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挑牙料唇的意思

tiāoliàochún

挑牙料唇



拼音tiāo yá liào chún

注音ㄊ一ㄠ 一ㄚˊ ㄌ一ㄠˋ ㄔㄨㄣˊ

解释摇动嘴唇。谓吵嘴,争吵。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寻争觅衅。”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吵架。

感情挑牙料唇是贬义词。

繁体挑牙料脣

近义挑唇料嘴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iāo tiǎo   注音  ㄊ一ㄠ ㄊ一ㄠ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IQN  五笔98  RQIY  仓颉  QLMO  郑码  DVRD  四角  52013  结构  左右电码  2176  区位  4484  统一码  6311  笔顺  一丨一ノ丶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挑的拼音:tiāo(ㄊ一ㄠ)  

⒈ 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挑土。挑夫(旧时以给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

⒉ 挑的东西:挑担。

⒊ 挖取:挑荠菜。

⒋ 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一挑儿白菜。

⒌ 选,拣:挑选。挑拣。挑剔。挑肥拣瘦。

⒍ 古同“佻”,佻达。

其他字义

挑的拼音:tiǎo(ㄊ一ㄠˇ)  

⒈ 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挑起帘子。

⒉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挑打。

⒊ 拨弄,引动:挑拨。挑动。挑头。

统一码

挑字UNICODE编码U+6311,10进制: 25361,UTF-32: 00006311,UTF-8: E6 8C 91。

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㨄誂

汉英互译

carry on shoulder with a pole、choose、instigate、pick、raise、select、shoulder、stir up

造字法

形声:从扌、兆声

English

a load carried on the shoulders; to car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挑的拼音: tiāo  

〈词性:动〉

(1) (本义的挑读 tiǎo  ,挖取)

(2) 用肩膀担 [shoulder]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3)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4) 引申为承担;担当 [bear;hold]。

(5)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6) 挑选 [select]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7)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8) 挑剔 [pick]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9)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10) 通“佻”。窃取 [steal]

却至挑天。——《国语》

(11) 挖取 [dig]

时挑野菜和根煮。——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12) 抬举 [praise or promote sb.to show favour;favour sb.]

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这一席酒,我们效六老爷的劳。——《儒林外史》

词性变化

挑的拼音: tiāo  

〈词性:量〉

(1) 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2) 如:一挑水;一挑柴火

挑的拼音: tiāo  

〈词性:形〉

(1) 修长貌。多指身材 [slender]

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红楼梦》

(2) 通“佻”。轻佻 [giddy]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抉,其服不挑。——《荀子·强国》

(3) 另见 tiǎo  

常用词组

挑刺,挑刺儿、挑错、挑担、挑肥拣瘦、挑夫、挑拣、挑脚、挑礼,挑礼儿、挑毛剔刺,挑毛剔刺儿、挑三拣四、挑食、挑剔、挑挑剔剔、挑选、挑眼、挑中、挑针打眼、挑字眼儿、挑子

基本词义

挑的拼音: ti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 同本义 [instigate;incite;provoke]

挑,挠也。——《说文》

挠挑无极。——《庄子·太宗师》

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史记·司马相如传》

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

媒而挑之。——《列子·杨朱》

(3) 又如:挑三豁四(搬弄是非);挑头子(挑起事端;借端生事);挑眼(嫌弃;挑刺);挑茶斡刺(寻事生非);挑缀(挑拨);挑拨弄火(挑逗;拨弄火舌);挑引(挑逗,逗引);挑泛(挑逗);挑招(挑逗勾引);挑狎(调戏);挑情(挑动情爱);挑发(挑动诱发);挑谑(逗引,调笑)

(4) 挖取 [dig]。

(5) 如:挑野菜;挑耳;挑治(挑挖治病);挑挖(挖掘);挑补(挖补);挑动(开挖);挑浚(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挑剜(抠挖);挑菜(挖菜)

(6)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raise]。

(7) 如:把帘子挑起来;挑拨(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

(8) 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poke]。

(9) 如:挑火;挑刺;挑灯;挑破水泡

(10) 显露 [expose]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韩非子》

(11) 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make string toward the inside with backhand]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词性变化

挑的拼音: tiǎo  

〈词性:名〉

(1)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rising stroke in a Chinese character]

(2) 另见 tiāo  

常用词组

挑拨、挑拨离间、挑出、挑大梁、挑灯、挑灯拨火、挑动、挑逗、挑花、挑明、挑弄、挑起、挑唆、挑三窝四、挑头,挑头儿、挑衅、挑檐、挑战、挑嘴

  拼音    注音  一ㄚˊ   
部首  牙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AHTE  仓颉  MVDH  郑码  HI  四角  71240  结构  单一电码  3660  区位  4932  统一码  7259  笔顺  一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牙的拼音:yá(一ㄚˊ)  

⒈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⒉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牙子。

⒊ 特指象牙:牙雕。

⒋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⒌ 姓。

统一码

牙字UNICODE编码U+7259,10进制: 29273,UTF-32: 00007259,UTF-8: E7 89 99。

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伢齖芽衙

汉英互译

tooth、tooth-like thing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牙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tooth]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tooth-like thing]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ivory]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broker]。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headquarters]。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bud;sprout;shoot]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child]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词性变化

牙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smart]。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deputy;assistant]。如:牙将

