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ān mò bài dù
注音ㄊㄢ ㄇㄛˋ ㄅㄞˋ ㄉㄨˋ
解释贪墨:贪冒,贪图财利。贪图财利,败坏法度。
出处《宋史·景素·王信等传论》:“田敏屡有战功,而贪墨败度,幸容于时。”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贪墨败度是贬义词。
繁体貪墨敗度
动物生肖牛,虎,蛇
贪(貪)的拼音:tān(ㄊㄢ)
⒈ 求多,不知足:贪玩。贪杯(过分好喝酒)。贪婪。贪污(利用职权非法地取得财物)。贪恋(十分留恋)。贪心。贪图。贪财。贪求。贪权。贪欲。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贪字UNICODE编码U+8D2A,10进制: 36138,UTF-32: 00008D2A,UTF-8: E8 B4 AA。
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貪
corrupt、have an insatiable desire for
形声:从贝、今声
be greedy, covet; covetous
详细解释◎ 贪的拼音:
貪 t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今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贪财)
(2) 同本义 [be greedy for]
贪,欲物也。——《说文》
晋、 魏河内之比,谓惏曰残。 楚谓之贪。——《方言一》
贪于饮食,惰于作务。——《墨子·非儒下》
贪货弃命。——《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爱财曰贪,爱食曰婪。——《楚辞·离骚》注
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韩非子·十过》
(3) 又如:贪赃(官吏接受贿赂);贪便宜;贪得无厌;贪冒(贪图财利);贪鄙(贪婪卑鄙);贪汙(贪求私利,取非分的财物);贪墨(贪财受贿);贪夫徇财(贪婪的人为财而死)
(4) 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 [have an insatiable desire for]
贪欲无艺。——《国语·晋语》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战国策·齐策四》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秦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贪虐(贪婪暴虐);贪娼(贪婪而妒忌);贪狠(贪心暴戾);贪残(贪婪残贼);贪花(怜爱美色);贪粗(贪婪粗犷);贪谗(贪婪并进谗言);贪陵(贪婪侵夺);贪悍(贪婪凶横)
(6) 求。同“探” [seek]
贪权据凡,则高名自立矣。——王充《论衡》
若夫推己以议物,捨状以贪情。——《后汉书·郭躬传论》
(7) 又如:贪祸(取祸);贪黑(摸黑);贪嗜(贪求嗜好);贪贾(贪图小利的商人);贪迷(贪恋,迷恋);贪怯(贪生怕死)
(8) 贪污 [corrupt;venal]
贪于财贺。——《史记·项羽本纪》
贪慕富贵。——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知某不贪。——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官贪吏虐。——《聊斋志异·促织》
(9) 又如:贪滥(贪污渎职);贪黩(贪污);贪洿(贪污);贪官(贪污的官吏);贪罔(贪赃欺罔);贪吏(贪污的官吏)
贪杯、贪鄙、贪财、贪财好色、贪财慕势、贪得无厌、贪多嚼不烂、贪多务得、贪官、贪官污吏、贪狠、贪婪、贪恋、贪墨、贪便宜、贪求、贪求无厌、贪荣慕利、贪色、贪生怕死、贪天之功、贪图、贪图安逸、贪玩,贪玩儿、贪污、贪小失大、贪心、贪心不足、贪欲、贪赃、贪占、贪嘴
墨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⒉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⒊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墨镜。墨绿。墨菊。墨晶(黑色的水晶)。
⒋ 贪污:贪墨。墨吏。
⒌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墨刑。
⒍ 姓。
⒎ 古同“默”,缄默。
墨字UNICODE编码U+58A8,10进制: 22696,UTF-32: 000058A8,UTF-8: E5 A2 A8。
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默
black、Chinese ink、ink、learning
朱
会意兼形声
ink; writing
详细解释◎ 墨的拼音: mò
〈词性:名〉
(1)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 同本义 [Chinese ink,sumi]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 指诗文或书画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 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thread used by carpenters for marking]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tattooing]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Mohist School]。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 通“纆”。绳索 [rope;cord;string]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 墨的拼音: mò
〈词性:形〉
