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ǎn xī luǒ chéng
注音ㄊㄢˇ ㄒ一 ㄌㄨㄛˇ ㄔㄥˊ
解释袒裼:露臂;祼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例子盖昔者伯夷羞与乡人处,而柳下惠至不以袒裼裸裎为浼,事固有大异不然者,各从其心之所安也。(宋 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安簿序》)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袒裼裸裎是贬义词。
繁体襢裼躶裎
近义无拘无束
英语stand completely naked
动物生肖牛,虎,蛇
袒的拼音:tǎn(ㄊㄢˇ)
⒈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袒露。
⒉ 不公正地维护一方:袒护。偏袒。左袒。
袒字UNICODE编码U+8892,10进制: 34962,UTF-32: 00008892,UTF-8: E8 A2 92。
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袒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亶但襢
leave uncovered、shield
形声:从衤、旦声
strip; lay bare; bared; naked
详细解释◎ 袒的拼音:
襢 t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衣,旦声。本义:绽开)
(2) 同本义 [burst;splig]
袒,衣缝解也。——《说文》
(3)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strip oneself naked to the waist]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仪礼·遂觏礼》
劳毋袒。——《礼记·曲礼》
袒右。——《史记·陈涉世家》
袒胸露乳。——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又如:袒臂(袒露胳膊。表示奋发、激昂或愿意归降);袒肉(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谢罪或祭礼时的一种表示);袒肩(袒膊。袒露右肩);袒开(袒露解开)
(5) 古代行礼时脱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expose arm]
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汉书·高帝纪》
(6) 又如:袒左(古代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袒免亲(指五服以外的远亲);袒哭(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袒裘(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种违礼不敬之举);袒裼(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
◎ 袒的拼音: tǎn
〈词性:动〉
(1) 表白 [vindicate]。如:袒开(毫无掩饰地敞开);袒荡(垣率,不做作)
(2) 偏袒 [give unprincipled support to]。如:袒庇(袒护包庇);袒护 “襢”
(3) 另见 zhàn
袒护、袒露、袒裼裸裎、袒胸露臂
裼的拼音:xī(ㄒ一)
⒈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袒裼。
裼的拼音:tì(ㄊ一ˋ)
⒈ 婴儿的包被。
裼字UNICODE编码U+88FC,10进制: 35068,UTF-32: 000088FC,UTF-8: E8 A3 BC。
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裼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形声:从衤、易声
to take off one's top; divest
详细解释◎ 裼的拼音: tì
〈词性:名〉
(1) 婴儿的包被 [swaddling clothes]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诗·小雅·斯干》。毛传:“裼,褓也。”
(2) 另见 xī
◎ 裼的拼音: xī
〈词性:动〉
(1) 脱去衣服露出上身 [be naked to the waist;divest or unbutton one's upper garment]
裼,袒也。从衣,易声。——《说文》
裼,脱衣见体也。——《玉篇》
襢裼暴虎。——《诗·郑风·大叔于田》
襢裼,肉袒。——《尔雅》
徒裼以趋敌。——《史记·张仪传》
闻战,顿足徒裼。——《战国策·初见秦》
曹君袒裼而观之。——《韩非子·十过》
(2) 又如:袒裼(袒、裼都指脱去衣服,露出上身,但袒还指脱去衣袖露出上臂,问吉凶露左臂,受刑露右臂);裼袭(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3) 脱去外衣露出内衣 [take off the outer clothing]
裼降立。——《仪礼·聘礼》
◎ 裼的拼音: xī
〈词性:名〉
(1) 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 [jacket]
裘之裼也,见美也。——《礼记·玉藻》
(2) 另见 tì
裸的拼音:luǒ(ㄌㄨㄛˇ)
⒈ 露出,没有遮盖:裸露。裸体。裸裎(脱衣露体)。赤裸裸。裸子植物。
裸字UNICODE编码U+88F8,10进制: 35064,UTF-32: 000088F8,UTF-8: E8 A3 B8。
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裸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㒩倮儽臝躶
nakedness
形声:从衤、果声
bare, nude; undress, strip
详细解释◎ 裸的拼音:
躶、臝 luǒ
〈词性:动〉
(1)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赤身露体)
(2) 同本义 [naked]
臝,袒也。——《广雅》
赵简子梦童子裸而转以歌。——《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其动物宜臝物。——《周礼·大司徒》
平怒,乃解衣裸而佐刺船。——《史记·陈丞相世家》
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史记·南越列传》。索隐:“裸,露形也。”
或白昼使臝伏。——《汉书·高五王传》。师古曰:“臝者,露形体也。”
辄立臝立击鼓。——《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臝诊其尸。——《汉书·董贤传》
(3) 又如:裸衣(脱衣露体);裸行(赤身露体行走);裸戏(裸身作戏);裸形(裸体);裸国(古国名。属不穿衣服的热带民族);裸尸(使尸骨暴露于野外);裸袒(赤身裸体)
(4) 捋,撩 [pull up]。如:裸袖揎拳;裸袖揎衣
◎ 裸的拼音: luǒ
〈词性:名〉
露出的身体 [naked body]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裸的拼音: luǒ
〈词性:形〉
(1) 动植物外面没有毛、羽、鳞、甲或其它东西包裹的[bare]
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吕氏春秋·观表》
(2) 又如:裸芽(植物学名词。无鳞叶保护的芽称为裸芽);裸虫(指没有羽、毛、鳞、甲的动物。包括有人类、蚯蚓等)
(3) 兽类短毛的 [short-hair]。如:裸物(短毛的动物);裸见(没有遮蔽;显露于外)
裸露、裸体、裸线、裸袖揎衣、裸子植物
裎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脱衣露体。
⒉ 古代系玉佩的带子。
裎的拼音:chěng(ㄔㄥˇ)
⒈ 古代一种对襟单衣。
裎字UNICODE编码U+88CE,10进制: 35022,UTF-32: 000088CE,UTF-8: E8 A3 8E。
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裎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形声:从衤、呈声
to take off the clothes and expose the body. to carry in the girdle
详细解释◎ 裎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裸体,没有穿衣服或脱去衣服的情状 [nude]
裎,但也。从衣,呈声。——《说文》
裎,袒也。——《广雅》
裎,裸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孟子》
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战国策》
(2) 系玉佩的带子 [ribbon]
佩紟谓之裎。——《方言》。郭璞注:“所以系玉佩带也。”
(3) 另见 chěng
◎ 裎的拼音: chěng
〈词性:名〉
(1) 古代的一种对襟单衣 [jacket]
(2) 另见 ch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