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神头鬼脸的意思

shéntóuguǐliǎn

神头鬼脸



拼音shén tóu guǐ liǎn

注音ㄕㄣˊ ㄊㄡˊ ㄍㄨㄟˇ ㄌ一ㄢˇ

解释①形容不愉快的脸色。②喻蓬头乱发,不加修饰。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硬鼻凹寒森森扫下雪来,冷脸似冬凌块,夕斗毛齐眼睛向下排,则是个敲人脑的活妖怪,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

例子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老舍《骆驼祥子》四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外表。

感情神头鬼脸是中性词。

繁体神頭鬼臉

近义神头鬼面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én   注音  ㄕㄣˊ   
简体部首  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示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YJH  仓颉  IFLWL  郑码  WSKI  四角  35206  结构  左右电码  4377  区位  4181  统一码  795E  笔顺  丶フ丨丶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神的拼音:shén(ㄕㄣˊ)  

⒈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神仙。神怪。神主。神社。神农。神甫。神权。鬼使神差。

⒉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神秘。神奇。神异。神话。神机妙算。

⒊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神勇。神医。神通。神圣。神速。

⒋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神。凝神。神魂颠倒。

⒌ 表情:神色。神采。神姿。神志。

⒍ 精神:神清气爽。

⒎ 姓。

统一码

神字UNICODE编码U+795E,10进制: 31070,UTF-32: 0000795E,UTF-8: E7 A5 9E。

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ever、deity、divinity、infinite、numen、omniscience、spirit

造字法

形声:从礻、申声

English

spirit, god, supernatural be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神的拼音: shén  

〈词性:名〉

(1)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2)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god;deity]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

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3) 又如:神司(负责某种职责的天神);神会(迎神赛会);神祗(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神馆(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神歌(颂神之歌)

(4) 泛指神灵 [gods]

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说卦》

百神受职焉。——《礼记·礼运》

山陵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礼记·祭法》

谷神不死。——《老子》。注:“五藏之神也。”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系辞上》

百神尔主矣。——《诗·大雅·卷阿》

神,灵也。——《广韵》

田祖有神。——《诗·小雅·大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无神论;女神;门神;神惠(祭神食品);神道(神像);神厨(供奉神灵的石室或龛子);神祸(祭神所用的纸人纸马等东西);神煞(神威,威势);神语(神敕;神的言语);神路(指亡灵所经的路径);神魂(灵魂);神理(灵魂);神躬(犹言神魂)

(6) 精神 [spirit]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7) 又如:凝神;劳神;聚精会神;神王(谓精神旺盛。王,通“旺”);神用(精神的功能);神光(精神;神采);神合(精神会合);神越(精神超逸;精神散失);神魂飘荡(形容精神飘忽)

(8) 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 [talent]。如:神工(指能工巧匠)

(9) 神韵;韵味 [romantic charm]。如:神味(神韵趣味);神骨(神韵风骨);神致(神韵神致);神趣(神韵趣旨)

(10) 表情;神色 [expression]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红楼梦》

(11) 又如:神和(情意相投);神色自若(神情面色镇定如常);神守(犹神情);神候(神情;气宇);神崖(神情傲岸);神仪(神情仪表)

(12) 肖像 [portrait]。如:神争(布帛或纸上描画的神像);神子(神仙的遗像);神座(神像座位);神帐(祖先神主或神佛像前的帐幕)

(13) 姓

词性变化

神的拼音: shén  

〈词性:形〉

(1) 神奇;神异 [magic]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神井(神奇灵异的井);神枪(火枪);神獒(一种非常机敏而凶恶的大狗);神水眼(眼睛。神水,指眼内津液);神狗(骂人的话。古怪的狗东西);神方(神奇的方术);神巧(神奇巧妙);神秀(神奇秀美);神区(神奇深幽处);神逸(神奇超逸);神诞(神奇怪诞);神贤(神奇美善);神剑(神奇的宝剑);神骏(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神机(神异的禀赋)

(3) 灵验 [divine]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神验

(5) 〈词性:方〉∶聪明 [clever;smart]。如:他真神,一下子就会了

常用词组

神不守舍、神不知鬼不觉、神采、神采飞扬、神采焕发、神采奕奕、神差鬼使、神出鬼没、神吹、神道、神道碑、神殿、神父、神甫、神工鬼斧、神怪、神鬼、神汉、神乎、神乎其神、神化、神话、神话故事、神昏、神魂、神魂颠倒、神机妙算、神机莫测、神交、神京、神经、神经病、神经病患者,神经质者、神经错乱、神经官能症、神经末梢、神经失常、神经衰弱、神经痛、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战、神经质、神龛、神力、神聊、神灵、神领、神秘、神秘莫测、神妙、神明、神农、神女、神品、神婆、神奇、神气、神气十足、神器、神枪手、神情、神权、神人、神色、神色不动、神色怡然、神色自若、神伤、神社、神圣、神示、神思、神似、神速、神算、神态、神通、神通广大、神童、神往、神往心醉、神威、神位、神武、神悟、神仙、神仙会、神仙中人、神像、神效、神学,宗教学、神乐、神医、神异、神意、神勇、神游、神佑、神宇、神谕、神韵、神祗、神职,圣职、神志、神志不清、神智、神州、神主、神姿

  拼音  tóu tou   注音  ㄊㄡˊ ˙ㄊㄡ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DI  仓颉  YK  郑码  TDGD  四角  34800  结构  单一电码  7333  区位  4523  统一码  5934  笔顺  丶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头(頭)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⒉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⒊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⒋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⒌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⒍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⒏ 首领:头子。头目。

