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天地诛戮的意思

tiānzhū

天地诛戮



拼音tiān dì zhū lù

注音ㄊ一ㄢ ㄉ一ˋ ㄓㄨ ㄌㄨˋ

解释见“天地诛灭”。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若有瞒昧,天地诛戮。”

例子如果背叛诺言,就会天地诛戮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盟誓等。

感情天地诛戮是中性词。

繁体天地誅剹

近义天诛地灭、天地诛灭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iān   注音  ㄊ一ㄢ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GDI  仓颉  MK  郑码  AGD  四角  10804  结构  上下电码  1131  区位  4476  统一码  5929  笔顺  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天的拼音:tiān(ㄊ一ㄢ)  

⒈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⒉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⒊ 气候:天气。天冷。

⒋ 季节,时节:冬天。

⒌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天。

⒍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宫。

⒎ 自然界: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⒏ 〔天干(gān  )〕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⒐ 自然的、生成的: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统一码

天字UNICODE编码U+5929,10进制: 22825,UTF-32: 00005929,UTF-8: E5 A4 A9。

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䒶兲靝

汉英互译

day、God、Heaven、nature、sky、weath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sky, heaven; god, celesti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天的拼音: tiā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top]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4)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tatto in front]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5)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 [sky]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8)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Heaven]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9)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10) 天堂 [palace]。

(11)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12) 一昼夜 [day;period of timt in a day]。

(13)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14)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god]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15)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16)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nature]

与天不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7)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18)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season]。

(19)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20) 气象状态 [weather]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21)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22) 丈夫 [husband]。

(23) 如:失其所天

(24) 指先天不足 [defects of male]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25) 古代指君王 [emperor]。

(26)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27) 头等大事[major event;matter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8) 人的额部 [front]。

(29) 如:天炙(朱水点额)

(30) 姓

词性变化

天的拼音: tiān  

〈词性:形〉

(1) 天然的;天生的 [natural]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2) 又如:天性;天资

(3) 顶上的;架空的 [built on stilts;suspending in midair]。

(4) 如:天桥;天窗;天棚

常用词组

天安门、天半、天宝、天崩地坼、天边、天兵、天禀、天不绝人、天不怕,地不怕、天不转地转、天才、天差地远、天长地久、天长日久、天朝、天赐之福、天赐良机、天从人愿、天大、天道、天敌、天底、天底下、天地、天地良心、天帝、天电、天顶、天罚、天翻地覆、天方、天方夜谭、天分、天府、天府之国、天父、天赋、天干、天高地厚、天高皇帝远、天高气爽、天各一方、天工、天公、天公地道、天宫、天沟、天钩、天光、天国、天寒地冻、天汉、天河、天黑、天候、天花、天花板、天花乱坠、天荒地老、天皇、天昏地暗、天昏地暗,天昏地黑、天鸡、天机、天极、天际、天假良缘、天骄、天经地义、天井、天镜、天开、天空、天籁、天蓝色、天朗气清、天老儿、天老爷、天理、天理教、天理良心、天理难容、天理昭彰、天良、天亮、天灵盖、天伦、天伦之乐、天罗地网、天麻、天马行空、天门、天门冬、天明、天命、天幕、天南地北,天南海北、天年、天牛、天怒人怨、天棚、天启、天平、天气、天气形势、天气预报、天遣、天堑、天桥、天穹、天球仪、天趣、天然、天然气、天壤、天壤之别、天人、天人相应、天日、天色、天山、天上人间、天生、天圣、天师、天时、天使、天授、天书、天数、天塌地陷、天坛、天堂、天梯、天体、天天、天条、天庭、天头地角、天外有天、天王、天王老子、天王星、天网恢恢、天威、天文、天文地理、天文数字、天文台、天文望远镜、天无二日、天无绝人之路、天物、天下、天下大乱、天下鼎沸、天下归心、天下太平、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无双、天下一家、天仙、天险、天线、天香国色、天象、天象仪、天晓得、天心、天性、天幸、天旋地转、天悬地隔、天涯、天涯海角、天涯若比邻、天呀、天演、天爷、天衣无缝、天意、天有不测风云、天哟、天渊、天渊之别、天缘、天缘奇遇、天运、天灾、天灾人祸、天葬、天造地设、天真、天真烂慢、天之骄子、天知道、天知地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值地值、天职、天质、天诛地灭、天竺、天主、天主教、天主堂、天姿、天姿国色、天资、天资雄厚、天资卓越、天子、天字第一号、天纵、天尊、天作之合

