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慎终承始的意思

shènzhōngchéngshǐ

慎终承始



拼音shèn zhōng chéng shǐ

注音ㄕㄣˋ ㄓㄨㄥ ㄔㄥˊ ㄕˇ

解释见“慎终如始”。

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以治外者善谋也,慎终以承始者道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感情慎终承始是中性词。

繁体慎終承始

近义慎终如始、慎终如初

英语as cautiously as at the beginning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èn   注音  ㄕㄣˋ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FHW  仓颉  PJBC  郑码  UELO  四角  94081  结构  左右电码  1957  区位  4187  统一码  614E  笔顺  丶丶丨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慎的拼音:shèn(ㄕㄣˋ)  

⒈ 小心,当心:谨慎。不慎。慎重(zhòng   )。慎言。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⒉ 姓。

统一码

慎字UNICODE编码U+614E,10进制: 24910,UTF-32: 0000614E,UTF-8: E6 85 8E。

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㥲愼昚眘

汉英互译

careful、cautious

造字法

形声:从忄、真声

English

act with care, be caut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慎的拼音: shèn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2) 同本义 [prudent;careful;cautious]

慎,谨也。——《说文》

慎,诚也。——《尔雅》

慎,德之守也。——《国语·周语》

僶勉就善谓之慎。——《贾子道术》

慎尔优游。——《诗·小雅·白驹》

予慎无罪。——《诗·小雅·巧言》

入门主敬,升堂主慎。——《仪礼·聘礼记》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审慎(周密而谨慎);失慎(疏忽);慎独(个人闲居独处时,也要小心谨慎,不可有越礼非分的念头);慎刑(谨于用刑);慎行(行为谨慎);慎言慎行(言行都十分小心注意);慎小事微(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慎缄(小心谨慎,不说或少说话);慎小谨微(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

(4) 警惕 [be on the alert]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慎微(警惕于事物细微之处)

词性变化

慎的拼音: shèn  

〈词性:副〉

与“勿”、“毋”、“莫”等连用表示禁戒,相当于“务必”、“千万”等 [be sure to]

慎勿学哥舒。——杜甫《潼关吏》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慎的拼音: shèn  

〈词性:动〉

(1) 通“顺”( shùn  )。顺从,顺应;遵循,依顺 [follow]

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墨子·天志中》

夫侵主而产怨,此失君之所慎也。——《管子·任法》

主安近之,则慎比而不邪。——《荀子·仲尼》

百官慎职,而莫敢愉綖。——《吕氏春秋·勿躬》

不足,此皆所以慎产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媚兹一人,应侯慎德。——《淮南子·缪称》

(2) 又如:慎比(顺从亲近);慎产(顺其求生的欲望)

常用词组

慎密、慎终追远、慎重

  拼音  zhōng   注音  ㄓㄨㄥ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XTUY  仓颉  VMHEY  郑码  ZRTD  四角  27133  结构  左右电码  4807  区位  5453  统一码  7EC8  笔顺  フフ一ノフ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终(終)的拼音:zhōng(ㄓㄨㄥ)  

⒈ 末了(liǎo   ),完了(liǎo  ),与“始”相对: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终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终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⒉ 从开始到末了:终年。终生。饱食终日。

⒊ 人死:临终。送终。

⒋ 到底,总归:终归。终究。终于。终将成功。

⒌ 姓。

统一码

终字UNICODE编码U+7EC8,10进制: 32456,UTF-32: 00007EC8,UTF-8: E7 BB 88。

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終㣎

汉英互译

death、end、eventually、finis

相关字词

末、初、始

造字法

形声:从纟、冬声

English

end; finally, in the 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2) 同本义 [wind silk tightly]

终,絿丝也。——《说文》

旋终在项。——《睡虎地秦墓竹简》

(3) 终了;结束。与“始”相对 [end;finish]

终,极也;终,穷也。——《广雅》

天禄永终。——《论语》

君子以永终知敝。——《易·象下传》。虞注:“坤为永终。”

终朝三拕之。——《易·讼》

庶人终食。——《国语·周语》

妇怨无终。——《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继五国迁灭。——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

用武而不终。

终亦不顾。——《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不终岁。——《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月终(月底);年终(一年的末了);始终(从开始到最后);终服(父母之丧,服满三年。同终制);终献(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奠酒为终献);终覆(复试结束)

(6) 死 [death;die]

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终吾身而已。——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终誉(死后的声名);终没(寿终);终具(送终之具,指棺、槨等);终服(终丧);终丧(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

(8) 完成 [complete]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9) 相当 [equal]

出载而立,其广终队。——《墨子·备梯》

词性变化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名〉

(1) 歌诗一篇,乐一成为一终 [piece]。如:终篇(写完或读完一篇文章)

(2) 古代历法指称“闰月” [leap month]

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史记》

(3) 通“众”。众人[everyone]

