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泰山磐石的意思

tàishānpánshí

泰山磐石



拼音tài shān pán shí

注音ㄊㄞˋ ㄕㄢ ㄆㄢˊ ㄕˊ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例子郁达夫《马六甲游记》:“仍旧是屹然不动,有泰山磐石般的外貌。”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泰山磐石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ài   注音  ㄊㄞˋ   
简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DWIU  仓颉  QKE  郑码  COKV  四角  50909  结构  上下电码  3141  区位  4409  统一码  6CF0  笔顺  一一一ノ丶丨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泰的拼音:tài(ㄊㄞˋ)  

⒈ 平安,安定:泰适(幽闲安适)。泰安。泰然处之。

⒉ 佳,美好:泰运。否(  )极泰来。

⒊ 极:泰西(旧指欧洲)。

⒋ 骄纵,傲慢:泰侈(骄纵奢侈)。骄泰。

⒌ 通:天地交泰。

统一码

泰字UNICODE编码U+6CF0,10进制: 27888,UTF-32: 00006CF0,UTF-8: E6 B3 B0。

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㤗太夳

汉英互译

peaceful、saf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great, exalted, superior; bi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泰的拼音: tài  

〈词性:形〉

(1) (形声)

(2) 同本义 [slippery]

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安定平和 [peaceful]

泰,安也。——《字汇》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庄子·庚桑楚》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以祈国泰民安。——吴自牧《梦梁录》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处之泰然也。——《元史·许衡传》

否泰如天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泰日(天下太平的时代);泰治(太平安定);泰定(安定);泰和(太平);泰平(政教清平,国泰民安。即太平);泰通(国泰政通)

(5) 奢侈 [luxurious]

泰,侈也。——《玉篇》

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

(6) 又如:泰侈(骄纵奢侈);泰靡(奢靡)

(7) 骄纵;傲慢 [arrogant]

骄泰奢侈。——《国语·晋语》

以泰于国。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礼记》

(8) 大之极,极大 [maximal;great]

泰,大也。——《易·泰卦》释文引马注

遇泰之需。——《左传·哀公九年》。疏:“泰者,大也。”

假尔泰龟有常。——《礼记·曲礼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

不以泰乎?——《孟子·滕文公下》

(9) 又如:泰河(大河);泰吕(大吕);泰武(强大的武力);泰运(大运,天运);泰风(大风,西风)

(10) 极 [extreme]。如:泰西(极西。旧泛指西方国家);泰东(极东。泛指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泰玄(深奥玄妙的道理);泰古(远古,上古);泰东西(泛指欧美和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

词性变化

泰的拼音: tài  

〈词性:名〉

(1) 山名 [Taishan mountain]。泰山主峰在山东省泰安县境。是“五岳”之首的东岳。又名岱宗。如:泰华(泰山与华山);泰岱(泰山);泰岳山(武当山别名)

(2) 古州名 [Tai prefecture]

(3) 五代唐置,明代改称保定府,治所在河北省清苑县。今为保定市

(4) 南唐置,治所在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

(5) 县名 [Tai county]。在江苏省中部。汉置海陵县,明为泰州,1912年改为泰县。1949年后拆置泰州市

(6) 古酒樽名 [wine vessel]。如:泰和汤(指酒)

(7) 六十四卦之一 [name of a trigram in paguah]

象曰:天地交,泰。——《易·泰》

(8) 泰国的简称 [Thailand]

(9) 姓

常用词组

泰半、泰斗、泰米尔语、泰然、泰然自得、泰然自若、泰山、泰山北斗、泰山鸿毛、泰山压顶、泰晤士河、泰语

  拼音  shān   注音  ㄕㄢ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MMMM  仓颉  U  郑码  LL  四角  22770  结构  单一电码  1472  区位  4129  统一码  5C71  笔顺  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山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⒉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⒊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⒋ 姓。

统一码

山字UNICODE编码U+5C71,10进制: 23665,UTF-32: 00005C71,UTF-8: E5 B1 B1。

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ill、mountain、jebel

造字法

象形:像山峰绵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 hill, pea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词性变化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常用词组

