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ǒu dào bìng chú
注音ㄕㄡˇ ㄉㄠˋ ㄅ一ㄥˋ ㄔㄨˊ
解释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
出处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除。”
例子(1)我病很久,请位专家一看,手到病除,效果极好。
(2)他手到病除,车床的故障排除了。
正音“除”,不能读作“cú”。
辨析手到病除和“妙手回春”;可形容医术高明;但手到病除语义要比“妙手回春”轻;手到病除可以形容办事能力强;一动手就解决了问题;而“妙手回春”却不用于此意。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歇后语药王爷的匾
谜语神医
感情手到病除是褒义词。
近义起死回生、药到病除
反义无济于事
英语When the physician's hand fell on that illness
俄语болезнь исчезáет при прикосновении
造句excellent médecin(traitement curatif merveilleux)
动物生肖牛,虎,蛇
手的拼音:shǒu(ㄕㄡˇ)
⒈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 )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⒉ 拿着:人手一册。
⒊ 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
⒋ 技能、本领: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⒌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手。扒手。生产能手。
⒍ 小巧易拿的:手枪。手册。
手字UNICODE编码U+624B,10进制: 25163,UTF-32: 0000624B,UTF-8: E6 89 8B。
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扌
a bunch of fives、fist、hand、manus、mauley、pud
脚、足
象形:像手伸出五指
hand
详细解释◎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hand]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hand]。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a person good at a certain trade or doing a certain job]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sb.'s original handwriting]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skill;means;ability]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domain]。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副〉
(1) 亲自,亲手 [personally]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动〉
(1) 拿着,执持 [hold]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hit and kill]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take]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量〉
用于技能;本领 [skill]。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 手的拼音: shǒu
〈词性:形〉
(1) 亲手所写的 [writed personally]。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portable]。如:手册;手杖
手版、手板、手笔、手臂、手表、手脖子、手簿、手不释卷、手册、手抄本、手车、手创、手到病除、手到擒来、手电筒、手定、手段、手法、手风琴、手斧、手感、手高手低、手镐、手稿、手工、手工业、手工艺、手钩、手鼓、手函、手翰、手黑、手滑、手慌脚乱、手机、手疾眼快、手迹、手记、手技、手夹、手简、手键、手脚、手巾、手紧、手劲儿、手锯、手绢、手铐、手雷、手令、手榴弹、手炉、手轮、手忙脚乱、手面、手模、手帕、手旗、手气、手枪、手巧、手勤、手球、手软、手生、手势、手书、手术、手松、手谈、手套、手提包、手提箱、手头、手推车、手腕、手腕子、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手舞足蹈、手下、手下人、手相、手携手、手写体、手心、手续、手眼、手痒、手艺、手淫、手印、手语、手谕、手泽、手札、手掌、手杖、手诏、手植、手纸、手指、手肘、手镯、手足、手足无措、手足之情
到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从别处来:到达。到站。到来。到场。到任。到职。到案。签到。恰到好处。
⒉ 往:到群众中去。
⒊ 周全,全顾得着:周到。面面俱到。
⒋ 成功:得到。办到。
⒌ 姓。
到字UNICODE编码U+5230,10进制: 21040,UTF-32: 00005230,UTF-8: E5 88 B0。
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倒
adsum、to、unto、up
形声:从至、刀声
go to, arrive, been to
详细解释◎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2) 同本义 [arrive]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 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到时(到达之时);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结果;后来)
(4) 颠倒。通“倒” [put upside down;reverse]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吕氏春秋·爱类》
(5)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6) 往 [go to;leave for]
百川东到海。——《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到北京去
◎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助〉
——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如:办得到;说到做到;想到
◎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可作状语,介绍出动作的时间,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 到的拼音: dào
〈词性:形〉
周到;周密 [thoughtful;considerate]。如:到地(亦作道地。周祥);想得很周到
到案、到差、到场、到处、到此为止、到达、到底、到点、到顶、到家、到来、到期、到任、到手、到庭、到头、到头来、到位、到职
病的拼音:bìng(ㄅ一ㄥˋ)
