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遂迷不寤的意思

suí

遂迷不寤



拼音suí mí bù wù

注音ㄙㄨㄟˊ ㄇ一ˊ ㄅㄨˋ ㄨˋ

解释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唐·元稹《拓村镇州制》:“如王迁凑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遂迷不寤是中性词。

近义执迷不悟、遂迷忘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uì   注音  ㄙㄨㄟ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EPI  仓颉  YTPO  郑码  UAGW  四角  38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59  区位  4376  统一码  9042  笔顺  丶ノ一ノフノノ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遂的拼音:suì(ㄙㄨㄟˋ)  

⒈ 顺,如意:遂心。遂愿。

⒉ 成功,实现:未遂。功成名遂。

⒊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遂止。

⒋ 通达:“何往而不遂”。

⒌ 进,荐:“不能退,不能遂”。

统一码

遂字UNICODE编码U+9042,10进制: 36930,UTF-32: 00009042,UTF-8: E9 81 82。

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遂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atisfy、succeed、then

造字法

形声:从辶、

English

comply with, follow along; thereup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遂的拼音: suí  

(1) —如“半身不遂”( bànshēn-bùsuí  )(身体一侧发生瘫痪)

(2) 另见 suì  

基本词义

遂的拼音: su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

(2) 同本义 [escape]

遂,亡也。——《说文》

(3) 行,往 [go]

遂,往也。——《广雅·释诂一》

不能遂。——《易·大壮》

遂贤良。——《礼记·月令》

(4) 又如:遂行(通行;顺适地进行)

(5) 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fulfill]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唐· 李中碧《庐山》

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6) 又如:遂怀(遂愿);遂隐(满足隐遁的愿望);遂初(旧时辞去官职,实现隐退的本愿)

(7) 顺利地完成;成功 [succeed]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礼记·月令》

四者无一遂。——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令遂前功。——《后汉书·班超传》

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遂初(辞官归隐,达到原来的愿望);遂过(促成过失);遂志(实现志愿;满足愿望);遂事(成就事业;完成某事);遂功(成功。建立功业)

(9) 推荐或举荐 [recommend]。如:遂贤(荐举贤能之士);遂能(荐举贤能之士);遂良(荐举贤良之士);遂材(荐举才能之士);遂举(进举,进用)

(10) 通达 [understand]

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商君书·箅地》

(11) 又如:遂达(通达)

(12) 表明 [make known]。如:遂威(展示威力)

(13) 生长 [grow]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淮南子·修务》

(14) 又如:遂长(生长;成长);遂字(生长,成长)

(15) 养育 [bring up]。如:遂成(养成;成就);遂生(养生);遂滋(养育;滋养)

(16) 顺从,如意 [be obedient to]。如:天遂人愿;遂罪(顺受其罪);遂过(顺成过失;掩饰过失)

(17) 顺应;符合 [comply with]。如:不遂;遂非(顺着过错去做而不改悔);遂性(顺应本性)

(18) 决断 [make a decision]

春秋之义亡遂事, 汉家之法有矫制。——《汉书·冯奉世传》

(19) 又如:遂事(决断事情);遂疑(决疑)

(20) 因循,拖拉 [procrastinate]。如:遂迷不悟(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21) 延续 [continue]。如:遂哀(哀而不止)

(22) 坠落,往下沉。通“坠”( zhuì  )[fall]

震遂泥。——《易·震》

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墨子·法仪》

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荀子·修身》

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荀子·王制》

(23) 又如:遂失(坠失;废弛);遂亡(坠亡;废弛)

词性变化

遂的拼音: suì  

〈词性:名〉

(1) 道路 [road]

使开阶立遂。——《春秋演孔圆》。宋均注:“道也。”

禽夫差于干遂。——《史记·苏秦传》。索隐:“遂者,道也。”

(2) 又如:遂路(道路)

(3) 射者穿的臂衣 [dress for hunters]

袒决遂。——《仪礼》

(4) 田间排水的小沟 [furrow]

凡诒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周礼·地官·遂人》

(5) 《注》:“遂,广深二尺”。又,遂人,周代官名,地官之属。

(6) 水道 [water course]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可以涉水而过的路);亡人好独。——《荀子·大略》

遂的拼音: suì  

〈词性:副〉

(1) 就;于是 [then, there upon]。多用于书面语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贝丘。——《左传·庄公八年》

如不能守以终表,则遂取以来。——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于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遂尔(于是;就);遂乃(于是,就);伤者经过包扎抢救,流血遂止;因天气恶劣,郊游计划遂告落空

(3) 竟然 [to one's surprise]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 [after all;in the final]

