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é pán guǐ fù
注音ㄕㄜˊ ㄆㄢˊ ㄍㄨㄟˇ ㄈㄨˋ
解释盘:通“蟠”,回绕,屈曲;附:依附。比喻互相勾结。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诗文论于肃愍是非》:“呜呼!自昔权奸将有所不利于忠勋之臣,则必内置腹心,外张羽翼,蛇盘鬼附,相与无间,而后得以逞焉。”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蛇盘鬼附是中性词。
繁体虵盤鬼坿
近义蛇蟠蚓结
动物生肖牛,虎,蛇
蛇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蛇的拼音:yí(一ˊ)
⒈ 〔委(wěi )蛇〕见“委2”。
蛇字UNICODE编码U+86C7,10进制: 34503,UTF-32: 000086C7,UTF-8: E8 9B 87。
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它虵
snake、serpent
形声:从虫、它声
snake
详细解释◎ 蛇的拼音:
虵 shé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snake;serpent]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emperor;gentleman]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snake]。如:蛇年(即巳年)
◎ 蛇的拼音: shé
〈词性:形〉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snaky; snakey]。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yí
蛇管、蛇口蜂针、蛇茄、蛇拳、蛇鼠横行、蛇蝎、蛇行、蛇影杯弓、蛇足
◎ 蛇的拼音: yí
(1) ——见“委蛇”( wēiyí )
(2) 另见 shé
盘(盤)的拼音:pán(ㄆㄢˊ)
⒈ 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盘。菜盘。托盘。
⒉ 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盘。棋盘。算盘。磨盘。
⒊ 回旋,回绕,屈曲:盘旋。盘桓。盘剥(辗转剥削)。盘曲。盘亘。盘郁(曲折幽深)。盘根错节。
⒋ 垒,砌:盘灶。盘炕。
⒌ 仔细查究:盘问。盘驳。盘察。盘查。盘货。盘算(细心打算)。
⒍ 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盘。收盘。
⒎ 转让(工商企业):出盘。招盘。受盘。
⒏ 搬运:盘运。
⒐ 量词:一盘磨。
⒑ 姓。
盘字UNICODE编码U+76D8,10进制: 30424,UTF-32: 000076D8,UTF-8: E7 9B 98。
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盤鎜洀
check、game、set、tray
原为形声
tray, plate, dish; examine
详细解释◎ 盘的拼音:
盤 p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皿,般声。皿,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盘子,浅而敞口的盛物器)
(2) 同本义 [tray;plate;dish]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 楚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 李绅《悯农》
(3) 又如:盘羞(盘盛的食品);冷盘(盛在盘子里的凉菜);茶盘(放茶壶茶杯的盘子);盘儿(脸盘儿);盘器(盘类器皿);盘担(内装盘馔的礼盒担子)
(4) 古代的一种盥洗用具 [toilet articles]
沐用瓦盘。——《礼记·丧大记》
(5) 又如:盘匜(古代盥洗器皿盘与匜的并称。盘以承水,匜以注水)
(6) 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东西 [sth.shaped like of, used as a tray,plate,etc.]。如:磨盘;算盘;字盘
(7) 商品或股票的价格 [current price;market quotation]。如:升盘;平盘;收盘
(8) 通“磐”。大石 [big stone]
则国安於盘石。——《荀子·富国》
所谓盘石之宗也。——《汉书·文帝纪》
(9) 又如:盘石桑苞(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
(10) 礼物 [gift;present]
(11) 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 [betrothal gifts (from the man's to his fiancée's family)]
盘里衣裳头面,我到屋里办得来。——《孽海花》
(12) 通“鞶”。系于腰间盛手巾等的小囊 [small bag]
贝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盘囊。——《晋书·邓攸传》
(13) 姓
◎ 盘的拼音:
盤 pán
〈词性:动〉
(1) 围绕;缠绕 [wind]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 又如:盘锦(用金线在丝织物上盘出的图案);盘陀石(高低不平的石头。盘陀:螺旋形);盘缴(盘搅。花销);盘步(通行);盘踅(回旋,打转);盘蛇(盘绕曲折貌)
(3) 盘问,盘查 [interrogate]
且请先生和儿子出来相见,盘他一盘。——《醒世恒言》
(4) 又如:盘驳;盘诘(盘问);盘考(盘察考问);盘验(盘查检验);盘辟(查问,辩驳)
(5) 交结;连结 [join;connect]。如:盘谈(交谈;谈话);盘络(回环连结)
(6) 娱乐 [amuse]。如:盘荒(游乐无度);盘逸(纵情欢乐);盘嬉(盘桓游乐);盘乐(游乐;娱乐);盘戏(游戏);盘游(游乐)
(7) 游串;串街走巷 [go here and there]。如:盘卖(串游贩卖);盘街(走街串巷);盘术(相面、算卦的术士沿街卖艺)
(8) 计算 [calculate]。如:盘计(盘算,算计);盘粮(清查粮食)
(9) 用…修造[炕、灶] [build]。如:南屋的坑拆了,还没盘
(10) 经过合法手续索取一定报酬而办理或协商转交权利、所有权、财产等 [transfer]。如:出盘;招盘;盘顶(商店将存货及财产全盘出让);盘受(连底卖给别人经营)
(11) 攀爬 [climb]
悄悄行至半山,见一株大树,就盘将上去。——《说岳全传》
(12) 搬运 [carry]。如:盘运(逐渐积攒);盘资(路费,旅费);盘用(支用;花费)
(13) 通“盘”。徘徊,逗留 [linger]
◎ 盘的拼音:
盤 pán
〈词性:形〉
