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水木清华的意思

shuǐqīnghuá

水木清华



拼音shuǐ mù qīng huá

注音ㄕㄨㄟˇ ㄇㄨˋ ㄑ一ㄥ ㄏㄨㄚˊ

解释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出处晋 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例子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水木清华,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谜语清华大学园林系

感情水木清华是中性词。

繁体水木清華

近义水石清华

英语The quietly beautiful garden abounds in trees, flowers and pond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uǐ   注音  ㄕㄨㄟˇ   
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IIII  仓颉  E  郑码  KV  四角  12900  结构  单一电码  3055  区位  4314  统一码  6C34  笔顺  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水的拼音:shuǐ(ㄕㄨㄟˇ)  

⒈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⒉ 河流:汉水。湘水。

⒊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⒋ 液汁:水笔。墨水。

⒌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外水。肥水。

⒍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水了。

⒎ 姓。

统一码

水字UNICODE编码U+6C34,10进制: 27700,UTF-32: 00006C34,UTF-8: E6 B0 B4。

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氵氺

汉英互译

Adam's ale、Adam's wine、liquid、wat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water, liquid, lot5on, ju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water]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river]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waters]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liquid]。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flood]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morning star]。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official’s name]。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silver content in coins]。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water, 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water animal or plant]。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deep distress]。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extra income]

(18) 指水军 [troops fight on the waters]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Shui nationality]。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词性变化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动〉

(1) 泅水,游泳 [swimming]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coax]。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level]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词性:方〉∶不成功,败了 [defeat]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形〉

〈词性: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careless]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常用词组

水案,水案儿、水坝、水霸、水泵、水笔、水表、水滨、水兵、水波、水波不兴、水彩、水彩画、水仓、水草、水涔涔、水层、水产、水车、水成岩、水丞、水尺、水淬、水袋、水荡、水到渠成、水道、水稻、水滴石穿、水电、水淀、水豆腐、水碓、水遁、水舵、水肥、水肺、水费、水粉、水分、水阁、水工、水垢、水臌、水怪、水国、水果、水旱、水合、水红、水壶、水滑、水患、水荒、水火、水火、水火无交、水火无情、水货、水脚、水窖、水经注、水晶、水晶玻璃、水晶灯笼、水晶宫、水精、水井、水景、水警、水镜、水酒、水军、水坑、水来土掩、水牢、水涝、水礼、水里、水力、水利、水帘、水量、水灵、水流、水龙、水龙带、水龙头、水陆、水陆毕陈、水路、水漉漉、水绿、水落管、水落归槽、水落石出、水幔、水煤气、水门汀、水米无交、水面、水磨工夫、水磨石、水墨画、水母、水能、水泥、水碾、水牛、水牛兵、水牛过河、水扭、水沤、水炮、水漂儿、水平、水平线、水瓶、水皮儿、水泼不进、水禽、水情、水渠、水乳交融、水深火热、水师、水蚀、水式、水势、水室、水手、水手号子、水手衫、水塔、水天一色、水田、水头、水土、水土不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水汪汪、水网、水位、水文、水文表、水雾、水系、水下、水乡、水箱、水泻、水泄不通、水榭、水性、水秀、水压、水涯、水妖、水银、水银灯、水印、水浴、水源、水月镜像、水运、水葬、水泽、水闸、水战、水涨船高、水照云光、水蒸气、水至清则无鱼、水蛭、水中捞月、水肿、水竹、水柱、水准、水准仪、水族馆

  拼音    注音  ㄇㄨ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SSSS  仓颉  D  郑码  FA  四角  4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2606  区位  3630  统一码  6728  笔顺  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木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⒉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⒊ 棺材:棺木。

⒋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⒌ 呆笨:木鸡。

⒍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木。

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⒏ 姓。

统一码

木字UNICODE编码U+6728,10进制: 26408,UTF-32: 00006728,UTF-8: E6 9C A8。

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numb、timber、tree、wood、woode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ree; wood, lumber; wood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木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tree]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timber;wood]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wood]。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leaf]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coffin]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wooden ware]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词性变化

木的拼音:   

〈词性:形〉

(1) 呆笨 [wooden]。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numb]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simple]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  ,质直刚强)

常用词组

木版、木本、木本水源、木本植物、木材、木材厂、木槽、木柴、木尺、木槌、木呆呆、木垫、木雕、木钉、木墩、木耳、木筏、木工、木棍、木活、木屐、木家什、木匠、木刻、木块、木框、木兰、木莲、木料、木瘤、木笼、木马、木棉、木杪、木模、木乃伊、木偶、木偶戏、木排、木器、木然、木塞、木梳、木薯、木炭、木条、木头、木碗、木屋、木楔、木鞋、木已成舟、木鱼、木直中绳、木质、木制品、木柱、木桩、木作

  拼音  qīng   注音  ㄑ一ㄥ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GEG  仓颉  EQMB  郑码  VCQ  四角  35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237  区位  3969  统一码  6E05  笔顺  丶丶一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清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

