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í wéi wǔ gōng
注音ㄕˊ ㄨㄟˊ ㄨˇ ㄍㄨㄥ
解释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出处《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上》:“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感情十围五攻是中性词。
繁体十圍五攻
近义什围伍攻
动物生肖牛,虎,蛇
十的拼音:shí(ㄕˊ)
⒈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⒉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⒊ 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十字UNICODE编码U+5341,10进制: 21313,UTF-32: 00005341,UTF-8: E5 8D 81。
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什拾
decade、ten、topmost
指事
ten, tenth; complete; perfect
详细解释◎ 十的拼音: shí
[数]
(1)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en]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牌:门牌);十地(佛教称菩萨修行渐近于佛的十种境界);十生九(死的歇后语);十方地面(庙宇。佛教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十方常住(寺庙。佛教认为“不变”为常住。寺庙是不变的,故称);十有九就(十成之中有九成可望成功)
(4) 指十分;十份 [topmost]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又如:十一(十分之一);十半(十分之五)
(6) 表示约数。犹言十来个 [about ten]
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隽。——《文选·潘岳·西征赋》
(7) 特指十倍 [tenfold]。如:十伯(十倍百倍)
(8) 序数的第十位 [tenth]
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 又如:十五删(诗韵中上平声第十五个韵目);十四寒(诗韵中上平声第十四个韵目);十三元(依据《佩文诗韵》“元”字列在上平声第十三位,故称)
◎ 十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表示多;齐全;完备 [many;full;complete]
九十其仪。——《诗·豳风·东山》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礼记·大学》
(2) 又如:十郎八当(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十变五化(变化多端);十亲九眷(众多亲戚);十相具足(十分美貌);十相俱足(娇妻美妾俱全);十数(十多;十几,表示众多);十荡十决(多次冲击均能破敌);十万(数目。又形容数量极多);十恶五逆(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十尧(圣人众多);十朋(许多朋友);十有八九(绝大多数)
(3) 通“什”。杂 [miscellaneous]。如:十锦;十样锦(有各种不同花纹的织锦)
十八般武艺、十八层地狱、十八开、十八罗汉、十不闲莲花落、十不闲儿、十步芳草、十成九稳、十滴水、十冬腊月、十恶不赦、十二分、十二指肠、十番鼓、十方、十分、十风五雨、十行俱下、十家锅灶九不同、十进对数、十进制、十里无真言、十魔九难、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十拿九稳、十年寒窗、十年九不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全、十全十美、十三经、十三太保、十三辙、十生九死、十室九空、十四行诗、十万八千里、十万火急、十羊九牧、十一、十一月、十月、十月革命、十月怀胎、十指连心、十字镐、十字架、十字街、十字街头、十字军、十字路口、十足
围(圍)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围攻。围城。突围。解围。
⒉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围巾。围墙。围裙。
⒊ 四周:外围。周围。
⒋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围”;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围”)。
围字UNICODE编码U+56F4,10进制: 22260,UTF-32: 000056F4,UTF-8: E5 9B B4。
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圍囗
all round、beleaguer、enclose、surround
形声:从囗、韦声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详细解释◎ 围的拼音:
圍 wéi
〈词性:动〉
(1)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2) 同本义 [enclose;surround]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
围,裹也。——《广雅·释诂四》
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3) 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4) 包围 [encompass;surround]
秦之围 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6) 防守 [defense]
围,守也。——《说文》
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
(7) 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8) 通“违”。违背;离开 [violate;leave]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
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 围的拼音:
圍 wéi
〈词性:名〉
(1) 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 [defensive wall surrounding village]
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
(2) 打猎的围场;围猎 [exclosure]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
(3)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 [forbidden zone]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
(4) 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 [low-lying paddy fields]
(5) 区域 [area]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
(6) 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peripher]。如:四围都是花
(7) 包围圈 [ring of encirclement]
外围合。——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即撤围。
(8) 姓
◎ 围的拼音:
圍 wéi
〈词性:量〉
(1)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 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围坝、围抱、围脖,围脖儿、围捕、围场、围城、围城打援、围簇、围点打援、围堵、围攻、围观、围裹、围击、围挤、围歼、围剿、围聚、围垦、围困、围栏、围猎、围拢、围棋、围墙、围裙、围绕、围网、围魏救赵、围岩、围堰、围腰,围腰儿、围追堵截、围桌、围子、围嘴、围坐
