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ǔn zhī yòu sǔn
注音ㄙㄨㄣˇ ㄓ 一ㄡˋ ㄙㄨㄣˇ
解释形容极为谦虚。
出处《庄子 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例子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谦虚。
感情损之又损是中性词。
繁体損之又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损(損)的拼音:sǔn(ㄙㄨㄣˇ)
⒈ 减少:损失。损耗。损益。增损。亏损。损兵折将。
⒉ 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损坏。破损。易损。
⒊ 使蒙受害处:损害。满招损,谦受益。
⒋ 用刻薄的话挖苦人:损人。
⒌ 刻薄,毒辣:这话太损了。
损字UNICODE编码U+635F,10进制: 25439,UTF-32: 0000635F,UTF-8: E6 8D 9F。
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損
caustic、damage、decrease、harm、lose、mean
益、增
形声:左形右声
diminish; impair; injure
详细解释◎ 损的拼音:
損 sǔ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2) 同本义,与“益”相对 [decrease]
损,减也。——《说文》
损偏去也。——《墨子经》
损德之脩也。——《易·系辞》
损益,盛衰之始也。——《易·杂卦》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请损之,月攘一鸡。——《孟子·滕文公下》
(3) 又如:损年(短报年岁;寿命减少);损膳(减膳);损薄(降低标准,减损);损夺(削减);损减(节制;减少)
(4) 损失;丧失 [lose]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大军围城者二十四万,死者六万七千,巷战死乾又七千,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5) 又如:损折(损失);损败(损失;损坏);损阴(折损了阴德);损身(丧身);损书(对人书札的敬辞。是说对方不惜贬抑身分写信给自己);损挹(谦退)
(6) 伤害或损害 [harm;injure]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季氏》
小人之誉人反为损。——《淮南子·说山训》
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元曲选·陈州粜米》
(7) 又如:损人肥己,损人害己;损友(有害的朋友);损生(损害身体)
(8) 毁,坏,损坏 [damage]。又如:破损;损污(损坏玷污);损缺(损坏残缺)
(9) 病情减轻 [change for the better]
而母杨夫人忽病,谒医久未损。—— 宋· 叶适《故大宗丞高公墓志铭》
(10) 轻蔑地讥笑或愚弄 [deride]。如:你别损人了
损本逐末、损兵折将、损公肥私、损害、损耗、损坏、损己利物、损人、损人安己、损人肥己、损人利己、损伤、损上益下、损失、损益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㞢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又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表示重复或继续,指相同的:今天又下雨了。
⒉ 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你又不是小孩!
⒊ 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又高又大。
⒋ 再加上,还有:又及。十又五年。
⒌ 表示转折:这个人挺面熟,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他叫什么。
又字UNICODE编码U+53C8,10进制: 21448,UTF-32: 000053C8,UTF-8: E5 8F 88。
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叹右
again、as well as、withal
象形:像手形
and, also, again, in addition
详细解释◎ 又的拼音: yòu
〈词性: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右手) 同本义 [right hand]。后作“右”
又,手也,象形。——《说文》。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
◎ 又的拼音: yòu
〈词性:副〉
(1) 复,再,再一次 [again]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衣》
天命不又。——《诗·小雅·小宛》
又命之。——《仪礼·燕礼》
又试之鸡。——《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读了又读;又是他;又问;又起个窖儿(比喻多费了一道手续);又称;又说
(3)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at the same time]
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书·禹贡》
(4) 又如:又打又闹;又惊又喜;又哭又笑
(5) 而且,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and]
未可明诏大号…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6) 又如:路很近,车子又快,一会儿就到
(7) 连词。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and]。如:一年又三个月;二又三分之一
(8) 表示轻微转折 [but]。如:我原来想去,现在又不想去了
(9) 表示一连串事情接连出现 [after]。如: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
(10) 加之 [in addition]。如:除了拖拉机,又添了一台插秧机
(11) 另外 [moreover;besides]
周处…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世说新语·自新》
又复、又红又专、又及
损(損)的拼音:sǔn(ㄙㄨㄣˇ)
⒈ 减少:损失。损耗。损益。增损。亏损。损兵折将。
⒉ 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损坏。破损。易损。
⒊ 使蒙受害处:损害。满招损,谦受益。
⒋ 用刻薄的话挖苦人:损人。
⒌ 刻薄,毒辣:这话太损了。
损字UNICODE编码U+635F,10进制: 25439,UTF-32: 0000635F,UTF-8: E6 8D 9F。
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損
caustic、damage、decrease、harm、lose、mean
益、增
形声:左形右声
diminish; impair; injure
详细解释◎ 损的拼音:
損 sǔ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2) 同本义,与“益”相对 [decrease]
损,减也。——《说文》
损偏去也。——《墨子经》
损德之脩也。——《易·系辞》
损益,盛衰之始也。——《易·杂卦》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请损之,月攘一鸡。——《孟子·滕文公下》
(3) 又如:损年(短报年岁;寿命减少);损膳(减膳);损薄(降低标准,减损);损夺(削减);损减(节制;减少)
(4) 损失;丧失 [lose]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大军围城者二十四万,死者六万七千,巷战死乾又七千,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5) 又如:损折(损失);损败(损失;损坏);损阴(折损了阴德);损身(丧身);损书(对人书札的敬辞。是说对方不惜贬抑身分写信给自己);损挹(谦退)
(6) 伤害或损害 [harm;injure]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季氏》
小人之誉人反为损。——《淮南子·说山训》
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元曲选·陈州粜米》
(7) 又如:损人肥己,损人害己;损友(有害的朋友);损生(损害身体)
(8) 毁,坏,损坏 [damage]。又如:破损;损污(损坏玷污);损缺(损坏残缺)
(9) 病情减轻 [change for the better]
而母杨夫人忽病,谒医久未损。—— 宋· 叶适《故大宗丞高公墓志铭》
(10) 轻蔑地讥笑或愚弄 [deride]。如:你别损人了
损本逐末、损兵折将、损公肥私、损害、损耗、损坏、损己利物、损人、损人安己、损人肥己、损人利己、损伤、损上益下、损失、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