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āo guāng yòng huì
注音ㄊㄠ ㄍㄨㄤ ㄩㄥˋ ㄏㄨㄟˋ
解释同“韬光养晦”。
出处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韬光用晦是中性词。
繁体韜光用晦
近义韬光养晦、韬光隐晦
动物生肖牛,虎,蛇
韬(韜)的拼音:tāo(ㄊㄠ)
⒈ 弓或剑的套子。
⒉ 隐藏,隐蔽: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
⒊ 用兵的谋略:韬钤。韬略。
韬字UNICODE编码U+97EC,10进制: 38892,UTF-32: 000097EC,UTF-8: E9 9F AC。
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韬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韜轁弢鞱
形声:从韦、舀声
sheath, scabbard, bow case
详细解释◎ 韬的拼音:
韜、鞱 t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韦,舀( yǎo )声。韦,熟皮。本义:剑套)
(2) 同本义 [scabbard]
韬,剑衣也。——《说文》
(3) 装弓的袋子 [bow case]
韬,弓衣也。——陆德明《经典释文》
(4) 用兵的计谋 [military strategy]
不劳孙子法,自得 太公韬。—— 李德裕《 李文饶集》
(5) 又如:韬钤(用兵的谋略);韬略(指军事上的谋略)
◎ 韬的拼音:
韜 tāo
〈词性:动〉
(1) 掩藏 [conceal;hide;cover up]
韬舌辱壮志,叫阍无助声。——杜牧《感怀诗一首》
(2) 又如:韬光晦迹,韬光讳彩(收敛锋芒;隐藏踪迹);韬日(日光隐藏);韬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韬光(收敛光彩,比喻人怀才不露);韬沉(隐逸);韬含(谙记,熟诸);韬表(弥封书表);韬面(遮面)
(3) 纳弓于弓袋 [put bow into case]
韬,弓藏也。——《广雅·释器》
(4) 如:韬弓(纳弓入弓套)
(5) 包容 [contain]
有韬世之量。——潘岳《寡妇赋》
(6) 又如:韬世(度量大);韬合(包容切合);韬涵(包含)
(7) 宽;缓 [relax]
[梁元帝] 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资治通鉴》
韬光养晦、韬晦、韬略
光的拼音:guāng(ㄍㄨㄤ)
⒈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光。月光。火光。光华(明亮的光辉)。
⒉ 荣誉: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光顾。光复。
⒊ 使显赫:光大。光宗耀祖。
⒋ 景物:春光明媚。
⒌ 光滑:光滑。光洁。光泽。
⒍ 完了,一点不剩:杀光烧光。吃光用光。
⒎ 露着:光膀子。
⒏ 单,只:光剩下一口气。
⒐ 姓。
光字UNICODE编码U+5149,10进制: 20809,UTF-32: 00005149,UTF-8: E5 85 89。
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㫕灮炗炚炛烡
light、ray、honour、merely、naked、scenery、smooth
会意:从小、从兀
light, brilliant, shine; only
详细解释◎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light;ray]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color and lustre]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honor;glory]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time]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时间]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scenery]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favor]。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sun,moon,star]。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grace the occasion with sb.'s presence]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形〉
(1) 光明,明亮 [bright]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smooth]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naked;bare]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with nothing left]。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guǎng )。广大,宽阔 [vast]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动〉
(1) 照耀 [shine;illuminate]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glorify]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副〉
仅仅,单 [alone;merely;only]。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光巴、光斑、光板、光板儿、光标、光波、光彩、光彩、光彩夺目、光灿灿、光程、光赤、光大、光导纤维、光点、光电、光度、光风霁月、光缝、光复、光杆儿、光感应、光顾、光怪陆离、光光、光棍、光棍儿、光合作用、光盒、光华、光华、光滑、光环、光辉、光辉、光辉灿烂、光火、光降、光洁、光解、光解、光景、光景、光阑、光缆、光亮、光量、光临、光溜、光溜溜、光芒、光面、光明、光明、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光能、光年、光谱、光气、光前裕后、光圈、光热、光荣、光润、光栅、光束、光速、光堂堂、光趟、光天化日、光头、光头、光秃、光秃秃、光雾、光纤、光鲜、光线、光学、光压、光艳、光焰、光焰万丈、光洋、光耀、光耀、光耀、光阴、光阴似箭、光源、光晕、光泽、光照、光照、光针、光锥、光子、光宗耀祖
用的拼音:yòng(ㄩㄥˋ)
⒈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用。用心。用兵。用武。
