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ài qiū dào guǎng
注音ㄊㄞˋ ㄑ一ㄡ ㄉㄠˋ ㄍㄨㄤˇ
解释太丘:东汉陈寔,曾为太丘长,世称陈太丘。指交游甚广。
出处《后汉书·许劭传》:“太丘道广,广则难周。”
例子君谓:“亚子太丘道广,将谓举世尽贤者。”(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用法作谓语;指交游甚广。
感情太丘道广是中性词。
繁体太丘道廣
英语have a wide acquaintance(have a wide circle of acquaintanc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太的拼音:tài(ㄊㄞˋ)
⒈ 过于:太长。
⒉ 极端,最:太甚。太平。
⒊ 高,大:太空。太学。
⒋ 很:不太好。
⒌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太字UNICODE编码U+592A,10进制: 22826,UTF-32: 0000592A,UTF-8: E5 A4 AA。
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太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大夳泰冭
extremely、over、the most、very、too
指事
very, too, much; big; extreme
详细解释◎ 太的拼音: tài
〈词性:形〉
(1)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the greatest;the highest;maximal]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极。——《易·系辞》。注:“大极者。”
王入太室裸。——《书·洛诰》
太上贵德。——《礼记·曲礼》
饮而不损兹曰太。——《后汉书·樊准传》
(3) 又如:太虚幻境(天上虚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极(指整个世界的总和);太原;太侈(骄泰奢侈);太无(空旷虚无之境)
(4) 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the more or most senior]
太史。——《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5) 又如:太夫人;太老师;太老伯;太老爷;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亲);太翁(曾祖父)
(6) 大的,广大的 [great]
太牢。——《左传·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7) 又如:太仓(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太息(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
(8) 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greater]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史记》
(9) 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peaceful]
不乱离,不知太平之难。——魏源《默觚上》
(10) 亨通;顺利 [smooth]
命险太甚靡常,道离隆而匪易。——陆云《九愍》
(11) 与古代皇家、官家有关的 [about emperor and official]。如:太尊(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太府(原为官名,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太常卿(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为九卿之一,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词性:名〉
通“台”。泰阶,星名,即三台。又比喻三公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
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汉书·扬雄传下》
惜乎不登太阶,以尹天下。——孔融《张俭碑》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曹植《杂诗六》
◎ 太的拼音: tài
〈词性:副〉
(1) 过于;过分 [too]
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言其太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畏之太甚。——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
养之太过。
(3) 又如:太半(大半,过半);太甚(太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屋里太闷热了,你出去凉凉吧;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他们待我太好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
太阿倒持、太白、太半、太保、太仓一粟、太常、太常公、太夫人、太傅、太公、太古、太后、太湖、太极拳、太监、太空、太庙、太母、太平、太平间、太平门、太平盛世、太平梯、太平天国、太平洋、太平御览、太婆、太上皇、太上老君、太上之忘情、太甚、太师、太师椅、太史、太史令、太守、太岁、太岁头上动土、太太、太息、太虚、太学、太阳、太阳灯、太阳能、太阳年、太阳神、太阳时、太阳系、太阳穴、太爷、太医、太阴、太阴历、太元、太原、太祝、太子、太子港、太子太保、太宗、太祖
丘的拼音:qiū(ㄑ一ㄡ)
⒈ 小土山:土丘。沙丘。丘陵。丘壑。
⒉ 像小土山凸起的:丘疹。
⒊ 坟墓:丘墓(大墓)。丘垄。
⒋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丘十亩大的小田。
⒌ 众人聚居的地方:丘民(乡民,邑民)。
⒍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⒎ 姓。
丘字UNICODE编码U+4E18,10进制: 19992,UTF-32: 00004E18,UTF-8: E4 B8 98。
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㐀㘳丠坵邱
grave、hillock、mound
象形:像地面上并立着两个小山峰
hill; elder; empty; a name
详细解释◎ 丘的拼音:
丠 qiū
〈词性:名〉
(1)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2) 同本义 [hillock;mound]
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说文》
小陵曰丘。——《广雅·释丘》
丘中有麦。——《诗·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李。
是降丘宅土。——《书·禹贡》
北陵坟衍。——《周礼·大司徒》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苫蔽成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荒丘(沙丘;丘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
(4) 泛指山 [mountain;hill]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登介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山也。”
三丘。——《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丘坂(山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丘阜(山丘;土山)
(6) 坟墓 [grave]
亦何面复上先人之丘墓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尧葬济阴,丘垅皆小。——《汉书·楚元王传》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文选·佚名·古诗十九首》
(7) 又如:丘垄(祖先的坟茔;坟墓);丘木(植于墓地以庇兆域的树木);丘封(泛指坟墓);丘冢(坟墓);丘陇(坟墓)
(8) 废墟 [waste-land]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楚辞·屈原·九章·哀郢》
(9) 又如:丘垅(废墟,荒地);丘井(荒丘、枯井。比喻人心寂然不动)
(10) 荒凉的乡里 [wild country]。如:丘里(乡里);丘落(村落);丘园(家园;乡村);丘樊(园圃;乡村)
(11) 通“区”。地域 [area;district]
是故得乎丘民。——《孟子·尽心下》
四邑为丘。——《周礼·地官·小司徒》
(12) 姓
◎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形〉
(1) 空;寡 [empty;widowed]
高祖微时,时其丘嫂食。——《汉书·楚元王传》
(2) 又如:丘城(空城);丘荒(空旷;荒凉);丘虚(空虚的意思);丘亭(空亭)
(3) 通“巨”。大 [great]
乡丘老不通。——《管子·侈靡》
时时过其丘嫂。——《汉书·楚元王传》
◎ 丘的拼音:
丠 qiū
〈词性:量〉
(1) 〈词性:方〉∶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 [field]
一丘之乔。——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三丘秧田
丘八、丘陵、丘墓、丘脑、丘疹
