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ù pú wéi pú
注音ㄕㄨˋ ㄆㄨˊ ㄨㄟˊ ㄆㄨˊ
解释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束蒲为脯是中性词。
繁体束蒲為脯
动物生肖牛,虎,蛇
束的拼音:shù(ㄕㄨˋ)
⒈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fà )。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⒉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⒊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⒋ 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
⒌ 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⒍ 姓。
束字UNICODE编码U+675F,10进制: 26463,UTF-32: 0000675F,UTF-8: E6 9D 9F。
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捒
bind、bundle、colligate、faggot、fagot、reatrain、sheaf
会意:从口、从木像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详细解释◎ 束的拼音: shù
〈词性:动〉
(1) (会意。从囗( weí )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bind;tie]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4) 约束;限制 [restrain;control]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6) 收拾;整理 [arrange]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8) 搁置 [lay on the shelf;leave aside;put on one side]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9) [名]∶姓
◎ 束的拼音: shù
〈词性:量〉
(1) 把,小捆 [bundle;bunch]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2) 又如:一束花
束带、束发、束缚、束身、束手、束手待毙,束手待死,束手就毙、束手就擒、束手无策、束狭、束脩、束腰、束之高阁、束装
蒲的拼音:pú(ㄆㄨ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⒉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⒊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⒋ 古同“匍”,匍伏。
⒌ 姓。
蒲字UNICODE编码U+84B2,10进制: 33970,UTF-32: 000084B2,UTF-8: E8 92 B2。
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蒲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艹、浦声
type of rush; vine
详细解释◎ 蒲的拼音: pú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丱,浦声。本义:植物名。香蒲)
(2) 同本义 [cattail]
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说文》
有蒲与荷。——《诗·陈风·泽陂》
共其苇蒲之事。——《周礼·泽虞》。注:“以为席。”
男执蒲璧。——《周礼·大宗伯》。注:“蒲为席,所以安人。”
(3) 又如:蒲甸儿(亦作“蒲垫”。用蒲草编的坐垫);蒲柳(比喻身微低贱);蒲草毛窝(一种用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底鞋子,里面杂有鸡毛、芦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为鞭,薄罚示耻);蒲帆(用蒲叶编成的船帆)
(4) 菖蒲 [calamus]。如:蒲节(端午节);蒲人(以菖蒲扎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练(用蒲之纤维织成的布);蒲艾(菖蒲与艾草)
(5) 即今人所称“水杨”。也称“蒲杨”、“蒲柳” [big catkin willow]
不流束蒲。——《诗·王风·扬之水》
(6) 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杨。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所以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蒲姿(蒲柳之姿);蒲杨(蒲柳)
(7) 用草盖的圆顶屋 [covering of thatched cottage]。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
(8) 樗蒲 [dice]。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色子。如:蒲戏(樗蒲之戏);蒲弈(樗蒲之戏)
(9) 同今“葡萄” [grape]。如:蒲萄;蒲陶;蒲桃
(10) 古邑名 [Pu prefecture]
(11) 春秋卫地,战国属魏。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12)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
(13) 姓。如:汉有蒲昌、蒲遵
◎ 蒲的拼音: pú
〈词性:动〉
(1) 伏地而行 [crawl]
奉壶饮冰以蒲伏焉。——《左传·昭公十三年》
(2) 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蒲棒,蒲棒儿、蒲包、蒲草、蒲墩儿、蒲服、蒲公英、蒲剑、蒲节、蒲剧、蒲葵、蒲柳、蒲扇、蒲式耳、蒲松龄、蒲团、蒲苇、蒲线
为(爲)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⒉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⒊ 变成:成为。
⒋ 是:十两为一斤。
⒌ 治理,处理:为政。
⒍ 被:为天下笑。
⒎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⒏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⒐ 姓。
为(爲)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⒉ 表目的:为了。为何。
⒊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⒋ 帮助,卫护。
为字UNICODE编码U+4E3A,10进制: 20026,UTF-32: 00004E3A,UTF-8: E4 B8 BA。
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為爲
act、become、do、for、for the sake of、in order to、mean、serve as
会意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详细解释◎ 为的拼音:
為、爲 wéi
〈词性:动〉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词性:名〉
姓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词性: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词性: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 为的拼音:
爲 wéi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 为的拼音:
(1) 爲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为德不卒、为恶不悛、为法自弊、为非作歹、为富不仁、为鬼为蜮、为好成歉、为害、为患、为难、为期、为裘为箕、为人、为人师表、为仁不富、为生、为时、为时过早、为市、为首、为寿、为数、为所欲为、为文、为伍、为限、为止、为主
◎ 为的拼音:
為、爲 wèi
〈词性:动〉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tell;speak]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 为的拼音:
爲 wèi
〈词性:介〉
(1) 因为,由于 [because;for;on account of]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for;for the benefit of]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for;for the sake of]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acing to;toward]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为此、为何、为虎添傅翼、为虎作伥、为了、为民请命、为人作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脯的拼音:fǔ(ㄈㄨˇ)
⒈ 肉干:鹿脯。兔脯。
⒉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果脯。杏脯。
脯字UNICODE编码U+812F,10进制: 33071,UTF-32: 0000812F,UTF-8: E8 84 AF。
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脯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hest、dried meat、preserved fruit
形声:从月、甫声
dried meat; preserved fruits
详细解释◎ 脯的拼音: fǔ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甫声。本义:干肉)
(2) 同本义 [dried meat]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加姜桂锻治者谓之,不加姜桂以盐干之者谓之脯。——《周礼·天官》注
(3) 又如:肉脯;牛脯;脯饩(干肉和生肉);脯糗(干肉和干粮);脯腊(干肉);脯枣(干肉和枣类果品)
(4) 干燥脱水的瓜果 [preserved fruit]。如:桃脯;杏脯
(5) 熟肉 [meat]。如:脯羹(肉汁);脯酒(酒肉);脯肉(肉食);脯酱(肉酱)
◎ 脯的拼音: fǔ
〈词性:动〉
(1) 制干肉 [make dried-meat]
辜谏者,脯诸侯,俎方伯,剖人心,破人胫。——《抱朴子》
(2) 又如:脯醢(古代把人做成肉干或剁成肉酱的酷刑)
◎ 脯的拼音: fǔ
〈词性:形〉
(1) 枯干的 [dried up]。如:脯田(专指严冬天寒地冻,土地缺乏养料时所耕之田)
(2) 另见 pú
脯氨酸
◎ 脯的拼音: pú
〈词性:名〉
(1) 胸脯 [chest;breast]。如:脯子
(2) 另见 fǔ
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