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铁板歌喉的意思

tiěbǎnhóu

铁板歌喉



拼音tiě bǎn gē hóu

注音ㄊ一ㄝˇ ㄅㄢˇ ㄍㄜ ㄏㄡˊ

解释形容豪迈的演唱。

出处清·郑燮《道情》曲之七:“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铁板歌喉是中性词。

繁体鐵板謌喉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iě   注音  ㄊ一ㄝˇ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QRWY  五笔98  QTGY  仓颉  OPHQO  郑码  PMOD  四角  85780  结构  左右电码  6993  区位  4490  统一码  94C1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ノ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铁(鐵)的拼音:tiě(ㄊ一ㄝˇ)  

⒈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⒉ 形容坚硬:铁拳。铁军。铁骑。金戈铁马。铁汉。铁蹄。铁腕。

⒊ 形容确定不移:铁铮铮。铁的纪律。铁证。

⒋ 形容刚正:铁面无私。

⒌ 形容表情严肃:他总是铁着脸。

⒍ 黑色:铁骊。铁青。

⒎ 兵器的代称:手无寸铁。

⒏ 姓。

统一码

铁字UNICODE编码U+94C1,10进制: 38081,UTF-32: 000094C1,UTF-8: E9 93 81。

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鐵鉄銕鐡䥫

汉英互译

iron、determin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iron; strong, solid, fir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铁的拼音:

鐵、銕 tiě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臷( zhì  )声。本义:化学元素。符号Fe。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2) 同本义 [iron]

铁,黑金也。——《说文》

铁锁长三丈。——《墨子·备穴》

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铁冶(冶铁工场);铁山(产铁的矿山);铁石(铁与石;铁矿石);铁锡(铁和锡);铁砂(含铁的矿砂);铁炭(铁和炭);铁皮(铁的外层);铁精(纯铁)

(4) 铁制的器物 [ironware]

柄铁折叠环复——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铁花(金属器物的光泽);铁戒尺(佛教徒戴在头上的环形物);铁尺(铁戒尺;用来体罚的铁板子);铁锚(用来作为停船时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铁鼓(铁制的战鼓);铁绠(铁索,铁绳);铁牌(铁制的牌子);铁钵(铁制的钵。僧人化缘求食的用具);铁钩(铁制的钩子);铁箍(铁制的圆环,用以箍物。如木桶之类可用铁箍箍住,使不松开)

(6) 指兵器 [arms;weapon]。

(7) 如:铁蒺藜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以铁或硬木制成,为一长棒,顶端为附有铁刺的长圆形头);铁蒺藜(军用的铁制三角物,尖刺如蒺藜籽。常布设于地上或浅水中,阻碍人马、车辆行动);铁兵(铁制兵器);铁杖(铁制的棍棒);铁衣(用铁片制成的战衣)

(8) 赤黑色的马 [black and red horse]

乘玄路,驾铁骊。——《礼记·月令》

(9) 古丘名 [Tie hill]。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北

(10) 姓。

(11) 如:铁力(复姓);铁弗(复姓);铁伐(复姓)

词性变化

铁的拼音:

tiě  

〈词性:形〉

(1) 黑色 [black]。

(2) 如:铁色(像铁的颜色。即铁灰色);铁骢(毛色青黑的马);铁骊(毛色青黑如铁的马);铁连钱(指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铁藓(黑色苔藓)

(3) 比喻坚固 [hard or strong as iron]。

(4) 如:铁郭(形容外城坚固如铁);铁壁(比喻城壁或屋壁的坚固);铁纱帽(比喻稳固的官职);铁脚板(形容善于长途行走的脚);铁屋(比喻监狱)

(5) 比喻坚强不屈;强硬 [firm;solid]。

(6) 如:铁石(比喻意志坚强刚毅);铁誓(坚定不二、至死不变的誓言);铁砚未穿(除非铁砚磨穿,所定志向决不动摇。比喻意志坚定,未达既定目的,决不改变);铁心肠(形容意志坚定,不为感情所动)