⒐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⒑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⒒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⒓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⒔ (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⒕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统一码

头字UNICODE编码U+5934,10进制: 22836,UTF-32: 00005934,UTF-8: E5 A4 B4。

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put、cobbra、conk、garret、head、knowledge-box、nob、noddle、offal、sconce、twopenny

相关字词

尾、脚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页、豆声

English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head]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hair]。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beginning]。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end;top]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head;chief;boss]。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first-rate]。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first]。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last]。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person]。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enemy]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top]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way]。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commission]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词性变化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磕头 [kowtow]。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词性:方〉∶临到;接近 [be near to]。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量〉

(1) 件,桩 [piece]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助〉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常用词组

头版、头半天,头半天儿、头寸、头等、头顶、头兜、头儿、头发、头发胡子一把抓、头伏、头功、头骨、头号、头昏、头昏脑胀、头昏眼花、头角、头角峥嵘、头巾、头盔、头里、头脸,头脸儿、头领、头颅、头路、头面、头面人物、头名、头目、头脑、头脑发胀、头脑冷静、头年、头牛、头牌、头皮发麻、头破血流、头钱、头前、头秋、头球、头人、头绳、头虱、头饰、头水,头水儿、头套、头疼、头疼脑热、头天、头条、头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头、头头是道、头秃、头陀、头晚、头尾、头衔、头像、头囟儿、头型、头绪、头癣、头油、头晕、头胀、头重、头重脚轻、头子、头座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1) 頭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拼音  guǐ   注音  ㄍㄨㄟˇ   
简体部首  鬼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鬼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RQCI  仓颉  HUI  郑码  NJ  四角  26513  结构  单一电码  7607  区位  2577  统一码  9B3C  笔顺  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鬼的拼音:guǐ(ㄍㄨㄟˇ)  

⒈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鬼魂。鬼魅。鬼蜮(a.鬼怪;b.阴险害人的)。

⒉ 阴险,不光明:鬼话。鬼黠。鬼胎。

⒊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酒鬼。烟鬼。鬼子。吝啬鬼。

⒋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鬼天气。

⒌ 机灵,敏慧(多指小孩子):鬼精灵。

⒍ 表示爱昵的称呼:小鬼。机灵鬼。

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统一码

鬼字UNICODE编码U+9B3C,10进制: 39740,UTF-32: 00009B3C,UTF-8: E9 AC BC。

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host、jumby、dirty trick、spook

造字法

象形:像怪物形

English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鬼的拼音: gu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devil;apparition;ghost]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goblin;demon;spirit]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devil]——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dirty trick]。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fellow]。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fool]。如:死鬼;老鬼

(11) 姓

词性变化

鬼的拼音: guǐ  

〈词性:形〉

(1) 隐密不测 [secret;stealthy;surreptitious]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clever;smart;exquisite;strange and changeful]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常用词组

鬼把戏、鬼笔、鬼吵鬼闹、鬼点子、鬼风疙瘩、鬼斧神工、鬼勾当、鬼怪、鬼鬼祟祟、鬼话、鬼魂、鬼混、鬼火、鬼机灵、鬼佬、鬼哭狼嚎、鬼脸、鬼魅、鬼门关、鬼迷心窍、鬼摸脑壳、鬼魔、鬼魔三道、鬼使神差、鬼祟、鬼胎、鬼剃头、鬼头、鬼头鬼脑、鬼屋、鬼黠、鬼蜮、鬼蜮伎俩、鬼眨眼、鬼主意、鬼子

  拼音  liǎn   注音  ㄌ一ㄢˇ   繁体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EWGI  五笔98  EWGG  仓颉  BOMM  郑码  QOBV  四角  78219  结构  左右电码  5245  区位  3319  统一码  8138  笔顺  ノフ一一ノ丶一丶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脸(臉)的拼音:liǎn(ㄌ一ㄢˇ)  

⒈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脸颊。脸孔。脸形(亦作“脸型”)。脸色。脸谱。

⒉ 物体的前部:鞋脸儿。门脸儿。

⒊ 体面,面子,颜面:脸面。脸皮。脸软。丢脸。赏脸。

统一码

脸字UNICODE编码U+8138,10进制: 33080,UTF-32: 00008138,UTF-8: E8 84 B8。

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ace、mug、phiz、physiognomy、snoot

English

face; cheek; reput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脸的拼音:

li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佥( qiān  )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 同本义 [cheeks]

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吴均《小垂手》

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白居易《昭君怨》

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3) 又如:脸蛋(脸的两旁部分);脸巴子(面颊);脸上(面颊之上)

(4) 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face]

脸波春傍窈娘堤。——白居易《天津桥》

你看你的脸…尽是血,我都不认识你了。——曹禺《雷雨》

(5) 又如:脸脑(面孔);脸帕(洗脸巾);脸道(脸面,面容);脸庞(脸面形状轮廓);脸谱;脸相;脸模子;脸貌。又指情面;面子

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 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水浒全传》

(6) 又如:没脸见人;赏脸;丢尽了脸

(7) 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front]

东西房全是敞脸的,是存车的所在。——老舍《骆驼祥子》

(8) 又如:鞋脸;城门脸;脸戏儿(鞋面子);脸壳子(方言。喻指虚伪的表面);门脸儿(城门附近的地方;商店的门面)

(9) 脸色;脸上的表情 [facial expression]

谁知你转背儿著他人也,又另是一样脸。——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

(10) 又如: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哭丧着脸;涎着脸;绷脸

常用词组

脸薄、脸大、脸蛋儿、脸红、脸厚、脸面、脸盘儿、脸盆、脸皮、脸谱、脸色、脸相

神头鬼脸: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