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án fù zhī huò
注音ㄊ一ㄢˊ ㄈㄨˋ ㄓ ㄏㄨㄛˋ
解释田父:农夫;获:得到。指不费力气而轻易得到的好处。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例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田父之获是中性词。
繁体田父之獲
近义渔翁之利、田父之功
动物生肖牛,虎,蛇
田的拼音:tián(ㄊ一ㄢˊ)
⒈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⒉ 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⒊ 古同“畋”,打猎。
⒋ 古同“佃”,耕作。
⒌ 姓。
田字UNICODE编码U+7530,10进制: 30000,UTF-32: 00007530,UTF-8: E7 94 B0。
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佃畋
cropland、farmland、field
象形
field, arable land, cultivated
详细解释◎ 田的拼音: tián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2) 后作“佃”。耕作 [till]
田,树谷曰田。——《说文》
田,种禾稼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诗·齐风·甫田》
令民得田之。——《汉书·高帝纪上》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刘向 《说苑》
(3) 又如:田戍(屯田戍守);田作(耕作);田畜(耕种与畜牧);田桑(种田和养蚕);田农(农耕);田种(耕种);田穑(耕作)
(4) 打猎。后作“畋” [go hunting]
不敢盘于游田。——《书·无逸》
田有禽。——《易·师卦》
叔于田。——《诗·郑风·大叔于田》
宣子田于首山。——《左传·宣公二年》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见丘。——《左传·庄公八年》
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韩非子·难一》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纪》
(5) 又如:田弋(打猎);田犬(猎狗);田车(打猎用的车子);田事(狩猎之事);田具(狩猎用具);田狩(打猎);田马(打猎所用的马);田备(田猎的用具);田渔(打猎和捕鱼)
◎ 田的拼音: tián
〈词性:名〉
(1) 农田 [cropland;farmland;field]
已耕者曰田。——《释名·释地》
倬彼甫田。——《诗·小雅·甫田》
大田多稼。——《诗·大雅·大田》
田畴荒芜。——《国语·周语下》
引河水灌民田。——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2) 又如:田塍(田间的土埂子);田舍翁(老农;乡巴佬);田夫(农民);田中(田地之中;田野之中);田宅(田地和房屋);田阱(田间洼地);田邑(田野与都邑);田陂(坡田);田坪(田野中平坦的场地)
(3) 一块蕴藏、出产或生产一种自然资源的土地 [field]。
(4) 如:油田;气田;煤田
(5) 大鼓 [big drum]
应田县(悬)鼓。——《诗·周颂·有瞽》
(6) 人体部位,俗称丹田 [the pubic region]
寸田尺宅可治生。——张君房《云笈七签》
(7) 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 [fief]
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左传》
(8) 古代管理农事的官 [farming official]
后稷为田。——《管子》
田产、田地、田父、田赋、田埂、田鸡、田家、田间、田间管理、田径,田径运动、田径赛、田坎、田客、田猎、田垄、田螺、田陌、田亩、田七、田契、田舍、田田、田土、田头、田野、田园、田园诗、田庄、田字草
父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爸爸,母亲的丈夫:父母。父辈。父子。父兄。
⒉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
父的拼音:fǔ(ㄈㄨˇ)
⒈ 老年人:田父。渔父。
⒉ 同“甫”。
父字UNICODE编码U+7236,10进制: 29238,UTF-32: 00007236,UTF-8: E7 88 B6。
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father、sire
女、子、母
象形
father; KangXi radical 88
详细解释◎ 父的拼音: fǔ
〈词性:名〉
(1) 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courtesy name]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大雅》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 眜。——《春秋》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old man]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父知之乎?(父:老先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3) 又如:渔父;田父
(4) 通“甫”。开始 [beginning]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
(5) 又如:教父(教戒的开始)
(6) 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heaven]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呼母。——《易·说卦》
◎ 父的拼音: fǔ
〈词性:动〉
(1) 通“捕”( bǔ )。捕捉,捉拿 [catch;capture]
徒以而富(通福)之,父系而伏之。——《管子·侈靡》
(2) 另见 fù
◎ 父的拼音: fù
〈词性: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2) 同本义
(3) 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father]
父,家长举教者。——《说文》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4) 又
见父之执。疏:“父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父至尊也。——《仪礼·丧服传》
(5) 又
父子手足也。
父者子之天也。