⒉ 安静,不烦: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

⒊ 单纯不杂:清唱。清茶。

⒋ 明白,明晰: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

⒌ 一点不留,净尽: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⒍ 整理,查验:清理。清查。清点。清仓。

⒎ 详细登记:清册。清单。

⒏ 公正,廉洁:清廉。清正。清官。清绩。

⒐ 洁净,纯洁:清洁。清爽。冰清玉洁。

⒑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清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明的见识)。

⒒ 太平,不乱:清平。清泰。清和。

⒓ 中国朝代名:清代。清宫秘史。

⒔ 姓。

统一码

清字UNICODE编码U+6E05,10进制: 28165,UTF-32: 00006E05,UTF-8: E6 B8 85。

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圊淸

汉英互译

clear、completely、count、distinct、settle

相关字词

浑、浊

造字法

形声,从青声

English

clear, pure, clean; peacef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 同本义。与“浊”相对 [limpid]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4) 清洁;洁净;纯洁 [clean;pure]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5)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6)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视若清明。——《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注:“明审也。”

(7)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8) 清凉 [cool]

清有余也。——《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10) 清冷,凄清 [chilly]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清平;太平 [peaceful and orderly]

当纣之时,居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12)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13) 寂静 [quiet]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morally lofty or upright]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5)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16) 清白 [fair]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17)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18) 清静;恬静 [quiet]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19)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20) 清正 [clear and upright]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21)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22) 清廉 [honest and upright]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新唐书·赵宗儒传》

(23)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24) 清香、清馨、清醇 [delicate fragrance]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25) 无余 [without residue]

六月之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26) 清雅 [elegant]。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27) 通“精”。纯粹 [pure]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灵枢·大惑论》

词性变化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1) 朝代名 [the Qing Dynasty]。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滤去酒糟的甜酒 [rice wine]

(3)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4) 通“圊”。粪槽,厕所 [latrine]

修採清,易道路。——《荀子·王制》

(5) 姓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动〉

(1) 清理 [liquidate]。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2) 清除 [clear]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

(3)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4) 付款结 [帐] [settle]。 如: 帐清了吗

(5) 数 [count]。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常用词组

清白、清兵、清仓查库、清册、清茶、清查、清偿、清唱、清澈、清晨、清澄、清除、清楚、清楚、清脆、清单、清淡、清党、清道、清道夫、清点、清队、清炖、清风、清风劲节、清风明月、清风两袖、清福、清高、清稿、清歌、清歌妙舞、清官、清规、清规戒律、清贵、清寒、清河、清华、清寂、清剿、清教徒、清洁、清净、清静、清静无为、清酒、清君侧、清客、清口、清旷、清朗、清冷、清理、清涟、清廉、清凉、清亮、清冽、清凌凌、清泠、清迈、清门、清明,清明节、清明、清盼、清贫、清平世界、清漆、清清、清癯、清趣、清泉、清热、清润、清嗓、清扫、清赏、清神、清瘦、清刷、清爽、清水、清水冷灶、清水衙门、清算、清谈、清汤寡水、清天、清甜、清退、清玩、清望官、清晰、清晰度、清洗、清闲、清闲自在、清乡、清香、清晓、清心、清心寡欲、清新、清馨、清醒、清醒、清雅、清雅绝尘、清扬、清样、清野、清一色、清议、清逸、清音、清音、清幽、清油、清誉、清越、清约、清运、清早、清账、清账、清真、清真寺、清正、清秩、清浊同流

  拼音  huá huà huā   
注音  ㄏㄨㄚˊ ㄏㄨㄚˋ ㄏㄨㄚ   繁体    
部首  十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XFJ  仓颉  OPJ  郑码  NRED  四角  24401  结构  上下电码  5478  区位  2710  统一码  534E  笔顺  ノ丨ノ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华(華)的拼音:huá(ㄏㄨㄚˊ)  

⒈ 美丽而有光彩的:华丽。华艳。华彩。华贵。华章。华表(亦称“桓表”)。华盖。

⒉ 精英:精华。含英咀(jǔ)华。

⒊ 开花:华而不实。春华秋实。

⒋ 繁盛:繁华。荣华富贵。

⒌ 奢侈:浮华。奢华。

⒍ 指中国或汉族:华夏。中华。华裔。华胄(a.华夏的后裔;b.贵族的后裔)。华工。

⒎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华翰(称人书信)。华诞(称人生日)。华居(称人住宅)。

⒏ 头发花白:华发(fà)。华颠(指年老)。

⒐ 指时光:年华。韶华。

其他字义

华(華)的拼音:huà(ㄏㄨㄚˋ)  

⒈ 〔华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

⒉ 姓。

其他字义

华(華)的拼音:huā(ㄏㄨㄚ)  

⒈ 古同“花”,花朵。

统一码

华字UNICODE编码U+534E,10进制: 21326,UTF-32: 0000534E,UTF-8: E5 8D 8E。

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華蕐䔢

汉英互译

China、flashy、grey、prosperous、splendid

造字法

形声:从十、化声

English

flowery; illustrious; Chine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华的拼音:

huā  

〈词性:名〉

(1) (会意。从芔,从芌(   )。“華”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本义:花)

