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ì hǎi bō jìng
注音ㄙˋ ㄏㄞˇ ㄅㄛ ㄐ一ㄥˋ
解释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
繁体四海波靜
动物生肖牛,虎,蛇
四的拼音:sì(ㄙˋ)
⒈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⒉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四字UNICODE编码U+56DB,10进制: 22235,UTF-32: 000056DB,UTF-8: E5 9B 9B。
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亖肆
four
会意
four
详细解释◎ 四的拼音: sì
[数]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four]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 四的拼音: sì
〈词性:名〉
(1) [乐]∶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工尺谱), corresponding to 6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four-horse carriage]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四壁、四边,四边儿、四边形、四不像、四称、四处、四川、四川盆地、四大皆空、四德、四谛、四方、四方步、四分五裂、四伏、四顾、四海、四合院儿、四化、四季、四溅、四郊、四脚朝天、四近、四境、四库、四库全书、四邻、四面、四面八方、四面楚歌、四旁、四平八稳、四散、四舍五入、四声、四时八节、四书、四体、四通八达、四外、四望、四围、四维、四仙桌、四乡、四项基本原则、四新、四行、四旋体诗、四言诗、四野、四溢、四岳、四则、四肢、四至、四致、四周、四座
海的拼音:hǎi(ㄏㄞˇ)
⒈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⒉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⒊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⒋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⒌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⒍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⒎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⒏ 姓。
海字UNICODE编码U+6D77,10进制: 28023,UTF-32: 00006D77,UTF-8: E6 B5 B7。
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sea、big lake、a lots of、extra large
形声:从氵、每声
详细解释◎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sea;ocean]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seawater]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lake]。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border]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mare]
(10) 较大的器皿 [large vessel]。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big mouth]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形〉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海岸、海岸线、海拔、海报、海豹、海北天南、海滨、海波、海菜、海草、海汊、海产、海潮、海程、海带、海岛、海盗、海堤、海底、海底捞月、海地、海风、海港、海狗、海关、海龟、海涵、海河、海疆、海角天涯、海军、海客、海口、海枯石烂、海况、海阔天空、海蓝色、海里、海量、海陵、海流、海流图、海轮、海螺、海洛因、海米、海绵、海面、海南、海南岛、海难、海内、海涅、海鸥、海瑞、海参、海参崴、海狮、海蚀、海誓山盟、海市蜃楼、海水、海说神聊、海滩、海棠、海塘、海图、海豚、海外、海外关系、海湾、海碗、海王星、海味、海峡、海鲜、海啸、海蟹、海熊、海盐、海蜒、海燕、海宴河清、海洋、海洋性气候、海隅、海域、海员、海运、海葬、海藻、海战、海蜇、海震、海中捞月、海猪、海子
波的拼音:bō(ㄅㄛ)
⒈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波浪。波涛。波澜。波光。波纹。波荡。推波助澜。波及(影响到,牵涉到)。
⒉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波。光波。超声波。波长。波段。波速。波谱。
波字UNICODE编码U+6CE2,10进制: 27874,UTF-32: 00006CE2,UTF-8: E6 B3 A2。
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溊
wave
形声:从氵、皮声
waves, breakers; undulations
详细解释◎ 波的拼音: bō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2) 同本义 [wave]
波,水涌流也。——《说文》
规有摩而水有波。——《韩非子·八说》
起波涛。——《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
河渭为之波荡。—— 张衡《西京赋》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文选·王褒·洞箫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 又如:波磔(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波浪形的叫波磔);波查(苦难;折磨);波平如镜(水面平静如镜);波臣为虐(指水灾);波骇(水波激烈动荡。引申为受到震撼);波峭(指岩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后用以形容人物的威仪俊伟有风致)
(4) 涌流的水;流水 [flowing water]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波路(水路;航路);波流(水流;支流);波神(水神)
(6) 风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 [sudden turn of events]。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轩然大波
(7) 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 [look]
目流睇而横波。——傅毅《舞赋》
(8) 又如: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眼睛);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波俏(俏丽)
◎ 波的拼音: bō
〈词性:动〉
(1) 激荡,起水波 [wave;ripple]
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2) 又如:波腾(波浪涌起的样子。多比喻众议激烈);波靡(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波荡
(3) 波及,推而及之。扩散 [spread]。又如:波及无辜(牵连到无罪的人);波累(连累;牵累);波害(扩散其害);波扰(波动烦扰)
(4) 奔;逃跑 [run]
各自波逃,信脚而走。——敦煌本《张义潮变文》
(5) 又如:波波(劳苦奔波的样子);波波碌碌(奔走忙碌的样子);波逃(逃跑)
波长、波荡、波导、波动、波段、波峰、波幅、波谷、波痕、波及、波谲云诡、波澜、波澜老成、波澜壮阔、波浪、波累、波罗蜜、波罗蜜、波俏、波色、波斯、波斯菊、波斯猫、波斯湾、波涛、波纹、波折
静的拼音:jìng(ㄐ一ㄥˋ)
⒈ 停止的,与“动”相对:静止。静态。静物。平静。风平浪静。
⒉ 没有声音:安静。寂静。僻静。冷静。肃静。静悄悄。静穆。静谧。静默。静观。静听。
⒊ 安详,闲雅:静心。静坐。
⒋ 古同“净”,清洁。
⒌ 姓。
静字UNICODE编码U+9759,10进制: 38745,UTF-32: 00009759,UTF-8: E9 9D 99。
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靜㣏
whisht
动
quiet, still, motionless; gentle
详细解释◎ 静的拼音: jìng
〈词性:形〉
(1)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 安静;宁静 [quiet;tranquil;peaceful]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still;motionless]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silent;quiet]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 [sober;calm]。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 [chaste]。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clean;pure]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peaceful]。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good]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tired]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 静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清理;使干净 [put in order;sort out]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stabilize]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admonish]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 静的拼音: jìng
〈词性:名〉
(1) 古州名 [Jing prefecture]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the facts]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
静鞭、静场、静电、静观、静候、静寂、静街、静脉、静脉压、静谧、静默、静穆、静僻、静气、静悄悄、静态、静温、静物、静息、静心、静养、静幽幽、静园、静止、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