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òu hàn niǎo jì
注音ㄕㄡˋ ㄏㄢˋ ㄋ一ㄠˇ ㄐ一ˋ
解释鸟兽之迹。
出处
感情兽迒鸟迹是中性词。
繁体獸迒鳥蹟
动物生肖牛,虎,蛇
兽(獸)的拼音:shòu(ㄕㄡˋ)
⒈ 四肢无严格分工,通体生毛的哺乳动物的总称:兽类。野兽。鸟兽。禽兽。兽医。
⒉ 喻野蛮,下流:兽欲。兽行。人面兽心。
兽字UNICODE编码U+517D,10进制: 20861,UTF-32: 0000517D,UTF-8: E5 85 BD。
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獸獣
animal、beast
象形:像兽之形
beast, animal; bestial
详细解释◎ 兽的拼音:
獸 shòu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2)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beast;animal]
兽,守备者。——《说文》
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
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
大兽公之。——《周礼·兽人》
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
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
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
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
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
(4) 干肉 [dry meat]
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
(5) 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tiger]。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
◎ 兽的拼音:
獸 shòu
〈词性:形〉
(1) 比喻野蛮、残忍 [beastly]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2) 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
(3) 兽形的 [beast-like]。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兽环、兽聚鸟散、兽王、兽行、兽性、兽医、兽欲
迒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鸟兽的)脚印。
⒉ 车轮经过留下的痕迹:“轨尘掩迒。”
⒊ 道路:“迒杜蹊塞。”
⒋ 长。
迒字UNICODE编码U+8FD2,10进制: 36818,UTF-32: 00008FD2,UTF-8: E8 BF 92。
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䢚
形声:从辶、亢声
详细解释◎ 迒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亢声。本义:兽迹)
(2) 同本义 [marks or tracks left by animals]
迒,兽迹也。——《说文》
兔其足迒。——《尔雅·释兽》
轨尘掩迒。——张衡《东京赋》
(3) 又如:陌迒(布满兽蹄迹印的田间小路);迒蹄(兽类的脚印)
(4) 车迹 [marks left by vehicle]。如:轨迒(车轮之覆迹)
(5) 道路 [road;path]。如:迒杜(道路堵塞)
鸟(鳥)的拼音:niǎo(ㄋ一ㄠˇ)
⒈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鸟类。候鸟。益鸟。鸟语花香。
鸟字UNICODE编码U+9E1F,10进制: 40479,UTF-32: 00009E1F,UTF-8: E9 B8 9F。
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鳥
bird、fowl、jay
象形
bird; KangXi radical 196
详细解释◎ 鸟的拼音:
鳥 diǎo
〈词性:名〉
(1) 人、畜的雄性生殖器 [male genitalia]——骂人的粗话。如:鸟乱(亦作“鸟闹”。骂人话。胡闹,捣乱);鸟事(坏事情)
(2) 另见 niǎo
◎ 鸟的拼音:
鳥 niǎo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小篆作字形,都象鸟形。本义:飞禽总名) 同本义 [bird]
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我则鸣鸟不闻。——《书·君奭》
有鸟高飞。——《诗·小雅·菀柳》
鸟乃去矣。——《诗·大雅·生民》
兽奔鸟窜。——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鸟篆(鸟形的篆书);鸟卜(用鸟预卜年岁的吉凶);鸟恨(鸟声含恨);鸟乌(指乌鸦);鸟迹(鸟的足迹);鸟耘(群鸟耘田);鸟径(仅容飞鸟通行的小径);鸟歌(鸟声如歌声,故称鸟鸣为鸟歌);鸟举(鸟飞。比喻行动快速);鸟窜(形容奔窜快速如鸟飞)
(3) 另见 diǎo
鸟巢、鸟道、鸟粪、鸟机、鸟尽弓藏、鸟瞰、鸟瞰、鸟笼、鸟枪、鸟枪换炮、鸟兽、鸟兽散、鸟语花香
迹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⒉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⒊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⒋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⒌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迹字UNICODE编码U+8FF9,10进制: 36857,UTF-32: 00008FF9,UTF-8: E8 BF B9。
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蹟跡脔䢌䟱
mark、remains、ruins、trace、vestige
形声:从辶、亦声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详细解释◎ 迹的拼音:
跡、蹟 jì
〈词性:名〉
(1) 同本义 [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remains]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achievement;merit]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 迹的拼音: jì
〈词性: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