通“蟠”。盘曲,回绕 [tortuous;twine]
水澹澹而盘纡兮。——宋玉《高唐赋》
◎ 盘的拼音:
盤 pán
〈词性:量〉
(1) 用于物量。如:一盘磨
(2) 用于动量。如:再下一盘(棋)
盘剥、盘驳、盘餐、盘察、盘查、盘缠、盘秤、盘程、盘川、盘错、盘倒、盘道、盘底、盘点、盘店、盘费、盘杠子、盘根错节、盘根问底,盘根究底、盘亘、盘古、盘管、盘桓、盘货、盘获、盘诘、盘结、盘究、盘踞、盘库、盘马弯弓、盘盘、盘弄、盘曲,蟠曲、盘绕、盘山、盘石、盘算、盘梯、盘头、盘腿、盘陀、盘陀路、盘问、盘膝、盘香、盘旋、盘羊、盘翼蝠科、盘游、盘运、盘账、盘子、盘足、盘坐
鬼的拼音:guǐ(ㄍㄨㄟˇ)
⒈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鬼魂。鬼魅。鬼蜮(a.鬼怪;b.阴险害人的)。
⒉ 阴险,不光明:鬼话。鬼黠。鬼胎。
⒊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酒鬼。烟鬼。鬼子。吝啬鬼。
⒋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鬼天气。
⒌ 机灵,敏慧(多指小孩子):鬼精灵。
⒍ 表示爱昵的称呼:小鬼。机灵鬼。
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鬼字UNICODE编码U+9B3C,10进制: 39740,UTF-32: 00009B3C,UTF-8: E9 AC BC。
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ghost、jumby、dirty trick、spook
象形:像怪物形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详细解释◎ 鬼的拼音: gu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devil;apparition;ghost]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goblin;demon;spirit]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devil]——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dirty trick]。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fellow]。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fool]。如:死鬼;老鬼
(11) 姓
◎ 鬼的拼音: guǐ
〈词性:形〉
(1) 隐密不测 [secret;stealthy;surreptitious]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clever;smart;exquisite;strange and changeful]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鬼把戏、鬼笔、鬼吵鬼闹、鬼点子、鬼风疙瘩、鬼斧神工、鬼勾当、鬼怪、鬼鬼祟祟、鬼话、鬼魂、鬼混、鬼火、鬼机灵、鬼佬、鬼哭狼嚎、鬼脸、鬼魅、鬼门关、鬼迷心窍、鬼摸脑壳、鬼魔、鬼魔三道、鬼使神差、鬼祟、鬼胎、鬼剃头、鬼头、鬼头鬼脑、鬼屋、鬼黠、鬼蜮、鬼蜮伎俩、鬼眨眼、鬼主意、鬼子
附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⒉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⒊ 捎带:“一男附书至”。
⒋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⒌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附字UNICODE编码U+9644,10进制: 38468,UTF-32: 00009644,UTF-8: E9 99 84。
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孚坿駙
add、appose、attach、enclose
形声:从阝、付声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详细解释◎ 附的拼音:
坿 fù
〈词性:动〉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fù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bù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adhere]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rely on;depend on]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add;enclose;attach;annex]。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strain one's interpretation]。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wear;attatch]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be near]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gain]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船] [take]。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bring]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fǔ )。体恤,抚慰 [show solicitude for;placate]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 附的拼音: fù
〈词性: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coarse bark]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prepared a conile root]
(3) 通“腑”。脏腑 [viscera]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附带、附带、附点、附耳、附和、附会、附骥、附骥尾、附加、附加、附近、附录、附设、附属、附属国、附图、附言、附议、附庸、附庸风雅、附载、附则、附注、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