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ī nóng yǎng wū
注音ㄙ ㄋㄨㄥˊ 一ㄤˇ ㄨ
解释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出处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30回:“朝廷因连年国费浩烦,且因赔款又重,又要办理新政,正在司农仰屋的时候,势不免裁者经费。”
例子李大钊《大哀篇》:“岁出增巨,借款未成,司农仰屋,势不能不加征重敛于民。”
用法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谜语财政大臣抬头看房
感情司农仰屋是中性词。
繁体司農仰屋
动物生肖牛,虎,蛇
司的拼音:sī(ㄙ)
⒈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b.复姓)。司马(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b.复姓)。司寇(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b.复姓)。
⒉ 官署名称:人事司。
⒊ 视察:司日月之长短。
⒋ 姓。
司字UNICODE编码U+53F8,10进制: 21496,UTF-32: 000053F8,UTF-8: E5 8F B8。
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伺嗣師辭
department、manage、take charge of
会意
take charge of, control, manage; officer
详细解释◎ 司的拼音: sī
〈词性:动〉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2)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take charge of]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臣也。——《广雅》
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礼·师氏》
司,主也。——《广雅》
曰司徒。——《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扬权》
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各司其事;司籍(管理典籍);司掌(掌管,管理;管理的人);司方(掌管一方;古称指南车);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司衡(主管;主宰);司勋(主管功赏之事);司卫(负责保卫)
(4) 承担 [bear]
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 樊得和 孙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 实司其名。—— 明· 刘若愚《酌中志》
(5) 通“伺”。侦察,观察 [observe]
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墨子·号令》
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荀子·王霸》
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盐铁论·周秦》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周礼·媒氏》。注:“犹察也。”
以为物而司之。——《汉书·高五王传》。注:“察视之也。”
以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
◎ 司的拼音: sī
〈词性:名〉
(1) 官吏;方面之长 [official]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文武之司;疆场之司;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财政);司吏(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司直(古官名。西汉时设置。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位于司隶校尉之上。东汉时改属司徒,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司禄(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班禄事)
(3)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department under a ministry]。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财政部计划司
(5)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an independent bureau]
有御史偶阵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明史·海瑞传》
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
(7) 复姓的一部分 [part of compound surnames]。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司马牛,孔子弟子。他曾慨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无);司马温公(指北宋司马光。三朝为官,追封温国公);司马琴心(求爱之情。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风流多情,司马相如以琴弹《凤求凰》曲挑动她,终致文君夜奔)
司晨、司舵、司法、司机、司空、司空见惯、司寇、司令、司令部、司令员、司炉、司马、司马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事、司书、司务、司务长、司药、司仪、司译、司闸工、司账、司职、司钻
农(農)的拼音:nóng(ㄋㄨㄥˊ)
⒈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农。农业。农田。农产。农垦。农家。农忙。农民。农妇。农奴。
⒉ 种庄稼的人:贫农。菜农。谷贱伤农。
⒊ 姓。
农字UNICODE编码U+519C,10进制: 20892,UTF-32: 0000519C,UTF-8: E5 86 9C。
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农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農辳䢉
farming、peasant
工
原为会意
agriculture, farming; farmer
详细解释◎ 农的拼音:
農、辳 nó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 xìn )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till]
农,耕也。——《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
辟土植谷曰农。——《汉书·食货志》
农,天下之大本也。——《汉书·文帝纪》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殴民而归之农。——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农家子(村野耕作之人);农舆(耕作用的车);农战(从事农耕,以为攻战之本);农月(立夏以后农事的忙月)
(3) 通“努”。努力,勉力 [effort;exert]
小人农力以事其尚。——《左传·襄公十三年》