⒉ 可供使用的:用品。用具。
⒊ 进饭食的婉辞:用饭。
⒋ 花费的钱财:费用。用项。用资。
⒌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用。有用之才。
⒍ 需要(多为否定):不用多说。
⒎ 因此:用此。
用字UNICODE编码U+7528,10进制: 29992,UTF-32: 00007528,UTF-8: E7 94 A8。
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佣傭
Use、Using、by、with、dispend
象形:像桶之形
use, employ, apply, operate; use
详细解释◎ 用的拼音: yòng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use;employ]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appoint]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apply]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administer]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put forth one's strength]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need]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eat;drink]。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be in power]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act]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 用的拼音: yòng
〈词性:名〉
(1) 功用;功能 [function]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material]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cost;expenses]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 用的拼音: yòng
〈词性:介〉
(1) 因;由 [with;on]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rely on]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because of;for]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 用的拼音: yòng
<连>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hence;therefore;thus]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for]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用兵、用兵如神、用场、用处、用词、用词不当、用度、用费、用工夫、用功、用户、用具、用力、用命、用品、用人、用人、用舍行藏、用事、用途、用武、用武之地、用贤任能、用心、用心、用意、用语
晦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晦朔。
⒉ 夜晚:晦明。风雨如晦。
⒊ 昏暗不明:晦暝。晦暗。晦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晦(意义不明显)。
⒋ 不顺利,倒霉:晦气。
晦字UNICODE编码U+6666,10进制: 26214,UTF-32: 00006666,UTF-8: E6 99 A6。
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dark、gloomy、night
形声:从日、每声
dark, unclear, obscure; night
详细解释◎ 晦的拼音: huì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 同本义 [la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晦,月尽也。——《说文》
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论衡·四讳》
陈不违晦。——《左传·成公十七年》
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不知晦朔。——[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戊申晦。——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晦望(农历每月末一日与十五日);晦景(晦日,晦节);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4) 夜;晚 [night]
晦淫惑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夜也。”
(5) 又如:晦明(从黑夜到天明。即昼夜);晦晓(夜晚与天明);晦魄(夜月);风雨如晦
◎ 晦的拼音: huì
〈词性:形〉
(1) 昏暗 [dark]
晦而休。——《国语·鲁语》。注:“冥也。”
是时雷电晦冥。——《汉书·高帝纪》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道途显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晦明变化。——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又如:晦冥(昏暗);晦蒙(昏暗);晦盲(昏暗不明);晦芒(昏暗)
(3) 义理深微;隐晦;含蓄 [implicit]
志而晦。——《左传·成公十四年》
(4) 又如:晦伏(隐晦不显);晦昧(隐晦不明);晦窒(晦涩不通);晦塞(晦涩不畅)
(5) 草木凋零 [withered,fallen and scattered about]
寂历百草晦。——江淹《诗》。注:“凡草木华实荣茂谓之明,枝叶凋伤谓之晦。”
(6) 又如:晦在(凋零将尽,健在的已经很少了)
(7) 倒霉 [be unlucky]。如:晦气星(比喻能使人倒霉的人或事);晦气色(难看的、呈青黄色的脸色)
◎ 晦的拼音: huì
〈词性:动〉
掩蔽;隐秘 [hide]。如:晦迹(隐居);晦抑(隐藏;隐瞒);晦心(隐藏本心);晦光(蒙蔽光明)
晦暗、晦明、晦暝、晦气、晦涩、晦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