(1) 黑色 [black]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3) 贪污,不廉洁 [corrupt]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张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5) 通“默”。不语 [silent;tacit]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墨宝、墨斗鱼、墨盒、墨黑、墨迹、墨家、墨家流、墨镜、墨客、墨吏、墨守成规、墨水、墨刑、墨鸭、墨鱼、墨汁
败(敗)的拼音:bài(ㄅㄞˋ)
⒈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败北。败退。败绩(①连队溃败;②事业的失利)。败诉。败笔。败局。两败俱伤。
⒉ 战胜,使失败:大败敌军。
⒊ 毁坏:败坏。败露。
⒋ 解除,消散:败火。败毒。
⒌ 破旧,衰落,腐烂:败絮。败落。败兴(xìng )(情绪低落)。腐败。叶残花败。
败字UNICODE编码U+8D25,10进制: 36133,UTF-32: 00008D25,UTF-8: E8 B4 A5。
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敗贁䢙
defeat、fail、lose
成、胜、开
形声:从攵、贝声
be defeated, decline, fail
详细解释◎ 败的拼音:
敗 bài
〈词性:动〉
(1) (会意。从贝,从攴。攴( pū ),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 同本义 [ruin;fail;spoil]
败,毁也。——《说文》
无俾正败。——《诗·大雅·民劳》
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淮南子·说林》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吕氏春秋·尊师》
法败则国乱。——《韩非子》
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
以侈自败者多矣。
于是纵散约败。——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败辕裂犁(比喻把事情弄坏);败名(败坏名声);败好(败坏盟好);败事(败坏事情);败家相(败坏家业的情状);败俗(败坏风俗)
(5) 损害;损伤 [damage]
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论衡》
蠹鱼败书编,萍草粘户半。——宋· 陆游《久雨喜晴十韵》
(6) 又如:败足(伤脚);败物(破损之物);败面(毁伤面容);败群(危害集体)
(7) 失败;战败 [lose the battle;be defeated]
齐师败矣。——《左传·成公二年》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形篇》
赵尝五战于 秦,二败而三胜。—— 宋· 苏洵《六国论》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宋义论 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成败(成功或失败);败道(失败的原因);败走(战败逃跑);败却(败退);败于垂成(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败阵(对阵时被打败)
(9) 打败。使…战败 [defeat]
败宋师于 黄。——《左传·隐公元年》
匈奴入杀 辽西太守,败 韩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
秦数败 赵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公用 咎犯之言,而败 楚人于 城濮。——《吕氏春秋·义赏》
(10) 又如:败衄(战败)
(11) 解除;消散 [remove;dispel;relieve]。如:败火(中医指清热、凉血、解毒等);败毒(解毒)
(12) 腐烂变质 [putrid]
鱼馁而肉败,不食。——《论语·乡党》
◎ 败的拼音:
敗 bài
〈词性:形〉
(1) 破旧 [worn-out]
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败絮(破絮);败纸;败物(破损的东西);败衲(破旧的僧衣);败敝(破旧);败褐(破旧的粗布衣服)
(4) 衰落;破旧;凋谢 [rotten;become worn-out;withered]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败叶(落叶;枯叶);枯枝败叶;衰败(衰落);花开败了;败没(衰落;破败)
◎ 败的拼音:
敗 bài
〈词性:名〉
(1) 灾年;荒年 [blank year]
丰年补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2) 弊端;过失 [disadvantge;fault]
汉兴,改 秦之败。——《汉书》
舜之求败也,则是 尧有失也。——《韩非子·难一》
(3) 姓
败北、败笔、败草、败毒、败坏、败火、败绩、败家子、败将、败井颓垣、败局、败军、败军之将、败类、败柳残花、败露、败落、败损、败退、败亡、败胃、败像、败兴、败絮、败血病、败仗、败阵、败子
度的拼音:dù(ㄉㄨˋ)
⒈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度。刻度。度量衡。
⒉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度。高度。风度。
⒊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度。
⒋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度。湿度。经度。纬度。浓度。
⒌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
⒍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度。法度。