(7) 驳不倒的 [irrefutable]。

(8) 如:铁的事实

(9) [指食品]∶油煎(炸)的 [fried]。

(10) 如:铁雀

铁的拼音:

tiě  

〈词性:动〉

(1) 下决心 [resolve;determine;stone]。

(2) 如:残酷的现实使他铁了心

(3) 板着面孔(表情严肃) [look serious]。

(4) 如:他总是铁着脸

常用词组

铁案如山、铁板、铁板钉钉、铁板一块、铁笔、铁饼、铁杵磨成针、铁窗、铁椎、铁窗风味、铁磁体、铁道、铁道兵、铁钉、铁钉铁铆、铁定、铁饭碗、铁杆,铁杆儿、铁縆、铁工、铁工活、铁公鸡、铁箍、铁轨、铁汉、铁画、铁活、铁环、铁甲、铁匠、铁军、铁矿、铁矿石、铁了心、铁链、铁流、铁路、铁路车辆、铁路职工、铁马、铁门、铁面无私、铁幕、铁牛、铁皮、铁骑、铁器、铁器时代、铁锹、铁青、铁拳、铁人、铁石心肠、铁树、铁树开花、铁水、铁丝、铁算盘、铁索桥、铁塔、铁蹄、铁桶、铁腕、铁腕人物、铁锨、铁心、铁心铁意、铁锈、铁靴政策、铁血政策、铁氧体、铁衣、铁叶、铁则、铁铮铮、铁证、铁子

  拼音  bǎn   注音  ㄅㄢˇ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RCY  仓颉  DHE  郑码  FPXS  四角  42947  结构  左右电码  2647  区位  1669  统一码  677F  笔顺  一丨ノ丶ノ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板(闆)的拼音:bǎn(ㄅㄢˇ)  

⒈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板。板子。木板。板上钉钉。

⒉ 诏书:诏板。

⒊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板。鼓板。一字一板。荒腔走板。

⒋ 不灵活,少变化:死板。呆板。

⒌ 硬得像板子似的:板结。

⒍ 见“老”字“老板”。

统一码

板字UNICODE编码U+677F,10进制: 26495,UTF-32: 0000677F,UTF-8: E6 9D BF。

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版闆

汉英互译

board、plank、shutter、ban、bat

造字法

形声:从木、反声

English

plank, board; iron or tin pl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板的拼音: b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2) 同“版”。木板 [board;plank;plate]

板,木片也。——《玉篇》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秦风 ·小戎》

五板而堵。——《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

一丈为板。——《诗·鸿雁》传

今一日而三斩板。——《礼记·檀弓》。

(3) 又如:板舆(由人扛抬的板车。古代老人的一种代步工具);板梯(木板制的梯子);板箱(大车的木板车厢)

(4) 泛指板状的扁平之物 [sth.resembling board;plate;plank]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6) 又如:石板;钢板;纸板

(7) 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 [tablet]

不得奉板中涓,预衣裳之会。——王僧孺《与何炯书》

(8) 又如:板笏;板书(在笏板上书写奏章)

(9) 板筑用的夹板 [slab]

[筑城]平板桢。——《左传·宣公十一年》

(10) 又如:板筑(筑墙,用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板堞(板筑的女墙)

(11) 印板,印书用的板片。现用“版” [printing plate]

(12) 又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13) 拍板,中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片。也指音乐中的节拍。如:快板,慢板

(14) 门窗的遮板,如店铺的门板。常作“板儿” [shutter]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5) 又如:铺子都上板儿了

(16) 中国民族音乐或戏曲中的强的拍子 [an accented beat]。如:一板一眼;一板三眼

(17) 姓

词性变化

板的拼音: bǎn  

〈词性:形〉

(1) [神态、书法、文章等] 呆板,不灵活或少变化 [wooden]

板者,腕弱笔痴。——郭若虚《图画见闻录》

(2) 又如:死板;板腐(呆板而迂腐);板人(反应迟钝的人);这张照片照得太板

板的拼音: bǎn  

〈词性:动〉

(1) 表情上保持严肃 [keep a straight face]。如:板着脸

(2) 结成硬块 [harden]

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板土,则不复合。——宋应星《天工开物》

(3) 又如:板田(土壤板结的田);板荒(板结的荒地)