道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⒉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⒊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⒋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⒌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⒍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⒎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⒏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⒐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⒑ 线条:铅笔道儿。
⒒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⒔ 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⒕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道字UNICODE编码U+9053,10进制: 36947,UTF-32: 00009053,UTF-8: E9 81 93。
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衟衜噵
path、road、doctrine、Tao、say、talk、way、melod
讲、路、说、谈、途、叙
形声:从辶、首声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详细解释◎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辵( chuò ),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road;way;path]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morals]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Taoism's doctrine]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Taoism;Taoist]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line]。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journey]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way;method]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course;river]。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law]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说,讲 [say;talk;speak]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express]。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via;by way of]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guide]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think]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量〉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从,由 [by]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道白、道班、道别、道不拾遗、道场、道道地地、道德、道德规范、道德经、道地、道钉、道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姑、道观、道贺、道行、道家、道家流、道教、道具、道口、道里、道理、道路、道路以目、道貌岸然、道袍、道破、道歉、道情、道人、道士、道术、道台、道听途说、道统、道途、道喜、道谢、道学、道义、道藏、道子
广(廣)的拼音:guǎng(ㄍㄨㄤˇ)
⒈ 指面积、范围宽阔,与“狭”相对:宽广。广博。广义。广漠。广袤(东西称“广”,南北称“袤”,指土地面积)。广厦。
⒉ 多:大庭广众。
⒊ 扩大,扩充:推广。广开言路。
广的拼音:ān(ㄢ)
⒈ 同“庵”,多用于人名。
广字UNICODE编码U+5E7F,10进制: 24191,UTF-32: 00005E7F,UTF-8: E5 B9 BF。
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庵廣
expand、extensive、numerous、vast、wide
狭
原为形声:从广、黄声
wide, extensive, broad; rad. 53
详细解释◎ 广的拼音: ān
〈词性:名〉
(1) 同“庵”。草屋 [hut]
(2) 另见 guǎng
◎ 广的拼音:
廣 guǎ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广( yǎn ),黄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按:“广”和“廣”本不同义:是两个字。“广”,本读 yǎn ,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现在“广”是“廣”的简化字。本义:宽大的房屋)
(2) 四周无壁的大屋 [wallless hall]
广,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 朱骏声曰:“堂无四壁者。秦谓之殿,所谓堂皇也,覆以大屋曰广。”
天子之堂广九雉。——《尚书大传》。注:“荣间相去也。”
居天下之广居。——《孟子》
是求马于唐肆也。——《庄子·田子方》。司马注:“广庭也,以唐为之。”
朱涂广,夷石为堂。(涂:粉饰。夷石:平整的石头做堂基)——《汉郊祀歌》
量
(3) 宽度,横向尺寸 [width]
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今蛭广有分数,长有寸度。——《论衡·福虚》
沈机长二丈,广八尺。——《墨子·备城门》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有平地,轮广十丈。——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轮:南北距离
(4) 又如:广运(宽广。东西距离为广,南北距离为运)
(5) 广州的省称 [Guangzhou (Canton)]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广交会;广疮(性病。此病似从国外经广州传入的,故称);广里(指广州)
(7) 广东、广西两省的略称 [Guang dong (Kwangtung) or Guangxi(Kwangsi)]。如:两广;广花(颜料。广东产的花青);广云胶(胶名。产于广东,无臭味)
◎ 广的拼音:
廣 guǎng
〈词性:形〉
(1) 广阔,宽阔;分布广;辽阔 [wide;vast;extensive]
广,阔也。——《广韵》
狄之广漠。——《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地广而益重。——《战国策·西周策》
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墨子·节用中》
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汉· 晁错《言兵当疏》
汉亡广矣,不可泳思。——《诗·周南·汉广》
乃为赋以自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广通(广泛传播);广交声气(多方交接意气相投的朋友);广平(宽阔平坦);广庄(宽阔的大道);广狭(宽广与狭窄)
(3) 引申为大 [huge;great]
四牡修广。——《诗·小雅·六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广厦细旃(高大的房屋);广车(大车);广舶(大型远洋船);广肆(大店铺);广衢(大道);广眉(大眉,厚眉);广渊(弘大深远)
(5) 盛大,以非常富丽、堂皇、丰盛或庄重为标志的 [grand]。如:广宴(盛宴);广筵(盛宴)
(6) 远大,将来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far-reaching]。如:君子贫穷而志广;才疏意广
(7) 多,众多,数目很多 [numerous]
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中,光天化日之下,横行不法,岂不怪哉
(8) 又如:广众;广交(交友极多);广坐(众人聚会列坐的地方)
(9) 普通;广泛 [general]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通“旷”( kuàng )。荒废,耽搁 [rusty;be out of practice]
不譲事,不广闲。——《管子·大匡》
(11) 又如:广广(荒废的状况);广土(荒废的土地)
◎ 广的拼音:
廣 guǎng
〈词性:动〉
(1) 引申为扩大 [expand]
克广德心。——《诗·鲁颂·泮水》
广长榆。——《史记·淮南衡山传》。集解:“谓拓大之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战国策·魏策》
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广额(放宽录取名额)
(3) 将某门学科、某种艺术主动介绍给一般群众 [popularize]。如:广宣(广为宣播)推广
(4) 另见 ān
广播、广播电台、广博、广场、广大、广岛、广东、广度、广而言之、广泛、广告、广货、广角镜头、广开才路、广开言路、广阔、广袤、广漠、广谋从众、广谱、广求、广厦、广土众民、广文、广西、广袖、广延、广义、广义、广宇、广远、广众、广种薄收、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