◎ 农的拼音:
農 nóng
〈词性:名〉
(1) 农业 [agriculture]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务农(从事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农林牧;农末(农业和商业);农政(有关农业的政令、制度);农书(有关农业的书)
(3) 农民 [peasant]
士农工商,四民有业。——《汉书·食货志上》
待农而食。——《史记·货殖列传》
(4) 又
农不出则乏。
(5) 又如:自耕农;小农(个体农民);老农;花农;菜农;果农;奶农
(6) 古代的田官 [field official]
飨农。——《礼记·郊特牲》
(7) 又如:农正(古官名。掌农事及农祈);农父(古官名。司徒的尊称);农师(古官名。掌农事)
(8) 先秦学术思想流派之一,九流中“农家”的简称 [Agriculturist]
(9) 姓
◎ 农的拼音:
農 nóng
〈词性:形〉
(1) 勤勉 [assiduous;diligent;hardworking]
耕者用力不农,有罪无赦。——《管子·大匡》
(2) 通“醲”。浓厚 [rich;strong]
农用八政。——《书·洪范》。郑玄:“农读为醲”。
农产、农产品、农场、农村、农贷、农夫、农妇、农工、农工、农户、农会、农活、农机、农技师、农家、农救会、农具、农垦、农历、农林、农林牧副渔、农忙、农贸市场、农民、农民起义、农亩、农奴、农人、农桑、农舍、农时、农事、农田、农田水利、农桐间作、农闲、农协、农谚、农药、农业、农艺、农友、农转非、农庄、农作、农作物
仰的拼音:yǎng(一ㄤˇ)
⒈ 脸向上,与“俯”相对:仰首。仰望。
⒉ 敬慕:久仰。敬仰。
⒊ 依赖:仰承。仰赖。仰仗。仰人鼻息。
⒋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仰即尊照。
⒌ 服下,指服毒:仰药(服毒药自杀)。仰毒。
⒍ 姓。
仰的拼音:áng(ㄤˊ)
⒈ 古同“昂”,情绪高。
仰字UNICODE编码U+4EF0,10进制: 20208,UTF-32: 00004EF0,UTF-8: E4 BB B0。
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佒卬
admire、face upward、rely on、respect
俯
会意兼形声
raise the head to look; look up to, rely on, admire
详细解释◎ 仰的拼音: áng
〈词性:形〉
(1) 通“昂”。高 [high]。如:仰仰(同“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仰首伸眉(意气高昂的样子)
(2) 另见 yǎng
◎ 仰的拼音: yǎ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古今字。本义:抬头,脸向上)
(2) 同本义。跟“俯”相对 [face upward]
仰,举也。——《说文》。按,仰即卬之或体。汉书皆作卬,不作仰。
驷马仰秼。——《淮南子·说山》
仰足以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
仰头相向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仰药而伏刃。——《汉书·息夫躬传》。注:“仰首而饮药。”
无敢仰视。——汉· 刘向《列女传》
遂于树下仰取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椎髻仰面。——清·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仰企俯思(抬头盼望,低头思念。有仰慕之意);仰脸(抬头,脸向上方);仰瞻(仰望;追慕)
(4) 敬慕。钦佩或高度敬重 [admire]
众士慕仰。——《资治通鉴》
(5) 又如:仰从(服从;遵命);仰服(敬服,钦佩)
(6) 切望 [hope]旧时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辞,意为切望
又仰山前山后里正之家也要捕虎文状。——《水浒传》
仰各路大帅各尽忠力,以图国家大计。——《续资治通鉴》
(7) 依赖;依靠 [rely on]
前无可仰之积。——《后汉书·邓禹传》。注:“犹恃也。”
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三国演义》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墨子·七患》
(8) 又如:仰人度日(依靠别人供给衣食来维持生活);仰成(依赖别人取得成功);仰哺(依靠他人哺养、供养)
(9) 物体面朝上 [upward]
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齐民要术》
(10) 亦指把覆合着的物体翻过来,使底部朝上。如:仰一口大铜钟;仰瓦(凹面向上的瓦)
(11) 另见 āng
仰八叉,仰八脚儿、仰不愧天、仰尘、仰承、仰攻、仰拱、仰光、仰给、仰角、仰赖、仰面、仰慕、仰人鼻息、仰韶文化、仰射、仰视、仰首、仰首伸眉、仰天、仰望、仰卧、仰卧起坐、仰屋兴叹、仰息、仰泳、仰仗
屋的拼音:wū(ㄨ)
⒈ 房,房间:屋子。屋宇。房屋。
⒉ 家:“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⒊ 车盖,覆盖物:黄屋(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亦指帝王车)。屋社(王朝倾覆的代称)。
⒋ 古代井田的区划,一屋合三百亩。
屋字UNICODE编码U+5C4B,10进制: 23627,UTF-32: 00005C4B,UTF-8: E5 B1 8B。
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剭
house、room
会意:从尸、从至
house; room; building, shelter
详细解释◎ 屋的拼音: wū
〈词性:名〉
(1)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2) 同本义 [tent]
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
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南粤王佗传》
去黄屋称制。——《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
(3) 又如:屋幕(帐幕);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
(4) 古代半地穴式住室建筑的顶部覆盖 [shelter]
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淮南子》
(5) 房舍,房屋 [house]
以二人居屋十间。——洪亮吉《治平篇》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屋山(屋脊);屋山头(堂屋两端的房檐);屋桷(房屋上的椽子);屋里巷(家里);屋除(阶下,房舍前的台阶);屋庑(房子的顶部);屋头(房屋的上面);屋庐(泛指居室);屋盖(屋顶);屋壁(房屋的夹墙);屋基(房屋的地基);屋山头(屋山。指屋脊或山墙);屋上乌(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7) 房间[room]。如:里屋;外屋
(8) 房顶 [roof]。如:屋上架屋;屋下架屋
(9) 室深处 [inner room]
屋,奥也。其中温奥也。——《释名》
(10) 车盖,车篷子 [canvas top on vehicle]
纪信乘黄屋车。——《史记》
◎ 屋的拼音: wū
〈词性:动〉
(1) 终止 [stop]
李纲用之于 靖康而 宋社屋。—— 沈德符《万历野荻编》
(2) 建屋,盖屋 [build]
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礼记》
屋场、屋顶、屋脊、屋架、屋里、屋面、屋上架屋,屋下架屋、屋舍、屋檐、屋宇、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