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ǐ méi dèng yǎn
注音ㄙˇ ㄇㄟˊ ㄉㄥˋ 一ㄢˇ
解释形容呆滞,表情冷漠。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偏偏那日人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
例子刘心武《钟鼓楼》第四章:“原来他也不是总那么死眉瞪眼……”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死眉瞪眼是贬义词。
反义明眸善睐
动物生肖牛,虎,蛇
死的拼音:sǐ(ㄙˇ)
⒈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⒉ 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⒊ 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⒋ 无知觉:睡得死。
⒌ 不活动,不灵活:死结。死理。死板。
⒍ 不通达:死胡同。死路一条。
⒎ 过时,失去作用:死文字。
⒏ 极,甚:乐死人。
死字UNICODE编码U+6B7B,10进制: 27515,UTF-32: 00006B7B,UTF-8: E6 AD BB。
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尸
die、end up、meet one's death、pass away
生、活
会意
die; dead; death
详细解释◎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è ),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die;decease;expire;pass away; beyond]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lay down one’s life for]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end]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risk one’s life;to the death]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cling to]。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形〉
(1) 死板,不灵活 [fixed;dead;stagnant]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implacable;deadly]。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impassable;closed]。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fast]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dear]。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useless]。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副〉
(1) 甚;极 [extremely;do death]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名〉
(1) 死刑 [capital punishment]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corpse]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chief;in charge of]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死巴、死巴巴、死板、死报、死背、死不瞑目、死不足惜、死产、死沉、死沉沉、死城、死党、死当、死得其所、死地、死点、死对头、死而复生、死而后已、死而无悔、死而无怨、死光、死鬼、死河、死胡同、死缓、死灰、死灰复燃、死活、死记硬背、死忌、死寂、死键、死角、死劲儿、死静、死库容、死牢、死里逃生、死力、死路、死面、死灭、死命、死难、死脑瓜骨、死脑筋、死皮赖脸、死气沉沉、死囚、死球、死去活来、死伤、死伤相枕、死尸、死事、死守、死手、死数、死水、死说活说、死死平平、死胎、死头、死亡、死亡线、死无对证、死无葬身之地、死巷、死心、死心塌地、死心眼儿、死信、死刑、死讯、死因、死硬、死有余辜、死于非命、死战、死仗、死账、死者、死症、死中求生、死罪
眉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眼上额下的毛:眉毛。眉宇(两眉上面的地方)。眉心。眉目。眉寿(长寿)。眉睫。扬眉吐气。
⒉ 书页上端的空白:书眉。眉批。
眉字UNICODE编码U+7709,10进制: 30473,UTF-32: 00007709,UTF-8: E7 9C 89。
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睂
eyebrow、the top margin of a page
象形
eyebrows; upper margin of book
详细解释◎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2)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brow;eyebrow]
眉,目上毛也。——《说文》
螓首蛾眉。——《诗·卫风·硕人》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遗悲怀》
(3) 又如:眉心(双眉之间);眉间广尺(两眉间隔宽有一尺,表示人的相貌奇特);眉泉(眉头);眉寸(双眉之间);眉下添眉(比喻重复、多余);眉弓(额下长眉毛处突出如弓形的部位);眉尖(双眉附近处);眉柳(细长如柳叶的眉);眉脚(眉梢)
(4) 书页上端的空白 [top margin of a page]。又泛称上端。如:书眉;眉批
(5) 借指美女 [beauty]