山隘、山坳、山包、山胞、山崩地裂、山崩钟应、山不转路转、山茶、山产、山场、山川、山丛、山村、山道年、山地、山顶、山顶洞人、山东、山洞、山阿、山风、山峰、山腹、山旮旯儿、山冈、山高海深、山高皇帝远、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歌、山根、山沟、山谷、山海关、山河、山洪、山回路转、山货、山脊、山涧、山脚、山径、山口、山岚、山梁、山林、山陵、山岭、山路、山麓、山峦、山脉、山毛榉、山峁、山帽云、山门、山盟海誓、山明水秀、山南海北、山坡、山墙、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丘、山泉、山人、山水、山塘、山体、山头、山洼、山弯、山窝、山坞、山西、山系、山峡、山险、山乡、山响、山魈、山崖、山阳、山羊胡子、山肴、山摇地动、山药蛋、山野、山阴、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芋、山岳、山寨、山珍海味、山庄、山子、山陬海澨、山嘴

  拼音  pán   注音  ㄆㄢˊ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86  TEMD  五笔98  TUWD  仓颉  HEMR  郑码  PYQG  四角  27602  结构  上下电码  4323  区位  3745  统一码  78D0  笔顺  ノノフ丶一丶ノフフ丶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磐的拼音:pán(ㄆㄢˊ)  

⒈ 大石,纡回层迭的山石:磐石(厚而大的石头)。磐互(交相勾连)。磐辟(退缩回旋)。磐礴(壮大;雄伟)。

⒉ 古同“盘”,盘桓。

统一码

磐字UNICODE编码U+78D0,10进制: 30928,UTF-32: 000078D0,UTF-8: E7 A3 90。

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磐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䃑䃲

汉英互译

huge rock

造字法

形声:从石、般声

English

large rock, boulder; fir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磐的拼音: p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石,般声。本义:纡回层叠的山石,巨石) 同本义 [monolith]

竭磐石。——木华《海赋》

(2) 字亦作“盤”

磐,大石。——《广韵》

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史记·孝文纪》

国安于盤石。——《荀子·富国》

(3) 又如:磐陀石(不平的石头);磐固(如磐石般稳固);磐磨(大石,磨)

词性变化

磐的拼音: pán  

〈词性:动〉

通“盘”。回旋;盘曲 [spiral]。如:磐索(盘旋;回绕);磐辟(盘旋回转的样子)

磐的拼音: pán  

〈词性:形〉

(1) 大 [huge]。如:磐礴(雄壮;宏伟);磐磐(大,巨大;层叠盘结);磐维(旧指身负重任、拱卫国家的皇族)

(2) 牢固 [firm]。如:磐峙(安然耸立);磐结(牢固勾结)

常用词组

磐石

  拼音  shí dàn   注音  ㄕˊ ㄉㄢˋ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DGTG  仓颉  MR  郑码  GA  四角  1060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258  区位  4215  统一码  77F3  笔顺  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石的拼音:shí(ㄕˊ)  

⒈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⒉ 指石刻:金石。

⒊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⒌ 姓。

其他字义

石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统一码

石字UNICODE编码U+77F3,10进制: 30707,UTF-32: 000077F3,UTF-8: E7 9F B3。

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䂖䄷鉐

汉英互译

rock、stone、lap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石的拼音: dàn  

〈词性:量〉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dan ,Chinese unit of dry measure]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词性: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基本词义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stone]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stone inscription]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mineral element in medicine]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Chime stone]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stone needle]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calculus]。如:胆石;排石

(11) 姓

词性变化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硬;坚固 [solid]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great]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常用词组

石版、石碑、石笔、石壁、石沉大海、石城汤池、石担、石雕、石碓、石墩、石方、石坊、石舫、石膏、石弓、石工、石鼓、石鼓文、石棺、石磙、石灰石、石灰水、石灰岩、石火、石家庄、石匠、石刻、石窟、石块、石蜡、石料、石林、石流、石笼、石锚、石棉、石棉瓦、石墨、石女、石破天惊、石青、石笋、石头、石投大海、石罅、石盐、石印、石英、石英钟、石油、石子儿、石作

泰山磐石: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