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ī ruò quán yǒng
注音ㄙ ㄖㄨㄛˋ ㄑㄨㄢˊ ㄩㄥˇ
解释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出处宋·王禹偁《谢赐御制月诗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精心六义,思若泉涌,锐意万机,居多暇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思。
感情思若泉涌是中性词。
近义思如涌泉、思若涌泉
英语ideas gushing out like spring wat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思的拼音:sī(ㄙ)
⒈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⒉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⒊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⒋ 姓。
思的拼音:sāi(ㄙㄞ)
⒈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思字UNICODE编码U+601D,10进制: 24605,UTF-32: 0000601D,UTF-8: E6 80 9D。
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䰄恖楒
consider、long for、think、think of、thought
念、想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
think, consider, ponder; final particle
详细解释◎ 思的拼音: sāi
〈词性:形〉
(1) 多须的样子 [heavily bearded]。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 思的拼音: sī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xìn ),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think;consider]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long for]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lament]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 思的拼音: sī
〈词性: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thought]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plot]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lawsuit]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one of the poetry's style]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 思的拼音: sī
<叹>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思潮、思忖、思过、思考、思恋、思量、思路、思虑、思谋、思慕、思念、思前想后、思情、思索、思维、思维能力、思想、思想、思想包袱、思想家、思想交流、思想抛锚、思绪、思议
若的拼音:ruò(ㄖㄨㄛˋ)
⒈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⒉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⒊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⒋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⒌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⒍ 顺从:“曾孙是若。”
⒎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⒏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⒐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⒑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⒒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若的拼音:rě(ㄖㄜˇ)
⒈ 〔般若〕见“般3”。
若字UNICODE编码U+82E5,10进制: 33509,UTF-32: 000082E5,UTF-8: E8 8B A5。
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叒
as if、if、like、seem、you
象形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详细解释◎ 若的拼音: rě
(1) 见“般若”( bōrě ):智慧(佛经用语)
(2) 另见 ruò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 同本义 [be obedient to]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6) 择菜 [trim 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7) 引申为选择 [choose]
《晋语》秦穆公曰:“夫 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 同,相当 [be equal to]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国语》
(10)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11) 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2) 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代〉
(1) 如此,这样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 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 若的拼音: ruò
<连>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与,和 [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8) 而 [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名〉
(1) 禾秆皮 [stem’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5) 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复姓)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助〉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3) 另见 rě
若不、若此、若非、若夫、若干、若果、若何、若即若离、若明若暗、若是、若属、若无其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隐若现、若有所丧、若有所思
泉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从地下流出的水源:泉源。泉瀑。甘泉。温泉。喷泉。黄泉(旧时称人死后所在的地方。亦作“九泉”)。
⒉ 古代钱币的名称。
⒊ 姓。
泉字UNICODE编码U+6CC9,10进制: 27849,UTF-32: 00006CC9,UTF-8: E6 B3 89。
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㟫洤湶灥
font、fount、spring
原为象形:像泉水流出之形
spring, fountain; wealth, money
详细解释◎ 泉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同本义 [spring]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说文》
如彼泉流。——《诗·小雅·小旻》
泉之竭矣。——《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酿泉为酒。——宋· 欧阳修《醉翁事记》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有泉可汲。——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温泉;矿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喷涌);泉鱼(渊鱼);泉绅(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泉水);泉韵(泉水声)
(4) 地下水 [underground water]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
(5) 泉下,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dwelling place of the dead]
有志者入泉,无为者住世,岂佳事乎?——鲁迅《书信》
(6) 又如:泉台之望(指死者的希望);泉厥(黄泉;地下);泉乡(泉下);泉扇(墓门。亦指阴间);泉里(黄泉之下)
(7) 帛币。古钱币名 [ancient coins]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周礼·外府》注
(8) 又如:泉儿(古代钱币的通称);泉币(钱币,货币。又称泉货);泉金(金钱);泉布(帛币和布币);泉刀(泉币与刀币);泉布先生(钱币的谑称)
(9) 泉眼 [hole of spring]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泉流、泉水、泉下、泉眼、泉源
涌的拼音:yǒng(ㄩㄥˇ)
⒈ 水由下向上冒出来:涌泉。涌流。汹涌。泪如泉涌。
⒉ 像水涌出:涌现。涌动。风起云涌。天边涌出一轮明月。
涌的拼音:chōng(ㄔㄨㄥ)
⒈ 方言,河汊。
涌字UNICODE编码U+6D8C,10进制: 28044,UTF-32: 00006D8C,UTF-8: E6 B6 8C。
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湧
emerge、gush、stream、surge
形声:从氵、甬声
surge up, bubble up, gush forth
详细解释◎ 涌的拼音: chōng
〈词性:名〉
(1) 〈词性:方〉∶河汊 [branch of a river]
天黑了,风越来越紧,徐炳华把船驶进就近的小河涌里。—— 陈残云《香飘四季》
(2) 多用于地名
(3) 另见 yōng
◎ 涌的拼音:
湧 y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甬( yǒng )声。本义:水向上冒)
(2) 同本义 [gush]
涌,滕也。——《说文》
涌,出也。——《广雅》
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尔雅·释水》
泉暴出者曰涌。——《论衡·状留》
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泉暴出者曰涌。——汉· 王充《论衡》
(3) 又如:涌沸(喷涌出沸腾的水);涌泉(水向上喷出的泉)
(4) 引申指云、雾、烟、气等上腾冒出 [emerge;surge;rise]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亦浪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风云腾涌。
(5) 又如:风起云涌。亦泛指其他事物突然冒出、升起
烈焰应手涌出,故以火山名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6) 又如:涌聚(涌现聚合);涌触(涌现于心头的感触)
(7) 水奔涌,翻腾 [surge]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 杜甫《秋兴》
(8) 又如:涌溜(汹涌的水流);涌溜溜(形容翻卷飘动);涌湍(激流;奔流);涌裔(水波腾涌貌);涌激(汹涌激荡);涌沸(翻腾);排排巨浪向岸边涌来
(9) 比喻物价腾贵 [go up abruptly]。如:涌长(急剧增长);涌贵(物价猛涨)
(10) 呕吐 [vomit]。如:涌泄(呕吐排泄)
(11) 另见 chōng
(12) “湧”另见 yǒng
涌进、涌浪、涌流、涌现、涌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