守或封邑的男爵);散役(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

(7) 杂乱;错杂 [random;mixed and disorderly]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又如:散迹(行踪不定);散散的(无定向,杂乱);散紊(散乱);散殊(各不相同);散生日(散寿。通常的小生日,区别于逢五、逢十的整生日);散东家(百戏杂耍艺人);散名(散杂的名称)

(9) 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free from parallelism]。如:散句(不押韵或不对偶的诗文句);散行(散体文);散隶(以散笔作的隶书);散体(即散文体。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10) 零碎;不集中的 [scattered;fragmentary;odd]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 又如:散盐(粉末盐);散钱(零散的钱币);散滞(遗留下来的零碎物品);散碎(零碎);散处(分散居住);散犯(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茶(未压制成块、成片的茶);散户(零星小户)

(12) 粗疏 [careless;inatten-tive]。如:散落(疏忽);散拙(散漫粗疏)

(13) 平凡;不成材 [ordinary;useless]。如:散衣(平常穿的衣服);散民(普通百姓);散木(无材用之木。后比喻无用之人)

词性变化

散的拼音: sǎn  

〈词性:名〉

(1) 药粉 [medicine in powder form]

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2) 又如:平胃散;麻沸散;散子(药面儿)

(3) 姓

(4) 另见 sàn  

常用词组

散板、散板、散兵、散兵游勇、散诞、散匪、散工、散光、散话、散记、散剂、散架、散件、散见、散居、散乱、散漫、散曲、散沙、散射、散碎、散体、散文、散文诗、散职、散装、散座,散座儿

基本词义

散的拼音: sàn  

〈词性:动〉

(1) (本义:分散)

(2) 同本义 [break up;disperse]

散,杂肉也。——《说文》

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后汉书·华陀传》

散木也。——《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乌云散了;四散(向四面分散);散盘(散伙);散走(四散奔逃);散佚(散失);散没(分散隐没);散众(不专门跟随某一主人或专门负责某事的杂役);散亡(分散逃亡);散叛(离散背叛);散流(流体四散而流);散涣(形容水四散而流)

(4) 散发,使分散 [distribute;disseminate]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散福(分食祭祀后的食品,布福);散子(撒种);散灰扃户(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散花(使花朵飘散);散金(散发钱财);散传(分支传播);散振(为救济人而分发财物);散配(分发);散财(分发财物);散赡(散发财务以接济别人);散积(散发所积存的财务);散赐(分赐)

(6) 敞开 [open]

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7) 又如:散衣襟

(8) 排遣 [dissipate]

[以]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9) 又如:散散儿(散散心);散愁;散荡(散心,解闷);散适(走动散心);散想(舒散心怀);散虑(排遣忧愁)

(10) 逃,逃走 [run away;escape;flee]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11) 放,放牧 [herd;graze]

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12) 抒发 [express]。如:散怀(抒发情怀);散意(表白心意)

(13) 结束 [(of a meeting, etc.) be over]。如:会还没散,我有事先走了;散班(下班);散更(夜间的最后一次打更);散坐(宴会结束,宾客离席)

(14) 丧失,失去 [lose]。如:散灭(散失净尽);散阙(散失不全);散朴(失去质朴)

词性变化

散的拼音: sàn  

〈词性:形〉

(1) 杂乱,纷乱 [chaotic;helter-skelter]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2) 另见 sǎn;san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