⒈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病。病症。病例。病痛。病情。病源。病愈。病变。病危。病逝。病榻。病残。
⒉ 缺点,错误:语病。通病。弊病。
⒊ 损害,祸害:祸国病民。
⒋ 不满,责备:诟病。
⒌ 烦躁,担忧:“郑人病之”。
病字UNICODE编码U+75C5,10进制: 30149,UTF-32: 000075C5,UTF-8: E7 97 85。
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illness、sickness、disease、be ill、fault
形声:从疒、丙声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详细解释◎ 病的拼音: bìng
〈词性:名〉
(1)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2) 同本义 [be seriously ill]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3)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illness;sickness;disease]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6) 缺点,毛病,瑕疵 [fault;defect]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
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
◎ 病的拼音: bìng
〈词性:形〉
(1) 困难,不利 [difficult]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史记·商君列传》
(2) 枯萎 [withere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又如:病树(即将枯死的树木);病叶(枯叶;黄叶);病草(枯萎变黄的草)
◎ 病的拼音: bìng
〈词性:动〉
(1) 生病 [fall ill]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论衡·订鬼》
弥子瑕母病。——《韩非子·说难》
见一人病咽塞。——《三国志·方伎传》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状(请病假的文状);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恹恹(久病慵懒的样子)
(3) 担心,忧虑 [worry;be anxious]
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4) 又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恼,困恼 [vex]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病涉(苦于涉水渡川)
(7) 损害 [harm]。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8) 疲累,倦困 [tire]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病乏(困乏;因病惫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病案、病包儿、病变、病病殃殃、病残、病残、病程、病床、病从口入、病毒、病笃、病房、病夫、病根、病故、病国殃民、病害、病号、病号饭、病患、病家、病假、病假条、病句、病菌、病苦、病况、病理、病理学、病历、病例、病名、病魔、病情、病人、病容、病入膏肓、病弱、病史、病室、病逝、病势、病榻、病态、病体、病痛、病歪歪、病危、病象、病恹恹、病殃殃、病秧子、病友、病愈、病员、病原、病源、病院、病灶、病征、病症、病重、病状
除的拼音:chú(ㄔㄨˊ)
⒈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
⒉ 改变,变换: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⒊ 不计算在内:除非。除外。
⒋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除法。
⒌ 台阶:阶除。庭除。
⒍ 任命官职:除拜(授官)。除授。除书(授官的诏令)。
除字UNICODE编码U+9664,10进制: 38500,UTF-32: 00009664,UTF-8: E9 99 A4。
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get rid of、divide、except、remove
形声:从阝、余声
详细解释◎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2) 同本义 [steps of palace]
除,殿阶也。——《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
自前殿南下椒除。——《汉书·王莽传》
登自东除。——张衡《东京赋》
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 一般建筑的台阶 [steps leading to a house]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4) 泛指台阶 [step]
听事前除,雨后犹湿。——《世说新语·政事》
除谓之阶。——宋· 李诫《营造法式》
◎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动〉
(1) 拜受官位 [confer a official]
初除之官。——《汉书·景帝纪》。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
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除授(授予[官职]);除召(为任官而被召);除官(授官,除去旧职以任新职)
(3) 清除,去掉 [eliminate;get rid of]
除恶务本。——《书·泰誓》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燕策》
(4) 又如:根除(彻底铲除);除恶务尽(清除邪恶势力,务必彻底);消除(使不存在,除去)
(5) 修治、修整 [repair;mend]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6) 打扫 [sweep;clean]
由帅其属而修除。——《周礼·典祀》
(7) 又如:除舍(打扫房舍);除宫(打扫宫殿。比喻宫廷更换主人)
(8) 诛灭 [exterminate]
诛乱除害。——《史记·秦始皇本纪》
(9) 又如:除残祛暴(驱除残暴邪恶势力)
(10) 算法的一种 [devide]。把总数折为若干分。如:除法(数学名词。算术中四则运算之一。其符号为÷。例如30÷6=5即为简单的除法)
◎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副〉
(1) 不计算在内[besides;except;with the exception]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除他以外,我都认识
(3) 常跟“还”、“又”、“也”等配搭,表示在此之外,还有别的 [except]。如:一天到晚,他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除暴安良、除草、除尘、除掉、除恶务尽、除法、除非、除根、除号、除旧布新、除了、除了…以外、除名、除去、除却、除数、除外、除夕、除夜、除…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