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同仇敌慨的意思

tóngchóukǎi

同仇敌慨



拼音tóng chóu dí kǎi

注音ㄊㄨㄥˊ ㄔㄡˊ ㄉ一ˊ ㄎㄞˇ

解释见“同仇敌忾”。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共同作战。

感情同仇敌慨是中性词。

繁体同讎敵慨

近义同仇敌忾

英语be bound by a common hatred for the enemy

俄语быть спáянными воедино ненавистью к общему врагу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óng tòng   注音  ㄊㄨㄥˊ ㄊㄨㄥ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MGKD  仓颉  BMR  郑码  LD  四角  7722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0681  区位  4512  统一码  540C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同的拼音:tóng(ㄊㄨㄥˊ)  

⒈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⒉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⒊ 和,跟:同流合污。

⒋ 姓。

其他字义

同的拼音:tòng(ㄊㄨㄥˋ)  

⒈ 〔胡同〕见“胡”。

统一码

同字UNICODE编码U+540C,10进制: 21516,UTF-32: 0000540C,UTF-8: E5 90 8C。

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仝詷

汉英互译

alike、be the same as、in common、same、togeth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冂一、从口

English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  ),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converge]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be the same as]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participate in;share]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in common]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uniform;unified;unitary]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词性变化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副〉

(1) 共同。到一处[together;jointly]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tong]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a unit of land measurement]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wine vessel]

(4) 姓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介〉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with]。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for]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连〉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and;with]。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常用词组

同案、同案犯、同案分离、同班、同班、同班同学、同伴、同胞、同胞、同辈、同病、同病相怜、同步、同侪、同仇敌忾、同窗、同窗、同床异梦,同床各梦、同党、同道、同等、同等对待、同等学历、同调、同恶相济、同犯、同房、同甘共苦、同感、同根词、同庚、同工同酬、同工异曲、同归、同归殊途、同归于尽、同行、同好、同花、同伙,同夥、同级、同居、同科、同乐、同类、同僚、同列、同龄、同流合污、同路、同门、同盟、同名、同名同姓、同命、同命运共呼吸、同谋、同年、同袍、同期、同气、同气连枝、同情、同情心、同人、同上、同生共死、同声、同时、同室操戈、同事、同事、同是天涯沦落人、同岁、同位素、同位语,同位词、同温层、同喜、同乡、同心、同心并力、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行、同性、同性恋、同性恋恐怖、同姓、同学、同样、同业、同一、同一、同意、同义词、同音、同音词、同寅、同源、同志、同舟共济、同宗、同族

基本词义

同的拼音:

(1) 衕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拼音  chóu qiú   注音  ㄔㄡˊ ㄑ一ㄡ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VN  仓颉  OKN  郑码  NQY  四角  24217  结构  左右电码  0092  区位  1980  统一码  4EC7  笔顺  ノ丨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仇的拼音:chóu(ㄔㄡˊ)  

⒈ 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其他字义

仇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古同“逑”,匹配。

⒉ 姓。

统一码

仇字UNICODE编码U+4EC7,10进制: 20167,UTF-32: 00004EC7,UTF-8: E4 BB 87。

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㐜讎

汉英互译

enemy、enmit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九声

English

enemy, hate, hatred, enm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仇的拼音:

讎、讐 ch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九声。( qiú  )本义:匹偶,同伴)

(2) 怨恨 [hatred;resentment]

仇者,讐也。——《史记·晋世家》

葛伯仇饷。——《孟子》

多仇少与。——《汉书·盖宽饶传》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仇忌(怨恨憎恶);仇嫌(怨仇;怨恨)

(4) 仇恨 [hatred]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 韩报仇。——《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杀父之仇;仇疾(仇恨);仇害(因仇恨而伤害)

(6) 仇人;仇敌 [enemy]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

智法之士与当塗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韩非子·孤愤》

(7) 又如:仇仇(怨敌)

词性变化

仇的拼音: chóu  

〈词性:动〉?

