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í wǔ dōng xī
注音ㄕˊ ㄨˇ ㄉㄨㄥ ㄒ一
解释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出处唐·韩愈《三星行》诗:“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什伍东西是中性词。
繁体什伍東西
近义杂乱无章
动物生肖牛,虎,蛇
什的拼音:shí(ㄕˊ)
⒈ 十(多用于分数或倍数):什百(十倍和百)。什一(十分之一)。什袭珍藏(形容极其珍重地收藏物品)。
⒉ 各种的,各样的:什锦(各种各样东西凑成的食品)。什物。
⒊ 诗篇:篇什。雅什。
什的拼音:shén(ㄕㄣˊ)
⒈ 〔什么〕a.代词,表示疑问,如“什什人?”b.代词,指不确定的事物,如“没什什问题”(“assorted么”均读轻声)。
什字UNICODE编码U+4EC0,10进制: 20160,UTF-32: 00004EC0,UTF-8: E4 BB 80。
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䦹十
assorted
会意:从亻、从十、十亦声
file of ten soldiers; mixed, miscellaneous
详细解释◎ 什的拼音: shén
另见 shí
什么、什么的、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事、什么意思
◎ 什的拼音: shí
[数]
(1) (会意。从人十。十亦声。本义:“什”是集体的十)
(2) 同本义 [ten]
什,相什保也。——《说文》
会其什伍。——《周礼·官正》。注:“五人为伍,二五为十。”
军旅什伍。——《礼记·祭义》。注:“士卒部曲也。”
十夫为什。——《周书·大聚》
十家为什。——《管子·立政》
纷披风什。——《文选·沈约·谢灵运传》。注:“诗每十篇同卷,故曰什也。”
王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润色,然后示人。——《北史》
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
(3) 又指《诗》的“雅”、“颂”大都以十篇为一“什”。又如:什长(古代军队十人为什,其头头叫“什长”);什伍(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什吏(什长);什伯(古代兵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因以“什伯”泛指军队基层队伍)
(4) 十倍 [tenfold]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孟子·滕文公上》
(5) (五倍为蓰)
天所不飨,什倍于前。——《汉书·谷永传》
(6) 又如:什袭
(7) 十成,十分,十分之几(古人称“什几”) [onehundred per cent]
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史记·高祖本纪》
逐什二以为务。——《史记·苏秦传》
以为能相通者什九,不者什一。——徐光君《甘薯疏序》
(8) 又如:什一(十分之一;十分税一;以十博一);什二(十分之二);什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
(9) 指书篇 [writings](古时诗文以十篇为一卷)。如:篇什;雅什
〈词性:名〉
姓
◎ 什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杂;多种的 [miscellaneous]
什,聚也,杂也。吴楚之间谓资生杂具为什物。——《三苍》
作什器于寿邱。——《史记·五帝纪》。索引:“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为数,犹今云什物也。”
军资什物,不曾遗弃。——《三国演义》
(2) 又如:什具(各种日用器具);什面(世面。指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
(3) 另见 shén
什件儿、什锦、什器、什物、什袭
伍的拼音:wǔ(ㄨˇ)
⒈ 古代军队的编制:一伍(五人)。
⒉ 军队:入伍。落伍(掉队)。
⒊ 同伴的人:羞与为伍。
⒋ “五”的大写。
⒌ 姓。
伍字UNICODE编码U+4F0D,10进制: 20237,UTF-32: 00004F0D,UTF-8: E4 BC 8D。
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五
army、five
会意:从亻、从五
five, company of five; troops
详细解释◎ 伍的拼音: wǔ
〈词性:名〉
(1)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2) 同本义 [five persons]
伍,行伍。——《广韵》
五人为伍。——《管子·小筐》
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周礼·天官·宫正》
先偏后伍。——《左传·桓公五年》
林不狃之伍。——《左传·哀公十一年》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 [five soldiers]
全伍为上。——《墨子·公输》
破伍次之。
(4) 又如:伍伯(即伍长。古军队中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伍长);伍什(指部队);伍老(伍长);伍壮(指乡武装丁壮);伍部(伍长);伍乘(同乘共伍的士卒)
(5) 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 [five families]。如:伍籍(平民的户籍);伍侯(编民为伍,相为侯望)
(6) [数]∶比四大一的数,五的大写 [five]。用于支票、会计防止出错或涂改
参伍以变。——《易·系辞上》
(7) 军队[army]。由为战争而武装和训练起来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大团体,主要指陆军。如:入伍
(8) 同伴 [companion]。如:羞与为伍
(9) 成对的组合 [pair]
八八为伍。——《汉书》
