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搜扬仄陋的意思

sōuyánglòu

搜扬仄陋



拼音sōu yáng zè lòu

注音ㄙㄡ 一ㄤˊ ㄗㄜˋ ㄌㄡˋ

解释搜:寻求;扬:举荐,选拔;仄:通“侧”;仄陋:指微贱的人。搜罗和举荐地位卑微的贤人。

出处《晋书·纪瞻传》:“先王身下白屋,搜扬仄陋,使山无扶苏之才,野无《伐檀》之咏。”

例子北周·庾信《答赵王启》:“信不学无术,本分泥沉,忽逢天造,搜扬仄陋,今者遂总宪司,预闻刊鼎。”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搜扬仄陋是中性词。

繁体搜揚仄陋

近义搜扬侧陋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ōu   注音  ㄙㄡ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RVHC  五笔98  REHC  仓颉  QHXE  郑码  DNXS  四角  57047  结构  左右电码  2282  区位  4349  统一码  641C  笔顺  一丨一ノ丨一フ一一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搜的拼音:sōu(ㄙㄡ)  

⒈ 寻求,寻找:搜集。搜寻。搜求。搜讨。搜罗。搜刮。搜索枯肠。

⒉ 检查:搜查。搜身。搜腰。搜捕。搜索。

统一码

搜字UNICODE编码U+641C,10进制: 25628,UTF-32: 0000641C,UTF-8: E6 90 9C。

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叟捜摉騪

汉英互译

search、rout

造字法

形声:从扌、叟声

English

search, seek; investig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搜的拼音: sōu  

〈词性:动〉

(1) 聚集 [gather]。如:搜斥(广为积聚)

(2) 搜索;搜查 [hunt after;track down and arrest;ransack]

搜,求也。秦晋之间曰搜,就室曰搜。——《方言二》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秋水》

(3) 又如:搜弊(搜查弊端,弄清欺诈行为);搜猜(搜查,搜寻);搜筒(搜检,搜查);搜看(搜索检查,搜查);搜阅(搜查,查看);搜山煮海(严密搜查各个角落);搜伏(搜索隐伏之敌);搜刷(搜索)

(4) 从事搜劫和掠夺 [rifle]。如:遍搜她的书桌,拼命地寻找书写的材料

(5) 寻求 [search;poke about]

时太子詹事周捨撰《礼疑义》,自 汉魏至于 齐梁,并加搜采。——《梁书·孔休源传》

(6) 又如:搜剔(搜寻,寻找);搜遗(寻找、检查遗漏之处);搜须捉虱(竭力搜寻);搜刷(搜捕,清查);搜才(寻求贤才);搜句(寻求佳句);搜抉(搜求选择);搜吟(寻觅诗句);搜拔(寻求选拔);搜奇;搜采

(7) 检查,检点 [check]

不肯搜自己狂为,只待要觅别人破绽。——《西厢记》

(8) 选择 [choose]

王安丰选女婿,从挽郎搜其胜者。——《世说新语》

(9) 挖,掏 [dig]

着这逼绰刀子搜开这墙阿,磕掉我靠倒这墙。——《珠砂担》

(10) 打猎 [hunt]

春振旅以搜。——《汉书》

(11) 消除,清除。通“埽” [elimit]

常用词组

搜捕、搜查、搜刮、搜集、搜辑、搜检、搜剿、搜劫、搜括,搜刮、搜罗、搜觅、搜拿、搜求、搜身、搜索枯肠、搜寻、搜腰包、搜章摘句、搜整

  拼音  yáng   注音  一ㄤˊ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RNRT  仓颉  QNSH  郑码  DYOD  四角  57027  结构  左右电码  2254  区位  4979  统一码  626C  笔顺  一丨一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扬(揚)的拼音:yáng(一ㄤˊ)  

⒈ 簸动,向上播散:扬水。扬场(cháng   )。扬汤止沸。

⒉ 高举,向上:扬手。扬帆。趾高气扬。扬眉吐气。

⒊ 在空中飘动:飘扬。

⒋ 称颂,传播:扬言。扬威。颂扬。扬弃。扬名。

⒌ 姓。

统一码

扬字UNICODE编码U+626C,10进制: 25196,UTF-32: 0000626C,UTF-8: E6 89 AC。

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揚飏敭䬗

汉英互译

raise、winno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scatter, spread; pra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扬的拼音:

揚、敭 yá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昜( yáng  )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raise;lift]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旗);扬刃(挥动锋刃)

(4) 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fly high]

只因朝廷无驾驭,遂令草泽有鹰扬。——《水浒全传》

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东西。——汉· 王逸《九思·逢尤》

(5) 又如:扬蕤(彩带飘舞);扬尘(激起尘土);扬饭(扬去饭的热气)

(6) 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谷物等] 以便扇去废物 [winnow]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7) 又如:用连枷打谷后,他们又扬谷

(8) 提高声音 [aloud]

不吴不扬。——《诗·鲁颂·泮水》

(9) 又如:扬言(大声地说);扬音(谓发出高亢的声音);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

(10) 发扬,发挥 [develop;make the most of]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礼记·乐记》

扬文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振作,昂扬 [display vigor;high-spirited]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12) 显示;夸耀 [show;praise]

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汉书》

(13) 又如:扬美(称扬优点);扬清(谓称扬美德);扬善(宣扬好人好事);扬称(赞扬)

(14) 传播 [propagate]。如:扬铃打鼓(喧嚷得大家都知道);扬条(揭发别人阴私;传扬别人短处);扬芳(传播芳香);扬馨(播散香气)