曹操比于 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5) 尽;完全 [to the full]。如:遂夜(终夜)

遂的拼音: suì  

〈词性:形〉

(1) 顺利的 [smooth;unhindered]

可遂破也。——《资治通鉴》

小儿辈遂已破贼。

(2) 已成,终了 [finished]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3) 久 [long]。如:遂古(往古,远古);遂往(以往的错误)

(4) 另见 suí  

常用词组

遂心、遂心如意、遂愿

  拼音    注音  ㄇ一ˊ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PI  仓颉  YFD  郑码  UFW  四角  39309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17  区位  3552  统一码  8FF7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迷的拼音:mí(ㄇ一ˊ)  

⒈ 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迷信。迷糊。迷津。迷惘。迷蒙(a.昏暗看不清;b.神志模糊不清;e.使迷惑,受蒙蔽)。执迷不悟。

⒉ 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迷恋。入迷。

⒊ 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棋迷。革新迷。

⒋ 使人陶醉:景色迷人。

统一码

迷字UNICODE编码U+8FF7,10进制: 36855,UTF-32: 00008FF7,UTF-8: E8 BF B7。

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ficionado、fan、hepcat

造字法

形声:从辶、米声

English

bewitch, charm, infatu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迷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2) 同本义 [be lost;be confused]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迷离徜彷(模糊不明);迷罔;迷岸(佛家语。指迷惑而不悟的生死流转世界)

(4) 迷惑,使…辨不清 [delude;confuse]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迷魂(迷惑人的事理,使人身不由己);迷网(指迷惑人的事物像网罗一样,使人陷落而无以自拔);迷夺时明(迷惑、剥夺当今明哲之士的舆论);迷眩缠陷(以声色迷惑,为罗网陷阱);迷途

(6) 迷恋 [be addicted to;be infatuated with]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昏迷 [fall into a stupor;be in a coma]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列子·汤问》

词性变化

迷的拼音:   

〈词性:名〉

狂热爱好者,通常是作为观众而非直接参加者 [fan;enthusiast]。如:棒球迷;芭蕾舞迷;垒球迷;惊险小说迷;数学迷

常用词组

迷瞪、迷宫、迷航、迷糊、迷魂汤、迷魂阵、迷惑、迷津、迷离、迷离马虎、迷恋、迷路、迷路、迷漫、迷梦、迷迷糊糊、迷你、迷你裙、迷失、迷途、迷途、迷雾、迷信、迷醉

  拼音  bù fǒu   注音  ㄅㄨˋ ㄈㄡˇ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GII  五笔98  DHI  仓颉  MF  郑码  GI  四角  1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8  区位  1827  统一码  4E0D  笔顺  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不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副词。

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⒊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的拼音: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统一码

不字UNICODE编码U+4E0D,10进制: 19981,UTF-32: 00004E0D,UTF-8: E4 B8 8D。

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否柎

汉英互译

no、not

相关字词

没有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不的拼音:   

〈词性: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without]。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词性:古〉

同“否”(fǒu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不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不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丕”(  )。大 [big;great]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  );“不是”(bú shì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常用词组

