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áng bì dǎng chē
注音ㄊㄤˊ ㄅ一ˋ ㄉㄤˇ ㄔㄜ
解释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出处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例子飞蛾扑火,螳臂挡车,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白桦《梅园青松 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感情螳臂挡车是贬义词。
繁体螳臂擋車
近义螳臂当车
动物生肖牛,虎,蛇
螳的拼音:táng(ㄊㄤˊ)
⒈ 〔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螳螳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螳”,如“螳臂当车”(喻不自量力)。
螳字UNICODE编码U+87B3,10进制: 34739,UTF-32: 000087B3,UTF-8: E8 9E B3。
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螳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虫、堂声
mantis
详细解释◎ 螳的拼音: táng
〈词性:名〉
(1) 螳螂的简称 [mantis]
螳,螳螂也。——《说文新附》
螳螂,有斧虫。——《玉篇》
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庄子·天地》
睹-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庄子·山木》
(2) 又如:螳斧(指螳螂前足。以其前两足高举如人执斧,故名。亦喻脆弱的武装);螳螂之卫(比喻微弱的兵备);螳臂(比喻不自量力;微弱之力);螳轮(比喻不自量力者);螳臂拒辙,螳臂当辙,螳臂扼辙(犹螳臂当车)
螳臂当车、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臂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臂的拼音:bei(˙ㄅㄟ)
⒈ 〔胳臂〕见“胳”。
臂字UNICODE编码U+81C2,10进制: 33218,UTF-32: 000081C2,UTF-8: E8 87 82。
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rm
形声:从月、辟声
详细解释◎ 臂的拼音: bei
(1) ——见“胳臂”( gēbei )
(2) 另见 bì
◎ 臂的拼音: bì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2) 胳臂 [arm]
臂,手上也。——《说文》
肱谓之臂。——《广雅·释亲》
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
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
(4) 动物的前肢
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
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
(6) 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
(7) 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 臂的拼音: bì
〈词性:动〉
(1) 放在胳膊上 [put on the arm]。如:臂鹰(使鹰停在手臂上。即架鹰。引申为打猎)
(2) 另见 bei
臂膀、臂膊、臂长、臂甲、臂力、臂弯、臂腕、臂章、臂助
挡(擋)的拼音:dǎng(ㄉㄤˇ)
⒈ 阻拦,遮蔽:阻挡。拦挡。遮挡。
⒉ 指“排挡”:挂挡。换挡。
⒊ 某些仪器和测量装置用来表明光、电、热等量的等级。
挡(擋)的拼音:dàng(ㄉㄤˋ)
⒈ 〔摒(bìng )挡〕见“摒”。
挡字UNICODE编码U+6321,10进制: 25377,UTF-32: 00006321,UTF-8: E6 8C A1。
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擋攩
block、keep off、ward off
形声:从扌、当声
obstruct, impede; stop; resist
详细解释◎ 挡的拼音:
擋、攩 dǎ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当声。本义:阻拦;抵挡)
(2) 同本义 [get in the way of;block]
攩,推也。——《方言十》
挡,遮遏也。——《正字通》
(3) 又如:挡人牌(挡箭牌。在前边极力承担困难的人);挡手(商店经理;作经纪的)
(4) 遮蔽 [shelter]。如:谁站在窗口挡着亮了;山高挡不住太阳;挡人的眼目(遮人眼目;避免别人说闲话)
◎ 挡的拼音: dǎng
〈词性:名〉
(1) 间隙 [gap]。如:挡口(机会)
(2) 用于隔热或隔风或作为装饰的装置 [screen]。如:炉挡
(3) 用于调节机械运行速度及控制方向的装置,“排挡”的简称 [gear]。如:高速挡;前进挡
(4) 某些仪器和测量装置用来表明光、电、热等量的等级 [measure]。如:第一挡
(5) 另见 dàng
挡车、挡寒、挡驾、挡箭牌、挡路、挡头、挡头阵、挡土墙、挡子
◎ 挡的拼音:
(1) 擋 dàng
(2) ——见“摒挡”( bìngdàng )
(3) 另见 dǎng
车(車)的拼音:chē(ㄔㄜ)
⒈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车。车驾(帝王的马车)。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车之鉴。
⒉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车。水车。
⒊ 用水车打水:车水。
⒋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车床。
⒌ 用旋床加工工件:车零件。
⒍ 方言,转动身体:车身。车过头来。
⒎ 姓。
车(車)的拼音:jū(ㄐㄨ)
⒈ 象棋棋子之一。
车字UNICODE编码U+8F66,10进制: 36710,UTF-32: 00008F66,UTF-8: E8 BD A6。
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車
vehicle
象形
详细解释◎ 车的拼音:
車 chē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vehicle]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chariot]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wheeled instrument]。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gum]。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 车的拼音:
車 chē
〈词性:动〉
(1) 乘车 [ride]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lathe]。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use waterwheel to lift water]。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turn oneself]。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 车的拼音:
車 chē
〈词性:量〉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jū
车把、车把式、车场、车床、车次、车刀、车到山前必有路、车道、车灯、车队、车夫、车盖、车工、车钩、车轱辘、车轱辘话、车祸、车骑、车间、车口、车库、车辆、车辆厂、车裂、车流、车轮、车轮战、车马费、车门、车皮、车票、车前、车钱、车身、车身、车水马龙、车速、车胎、车条、车厢、车削、车辕、车载斗量、车站、车照、车辙、车轴、车子
◎ 车的拼音:
車 jū
〈词性: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rook]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chariot]。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ch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