(10) 姓。如:伍相(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伍相国市上复吹箫(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头)
◎ 伍的拼音: wǔ
〈词性:动〉
交互错杂 [crisscross]。如:伍参(交错参杂)
伍浓、伍弄
东(東)的拼音:dōng(ㄉㄨㄥ)
⒈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⒉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⒊ 姓。
东字UNICODE编码U+4E1C,10进制: 19996,UTF-32: 00004E1C,UTF-8: E4 B8 9C。
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东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東
east
西
象形
east, eastern, eastward
详细解释◎ 东的拼音:
東 dō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east]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方边远地方);东村女(即东施);东方作(日出);东记(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4) 特指东西向,与南北向相对 [east and west]。如:东亩(使田垄东西向)
(5) 东道主的略称。主人 [host;owner]。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今天我们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
(6) 春天 [spring]。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厕所 。即“东厕”。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故称东厕[toilet;lavatory]。如:登东(上厕所);东净(厕所);东厮(厕所);东司(厕所)
◎ 东的拼音:
東 dōng
〈词性:副〉
(1) 向东,东去 [face east]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东流(东去的流水);东波(向东流逝之水);东徙(向东迁移)
东半球、东半球、东北、东北大鼓、东奔西跑、东奔西撞、东边,东边儿、东部、东不拉、东厂、东抄西袭、东扯葫芦西扯瓢、东冲西突、东窗事发、东床、东床坦腹、东窜西跳、东倒西歪、东道、东道主、东躲西藏、东躲西跑、东方、东方、东非、东风、东风射马耳、东风压倒西风、东扶西倒、东宫、东观西望、东海、东郭先生、东家、东江、东京、东君、东林党、东流、东溟、东南、东南亚、东扭西歪、东挪西凑、东欧、东拼西凑、东三省、东山再起、东施效颦、东市、东西、东西、东西南北、东曦、东亚、东洋、东洋车、东一下西一下、东野、东游西荡、东张西望、东直
西的拼音:xī(ㄒ一)
⒈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⒉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学。西画。西餐。西医。
⒊ 姓。
西字UNICODE编码U+897F,10进制: 35199,UTF-32: 0000897F,UTF-8: E8 A5 BF。
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棲覀㢴卤卥
west、Western
中、东
象形
west(ern); westward, occident
详细解释◎ 西的拼音: xī
〈词性:动〉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 同本义 [(of birds) perch]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3)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4) 往西走;向西去 [go to west]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 西的拼音: xī
〈词性:名〉
(1)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west]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2)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3) 古称西边的邻国 [western neighbouring state]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4)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5)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Western;Occidental]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6)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7)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Western Paradise]。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8)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西安、西安事变、西半球、西北、西北风、西伯利亚、西餐、西沉、西方、西方国家、西非、西风、西服、西宫、西瓜、西汉、西河、西河大鼓、西红柿、西后、西葫芦、西湖、西化、西化、西画、西江、西晋、西经、西历、西门、西南、西欧、西皮、西人、西戎、西沙群岛、西晒、西施、西市、西式、西天、西王母、西西里、西席、西夏、西洋、西洋画、西洋景、西洋参、西药、西医、西游记、西语、西域、西苑、西乐、西岳、西崽、西藏、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