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施施而行的意思

shīshīérxíng

施施而行



拼音shī shī ér xíng

注音ㄕ ㄕ ㄦˊ ㄒ一ㄥˊ

解释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出处《诗经 王风 丘中有麻》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ī   注音    
部首  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TBN  仓颉  YSOPD  郑码  SYMY  四角  08212  结构  左右电码  2457  区位  4209  统一码  65BD  笔顺  丶一フノノ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施的拼音:shī(ㄕ)  

⒈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jiào   )。施为(wéi  )。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⒉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⒊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⒋ 姓。

统一码

施字UNICODE编码U+65BD,10进制: 26045,UTF-32: 000065BD,UTF-8: E6 96 BD。

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ly、bestow、carry out、execute、grant、use

造字法

形声:从方、人也声

English

grant, bestow; give; act; 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施的拼音: shī  

〈词性:动〉

(1) (形声。从( yǎn  ),也声。本指旗帜)

(2) 旗飘动 [wave]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3)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give]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5) 设置;安放 [set up]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6)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7) 施行;实行;推行 [put into force]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9) 散布;铺陈 [spread]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10)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11) 加;施加 [apply]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12)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13) 判罪 [convict]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14)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15) 陈尸示众 [display corpse]

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6) 用;运用 [use]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词性变化

施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恩惠,仁慈 [kindness]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2) 又如:报施(报恩)

(3)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flag ornament]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4) 姓。施琅 Shī Láng   [Shi La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常用词组

施不望报、施恩、施法、施放、施肥、施工、施惠、施加、施教、施救、施乐、施礼、施谋用智、施舍、施设、施施、施事、施威、施为、施洗、施行、施用、施与、施斋、施展、施诊、施政、施主、施助

  拼音  shī   注音    
部首  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TBN  仓颉  YSOPD  郑码  SYMY  四角  08212  结构  左右电码  2457  区位  4209  统一码  65BD  笔顺  丶一フノノ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施的拼音:shī(ㄕ)  

⒈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jiào   )。施为(wéi  )。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⒉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⒊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⒋ 姓。

统一码

施字UNICODE编码U+65BD,10进制: 26045,UTF-32: 000065BD,UTF-8: E6 96 BD。

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ly、bestow、carry out、execute、grant、use

造字法

形声:从方、人也声

English

grant, bestow; give; act; 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施的拼音: shī  

〈词性:动〉

(1) (形声。从( yǎn  ),也声。本指旗帜)

(2) 旗飘动 [wave]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3)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give]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5) 设置;安放 [set up]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6)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7) 施行;实行;推行 [put into force]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9) 散布;铺陈 [spread]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10)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11) 加;施加 [apply]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12)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13) 判罪 [convict]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14)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15) 陈尸示众 [display corpse]

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6) 用;运用 [use]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词性变化

施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恩惠,仁慈 [kindness]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2) 又如:报施(报恩)

(3)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flag ornament]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4) 姓。施琅 Shī Láng   [Shi La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常用词组

施不望报、施恩、施法、施放、施肥、施工、施惠、施加、施教、施救、施乐、施礼、施谋用智、施舍、施设、施施、施事、施威、施为、施洗、施行、施用、施与、施斋、施展、施诊、施政、施主、施助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部首  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MJJ  仓颉  MBLL  郑码  GL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5079  区位  2288  统一码  800C  笔顺  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而的拼音:ér(ㄦˊ)  

⒈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⒉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⒊ 表(从……到……):从上而下。

统一码

而字UNICODE编码U+800C,10进制: 32780,UTF-32: 0000800C,UTF-8: E8 80 8C。

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洏耏髵能

汉英互译

and that、moreov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词性变化

而的拼音: ér  

<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而的拼音: ér  

〈词性: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而的拼音: ér  

<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常用词组

而后、而或、而今、而况、而立、而且、而外、而已

基本词义

而的拼音: néng  

通“能”。

〈词性: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词性:动〉

(1)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 另见 ér  

  拼音  háng xíng   注音  ㄏㄤˊ ㄒ一ㄥ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TFHH  五笔98  TGSH  仓颉  HOMMN  郑码  OI  四角  21221  结构  左右电码  5887  区位  4848  统一码  884C  笔顺  ノノ丨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其他字义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统一码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相关字词

止、言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词性变化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