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涕泗滂沲的意思

pāngduò

涕泗滂沲



拼音tì sì pāng duò

注音ㄊ一ˋ ㄙˋ ㄆㄤ ㄉㄨㄛˋ

解释见“涕泗滂沱”。

出处《南齐书·孔稚珪传》:“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泰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吉日于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

例子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梁书·武帝纪下》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ㄊ一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UXT  仓颉  ECNH  郑码  VUYZ  四角  38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199  区位  4473  统一码  6D95  笔顺  丶丶一丶ノフ一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涕的拼音:tì(ㄊ一ˋ)  

⒈ 眼泪:痛哭流涕。感激涕零。涕泣。

⒉ 鼻子里分泌的液体:鼻涕。涕泪(鼻涕和眼泪)。

统一码

涕字UNICODE编码U+6D95,10进制: 28053,UTF-32: 00006D95,UTF-8: E6 B6 95。

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tears

造字法

形声:从氵、弟声

English

tear; snivel, nasal muc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涕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tears]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snivel]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phlegm]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词性变化

涕的拼音:   

〈词性:动〉

(1) 流泪;哭泣 [shed tears]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常用词组

涕零、涕泣、涕泗横流、涕泗滂沱

  拼音    注音  ㄙ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LG  仓颉  EWC  郑码  VLK  四角  36100  结构  左右电码  3128  区位  6784  统一码  6CD7  笔顺  丶丶一丨フノ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泗的拼音:sì(ㄙˋ)  

⒈ 〔泗河〕水名,在中国山东省。

⒉ 鼻涕:涕泗(眼泪和鼻涕)。

统一码

泗字UNICODE编码U+6CD7,10进制: 27863,UTF-32: 00006CD7,UTF-8: E6 B3 97。

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泗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mucous; nasal flow; sniffle; river in Shando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泗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四声。本义:泗水)

(2) 同本义 [Si River]

泗滨浮磬。——《书·禹贡》

宣公夏滥于 泗渊。——《国语·鲁语》

(3) 在山东省中部。如:泗上(泛指泗水北岸的地域);泗川(泗水);泗石(泗水之滨的石头)

(4) 鼻涕 [mucus]

泗,涕泗也。——《广韵》

涕泗滂沱。——《诗·陈风·泽陂》。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悲泗淋漓,诚怛人心。——李朝威《柳毅传》

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涕泗交颐。——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5) 又如:泗涕(鼻液);泗涕(鼻涕和眼泪)

  拼音  pāng   注音  ㄆㄤ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UPY  五笔98  IYUY  仓颉  EYBS  郑码  VSWS  四角  30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316  区位  6872  统一码  6EC2  笔顺  丶丶一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滂的拼音:pāng(ㄆㄤ)  

⒈ 形容水涌出:滂流。滂沱。滂沛。滂濞(  )(a.形容水流相击的声音;b.形容雨水量多;c.形容众多)。

统一码

滂字UNICODE编码U+6EC2,10进制: 28354,UTF-32: 00006EC2,UTF-8: E6 BB 82。

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滂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汸沗雱

造字法

形声:从氵、旁声

English

torrential; volumin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滂的拼音: pā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旁声。本义:大水涌流)

(2) 同本义 [surging]

滂,沛也。——《说文》

涕泗滂沱。——《诗·陈风·泽陂》

观其两旁,则滂渤怫郁。——枚乘《七发》

姱修滂浩。——《楚辞·大招》

(3) 又如:滂人(古时掌理池泽资源的官吏);滂浩(水广大的样子);滂流(大水盛流的样子);滂溏(水流广大的样子);滂滂(水流大的样子)

(4) 倾盆大雨的 [torrential]

滂濞沆溉。——《史记·司马相如传》

(5) 又如:滂霈(雨大的样子);滂沲;滂澍(大雨);滂泽(大雨)

(6) 广大 [vast]

福滂洋。——《汉书·礼乐志》。注:“饶广也。”

(7) 又如:滂沲(广大的样子;充溢的样子);滂洋(众多而广大);滂浩(广大)

(8) 气势盛大 [grand]。如:滂渤(形容气势勃发盛大);滂浡(盛大的样子)

(9) 泪、血流状 [bloody]。如:滂汩(形容血、泪流得多);滂滂(形容泪、血流得多)

(10) 广泛 [extensive]。如:滂洽(广泛流布);滂流(广泛流布);滂施(广泛布施恩泽);滂被(恩泽广泛流布);滂敷(广泛布施);滂霈(喻恩泽广大)

(11) 旺盛的 [exuberant]

月丽于毕,俾滂沱矣。——《论衡·说日》

(12) 又如:滂洋(丰饶广阔)

词性变化

滂的拼音: pāng  

〈词性:动〉

浇灌 [water]

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列子》

常用词组

滂湃、滂沛、滂沱、滂沱大雨

  拼音  tuó duò   注音  ㄊㄨㄛˊ ㄉㄨㄛ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TBN  仓颉  EOPD  郑码  VMYI  四角  38112  结构  左右区位  6785  统一码  6CB2  笔顺  丶丶一ノ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沲的拼音:tuó(ㄊㄨㄛˊ)  

⒈ 古同“沱”。

其他字义

沲的拼音:duò(ㄉㄨㄛˋ)  

⒈ 〔淡沲〕(水)荡漾,如“春光沲沲秦东亭。”

统一码

沲字UNICODE编码U+6CB2,10进制: 27826,UTF-32: 00006CB2,UTF-8: E6 B2 B2。

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English

flo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沲的拼音: duò  

——“淡沲”( dànduò  ):荡漾

涕泗滂沲: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