五的拼音:wǔ(ㄨˇ)
⒈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⒉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五字UNICODE编码U+4E94,10进制: 20116,UTF-32: 00004E94,UTF-8: E4 BA 94。
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㐅伍
cinque、five
会意:从二、从
five; surname
详细解释◎ 五的拼音: wǔ
〈词性:形〉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cross]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 五的拼音: wu
数
(1) 四加一的和 [five]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 宋· 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装有五车书,比喻知识丰富,学问渊博);五方旗帜(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插上青、黄、赤、白、黑五色旗);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虫的合称);五木(泛指古时的形具,如枷、镣、铐等);五浮(上等土壤);五细(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五剽(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通“伍”
五,伍与五,音同义别,官府文书五作伍。——《正字通》
◎ 五的拼音: wǔ
〈词性: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five]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pair;couple]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4) 五行 [the five elements]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troops]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five emperors]。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star's name]。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五霸、五保、五倍子、五采、五彩、五彩缤纷、五常、五城、五城御史司坊、五代、五帝、五冬六夏、五斗橱、五斗柜、五毒,五毒儿、五毒俱全、五短三粗、五短身材、五反、五方、五方杂处、五更、五更转、五供、五古、五谷、五鼓、五谷丰熟、五官、五光十色、五行八作、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花大绑、五花肉、五黄六月、五荤、五讲四美、五角大楼、五角星[形]、五戒、五金、五经、五里云雾、五粮液、五陵、五岭、五律、五伦、五马、五马分尸、五马六猴、五内、五权宪法、五日京兆、五色、五色缤纷、五声、五十步笑百步、五世其昌、五四青年节、五四运动、五台、五体投地、五味、五线谱、五星红旗、五行、五刑、五言诗、五颜六色、五液、五一国际劳动节、五音、五月节、五岳、五蕴、五指山、五洲
攻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打击,与“守”相对:攻击。攻占。攻取。攻心。攻关。攻陷。
⒉ 指责,驳斥:攻难(nàn )。群起而攻之。
⒊ 治病:以毒攻毒。
⒋ 致力学习或研究:攻读。攻书。专攻医学。
攻字UNICODE编码U+653B,10进制: 25915,UTF-32: 0000653B,UTF-8: E6 94 BB。
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ccuse、attack、study
守、防
形声:从攵、工声
attack, assault; criticize
详细解释◎ 攻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2) 同本义(与“守”相对) [assail;attack;assault]
攻,击也。——《说文》
攻灵公于 桃园。——《左传·宣公二年》
宽则两军相攻。——《战国策·秦策》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公输盘为 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 宋。——《墨子·公输》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谋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3) 又如:攻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于进攻);攻钞(攻打劫掠);攻围(攻敌时切断敌人要塞与外界的交通,予以四面包围);攻无不取(只要进攻,必能夺取)
(4) 指责 [censure;accuse;blame;bring charge against;rail at]
五曰攻,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攻者责也。——《论衡·顺鼓》
(5) 又如:攻瑕指失(批评缺点,指出失误);攻瑕索垢(批评不足,寻找缺点);攻摘(批评指摘)
(6) 引申为以药物治疗疾病 [cure]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周礼·天官·疡医》
(7) 又如:攻疗(治疗);攻治(医治);攻熨(原指以药物炒热敷患处,散寒止痛。引申为改正);攻泻(饮服烈性药物使之宣泻)
(8) 致力研究,专心从事 [assiduously study;specialize in]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 韩愈《师说》
(9) 又如:攻苦食淡(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引申为艰苦自励,一心求学);攻苦(从事于劳苦之事。多指苦心求学);攻习(攻读;奋力学习)
(10) 治理,加工 [administer;process;work]
攻,治也。——《广雅·释诂三》
庶民攻之。——《国语·楚语上》
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吕氏春秋·上农》
贤第新成,攻坚。——《汉书·董贤传》
(11) 又如:攻玉(琢磨玉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攻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通“功”。器物精好坚利 [firm]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诗·小雅·车攻》
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荀子·议兵》
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淮南子·原道》
(2) 又如:攻牢(坚固);攻致(坚固紧密);攻完(坚固完好)
◎ 攻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通“功”。功绩 [achievement]
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墨子·非攻下》
攻必克,守必固、攻城打援、攻错、攻打、攻读、攻关、攻击、攻击行为、攻坚、攻坚战、攻讦、攻克、攻略、攻难、攻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攻取、攻势、攻守、攻守同盟、攻书、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袭、攻下、攻陷、攻心、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