  拼音  dì de   注音  ㄉ一ˋ ˙ㄉㄜ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FBN  仓颉  GPD  郑码  BYI  四角  44112  结构  左右电码  0966  区位  2156  统一码  5730  笔顺  一丨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地的拼音:dì(ㄉ一ˋ)  

⒈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⒉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⒊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⒌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⒍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⒎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⒏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⒐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⒑ 底子:质地。

其他字义

地的拼音:de(˙ㄉㄜ)  

⒈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统一码

地字UNICODE编码U+5730,10进制: 22320,UTF-32: 00005730,UTF-8: E5 9C B0。

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坔埅埊墬嶳

汉英互译

terra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地的拼音: de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used after an adj.,noun,adverb or verb,etc.to form an adverbial adjunct]。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基本词义

地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the earth]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ground;lan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land;fields]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territory]。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place;locality]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position]。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a person's mind]。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distance;area]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dwelling place]。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background]。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district]。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landlord]。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roon for action]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常用词组

地板、地板蜡、地磅、地保、地堡、地崩山摧、地表、地表火、地鳖虫、地波、地步、地财、地层、地产、地秤、地磁、地大物博、地带、地道、地道、地道战、地点、地动、地动山摇、地动仪、地洞、地段、地方、地方、地方民族主义、地方色彩、地方武装、地方戏、地方志、地方主义、地方自治、地府、地覆天翻、地沟、地瓜、地光、地广人稀、地滚球、地核、地黄、地积、地基、地极、地籍、地价、地角、地角、地角天涯、地脚、地脚、地窖、地界、地久天长、地块、地老虎、地老天荒、地雷、地垒、地塄、地理、地理学、地力、地栗、地利、地利人和、地邻、地垄、地漏、地炉、地脉、地幔、地貌、地面、地面灌溉、地面气压、地面水、地名、地亩、地盘、地皮、地痞、地平线、地铺、地契、地气、地堑、地壳、地勤、地球、地球仪、地区、地权、地热、地上茎、地声、地区差价、地势、地势图、地税、地速、地台、地摊,地摊儿、地毯、地铁、地头,地头儿、地头蛇、地图、地图册、地位、地温、地物、地峡、地下、地下、地下河、地下建筑物、地下茎、地线、地心、地心说、地形、地穴、地学、地衣、地狱、地域、地震、地震波、地震带、地震区、地震仪、地震预报、地震站、地震震级、地政、地支、地址、地志、地质、地质时代、地质学、地中海、地轴、地主、地主阶级、地主之谊、地租

  拼音  zhū   注音  ㄓㄨ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YRIY  五笔98  YTFY  仓颉  IVHJD  郑码  SMKO  四角  35790  结构  左右电码  6121  区位  5479  统一码  8BDB  笔顺  丶フ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诛(誅)的拼音:zhū(ㄓㄨ)  

⒈ 把罪人杀死:害民者诛。诛灭。诛锄。诛戮。伏诛。

⒉ 责罚:诛意(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讹定罪状)。口诛笔伐。

⒊ 责求:诛求无已(一味索取,没有止境)。

统一码

诛字UNICODE编码U+8BDB,10进制: 35803,UTF-32: 00008BDB,UTF-8: E8 AF 9B。

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诛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誅㦵

汉英互译

kill、put to death

造字法

形声:从讠、朱声

English

execute, kill, put to death; puni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诛的拼音:

zhū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 同本义 [reproach]