(15) 仰 [lift]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礼记·玉藻》

词性变化

扬的拼音:

yáng  

〈词性:名〉

(1) 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brow]

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

(2) 过长过高的树枝 [long branch]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3) 古九州之一 [Yang prefecture]。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4) 姓

常用词组

扬长、扬长避短、扬长而去、扬场、扬程、扬帆、扬幡招魂、扬风,扬风儿、扬谷、扬谷机、扬花、扬剧、扬厉、扬眉吐气、扬名、扬旗、扬其波、扬起、扬气、扬弃、扬琴、扬清激浊、扬搉、扬声、扬声器、扬升、扬水、扬水站、扬汤止沸、扬威、扬言、扬扬、扬扬得意、扬州八怪、扬子鳄、扬子江

  拼音    注音  ㄗㄜˋ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DWI  仓颉  MO  郑码  GGOD  四角  71280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090  区位  5638  统一码  4EC4  笔顺  一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仄的拼音:zè(ㄗㄜˋ)  

⒈ 倾斜:仄立。日仄。

⒉ 狭窄:逼仄。

⒊ 〔仄声〕古汉语中“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

⒋ 心里不安:歉仄。

统一码

仄字UNICODE编码U+4EC4,10进制: 20164,UTF-32: 00004EC4,UTF-8: E4 BB 84。

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仄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側庂

汉英互译

narro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lanting, oblique; oblique ton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仄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

(2) 同本义 [oblique]

仄,侧倾也。——《说文》

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众畏其口,见之仄目。——《汉书·息夫躬传》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

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后汉书·光武纪》

(3) 又如:仄歪(方言。倾斜摇晃);仄日(夕阳,斜阳);仄席(不敢正座,侧身坐在席上。形容忧心的样子);仄起(倾斜突起);仄目(斜着眼看);仄步(行走歪斜貌)

(4) 内心不安 [worried]

衷怀歉仄,自叹无缘。——《红楼梦》

(5) 又如:仄悚(恐惧不安);仄兀(歉疚不安)

(6) 置 [place oneself]。如:仄身(置身)

(7) 〈词性:方〉∶仰,抬起 [raise]

她仄起头儿,眨巴着眼睛瞅江涛。—— 梁斌《红旗谱》

词性变化

仄的拼音:   

〈词性:形〉

(1) 狭窄 [cramped;narrow]

险道倾仄,且驰且射。——《汉书》

(2) 又如:人多地仄;仄小(狭小,窄小);仄陋(狭窄简陋);仄狭(狭窄);仄径(狭窄的小路);仄道(狭窄的小路);仄仄(狭窄)

(3) 社会地位或政治地位低下的 [humble]

明明扬仄陋。——《书·尧典》

(4) 又如:仄微(卑贱,社会地位低)

仄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侧”(   )。旁边 [side]

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汉书·段会宗传》

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汉书·鲍宣传》。颜师古云:“仄,古侧字也。”

(2) 又如:仄足(侧足);仄室(侧室)

(3) 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oblique tone]。如:仄韵(凡上、去、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仄韵诗(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

  拼音  lòu   注音  ㄌㄡ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BGMN  仓颉  NLMBV  郑码  YAOZ  四角  71212  结构  左右电码  7097  区位  3410  统一码  964B  笔顺  フ丨一丨フノ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陋的拼音:lòu(ㄌㄡˋ)  

⒈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陋。粗陋。陋俗。

⒉ 狭小,简略:陋室。简陋。因陋就简。陋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

⒊ 见识小:浅陋。孤陋寡闻。

⒋ 轻视:陋今而荣古。

统一码

陋字UNICODE编码U+964B,10进制: 38475,UTF-32: 0000964B,UTF-8: E9 99 8B。

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陋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umble、plain、shallow、ugly、vulgar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narrow; crude, coarse; ug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陋的拼音: lòu  

〈词性:形〉

(1) (形声。本义:狭窄,狭小)

(2) 同本义 [narrow]

陋,阨陕也。——《说文》

百盖无筑,千聚无社,谓之陋。——《管子·侈靡》

生于辟陋之国。——《淮南子·修务》

淩恒山其若陋兮。——《楚辞·自悲》

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左传》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3) 又如:陋巷蓬门(穷苦人的住处。狭巷草编门)

(4) 简陋 [simple and crude]

何陋之有。——唐· 刘禹锡《陋室铭》

(5) 又如:陋宇(简陋的房屋);陋室;朴陋(朴素简陋);粗陋(粗糙简陋);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6) 知识浅薄 [(of knowledge) limited;shallow]

少见曰陋。——《荀子·修身》

辞令就得谓之雅,反雅谓之陋。——《贾子道术》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又如:浅陋(见识贫乏);固陋(见闻不广);鄙陋(见识浅薄);陋儒(学识浅薄的读书人);陋质末才(学识浅薄);陋拙(浅陋拙笨,多用于自谦)

(8) 偏僻;边远 [desolate]

今使人生于辟陋之国。——《淮南子·修务》

(9) 如:陋夷(古时对异族的蔑称);僻陋(地区偏僻荒凉)

(10) 粗劣 [shoddy; of poor quality]

衣裘器服,皆择其陋者。——《宋书·孔觊传》

(11) 粗俗,野鄙 [vulgar]

固陋之心终不能移。——徐光启《甘薯疏序》

(12) 又如:陋俗

(13) 不好看,丑 [ugly]

杞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 张昭远《旧唐书》

(14) 又如:丑陋(相貌难看)

常用词组

陋规、陋识、陋室、陋俗、陋习、陋巷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