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数典忘祖的意思

shǔdiǎnwàng

数典忘祖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注音ㄕㄨˇ ㄉ一ㄢˇ ㄨㄤˋ ㄗㄨˇ

解释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出处《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例子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正音“数”,不能读作“shù”。

辨形“典”,不能写作“点”。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谜语算经遗记冲之率

感情数典忘祖是贬义词。

繁体數典忘祖

近义崇洋媚外

反义饮水思源

英语forget one's own origins

俄语забывáть о предках

日语物の本源(ほんげん)を忘れること

德语seine Vorfahren vergess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ù shǔ shuò   
注音  ㄕㄨˋ ㄕㄨˇ ㄕㄨㄛˋ   繁体    
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OVTY  仓颉  FVOK  郑码  UFZM  四角  984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22  区位  4293  统一码  6570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数(數)的拼音:shù(ㄕㄨˋ)  

⒈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⒉ 几,几个:数人。数日。

⒊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⒋ 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其他字义

数(數)的拼音:shǔ(ㄕㄨˇ)  

⒈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数。数九。

⒉ 比较起来突出:数得着。

⒊ 责备,列举过错:数落。

⒋ 谈论,述说: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其他字义

数(數)的拼音:shuò(ㄕㄨㄛˋ)  

⒈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统一码

数字UNICODE编码U+6570,10进制: 25968,UTF-32: 00006570,UTF-8: E6 95 B0。

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few、count、enumerate、fate、list、number、numeral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number; several, count; f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数的拼音:

shǔ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娄声。本义:点数;计算)

(2) 同本义 [count]

數,计也。——《说文》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周礼·廪人》

递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洢《核舟记》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从一数到十;数拾(查点;收拾);数白道黑(卖弄口舌);数白论黄(计较银钱。白:白银。黄:黄金);数筹定点(数筹码计算时间);数东瓜,道茄子(尽情谈论各种事情);数米而炊,称柴而爨(比喻吝啬之极);数数儿;数不胜数;数课(计算并予登记);数墨(计算书本上的文字)

(4) 比较起来最突出 [be uppermost]。如:数一数二;数不着;数得上

(5) 枚举;列举 [enumerate]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不可胜数;历数其罪;数之于前

(7) 数落;责备 [scold]

数,责也。——《广雅》

后世其追数吾过乎。——《列子·周穆五》

使韩仓数之。——《战国策·秦策》

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又如:数驳(方言。责备;教训);数骂(数落责骂);数说;数骂(责骂);数让;数道(责难,责备);数喇(数落;数说)

(9) 诉说,称说 [say]

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

(10) 又如:数贫嘴(油嘴肖舌;耍嘴皮子);数黄道黑(数黄论黑。指说长道短)

(11) 另见 shù;shuò  

常用词组

数不清、数不上,数不着、数不胜数、数点、数典忘祖、数伏、数黑论黄、数九、数九寒天、数来宝、数落、数念、数贫嘴、数说、数算、数往知来、数一数、数一数二

基本词义

数的拼音:

shù  

〈词性:名〉

(1) 数目;数量 [figure;number]

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报数(报告数目);数计(以数字来计算);数珠儿(念珠);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3) 底细 [base]。如:心里没有数;心中都有个数

(4) 道数,方法 [method]

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商君书》

(5) 技艺,如博弈的技艺 [art]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子·告子上》

(6) [古]∶算术,古代六艺之一 [arithmetic]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大司徒》

(7) 气数;命运 [destiny;fate]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唐· 王维《老将行》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8) 又如:数奇(命运不佳;遭遇不顺);数命(命运);数尽禄终(死亡);数劫(厄运)

(9) 策略;权术 [tactics]

以计求便,以数取利。——汉· 王充《论衡》

(10) 规律;必然性 [law]

汉世外戚,自 东、 西京十有余族,非徒豪横盈极,自取灾故,必于贻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后汉书》

(11) 道理 [reason]

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韩非子》

(12) 礼数;仪节 [rites]

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而数于守适。——《左传·庄公十八年》

(13) 特指方术,如占卜之类 [divination]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楚辞·卜居》

(14) 又如:数家(精于术数的人);数术(术数)

词性变化

数的拼音:

shù  

[数]