诛,讨也。——《说文》

诛,代。诛犹责也。——《白虎通》

诛以驭其过。——《周礼·太宰》

诛求无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罚也。”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3) 又如:诛放(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诛远(斥退疏远);诛惩(声讨惩处);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

(4) 杀戮。夺去生命[kill]

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5) 又

诛有功之人。

不诛之则为乱。——《吕氏春秋·慎行论》

广德素闻 超在 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宋· 欧阳修《朋党论》

不当诛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诛论(以罪论死);诛流(杀戮和流放);诛害(杀害);诛赦(杀戮与赦免)

(7) 治罪,惩罚 [punish]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8) 又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9) 又

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原情定过,赦事诛意。——《后汉书·霍胥传》

(10) 又如:诛意(惩罚、制裁其心意。指加罪于人,不论其事迹、行事,只寻究其动机或心意);诛恶(惩治作恶者);诛率(惩治首恶)

(11) 要求;索取 [ask for]

诛屡于徒人费,弗得。——《左传·庄公八年》

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资治通鉴》

诛求无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2) 又如:诛敛(搜刮财货,横征暴敛);诛求无厌(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诛攫(需索攫取)

(13) 讨伐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下无倍畔之心,下无诛伐之志。——汉· 贾谊《治安策》

(14) 又如:诛暴讨逆(讨伐凶恶叛逆的人);诛国(被讨伐的国家);诛讨(讨伐);诛叛(讨伐叛逆)

(15) 铲除 [eliminate;uproot]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屈原《卜居》

(16) 又如:诛茅(剪除茅草)

(17) 记述 [record and narrate]

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

常用词组

诛暴讨逆、诛除、诛锄、诛锄异己、诛尽杀绝、诛戮、诛灭、诛求、诛求无厌、诛求无已、诛杀、诛心之论

  拼音    注音  ㄌㄨˋ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NWEA  仓颉  SHI  郑码  YTPH  四角  13250  结构  左右电码  2068  区位  3430  统一码  622E  笔顺  フ丶一フ丶一ノ丶ノノノ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戮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杀:戮尸。杀戮。

⒉ 〔戮力〕合力,并力,如“戮戮同心”。

⒊ 羞辱,侮辱:戮人(罪人)。戮民(受刑罚的人)。戮辱。戮笑(耻笑)。

统一码

戮字UNICODE编码U+622E,10进制: 25134,UTF-32: 0000622E,UTF-8: E6 88 AE。

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戮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join、kill、lancinate、slay

造字法

形声:右形左声

English

kill, massacre; oppr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戮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斩,杀)

(2) 同本义(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 [kill]

戮,杀也。字亦作剹。——《说文》

戮谓膊焚辜肆。——《周礼·掌戮》注

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荀子·王制》

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

(3) 又如:戮佞(铲除奸佞);戮身(杀身);戮挫(诛杀折辱);戮杀(杀戮);戮害(杀害);戮罪(杀戮有罪的人);戮死(受戮而死)

(4) 陈尸示众 [display killed body]

三奸同罪,请杀其生者,而戮其死者。——《国语·晋语》。注:“陈尸为戮。”

(5) 又如:戮尸(陈尸示众);戮尸枭首(斩杀死者的尸体,并砍下他的头颅)

(6) 惩罚 [punish]

王使执而戮之。——《国语》

(7) 又如:戮人(戮民。受过刑罚的罪人);戮余(刑戮之余。指受刑后的余生);戮死(受戮而死);戮辱(受刑被辱)

(8) 通“僇”。羞辱 [humiliate]

不用命戮于社。——《书·甘誓》

贾季戮 臾骈。——《左传·文公六年》

(9) 又如:戮笑(羞辱讥笑)

词性变化

戮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并力,合力)同本义 [join]

勠,并力也。从力,戮声。——《说文》

与诸侯戮力同心。——《国语·齐语》

勠力同忧。——《战国策·中山策》

戮力攻秦。——《汉书·高帝纪》

(2) 又如:戮力

常用词组

戮力、戮力同心、戮没

天地诛戮: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