板的拼音: bǎn  

(1)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2) 旧尊称戏剧演员

常用词组

板板六十四、板本、板报、板壁、板擦儿、板材、板车、板床、板荡、板凳、板斧、板鼓、板胡、板籍、板结、板块、板蓝根、板栗、板平、板平、板儿爷、板上钉钉、板书、板刷、板屋、板鸭、板牙、板眼、板眼、板油、板羽球、板直、板正、板滞、板桩、板子

  拼音    注音  ㄍㄜ   
部首  欠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SKSW  仓颉  MRNO  郑码  AIJR  四角  17682  结构  左右电码  2960  区位  2472  统一码  6B4C  笔顺  一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丨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歌的拼音:gē(ㄍㄜ)  

⒈ 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⒉ 能唱的文词:唱歌。歌谱。歌词。歌诀。民歌。诗歌。歌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歌咏言。

统一码

歌字UNICODE编码U+6B4C,10进制: 27468,UTF-32: 00006B4C,UTF-8: E6 AD 8C。

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可哥謌

汉英互译

cantus、chaunt、fytte、song

造字法

形声:从欠、哥声

English

song, lyrics; sing, chant; pra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歌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2) 同本义 [sing]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 接舆歌而过 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唱歌);高歌(放声歌唱);歌吹(歌唱,吹奏);歌鼓(歌唱并击鼓);歌戏(歌唱嬉戏)

(4) 歌颂,赞美 [sing the praises of]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竟竭蹶而趋之。——《荀子·儒效》

诗人歌功。——扬雄《赵充国颂》

(5) 又如:歌功(颂扬他人的功德);歌思(歌颂思慕);歌叹(歌颂赞叹)

(6) 奏乐;伴奏 [play music]

歌于斯,哭于斯。——《礼记》

往往会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7) 又指[禽鸟]鸣叫 [chirp]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宋·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8) 作歌;作诗 [poet]

夫也不良,歌以讯止。——《诗·陈风·墓门》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词性变化

歌的拼音:   

〈词性:名〉

(1) 歌曲;歌词 [song]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校歌;民歌;国歌;歌头曲尾(诗歌和散曲联唱的一种歌曲形式);歌味(歌曲的风味);歌儿(歌曲);歌章(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3) 诗体的一种 [a kind of poet]。如:《长恨歌》;歌行(古代乐府诗的一体);歌诗(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4) 古用同“哥”。一指兄长;一指父亲 [brother;father]。如:歌歌(同“哥哥”。指父亲)

常用词组

歌本、歌唱、歌唱家、歌词、歌功颂德、歌喉、歌剧、歌诀、歌迷、歌女、歌片儿、歌谱、歌曲、歌声、歌手、歌颂、歌坛、歌舞、歌舞剧、歌舞升平、歌啸、歌星、歌行、歌谣、歌吟、歌咏、歌仔戏、歌钟

  拼音  hóu   注音  ㄏㄡ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KWND  仓颉  RONK  郑码  JNXM  四角  67084  结构  左右电码  0814  区位  2677  统一码  5589  笔顺  丨フ一ノ丨フ一ノ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喉的拼音:hóu(ㄏㄡˊ)  

⒈ 颈的前部和气管相通的部分,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内有声带,又是发音器官(通称“喉头”):喉咙。喉舌(①泛指说话的器官;②喻代言人,如“报纸是人民的喉喉”;③喻险要的地方,如“居庸关乃扼守京城之喉喉”;④古喻国家的重臣,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统一码

喉字UNICODE编码U+5589,10进制: 21897,UTF-32: 00005589,UTF-8: E5 96 89。

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arynx、throat

造字法

形声:从口、侯声

English

throat, gullet, larynx; guttur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喉的拼音: hóu  

〈词性:名〉

(1) 喉头 [larynx;throat]

喉,咽也。——《说文》

喉咽者,量肠之府也。——《后汉书·马融传》

断其喉。——唐· 柳宗元《三戒》

(2) 又如:喉吻(喉头与嘴唇);喉头气 (因生气发怒而感到喉头憋闷);喉韵(饮茶后喉头产生的甘爽的回味)

(3) 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 [strategic passage]。如:喉吭(犹咽喉。也喻交通要道);喉嗉(咽喉和食道。借指生命);喉衿(喻要害之地;也喻纲领,要领)

常用词组

喉急、喉镜、喉咙、喉鸣、喉舌、喉头、喉咽、喉炎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