常用词组

牙碜、牙城、牙齿、牙床、牙雕、牙粉、牙缝,牙缝儿、牙膏、牙垢、牙关、牙机巧制、牙行、牙花、牙慧、牙祭、牙具、牙口、牙侩、牙列、牙瘤、牙轮、牙牌、牙婆、牙签、牙色、牙石、牙刷、牙痛、牙牙、牙炎、牙医、牙龈、牙质、牙周炎、牙子

  拼音  liào   注音  ㄌ一ㄠˋ   
部首  斗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UFH  仓颉  FDYJ  郑码  UFTE  四角  94900  结构  左右电码  2436  区位  3347  统一码  6599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丶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料的拼音:liào(ㄌ一ㄠˋ)  

⒈ 估计,猜想:料想。预料。

⒉ 可供制造其他东西的物质:材料。料子。备料。

⒊ 喂牲口用的谷物:草料。

⒋ 一种熔点较低的玻璃,用来制造器皿或工艺品:料器。

⒌ 烹调时的调味品:调料。

⒍ 整理,处理:料理。

⒎ 量词,用于中药配制丸药,处方剂量的全份:配一料药。

统一码

料字UNICODE编码U+6599,10进制: 26009,UTF-32: 00006599,UTF-8: E6 96 99。

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pect、feed、material、stuff

造字法

会意:从斗、从米

English

consider, conjecture; materials, ingredie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料的拼音: li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2) 计数;计量;核计 [count;calculate;assess]

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说文》

宣王料民于 太原。——《国语·晋语》。注:“数也。”

楚师可料也。——《国语·楚语》

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国语·周语上》

(3) 又如:料校(计数检核);料民(计点人数);料数(计数);料算(估算)

(4) 估量;揣度;料想 [estimate;appraise;assess;conjecture;expect;think;presume]

捭之者,料其情也。——《鬼谷子·捭阖》

不复料其虚实。——《资治通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阳侯列传》

(5) 又如:料知(犹估计);料来(估计;料想);料量(估计,测度);料道(估计到,预料);料得(预测到;估计到);料敌(估量、判断敌情);料知(料想到);料然(料想);料莫(想来);料猜(猜测);料世(揣度时势)

(6) 选择,挑选 [select]

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国志·陆逊传》

(7) 又如:料人(选择人才);料取(选取);料选(挑选;拣选);料择(选择);料拣(选择,拣择)

(8) 安排,料理;管理 [arrange;manage; take care of; make arrangement]

料,理也。——《玉篇》

比当料理。——《晋书·王徽之传》

导后料检中书故事。——《晋书·周顗传》

料检太祖巾箱。——《宋书·王僧绰传》

琴童料持下晌午饭。——王实甫《西厢记》

(9) 又如:料持(料理,安排;对付,收拾);料吏(指管理胥吏);料度机宜(料理事务);料实(清点,查实);料检(犹查点;清理);如:料视(照料);料高(看守;登高守望。是一种苦役)

(10) 小看 [look down upon;belittle]

常言“海水不可斗量”,你休料我。——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11) 丢,撂 [throw off]

我何不把银子料在水里,也呼地的响一声?——《醒世恒言》

(12) 敌,对付 [deall with]

问众官:“你怎生料敌?”——《三国志平话》

词性变化

料的拼音: liào  

〈词性:名〉

(1) 隋及唐宋时官吏于俸禄外所津贴的食料、口粮 [salary]

官优有禄料。——白居易《咏所乐》

(2) 又如:料食(犹俸禄);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3) 材料;原料 [material]。如:料子服(指毛料制成的衣服);料壶(料质的壶)

(4) 供人畜食用或为植物提供营养的物品 [food]

每月但(只)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水浒传》

(5) 又如:马料;饮料;肥料;草料;料袋(盛装牲口草料的口袋);料谷(饲养牲口的谷物);料槽(放置牲口食料的食槽)

(6) 中国旧时一种人造的半透明物,以玛瑙、紫石英等为原料,可以用来仿造珠玉;也可抽成丝 [a synthetic jade]。如:料丝(制作工艺品的一种丝状原料);料货(各种料制器物的总称)

料的拼音: liào  

〈词性:量〉

宗,番 [time]

一连打了两料,打得宋江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水浒传》

常用词组

料仓、料持、料到、料定、料斗、料豆儿、料度、料堆、料及、料酒、料理、料理、料器、料峭、料事如神、料头;料头儿、料想、料子

  拼音  chún   注音  ㄔㄨㄣ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DFEK  仓颉  MVR  郑码  GHJ  四角  71263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8201  区位  2029  统一码  5507  笔顺  一ノ一一フ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唇的拼音:chún(ㄔㄨㄣˊ)  

⒈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唇。唇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唇膏。唇裂。唇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唇吻(嘴唇,喻口才、言辞)。唇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统一码

唇字UNICODE编码U+5507,10进制: 21767,UTF-32: 00005507,UTF-8: E5 94 87。

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脣䫃

汉英互译

labium、lip

造字法

形声:从口、辰声

English

li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唇的拼音:

ch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2) 同本义 [lip]

脣,缘也,口之缘也。——《释名·释形体》

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左传·僖公五年》

唇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唇吻(言语);唇红齿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离腮(比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唇齿之邦(非常亲密、利害攸关的邻邦)

(4) 边缘 [edge]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沈括《梦溪笔谈》

常用词组

唇齿、唇齿相依、唇膏、唇红齿白、唇裂、唇枪舌剑、唇亡齿寒、唇音

挑牙料唇: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