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āo xíng miè yǐng
注音ㄊㄠ ㄒ一ㄥˊ ㄇ一ㄝˋ 一ㄥˇ
解释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出处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韬形灭影是中性词。
繁体韜形滅影
近义韬声匿迹
动物生肖牛,虎,蛇
韬(韜)的拼音:tāo(ㄊㄠ)
⒈ 弓或剑的套子。
⒉ 隐藏,隐蔽: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
⒊ 用兵的谋略:韬钤。韬略。
韬字UNICODE编码U+97EC,10进制: 38892,UTF-32: 000097EC,UTF-8: E9 9F AC。
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韬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韜轁弢鞱
形声:从韦、舀声
sheath, scabbard, bow case
详细解释◎ 韬的拼音:
韜、鞱 t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韦,舀( yǎo )声。韦,熟皮。本义:剑套)
(2) 同本义 [scabbard]
韬,剑衣也。——《说文》
(3) 装弓的袋子 [bow case]
韬,弓衣也。——陆德明《经典释文》
(4) 用兵的计谋 [military strategy]
不劳孙子法,自得 太公韬。—— 李德裕《 李文饶集》
(5) 又如:韬钤(用兵的谋略);韬略(指军事上的谋略)
◎ 韬的拼音:
韜 tāo
〈词性:动〉
(1) 掩藏 [conceal;hide;cover up]
韬舌辱壮志,叫阍无助声。——杜牧《感怀诗一首》
(2) 又如:韬光晦迹,韬光讳彩(收敛锋芒;隐藏踪迹);韬日(日光隐藏);韬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韬光(收敛光彩,比喻人怀才不露);韬沉(隐逸);韬含(谙记,熟诸);韬表(弥封书表);韬面(遮面)
(3) 纳弓于弓袋 [put bow into case]
韬,弓藏也。——《广雅·释器》
(4) 如:韬弓(纳弓入弓套)
(5) 包容 [contain]
有韬世之量。——潘岳《寡妇赋》
(6) 又如:韬世(度量大);韬合(包容切合);韬涵(包含)
(7) 宽;缓 [relax]
[梁元帝] 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资治通鉴》
韬光养晦、韬晦、韬略
形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实体: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⒉ 样子: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⒊ 表现: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⒋ 对照,比较:相形见绌。
⒌ 状况,地势:形势。
⒍ 古同“型”,模子。
⒎ 古同“刑”,刑罚。
形字UNICODE编码U+5F62,10进制: 24418,UTF-32: 00005F62,UTF-8: E5 BD A2。
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侀
appear、body、compare、entity、form、look、shape
形声:从彡、开声
form, shape, appearance
详细解释◎ 形的拼音: xíng
〈词性:名〉
(1) 同本义 [shape;form]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body]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appearance]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terrain]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situation]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mold]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 形的拼音: xíng
〈词性:动〉
(1) 画图形 [draw designs,maps,etc.]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show;express]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contrast]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describe]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form]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形变、形单影只、形格势禁、形骸、形迹、形迹可疑、形貌、形容、形容、形容、形容词、形声、形式、形式主义、形势、形势逼人、形态、形体、形象、形心、形形色色、形影、形影不离、形影相吊、形影相随、形影相追、形制、形状
灭(滅)的拼音:miè(ㄇ一ㄝˋ)
⒈ 火熄:熄灭。
⒉ 消失,丧失:灭口。灭亡。不可磨灭。灭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
⒊ 淹没:灭顶之灾。
灭字UNICODE编码U+706D,10进制: 28781,UTF-32: 0000706D,UTF-8: E7 81 AD。
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滅烕
destroy、drown、exterminate、extinguish、go out、put out
亡、明、着
形声
extinguish; wipe out, exterminate
详细解释◎ 灭的拼音:
滅 miè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威( xuè )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2) 同本义 [extinguish;obliterate;be destroyed;perish]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disappear]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fire or light goes;extinguish]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drown;submerge]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alter]。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灭茬、灭顶、灭顶之灾、灭火、灭火器、灭迹、灭绝、灭菌、灭口、灭门、灭门之祸、灭没、灭鼠、灭亡、灭种、灭族
影的拼音:yǐng(一ㄥˇ)
⒈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⒉ 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
⒊ 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
⒋ 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影字UNICODE编码U+5F71,10进制: 24433,UTF-32: 00005F71,UTF-8: E5 BD B1。
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景
shadow、simulacrum、film、image、movie、photograph、picture、trace
形声:从彡、景声
shadow; image, reflection; photograph
详细解释◎ 影的拼音: yǐ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彡,景声。彡( shān ),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2) 同本义 [shadow;reflection]
影,形影。——《广韵》
犹表之与影。——《吕氏春秋·功名》
吾日悠悠惭于影。——《淮南子·修务》
(3) 字本作“景”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
罔两问于景。——《淮南子·道应》
正日景以求地中。——《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5) 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 [figure]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毁神影,坏屋舍。——《南史》
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水浒传》
(6) 又如: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7) 照片 [photograph]。如:合影;影集
(8) 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trace]。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 影的拼音: yǐng
〈词性:动〉
(1) 遮蔽;遮盖 [screen]。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 影射 [allude to]。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 假冒 [pass oneself as]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4) 又如: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5) 隐藏 [hide]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6) 又如: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7) 照射 [radiate]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西游记》
(8) 描摹;影印 [photo-offset]。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9) 晃动 [shake]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水浒传》
影本、影壁、影调、影调剧、影集、影集、影迹、影剧、影剧院、影迷、影片、影评、影区、影射、影视、影堂、影戏、影响、影响、影像、影写、影星、影业、影印、影影绰绰、影院、影展、影子、影子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