不碍、不安、不安分、不白之冤、不搬陪、不卑不亢、不备、不悖、不比、不必、不避、不变、不便、不辨菽麦、不…不…、不才、不才、不测、不曾、不差、不差毫发、不差累黍、不臣、不成、不成、不成话、不成器、不成人、不成体统、不逞、不逞之徒、不吃、不痴不聋、不齿、不耻、不耻下问、不啻、不出所料、不辞、不辞而别、不辞劳苦、不错、不打不相识、不打价儿、不打紧、不打自招、不大、不大、不大对头、不殆、不待、不单、不丹、不但、不当、不当紧、不当事、不倒翁、不到、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道、不得、不得不、不得而知、不得开交、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人心、不得要领、不得已、不得志、不登大雅之堂、不等、不等号、不等式、不点儿、不丁点儿、不定、不定方程、不动产、不动声色、不冻港、不独、不端、不断、不对、不对茬儿、不对劲、不对头、不二、不二法门、不二价、不乏、不乏其人、不法、不法之徒、不凡、不方便、不防、不妨、不费吹灰之力、不分彼此、不分青红皂白、不服、不服、不服气、不服水土、不该、不干不净、不甘、不甘寂寞、不甘心、不尴不尬、不赶趟、不敢、不敢当、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恭、不攻自破、不公、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够、不够、不顾而唾、不关痛痒、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光、不规矩、不轨、不过、不过意、不寒而栗、不含糊、不好不坏、不好看、不好惹、不好意思、不合时宜、不和、不哼不哈、不怀好意、不欢而散、不慌不忙、不遑、不惑、不及、不及格、不及时、不即不离、不计、不计、不计其数、不济、不济事、不假思索、不检点、不减、不见、不见得、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经传、不见舆薪、不介入、不介意、不结盟国家、不结盟运动、不价、不禁、不仅、不仅…而且、不尽、不尽然、不近人情、不经意、不经之谈、不景气、不胫而走、不究、不久、不咎既往、不拘、不拘、不拘一格、不具、不觉、不绝如缕、不刊、不刊之论、不堪、不堪、不堪回首、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不堪设想、不堪言状、不堪一击、不堪造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亢不卑、不可、不可多得、不可告人、不可估量、不可救药、不可开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可磨灭、不可企及、不可胜数、不可收拾、不可思议、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言喻、不可言状、不可一世、不可逾越、不可终日、不克、不肯、不快、不愧、不愧不怍、不赖、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不劳而获、不冷不热、不理、不理睬、不理会、不力、不利、不良、不了了之、不料、不露锋芒、不露声色、不伦不类、不论、不论、不落窠臼、不落俗套、不毛、不毛之地、不免、不妙、不敏、不名一钱、不名一文、不明、不明、不谋而合、不能、不能不、不能自拔、不能自已、不念旧恶、不怕、不怕、不配、不配、不偏不倚、不平、不平则鸣、不破不立、不期、不期而会、不期而遇、不齐、不起眼、不情之请、不求甚解、不屈不挠、不然、不让、不饶、不仁、不日、不容、不容分说、不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若、不三不四、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上不下、不慎、不甚了了、不胜、不胜桮杓、不胜枚举、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不识一丁、不时、不时之需、不实之词、不食烟火、不世、不世之功、不世之业、不是、不是味儿、不顺眼、不死不活、不速之客、不遂、不随和、不疼不痒、不腆、不同凡响、不痛不痒、不瘟不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闻不问、不文不武、不问青红皂白、不务正业、不惜、不暇、不下于、不相上下、不详、不祥之兆、不像话、不消说、不肖、不肖子孙、不孝、不谐、不屑、不屑一顾、不屑置辩、不懈、不兴、不行、不省得、不省人事、不幸、不修边幅、不朽、不朽、不许、不恤、不宣而战、不学无术、不逊、不言而喻、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要、不要紧、不要脸、不夜城、不一、不一定、不一而足、不宜、不遗余力、不已、不以为然、不义、不义之财、不意、不亦、不亦乐乎、不翼而飞、不用、不由、不由自主、不有、不虞、不与、不育、不遇、不远万里、不约而同、不越雷池、不孕、不再、不在、不在乎、不在话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择手段、不怎么样、不折不扣、不争、不争气、不正之风、不知不觉、不知好歹、不知轻重、不知死活、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终、不知天高地厚、不值、不止、不只、不至于、不置可否、不自量、不足、不足道、不足挂齿、不足取、不足为凭、不足为奇、不足为训、不足信

  拼音    注音  ㄨˋ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PNHK  五笔98  PUGK  仓颉  JVMR  郑码  WDXJ  四角  30261  结构  上下电码  1393  区位  6927  统一码  5BE4  笔顺  丶丶フフ丨一ノ一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寤的拼音:wù(ㄨˋ)  

⒈ 睡醒:“七日而寤”。寤寐以求。

⒉ 古同“悟”,理解,明白。

⒊ 古同“牾”,逆。

统一码

寤字UNICODE编码U+5BE4,10进制: 23524,UTF-32: 00005BE4,UTF-8: E5 AF A4。

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寤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wak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ew, scarce; empty, deser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寤的拼音:   

〈词性:动〉

(1) 同本义 [wake up]

寤,寐觉而有言曰寤。——《说文》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周南·关雎》

(2) 又如:寤言(醒后说话);寤寐(指醒时和睡时);寤宿(醒而卧;躺卧);寤怀(睡不着而怀念);寤辟(醒来以手拍胸);寤叹(睡不着而叹息);寤迁(刚刚醒来就迁移);寤觉(睡醒)

(3) 通“悟”。觉悟,认识到 [realize]

静言思之,寤擗有摽。——《诗·邶风·柏舟》

而心尚未寤也。——《史记·李斯列传》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欲一言而寤。——《淮南子·要略》

哲王又不寤。——《楚辞·离骚》

别为《音图》,用祛未寤。——郭璞《尔雅序》

(4) 又如:寤然(醒悟貌);寤移(使觉悟而转变)

(5) 通“晤”。见面 [meet]。如:寤言(相会而对话)

常用词组

寤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