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松柏寒盟的意思

sōngbǎihánméng

松柏寒盟



拼音sōng bǎi hán méng

注音ㄙㄨㄥ ㄅㄞˇ ㄏㄢˊ ㄇㄥˊ

解释比喻患难之交。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斋访》:“虽则是梅花冷淡,也甘守松柏寒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松柏寒盟是中性词。

繁体鬆栢寒盟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ōng   注音  ㄙㄨㄥ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WCY  仓颉  DCI  郑码  FOZS  四角  48932  结构  左右电码  2646  区位  4341  统一码  677E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松(鬆)的拼音:sōng(ㄙㄨㄥ)  

⒈ 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⒉ 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⒊ 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⒋ 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⒌ 姓。

统一码

松字UNICODE编码U+677E,10进制: 26494,UTF-32: 0000677E,UTF-8: E6 9D BE。

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㮤庺枀枩柗梥鬆

汉英互译

loose、looseness、not hard up、pine、relax、sof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木、公声

English

pine tree; fir t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pine]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2)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词性变化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形〉

(1) 发乱;乱发貌 [tangled]

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唐· 陆龟蒙《自怜赋》

(2) 不紧 [loose;slack]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 王建《宫词》

(3) 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

(4) 不坚实 [light and flaky;soft]。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

(5) 经济宽裕 [not hard up]。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

(6) 不中用 [useless]

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 汤显祖《南柯记》

(7) 慢 [slow]。围棋术语

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 徐铉《围棋义例》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名〉

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dried minced meat]。如:肉松;鱼松;鸡松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动〉

使松弛 [loosen]。如:松松螺丝;松帆

常用词组

松柏、松绑、松弛、松动、松泛、松糕、松果、松花蛋、松花江、松缓、松鸡、松节油、松紧、松劲,松劲儿、松开、松口、松垮、松快、松落、松毛、松木、松木板、松气、松仁,松仁儿、松软、松散、松手、松树、松爽、松松垮垮、松碎、松塔、松涛、松土、松闲、松香、松懈、松心、松蕈、松针、松脂、松嘴

  拼音  bǎi bó bò   
注音  ㄅㄞˇ ㄅㄛˊ ㄅㄛ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RG  仓颉  DHA  郑码  FNK  四角  46902  结构  左右电码  2672  区位  1656  统一码  67CF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柏的拼音:bǎi(ㄅㄞˇ)  

⒈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柏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⒉ 姓。

其他字义

柏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柏林〕德国的首都。

其他字义

柏的拼音:bò(ㄅㄛˋ)  

⒈ 同“檗”。

统一码

柏字UNICODE编码U+67CF,10进制: 26575,UTF-32: 000067CF,UTF-8: E6 9F 8F。

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ypress

造字法

形声:从木、白声

English

cypress, ced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柏的拼音:

b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白声。本义:木名,柏树,也称“椈”)

(2) 柏科柏木属植物的通称 [cypress]

柏,鞠也。——《说文》

柏,椈。——《尔雅》

鬯臼以椈。——《礼记·杂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 柏属约20种。如:侧柏、圆柏、刺柏、台湾扁柏、福建柏等,常绿树,可供观赏和材用,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4) 柏叶 [cypress leaf]。如:柏酒(以柏树叶浸泡的酒)

(5) 特指柏台(御史台的别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固称) [cypress terrace]

俱蟠使下之柏,俱擅乙中之二。——唐· 黄滔《祭陈侍御》

(6) 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 [Bai state]

于是江、 黄、 道、 柏方睦于 齐。——《左传》

(7) 另见 bó;bò  

  拼音  hán   注音  ㄏㄢˊ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PFJU  五笔98  PAWU  仓颉  JTCY  郑码  WDOT  四角  30303  结构  上下电码  1383  区位  2614  统一码  5BD2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寒的拼音:hán(ㄏㄢˊ)  

⒈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⒉ 害怕:寒心。

⒊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统一码

寒字UNICODE编码U+5BD2,10进制: 23506,UTF-32: 00005BD2,UTF-8: E5 AF 92。

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d、humble、poor、tremble

相关字词

热、暑、暖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ld, wintry, chil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寒的拼音: hán  

〈词性:形〉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  ),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cold]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poor;poverty-stricken]。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petty and low]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desolate]。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dreary;miserable]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withered]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my]。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词性变化

寒的拼音: hán  

〈词性:动〉

(1) 感到冷 [feel cold]。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fear;dread]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end;stop]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寒的拼音: hán  

〈词性: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winter]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of cold day]。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of cold night]。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chill;cold]。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常用词组

寒蝉、寒碜、寒碜、寒窗、寒带、寒冬腊月、寒风、寒光、寒悸、寒假、寒噤、寒苦、寒来暑往、寒冷、寒栗、寒凉、寒冽、寒流、寒门、寒露、寒气、寒气刺骨、寒峭、寒蛩、寒秋、寒色、寒森森、寒舍、寒湿、寒士、寒暑、寒暑表、寒暑假、寒树、寒丝丝、寒素、寒酸、寒腿、寒微、寒心、寒暄、寒衣、寒意、寒战、寒症

  拼音  méng   注音  ㄇㄥˊ   
部首  皿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JELF  仓颉  ABBT  郑码  KQLK  四角  67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45  区位  3543  统一码  76DF  笔顺  丨フ一一ノフ一一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盟的拼音:méng(ㄇㄥˊ)  

⒈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盟军。盟友。同盟国。盟约。山盟海誓。

⒉ 指结拜弟兄:盟兄。盟弟。

⒊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

⒋ 发(誓):盟誓。

统一码

盟字UNICODE编码U+76DF,10进制: 30431,UTF-32: 000076DF,UTF-8: E7 9B 9F。

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iance、league

造字法

形声:从皿、明声

English

swear; oath, covenant, alli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盟的拼音: mé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 shà  )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2) 同本义 [ally;alliance]

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说文》

盟,歃血誓也。——《三苍》

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周礼·司盟》

掌盟诅。——《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

约信曰誓,涖牲曰盟。——《礼记·曲礼》

再会而盟。——《左传·昭公十三年》

君子屡盟。——《诗·小雅·巧言》

为坛而盟。——《史记·陈涉世家》

秦伯说,与 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年》

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四年》

(3) 又如:盟主(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喻主要的事物;主宰);盟坛(古代缔结盟约时所设的坛场);盟会(犹会盟。古代诸侯间的集会结盟)

(4) 个人向天发誓,永不变心 [vow]

终待说山盟海誓,这恩情到此非容易。——赵长卿《贺新郎》

(5) 又如:盟文(盟誓的文辞);盟契(盟约。又称盟要,盟信);盟心(盟誓在心);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词性变化

盟的拼音: méng  

〈词性:名〉

(1) 盟约;誓辞[alliance]

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要盟也,神不听。——《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盟友;盟好(同盟友好)

(3)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下辖旗、县、市 [Meng league]。如: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呼伦贝尔盟及吉林省哲里木盟等

常用词组

盟邦、盟国、盟军、盟誓、盟兄弟、盟友、盟员、盟约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