⒎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⒏ 能容受的量:气度。
⒐ 考虑,打算:置之度外。
⒑ 过,由此到彼:度日。度假。欢度新春。
⒒ 量词,次:一度。再度。
⒓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度(剃发出家)。
⒔ 姓。
度的拼音:duó(ㄉㄨㄛˊ)
⒈ 计算,推测:忖度。揣度。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度字UNICODE编码U+5EA6,10进制: 24230,UTF-32: 00005EA6,UTF-8: E5 BA A6。
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剫宅㡯渡
consideration、tolerance、degree、limit、linear measure、surmise
形声:从又、庶省声
degree, system; manner; to consider
详细解释◎ 度的拼音: dù
〈词性:名〉
(1) (形声。从又,庶省声。“又”即手,古代多用手、臂等来测量长度。本义: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
(2) 同本义 [linear measure;size;measures]
度,法制也。——《说文》。按,五度,分寸尺丈引也。度起于人手取法,故从又。
同律度量衡。——《虞书》
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执鞭度守门。——《周礼·司市》
吾忘持度。——《韩非子》
(3) 又如:尺度
(4) 法制;法度 [rule;law]
公室无度。——《左传·昭公三年》
度不可改。——《左传·昭公四年》
九曰以度教节。——《周礼·大司徒》。注:“谓宫室车服之制。”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吕刑》。马注:“法度也。”
(5) 又如:度轨(法度轨范);度矩(法度;法则)
(6) 限度,限额 [limit]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每月扣5元,扣满150元为度
(8) 胸襟;器度 [style of conduct]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
(9) 又如:气度
(10) 心意,考虑 [consideration]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置之度外(不介意);度内(计虑之内;意料之中)
(12) 程度 [level]。如:强度;力度;高度
(13) 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 [degree]。如:温度;湿度;浓度;弧度;角度;经纬度
(14) 常规 [convention;rule]。如:度程(格式,标准);度制(制度)
(15) [电]∶量词。千瓦小时的俗称,测量电能的单位 [kilowatt-hour;kwh]。如:一度电就是一个千瓦小时
(16) 计划 [design;plan;programme]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7) 姓
◎ 度的拼音: dù
〈词性:动〉
(1) 度过,越过 [pass]
年忽忽而日度。——《楚辞·刘向·九叹·惜贤》
度百里之限。——《汉书·王莽传》。师古曰:“度,亦逾越也。”
将欲度唐虞之隆。——《汉书·匡衡传》
则必度越诸子矣。——《汉书·扬雄传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2) 又如:度岁(过年);度与(递给;交给);度嘴(糊口;维持生计);苦度年关;虚度年华
(3) 僧尼道士劝人离俗出家 [try to persuade sb.to become a monk,nun or Taoist priest]
有一个道士三言两语把人度了去。——《红楼梦》
(4) 超度;宗教说法,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 [say prayers or perform Buddhist service to release souls from purgatory]
据说虬早已被 吕洞宾度上天了。——《雨中登泰山》
(5) 又如:度说(道教佛教语。超度解脱人世的生死苦难,到达仙佛境界);度脱(使人脱离人世苦难,到达仙、佛境界);度数(星相家迷信说法,以七曜与二十八宿度数相配,推测人事的吉凶)
(6) 谱写[乐曲] [write]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度词(依词谱曲);度声(按曲谱唱歌)
◎ 度的拼音: dù
<量词>
次 [times]
一年一度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度的拼音: dù
<缀>
(1) 词缀。加在“年、季、月”后,指时间段落 [in stage of]。如:年度;季度;月度
(2) 另见 duó
度尺、度牒、度规、度过、度荒、度假、度假村、度量、度量衡、度命、度蜜月、度曲、度日、度日如年、度数、度夏、度外、度越
◎ 度的拼音: duó
〈词性:动〉
(1) 估计,推测 [estimate]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项羽本纪》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2) 又如:忖度(猜测,揣度);测度;度空儿(趁空儿,瞅空儿)
(3) 衡量 [judge;measure;weigh]
度地居民。——《礼记·王制》。释文:“量也。”
(4) 量;计算 [measure;calculate;count]
不度民械。——《礼记·少仪》。释文:“计也。”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 另见 dù
度长絜大、度德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