(1) 几个,若干 [a few;several]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又如:数四(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数粒(几粒);数人;数十,数百,数千,数万;数本(几棵;几株);数众(佛教称其教徒人数为“众”,有若干僧则称若干众);数武(几步);数射(几射。射:一箭能及的距离);数家(几派;几家;几户)

(3) 另见 shǔ;shuò  

常用词组

数表、数词、数额、数据、数量、数量词、数码、数目、数内、数术、数学、数以万计、数值、数制、数珠、数字、数罪并罚

  拼音  diǎn   注音  ㄉ一ㄢˇ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MAWU  仓颉  TBC  郑码  LDEO  四角  55801  结构  上下电码  0368  区位  2168  统一码  5178  笔顺  丨フ一丨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典的拼音:diǎn(ㄉ一ㄢˇ)  

⒈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⒉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a.典制和掌故;b.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⒊ 指典礼:盛典。大典。

⒋ 主持,主管: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

⒌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典卖。典押。典契。

⒍ 姓。

统一码

典字UNICODE编码U+5178,10进制: 20856,UTF-32: 00005178,UTF-8: E5 85 B8。

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䓦敟

汉英互译

allusion、ceremony、law、standard

造字法

会意:从曲、从八

English

law, canon; documentation; classic, script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典的拼音: diǎ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2) 同本义 [work of standard scholarship;classics]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典的文籍);典坟(《三坟》和《五典》的省称。都是上古的典籍)

(4) 常道,准则 [norm]。如:典型(常刑;常规);常典(常法);典要(不变的标准);典式(典范,法式)

(5) 法律;法规 [canon;law]

掌建邦之三典,轻典、中典、重典也。——《周礼·大司寇》

(6) 又如:典例(可依为准则的成例);典常(常法,常规);典诰(古代文体名。典指常法;诰指诏令)

(7) 典礼,仪节 [ceremony]。如:盛典;开国大典;庆典(庆祝典礼);典重涂山(比喻典礼重要,规模宏大。相传涂山是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见诸侯的地方)

(8)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literary quotation]。如:语出何典;典实(典故,史实);典证(出典和依据)

(9) 典章,法令制度。又称“典度” [decrees and regulations]。如:典则(典章法则);典册(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典律(典章律令)

词性变化

典的拼音: diǎn  

〈词性:动〉

(1) 主持;主管 [be in charge of]

命汝典乐。——《书·尧典》

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论衡·命禄》

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仪传》

(2) 又如:典御(掌管统治);典诠(主持选拔);典守(主管、保管;看守);典历(掌管;经历)

(3) 抵押,旧时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mortgage]

朝回日日典春衣。——杜甫《曲江二首》

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金史·百官志》

(4) 又如:典东西;典地,典田(典当田地);典衣(典押衣服);典身钱(卖身钱)

典的拼音: diǎn  

〈词性:形〉

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refined;terse]。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常用词组

典当、典范、典坟、典故、典籍、典借、典礼、典丽、典卖、典铺、典身钱、典宪、典刑、典型、典型、典型化、典型环境、典型性、典型性格、典押、典雅、典狱、典则、典章、典章制度、典质、典制、典租

  拼音  wàng   注音  ㄨㄤˋ   
简体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NNU  仓颉  YVP  郑码  SHWZ  四角  00331  结构  上下电码  1808  区位  4592  统一码  5FD8  笔顺  丶一フ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忘的拼音:wàng(ㄨㄤˋ)  

⒈ 不记得,遗漏:忘记。忘却。忘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统一码

忘字UNICODE编码U+5FD8,10进制: 24536,UTF-32: 00005FD8,UTF-8: E5 BF 98。

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orget、neglec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心、亡声

English

forget; neglect; miss, om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忘的拼音: wà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 同本义 [forget]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4) 玩忽,怠忽 [negllect;trifle with;idle]

夙夜不敢忘怠。——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

(5) 通“亡”。逃亡;遗失;灭亡 [flee;lost;perish]

乐隤心其如忘。——《文选·陆机·叹逝赋》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秦风·终南》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今日不为,明日忘贷。——《管子·乘马》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汉书·武五子传》

(6) 舍弃 [give up]。如:忘私(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身(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忘命(不怕死;竭尽全力);忘倦(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忘劳(不感觉劳累;不知疲倦);忘想(不关心,不去想)

(7) 无,没有 [not have]。如:忘翼(谓不飞去);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常用词组