(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高启《书博鸡者事》

(2) 校对 [proofread;check against the original]。如:仇校(校对)

(3) 另见 qiú  ;“雠”

(4) 另见 chóu  

常用词组

仇敌、仇雠、仇恨、仇人、仇杀、仇视、仇外、仇隙、仇冤、仇怨

基本词义

仇的拼音: qiú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2) 同本义 [companion]

仇,雠也。——《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

仇,匹也,合也。——《尔雅·释诂》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诗·周南·无衣》

公侯好仇。——《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

君子好仇。——《礼记·缁衣》

(3) 配偶 [spouse]

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三国魏· 曹植《浮萍篇》

(4) 姓

(5) 另见 chóu  

  拼音    注音  ㄉ一ˊ   繁体    
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DTY  仓颉  HROK  郑码  MIMO  四角  286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20  区位  2148  统一码  654C  笔顺  ノ一丨丨フ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敌(敵)的拼音:dí(ㄉ一ˊ)  

⒈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方。敌寇。

⒉ 指敌人: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

⒊ 抵挡:寡不敌众。

⒋ 相当: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

⒌ 仇视: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统一码

敌字UNICODE编码U+654C,10进制: 25932,UTF-32: 0000654C,UTF-8: E6 95 8C。

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nemy、fight、foe、oppose

相关字词

友、我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enemy, foe, rival; res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敌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啇(   )声。本义:匹敌;对等)

(2) 同本义 [match]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3)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4) 抵抗;抵挡 [fight;resist;withstand]

(司马懿)乃 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6) 攻击 [attack]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词性变化

敌的拼音:

  

〈词性:名〉

(1) 仇敌;敌人 [enemy]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常用词组

敌百虫、敌档、敌对、敌方、敌害、敌后、敌机、敌舰、敌军、敌忾、敌忾同仇、敌寇、敌情、敌酋、敌区、敌人、敌视、敌手、敌台、敌探、敌特、敌伪、敌我矛盾、敌焰、敌意、敌阵

  拼音  kǎi   注音  ㄎㄞˇ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86  NVCQ  五笔98  NVAQ  仓颉  PAIU  郑码  UXHR  四角  91012  结构  左中右电码  1980  区位  3114  统一码  6168  笔顺  丶丶丨フ一一フ丶一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慨的拼音:kǎi(ㄎㄞˇ)  

⒈ 情绪激昂,愤激:愤慨。慷慨。

⒉ 叹息,叹气:慨叹。感慨。

⒊ 豪爽,不吝啬:慨允。慨诺。慨然。

统一码

慨字UNICODE编码U+6168,10进制: 24936,UTF-32: 00006168,UTF-8: E6 85 A8。

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eply touched、indignant

造字法

形声:从忄、既声

English

sigh, regret; gener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慨的拼音: kǎi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既声。本义:不得志而愤激)

(2) 同本义 [indignant;vehement]

慨,忼慨壮士不得志也。——《说文》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愤慨;慨切(愤激而恳切);慨爽(慷慨爽朗);慨慷(情绪激昂)

(4) 疲惫的样子 [tired]

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礼记·檀弓下》。注:“慨,惫貌。”

词性变化

慨的拼音: kǎi  

〈词性:动〉

(1) 假借为“嘅”。感慨,叹息(因悲痛、不愉快而发出的叹息) [be deeply touched;sigh with deep feeling]

情慨慨而长怀兮。——《楚辞·怨思》。注:“叹貌。”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慨含唏而增愁。——《文选·张衡·思玄赋》

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晋书·谢安传》

万方声一慨,吾道竟何之?——杜甫《秦州杂诗》

(2) 又如:慨慷(感慨;激动);慨慨(叹息的样子);慨叹(感慨叹息);慨念(感慨,怀念);慨恨(感慨遗恨)

常用词组

慨诺、慨然、慨叹、慨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