终莫能就。——《战国策·韩策》

以义终。——《礼记·祭法》

终生之化。——《汉书·杨王孙传》

(4) 姓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形〉

(1) 整;全,尽 [all;entire;whole]

终宵刺探。(终宵:通夜。刺探:探问。)——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终夕(整夜,通宵);终夜(整夜,全夜);终风(整日刮风);终朝(整个早上;整天,整日)

(3) 通“众”( zhòng  )。多[many]

终三十里。——《诗·周颂·噫嘻》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终的拼音:

zhōng  

〈词性:副〉

(1) 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 [consistently;thoughtout;from start to finish]

愿终守之。——《战国策·魏策》

终无所成。——《世说新语·自新》

终不敢搏。——唐· 柳宗元《三戒》

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终究,到底 [after all]

终不可强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终遣之。——汉· 刘向《列女传》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终不蒙见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终乖(到底违背);终究(毕竟,也作“终久”);终须(终究,毕竟);终于(终究;到底);终久(终究);终归(终究;毕竟)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常”、“久” [often;for a long time]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

(5) 又如:终古(久远;经常)

常用词组

终场、终点、终端、终伏、终归、终极、终将、终结、终究、终久、终局、终老、终了、终年、终期、终日、终身、终身大事、终审、终生、终霜、终岁、终席、终宵、终已不顾、终于、终止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简体部首  乙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BDII  仓颉  NNQO  郑码  XKCD  四角  17232  结构  单一电码  2110  区位  1948  统一码  627F  笔顺  フ丨一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承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⒉ 担当,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

⒊ 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泽)。

⒋ 继续,接连:继承。承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启后。

⒌ 顺从,迎合:奉承。承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

⒍ 姓。

统一码

承字UNICODE编码U+627F,10进制: 25215,UTF-32: 0000627F,UTF-8: E6 89 BF。

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ar、hold、undertak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inherit, receive; succe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承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2) [hold in the palm;support with the palm;bear]

承,奉也。受也。——《说文》

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

(4) 继承 [succeed]

朱明未承夜兮。——《楚辞·招魂》。注:“续也。”

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

(6) 接受;承受 [receive;accept;bear;suffer]

若不足而不承。——《庄子·大宗师》

士于大夫承贺。——《礼记·王藻》

(7)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

(8) 奉承 [flatter]。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

(9) 承担,担负;担当 [undertake]。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

(10) 秉承 [act on]。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

(11) 招认 [confess one's crime]。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

(12) 侍奉 [attend]。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

词性变化

承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bearing]。如:石承;轴承

常用词组

承办、承包、承保、承尘、承担、承当、承佃、承兑、承乏、承欢、承籍、承继、承继、承接、承揽、承蒙、承诺、承盘、承平、承情、承认、承上启下、承受、承头、承望、承袭、承先启后、承应、承运、承载、承重、承转

  拼音  shǐ   注音  ㄕˇ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VCKG  仓颉  VIR  郑码  ZMZJ  四角  43460  结构  左右电码  1193  区位  4228  统一码  59CB  笔顺  フノ一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始的拼音:shǐ(ㄕˇ)  

⒈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

⒉ 才,刚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统一码

始字UNICODE编码U+59CB,10进制: 22987,UTF-32: 000059CB,UTF-8: E5 A7 8B。

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乨兘

汉英互译

begin

相关字词

初、末、终

造字法

形声:从女、台声

English

begin, start; then, only th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始的拼音: shǐ  

〈词性:名〉

(1)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2) 同本义。与“终”相对 [begin;start]

始,女之初也。——《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始卒(开始和终止);始室(始娶的妻子,元配夫人);始基(初立的基业);自始至终

(4) 过去,从前 [past]

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左传》

(5) 根本,本源 [foundation]

坚树在始。——《国语》。韦昭注:“始,根本也。”

(6) 姓

词性变化

始的拼音: shǐ  

〈词性:副〉

(1) 当初,在最初的时候 [at first]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始春(立春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始愿(最初的志愿);欲善终,应善始;始初(开始,起初);始闻其语(当初听到他的话)

(3) 曾,尝 [before long]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 刚刚;才 [just, only then]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宋· 苏洵《六国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始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然后;随之;立刻就 [then]

母亲良氏,素有阴虚之症,服药即吐,惟以海参煮食,始能稍安。——《镜花缘》

(7) 仅仅,只 [only]

访古始及平台间。—— 唐· 李白《梁园吟》

始的拼音: shǐ  

〈词性:动〉

(1) 谋划 [plan and contrive]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緜》。马瑞辰通释:“始亦谋也。爰始爰谋,犹言是究是图也。”

(2) 滋生 [breed]

君子念始之者也。——《礼记》。郑玄注:“始,犹生也。”

常用词组

始创、始端、始而、始料、始乱终弃、始马、始末、始业、始终、始终如一、始祖、始作俑者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