眉,媚也,有妩媚也。——《释名》
下眉近戚。——《仲定碑》
(6) 又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形容容貌俊美清秀,借指美女)
(7) 古州名 [Mei prefecture]。故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
◎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形〉
(1) 形容隆起 [swelling]。如:眉瑑(古代圭、璋等玉制礼器上下两头都有孔,孔与孔之间有沟,沟缘高出部分叫眉瑑)
(2) 老 [old]
眉,老也。——《方言一》
以介眉寿。——《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眉寿(长寿);眉耇(高寿,长寿)
◎ 眉的拼音: méi
〈词性:量〉
多用于称新月。如:一眉新月;眉月(指新月)
眉黛、眉端、眉飞色舞、眉尖、眉间、眉睫、眉开眼笑、眉来眼去、眉毛、眉毛胡子一把抓、眉目、眉批、眉清目秀、眉梢、眉头、眉眼、眉眼传情、眉宇、眉月
瞪的拼音:dèng(ㄉㄥˋ)
⒈ 怒目直视:瞪眼。瞪视。
⒉ 睁大眼睛发呆:目瞪口呆。
瞪字UNICODE编码U+77AA,10进制: 30634,UTF-32: 000077AA,UTF-8: E7 9E AA。
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瞪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覴
open wide、stare、glare
stare at
详细解释◎ 瞪的拼音: dèng
〈词性:动〉
(1) 睁大眼睛直视 [stare;glare]
瞪,直视貌。——《广韵》
文瞪眸不转。——《晋书·郭文传》
齐首目以瞪眄。(眄:斜视)——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2) 又如:瞪目(睁大眼睛直视);瞪瞪(睁大眼睛直视的样子;发呆的样子)
◎ 瞪的拼音: dèng
〈词性:形〉
(1) 用力睁大 [眼睛] [open one's eyes wide]
瞪,怒目直视貌。——《玉篇》
往往瞪视而诟詈之。——《宋史·盛度传》
(2) 又如:瞪瞢(视而不见的样子);瞪愕(张目吃惊的样子)
瞪服、瞪视、瞪眼
眼的拼音:yǎn(一ㄢˇ)
⒈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眼睛。眼底。眼力。眼色。眼神。眼帘。眼目。眼疾手快。
⒉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眼光远大。眼界开阔。
⒊ 孔洞,窟窿:炮眼。针眼儿。泉眼。
⒋ 关节,要点:节骨眼儿。字眼儿。
⒌ 戏曲中的节拍:一板三眼。
⒍ 当前:眼前利益。眼下。
⒎ 量词:一眼井。
⒏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
眼字UNICODE编码U+773C,10进制: 30524,UTF-32: 0000773C,UTF-8: E7 9C BC。
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眼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perture、eye、key point、look、small hole
形声:从目、艮声
eye; eyelet, hole, opening
详细解释◎ 眼的拼音: y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目,艮( gèn )声。本义:眼珠)
(2) 同本义 [eyeball]
眼,目也。——《说文》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释名》
巽为多白眼。——《易·说卦》
比干剖心, 子胥抉眼,忠之祸也。——《庄子·盗跖》
(3) 泛指眼睛 [eye]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
(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
(5) 眼力 [sight;vision]。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眼辨(眼力好)
(6) 耳目;眼线 [light]
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警世通言》
(7) 见证 [witness;testimony]
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古今小说》
(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9) 指孔;洞穴 [aperture;small hole]
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小池》
(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
(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mesh]。如:网眼;筛眼
(12) 事物的关键所在 [key point]。如:节骨眼儿
(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trap]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红楼梦》
◎ 眼的拼音: yǎn
〈词性:量〉
——主要用于井的量词。如:两眼井
眼巴巴、眼白、眼柄、眼波、眼不见为净、眼岔、眼馋、眼成穿、眼眵、眼虫、眼穿肠断、眼底、眼底下、眼点、眼风、眼福、眼高手低、眼格、眼光、眼过劳、眼红、眼红、眼红素、眼花、眼花缭乱、眼犄角儿、眼疾手快、眼尖、眼睑,眼皮、眼见得、眼角、眼界、眼睛、眼镜、眼镜蛇、眼看、眼孔、眼库、眼快、眼眶、眼蓝、眼泪、眼离、眼里、眼力、眼帘、眼眉、眼明手捷、眼泡,眼泡儿、眼皮、眼皮底下、眼皮子、眼皮子浅、眼前、眼球、眼热、眼色、眼梢、眼神、眼生、眼时、眼屎、眼熟、眼跳、眼窝、眼下、眼线、眼压、眼药、眼晕、眼罩、眼睁睁、眼中刺,眼中钉、眼珠,眼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