(2) 通“花”,花朵 [flower]

华,荣也。——《说文》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尔雅·释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周南·桃夭》

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华英(指花);华叶(花与叶);华胜(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华实(花和果实;亦指开花结果)

(4) 轻浮柔弱如花的脉象 [flower pulse]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素问》。王冰注:“谓似华虚弱,不可正取也。”

词性变化

华的拼音:

huā  

〈词性:动〉

(1) 开花 [flower]

桃李始华。——《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3) 昏花 [dazzle]

僧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曰:“莫眼华。”——《五灯会元》

(4) 当中剖开 [dissect]

瓜曰华之。——《尔雅》

为国君者华之。——《礼记·曲礼》。注:“中裂之。”

(5) 另见 huá;huà  

基本词义

华的拼音:

huá  

〈词性:形〉

(1) 华丽;光彩美丽 [magnificent;gorgeous]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华衣乘马。——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华扁(华丽的匾额);华彩(华美;光彩);华服(华丽的服装);华舆(华美的车辆或轿子);华筵(华美的筵席);华观(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华毂(华丽的车)

(3) 豪华 [luxurious;sumptuous]

况我大魏天王,个为华侈。——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4) 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your]。如:华名(美名);华宗(对同族或同姓者的美称);华笺(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华缄(对他书信的美称或敬称)

(5) 灰白 [grey]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赤壁怀古》

(6) 又如:华首(头发花白。指老人);华颠(白发);华鬓(鬓发花白);华发(花白头发)

(7) 年轻;年少 [young]。如:华年

(8) 浮华 [flashy;extravagant]

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9) 又如:华辞(虚浮巧饰的言辞);华誉(不实的声誉);华风(浮华的文风)

(10) 汉语 [Chinese]。如:华言(指中原地区的语言。后泛指汉语)

(11) 荣华;光耀 [glory]。如:华伍(指达官贵人);华序(显要的官阶);华使(显贵的官吏);华秩(显位;高阶)

(12) 显耀 [splendor]。如:华近(显贵而亲近君上的官职);华要(显要尊贵的官职);华省(显贵而职务上能亲近君主的官署);华重(显贵而重要的官职)

(13) 繁盛 [luxuriant]

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红楼梦》

(14) 又如:华滋(草木茂盛的样子)

(15) 鲜美 [delicious]

其民华食而脂肥。——《素问》。王冰注:华谓鲜美,酥酪骨肉之类也。

(16) 彩色。特指雕绘或装饰 [color]。如:华轩(饰有文采的曲栏);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华纳(有雕饰的台阶。纳,即纳陛);华幄(帝王所居的华丽的帷帐)

词性变化

华的拼音:

huá  

〈词性:名〉

(1) 中国 [China]。如:来华访问;华中;华北

(2) 我国古称华夏,今称中华。省称“华” [the Han nationality]。如:华夷(华是汉族,夷指非汉族的其他少数名族);华风(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

(3) 光辉;光彩 [brilliant]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王勃《卿云歌》

(4) 又如:华景(明亮的阳光);华月(皎洁的月亮);华焕(光彩绚丽);华魄(光彩;亦指皎洁的月光)

(5) 泉中的矿物由于沉积而形成的物质 [sinter]。如:钙华;硅华

(6) 借升华而得的化学品 [flowers]。如:硫华;锌华

(7) 车盖 [cover of a carriage]。如:华芝(车盖。因车盖的外形象芝而得名)

(8) 时光 [time]。如:年华,岁华,韶华

(9) 声望 [prestige]

客游梁朝,则声华籍甚。——《文选·任彦升·宣德皇后令》

(10) 精华 [essence]

物华天宝。——王勃《滕王阁序》

(11) 又如:华甸(精华荟聚之区。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国);华英(精华);华髓(精髓)

(12) 文才 [talent for literature]

昔庚无规才华清英。—— 刘勰《文心雕龙》

(13) 瓜类植物的果实 [fruit]

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礼记》

(14) 光环 [corona]

薄云敝日时,由于无数水滴的衍射,在太阳、月亮或其他发光体四周形成的一组或几组小半径的同心彩色光环

(15) 矿脉或煤层已发生氧化或分解的露头 [blossom;bloom]

(16) 另见 huā;huà  

常用词组

华北、华北平原、华表、华彩、华达呢、华诞、华灯、华尔街、华发、华府、华盖、华毂、华贵、华里、华丽、华林、华美、华靡、华南、华侨、华人、华屋、华屋丘墟、华西、华夏、华裔、华语、华章、华中、华胄

基本词义

华的拼音:

Huà  

〈词性:名〉

(1) 山名,华山 [Mount Huashan]。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华山又称太华山,古称“西岳”,海拔1997米,有壁立千仞之势。如:华嵩(华崧。华山与嵩山的并称。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

(2) 姓。如:华佗;华扁(古代名医华陀、扁鹊的并称)

(3) 另见 huā,huá  

水木清华: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