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ū kōng duō duō
注音ㄕㄨ ㄎㄨㄥ ㄉㄨㄛ ㄉㄨㄛ
解释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例子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书空咄咄是中性词。
繁体書空咄咄
英语make futile gestures in space
动物生肖牛,虎,蛇
书(書)的拼音:shū(ㄕㄨ)
⒈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⒉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⒊ 文件:证书。说明书。
⒋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⒌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⒍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⒎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书字UNICODE编码U+4E66,10进制: 20070,UTF-32: 00004E66,UTF-8: E4 B9 A6。
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書
book、letter、script、write
原为形声:从聿、者声
详细解释◎ 书的拼音:
書 shū
〈词性:动〉
(1) (形声。从聿,者声。聿( yù ),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 同本义 [write;take notes]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4) 画 [draw]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 书的拼音:
書 shū
〈词性:名〉
(1)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book]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3) 信件,信函 [letter]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4)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5) 奏章;文书,文件 [document]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7) 字体,字形 [form of a written or printed character;script]。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8) 书法 [calligraphy]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9)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10) 《尚书》的简称 [an ancient government post in charge of secretarial duties]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文字 [characters]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2)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3)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Six-Books]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4) 古代皇帝的诏书 [imperial edict]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5) 说书,曲艺的一种 [storytelling]。如:书寓;听书
(16)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letter],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7) 姓
书案、书包、书报、书本、书不尽言、书册、书痴、书厨,书橱、书呆子、书丹、书档、书典、书店、书牍、书蠹、书法、书房、书扉、书肺、书稿、书馆儿、书函、书号、书画、书籍、书记、书简、书具、书卷、书刊、书口、书库、书林、书眉、书迷、书面、书面语、书名号、书目、书脑、书皮、书评、书启、书契、书签、书社、书生、书生气、书生之见、书塾、书肆、书坛、书套、书亭、书童、书屋、书香、书香门第、书写、书写笔、书信、书信体、书院、书札、书斋、书证、书桌
空的拼音:kōng(ㄎㄨㄥ)
⒈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⒉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⒊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空的拼音:kòng(ㄎㄨㄥˋ)
⒈ 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
⒉ 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
⒊ 亏欠:亏空。
空的拼音:kǒng(ㄎㄨㄥˇ)
⒈ 古同“孔”,洞。
空字UNICODE编码U+7A7A,10进制: 31354,UTF-32: 00007A7A,UTF-8: E7 A9 BA。
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孔
empty、hollow、air、for nothing、vacancy
形声:从穴、工声
empty, hollow, bare, deserted
详细解释◎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形〉
(1) 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empty;hollow]
空,空虚。——《广韵》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
仓禀实而囹圄空。——《管子·五辅》
夜静春山空。——唐· 王维《鸟鸣涧》
送将军登空堡上。——明· 魏禧《大铁椎传》
独卧空室之中。——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而或长烟一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空衔(有官衔无实职或俸禄);空脑子(心中无盘算,没有头脑之意);空花阳焰(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空花:虚幻之花。阳焰:日光中浮动的烟尘)
(3) 罄尽;空其所有。引申为没有 [exhausted]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空户(做空头生意的人);空竭(罄尽);空尽(竭尽;凋敝);空臆(讲尽心里的话)
(5) 广阔;空旷 [open;spacious]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左思《咏史》
(6) 又如:空江(浩瀚寂静的江面);空落(偏僻;空旷);空霄(天空;云霄);空杳(空旷深远);空场(空旷的场地);空落落(空旷冷落貌)
(7) 岑寂;幽静 [quiet;still]。如:空宇(幽寂的居室);空峡(寂静的山谷);空悄(幽寂)
(8) 明净无挂碍 [clear;hollow;void]。如:空晴(明澈无碍之境);空意(清虚的心境);空洒洒(形容胸怀洒脱,毫无牵挂)
(9) 空洞而不实际;空泛;虚构 [fictitious;fabricated]
以空言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清· 黄宗羲《原君》
此非空言也。——《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空构(虚构;杜撰);空语(虚构的话,只说不做的话);空玄(幻想);空门面(虚有其表);空梦(幻梦);空设(虚置);空声(虚名)