乾为父。——《易·说卦》
父者,家之隆也。——《荀子·致仕》
孙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世说新语·言语》
(6) 又如:父执(父亲的朋友);父祖(父亲和祖父);父宗(父亲的继承人);父艰(父丧。同父忧);父任(儿子因父亲任官而得官职);父执(父亲的朋友);父族(父亲的亲族);父业(父亲的事业)
(7) 对某一种大事业的创始者的尊称。如:国父;革命之父;氢弹之父;原子能之父
(8) 指万物化生之本
乾为父。——《易·说卦传》
(9) 又如:父天(以天为父);父母国,父国,父母之邦(祖国)
(10) 对和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的称呼。如:伯父;叔父;祖父;父老。后亦以称姻亲中的长辈。如:舅父;姨父;岳父
(11) 古代天子、诸侯对同姓长辈的称呼 [kinsman]
以速诸父。——《诗·小雅·伐木》
(12) 亦指与雏、崽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禽兽中的雄性 [male animal]。如:父马(雄马)
(13) 上古对官长的称呼。宋时,羌、西夏等少数民族对汉族官长亦尊称“父” [official]。如:父师(太师。上古三公之一);父舅(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的称舅)
◎ 父的拼音: fù
〈词性:动〉
(1) 行为像个父亲 [father]。如:父事(把别人当做父亲一般对待)
(2) 另见 fǔ
父辈、父党、父老、父母、父母官、父亲、父权,父系继承权、父系、父系、父兄、父子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㞢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获(獲、穫)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打猎得到的禽兽:猎获。
⒉ 得到,取得:获得。获奖。获悉。如获至宝。
⒊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获。
⒋ 能得到机会或空闲:不获面辞。
⒌ 收割庄稼:收获。
获字UNICODE编码U+83B7,10进制: 33719,UTF-32: 000083B7,UTF-8: E8 8E B7。
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獲穫
capture、catch、obtain、win
原为形声
obtain, get, receive; seize
详细解释◎ 获的拼音:
獲 huò
〈词性:动〉
(1) (形声。从犬,蒦( huó )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2) 同本义 [capture;catch]
获,猎所获也。——《说文》
田获三狐。——《易巽》
舍拔则获。——《诗·秦风·驷賳》
谋于野则获。——《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日畋乐乎?获多乎?——司马相如《子虚赋》
(3) 又如:获兽;获兔;获者(猎得禽兽者)
(4) 俘获 [capture]
遇犬获之。——《诗·小雅·巧言》
获者取左耳。——《周礼·大司马》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
荻百里孟明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又如:获丑(俘获敌众);获夷(能俘获夷狄者);获解(拘捕押送);拿获
(6) 得到;取得 [get]
获,得也。——《小尔雅·广言》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杨恽《报孙会宗书》
初虽劳苦,卒获其庆。——《盐铁论·诛秦》
获莒挐。——《左传·僖公元年》
获宝玉大弓。——《左传·定公九年》
获者坐而获。——《仪礼·乡射礼》
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周礼·朝士》
获有所闻。——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两人并获释。——《明史》
获矢无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获奖;获匹(获偶。得到配偶);获印(得到官印,意为得官);获成(得到和解,得到成功)
(8) 得以,能够 [can]。如:获隽(得以考中);获隽公车(会试得中之意。隽:同“俊”,才智过人。汉以公家车递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为入京应试主人的代称);获申(得以表达);获全(得以保全)
(9) 遭受 [subject to]。如:获尤(遭怨恨)
◎ 获的拼音:
獲 huò
〈词性:名〉
(1) 打猎得到的禽兽 [game]
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 常过人矣。——《吕氏春秋》
(2) 中国古代奴婢的贱称 [female slave]
行曲则违于臧获, 行直则怒于诸侯。——《韩非子》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获的拼音:
穫 huò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蒦( huó )声。本义:收割庄稼)
(2) 同本义 [reap;harvest]
获,刈谷也。——《说文》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是获是亩。——《诗·大雅·生民》
载获济济。——《诗·周颂·载芟》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礼记·儒行》
以岁之不获也。——《国语·吴语》
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
不耕获。——《易·无妄》
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秋获冬藏
(4) 割取草木 [mow;cut]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诗·小雅·大东》
◎ 获的拼音:
穫 huò
〈词性:名〉
(1) 收获;收成 [harvest]
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唐甄《潜书·大命》
(2) 得到的成果或利益 [results;gain]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
(3) 通“檴”。木名,榆属,叶如榆,皮坚韧,可作姮索甑带 [a kind of tree]
有冽氿泉,无浸穫薪。——《诗·小雅·大东》。郑玄笺云:檴、落,木名也。
获得、获得性免疫、获救、获利、获取、获胜、获释、获悉、获知、获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