忘本、忘掉、忘恩、忘恩负义、忘乎所以、忘怀、忘机、忘记、忘年交、忘其所以、忘情、忘却、忘我、忘形、忘性

  拼音    注音  ㄗㄨˇ   
简体部首  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示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YEG  仓颉  IFBM  郑码  WSLC  四角  37212  结构  左右电码  4371  区位  5570  统一码  7956  笔顺  丶フ丨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祖的拼音:zǔ(ㄗㄨˇ)  

⒈ 父亲的上一辈:祖父。祖考。祖母。祖妣。

⒉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祖父。外祖母。

⒊ 先代:祖宗。祖业。祖制。祖祭。祖国。

⒋ 初,开始:鼻祖。

⒌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祖师。

⒍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祖饯。

⒎ 姓。

统一码

祖字UNICODE编码U+7956,10进制: 31062,UTF-32: 00007956,UTF-8: E7 A5 96。

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cestor、founder、grandfather、originator

造字法

形声:从礻、且声

English

ancestor, forefather; grandfa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祖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且(   )。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2) 同本义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

祖,始庙也。——《说文》。段注:“始兼二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

左祖右社。——《周礼·考工记·匠人》

受终于文祖。——《书·舜典》孔传:“文祖者, 尧文德之祖庙。”

启乃下, 武王善之,封之于 宋,立其祖。——《荀子·成相》

(3) 又如:祖祢(祖祢庙。祖庙与父庙)

(4) 祖父 [grandfather]

吾祖死于是。——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与吾祖居者。

吾祖太常公。——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祖宗 ;祖先;自祖父以上各辈尊长 [ancestor]

祖考来格。——《书·益稷》

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盐铁论·结和》

无念尔祖。——《诗·大雅·文王》

(6) 又如:祖积(祖宗遗传下来);祖贯(祖辈居住之处;祖籍);祖陇(祖传的土地);祖烈(祖宗的功业);祖家(同一祖先的家族);祖训(祖先的遗训;祖父的训戒)

(7) 祖师。指言行、功业为后世所宗仰者 [the founder;the founder of a school of learning ,a craft,etc.]

第一祖摩诃迦叶。——《景德传灯录》

(8) 又如:祖心,祖意(祖师的心意);祖印(祖师法印);祖位(祖师);祖系(祖师世系)

(9) 帝王的庙号 [posthumous title of an emperor] 。从汉代开始,凡创业的国君死,其庙号称为“祖”。如汉称刘邦为汉高祖,唐称李渊为唐高祖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史记·孝文帝本纪》

(10) 初,开始。亦指事物的本源 [beginning]

浮游乎万物之祖。——《庄子·山木》

(11) 又如:祖始(本源;起源);祖源(水流的源头);祖帖(最早的法帖);祖本(书籍、碑帖最先的刻本或拓本)

(12) 根本;根据。亦指嫁接时作根株用的花木 [base]。如:祖花(嫁接时作根株用的花木)

(13) 姓

词性变化

祖的拼音:   

〈词性:动〉

(1) 效法;承袭 [follow]

皆祖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祖式(效法;仿效);祖用(仿效使用);祖法(效法);祖效(仿效;效法);祖尚(效法);祖袭(效法,因袭)

(3) 崇尚 [uphold;advocate]。如:祖尚(崇尚效法)

(4) 熟悉 [be practised in]

祖识地德。——《国语·鲁语》

(5) 又如:祖识(熟习知悉)

(6) 出行时祭祀路神。引申为饯行 [sacrifice to the Spirit of the Roads before starting on a journey;give a farewell dinner]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战国策·燕策》

(7) 又如:祖道,祖韨(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祖别(祖饯送别);祖行(饯别将病逝者;饯行)

(8) 死者将葬时之祭。泛指为死者作祭 [sacrifice]。如:祖日(为死者设祭尊之日);祖泣(祭奠哭泣);祖畅(古代丧葬,于出殡前设奠所用的郁畅酒);祖腊(祖为古代祭祀五帝五神于明棠,以祖宗配食的祭名;腊是年终祭祀祖先的大祭)

常用词组

祖辈、祖鞭、祖产、祖冲之、祖传、祖坟、祖父、祖国、祖籍、祖居、祖考、祖龙一炬、祖率、祖母、祖母绿、祖上、祖师,祖师爷、祖始、祖孙、祖述、祖先、祖像、祖业、祖宗、祖祖辈辈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