◎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名〉
(1) 空间;天空 [air;sky]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乱石穿空。——宋· 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
复道行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空青(指青色的天空);空碧(指澄碧的天空);空中结构(凭空虚构);空壤(指天地);空悬(悬在空中);空天(辽阔的天宇)
(3) 佛教语 [Emptiness;Viod of the world of senses]
(4) 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虚幻不实。亦特指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中的真谛。如:空解(指悟入空义,得到解脱);空假(事物均具备自性空无和幻相宛然两个方面);空界(空大。指虚空范畴)
(5) 又指佛门。如:空桑(佛门);空王(佛教徒对佛的尊敬);空门(泛指佛法。大乘以观空为入门,故称;佛教天台宗谓通达真性和实相的四门教法之一,以悟空入道)
(6) 道家谓虚静之性 [emptiness and quiet]
澹乎若深泉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文选》。李善注引 郑玄曰:“道家养空,虚若浮舟也。”
◎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for nothing;in vain]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空以身膏草野。——《汉书·李广苏建传》
空余泪痕。——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空跑一趟;空忙;空亡(白死);空劳(徒劳;白费)
(3) 只;仅 [only]
雪上空留马行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处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4) 又如:空饭(只吃饭,不吃菜)
◎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动〉
(1) 使空虚;使罄尽 [exhaust]
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盐铁论·本议》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另见 kòng;kǒng
空瘪、空肠、空敞、空城计、空档、空荡荡、空洞、空洞洞、空洞无物、空对空、空乏、空泛、空房、空房间、空腹、空腹高心、空谷足音、空喊、空话、空话连篇、空怀、空幻、空际、空寂、空架子、空间、空间探索、空间站、空降、空军、空空、空空洞洞、空空如也、空口、空口、空口无凭、空旷、空阔、空廓、空寥、空灵、空论、空落、空门、空濛、空名、空难、空气、空气污染、空气压缩机、空气浴、空前、空前绝后、空勤、空阒、空室清野、空手,空手儿、空手道、空疏、空速、空谈、空调、空头、空头、空头交易、空头人情、空头支票、空投、空文、空想、空想、空心、空心、空心老大、空心萝卜、空心墙、空心砖、空虚、空穴、空穴来风、空运、空中、空中楼阁、空竹、空转
◎ 空的拼音: kǒ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穴,工声。本义:孔,窟窿)
(2) 同本义。通“孔” [hole;cave]
然骞凿空。——《汉书·张骞传》
衣又穿空。——《汉书·鲍宣传》
空以穴其城。——《汉书·李广利传》
空,犹穿也。——《汉书·沟洫志》注
司空主土。不言上,言空者,空尚主之,何况于实,以微见箸。——《白虎通·封公侯》
空石之中有人焉。——《荀子·解蔽》。注:“石穴也。”
空穴之中,足以适情。——《淮南子·原道》。注:“崖穴也。”
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史记·五帝本纪》
(3) 又如:空石(山洞;岩洞);空穴(岩洞);空洞(孔穴;地道);空窾(洞穴)
(4) 口,嘴巴 [mouth]
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韩非子》
(5) 另见 kōng;kòng
◎ 空的拼音: kòng
〈词性:动〉
(1) 使之困穷 [impoverish]
不宜空我师。——《诗·小雅·节南山》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2) 又如:空乏(困穷;贫穷);空竭(穷困;贫乏);空匮(空乏;财用不足)
(3) 〈词性:方〉∶缺少;亏欠 [blank]。如:空格(指文中缺字的空白处);空围(空白的方框形符号。表示缺字)
(4) 腾让出来 [leave empty;leave blank]
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来了。——鲁迅《彷徨·离婚》
(5) 又如:他由于辞职从而把他在国会的席位空了出来
◎ 空的拼音: kòng
〈词性:名〉
(1) 闲暇,闲功夫,没被占用的时间 [free time;spare time]
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红楼梦》
(2) 又如:有空到我这里来;空当(空隙;空子);空儿(闲功夫)
(3) 空子,可乘之机 [chance]。如:空便(机会;方便的机会)
(4) 空地,可占用的空处 [empty space; room]。如:空位(未占用的座位);空园(荒园;闲弃的庭院);空废(荒废)
(5) 另见 kōng;kǒng
空白、空白点、空场,空场儿、空当子,空当儿、空地、空额、空缺、空隙、空暇、空心,空心儿、空余、空子
咄的拼音:duō(ㄉㄨㄛ)
⒈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
⒉ 表示呵叱:“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咄字UNICODE编码U+5484,10进制: 21636,UTF-32: 00005484,UTF-8: E5 92 84。
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咄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嚉
hoots
形声:从口、出声
noise of rage, cry out in anger
详细解释◎ 咄的拼音: duō
<叹>
(1)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tut-tut]
咄,相调也。——《说文》
咄,相诃也。——《字林》
咄,啐也。——《苍颉篇》
咄!口无毛。——《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2) 又如:咄叱(呵责);咄啐(呵斥);咄骂(呵斥辱骂)
咄咄、咄咄逼人、咄咄怪事、咄嗟、咄嗟立办
咄的拼音:duō(ㄉㄨㄛ)
⒈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
⒉ 表示呵叱:“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咄字UNICODE编码U+5484,10进制: 21636,UTF-32: 00005484,UTF-8: E5 92 84。
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咄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嚉
hoots
形声:从口、出声
noise of rage, cry out in anger
详细解释◎ 咄的拼音: duō
<叹>
(1)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tut-tut]
咄,相调也。——《说文》
咄,相诃也。——《字林》
咄,啐也。——《苍颉篇》
咄!口无毛。——《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2) 又如:咄叱(呵责);咄啐(呵斥);咄骂(呵斥辱骂)
咄咄、咄咄逼人、咄咄怪事、咄嗟、咄嗟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