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通观全局的意思

tōngguānquán

通观全局



拼音tōng guān quán jú

注音ㄊㄨㄥ ㄍㄨㄢ ㄑㄨㄢˊ ㄐㄨˊ

解释通:全、遍。把事情整个地加以考虑、谋划。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面论。”

例子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综合看待问题。

感情通观全局是中性词。

繁体通觀全局

近义纵观全局

英语consider every possible angle(take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situation as a whole)

日语通覧(つうらん)する全局(ぜんきょく)

德语die Lage überblicken(die Gesamtlage betrachten (od. im Auge behalt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ōng   注音  ㄊㄨㄥ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CEPK  仓颉  YNIB  郑码  WXLD  四角  37302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39  区位  4508  统一码  901A  笔顺  フ丶丨フ一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通的拼音:tōng(ㄊㄨㄥ)  

⒈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⒉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⒊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

⒋ 往来交接: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

⒌ 普遍、全: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

⒍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通奸。私通。

统一码

通字UNICODE编码U+901A,10进制: 36890,UTF-32: 0000901A,UTF-8: E9 80 9A。

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通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authority、connect、general、go to、notify、open、through、understand、whole

造字法

形声:从辶、甬声

English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甬( yǒng  )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 同本义 [open;through;unimpeded]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4) 通往 [lead to]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6) 传递;传达 [pass on;communicate]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8) 沟通;接通 [link up]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10) 往来友好 [friendly intercourse]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12) 了解;精通 [understand;com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

(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14) 通报;说 [report;tell]。

(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16) 疏通;开通 [dredge;remove obstacles from;open]

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8) 通行;通用 [pass through;in common use]。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9) 流通,互相交换 [exchange]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21) 陈述 [state]。

(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commit adultery]。

(24) 如:与人有通

(25) 调和 [reconcile]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词性变化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形〉

(1) 整个,全部 [whole]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learned;erudite]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in all;altogether]。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common]。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penetrating]。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master;expert]。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Tong prefecture]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one of musical instrument]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unit of land]。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horse excrement]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量〉

(1) 遍;次 [time]。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副〉

(1) 很;十分 [very]。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always]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常用词组

通报、通便、通禀、通病、通才、通常、通畅、通车、通彻、通称、通称、通达、通道、通敌、通电、通电、通电话、通牒、通都大邑、通读、通房、通匪、通分、通风、通风报信、通风机、通风设备、通稿、通告、通告、通共、通古斯、通关、通观、通观全局、通国、通过、通航、通好、通侯、通话、通婚、通货、通货膨胀、通缉、通籍、通计、通家、通假、通奸、通解、通今博古、通考、通栏标题、通览、通礼、通力、通力合作、通例、通连、通联、通量、通亮、通令、通路、通名、通明、通年、通盘、通判、通票、通铺、通气、通气孔、通窍、通勤、通情、通情达理、通权达变、通人、通融、通商、通商口岸、通史、通事、通书、通顺、通俗、通俗化、通俗易懂、通体、通天、通条、通通、通同、通同一气、通同作弊、通统、通透、通途、通脱、通问、通显、通宵、通宵达旦、通宵守夜、通晓、通心粉、通信、通信兵、通行、通行、通行证、通性、通宿、通学、通学生、通讯、通讯、通讯录、通讯员、通译、通译、通用、通邮、通谕、通则、通知、通知、通知单、通知书、通直、通州

基本词义

通的拼音: tòng  

〈词性:量〉

(1) 遍 [times]。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one]。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tōng  

常用词组

通红

  拼音  guān guàn   注音  ㄍㄨㄢ ㄍㄨㄢˋ   繁体    
部首  见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CMQN  仓颉  EBHU  郑码  XSLR  四角  77412  结构  左右电码  6034  区位  2559  统一码  89C2  笔顺  フ丶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观(觀)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⒉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观。奇观。

⒊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

其他字义

观(觀)的拼音:guàn(ㄍㄨㄢˋ)  

⒈ 道教的庙宇:白云观。紫阳观。

⒉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⒊ 楼台:楼观。台观。

⒋ 姓。

统一码

观字UNICODE编码U+89C2,10进制: 35266,UTF-32: 000089C2,UTF-8: E8 A7 82。

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觀覌観

汉英互译

look at、sight、view、watch

相关字词

瞅、顾、看、瞥、瞧、视、望、瞻

造字法

形声:从又、见声

English

see, observe, view; appear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观的拼音:

gu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见,雚( guàn  )声。本义:仔细看)

(2) 同本义[observe;watch]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 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4) 观察,审察 [observe]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6) 示范;显示 [display;show]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7)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8) 游览 [go sightseeing;visit]。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9) 玩赏;观赏 [play]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1) 佛家语 [study]。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2) 通“劝” [advise]。如:观王(劝说帝王)

(13) 阅读 [read]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词性变化

观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容饰,外观 [appearance;looks]。如:观美(外观美好)

(2) 景象,情景 [sight;view]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4)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concept;outlook]。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 另见 guàn  

常用词组

观测、观察、观察力、观察哨、观察员、观点、观风、观感、观光、观光、观火、观看、观客、观览、观礼、观摩、观念、观赏、观世音、观望、观象台、观音、观瞻、观战、观者如堵、观阵、观止、观众、观众席

基本词义

观的拼音:

guàn  

〈词性:名〉

(1)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watchtower on either side of a palace gate]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 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2)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3) 台榭 [platform]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5) 鸟名。通“鹳” [stork]。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6) 京观 [temple]。如:筑观(建筑京观)

(7) 道教的庙宇 [Taoist temple]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 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9) 古国名 [Guan state]。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10) 通“鹳”。雚雀鸟 [a kind of bird]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11)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12) 另见 guān  

  拼音  quán   注音  ㄑㄨㄢˊ   
部首  入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GF  仓颉  OMG  郑码  ODC  四角  80104  结构  上下电码  0356  区位  4011  统一码  5168  笔顺  ノ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全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⒉ 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⒊ 都:代表全来了。

⒋ 使不受损伤:保全。

⒌ 姓。

统一码

全字UNICODE编码U+5168,10进制: 20840,UTF-32: 00005168,UTF-8: E5 85 A8。

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痊㒰

汉英互译

complete、entirely、full、whole

相关字词

齐、都

造字法

会意:从人、从王

English

maintain, keep whole or inta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全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2) 同本义 [pure jade]

全,完也。——《说文》

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周礼·考工记·王人》

(3) 古州名。全州 [Quan prefecture]。治所在今广西全县

(4) 姓

词性变化

全的拼音: quán  

〈词性:形〉

(1) 完全[whole;entire]

不明其义,君人不全。——《礼记·祭统》。注:“犹具也。”

天地无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

以全争于天下。——《孙子·谋攻》

墓中全乎为五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全装贯带(全副武装);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甲的士兵);全仗(全部的仪仗兵卫;完全依靠);全兵(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全舍(全部舍弃);全批(统统);全全(全部;统统);全周(周全;全面);全争(不动一卒,不攻一城,完全用智谋使敌降伏);全别(完全变了样,完全不一样);全制(完全控制);全遂(完全遵从);全错;全怪我;全无心肝;全完(全部缴纳);全旨(全部的意蕴、含义);全通(全部通晓);全量(全部,所有);全灶(全能的厨师);全行(全部);全副(整个);全宗(整个宗族);全批(全体);全颗(一群人的全体);全额(全部规定的数目)

(3) 完备,完整 [complete]

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夺柄失位之道也。——《管子·任法》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

牺牲之不全肥。——《墨子·明鬼下》

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全身盔甲。——《广东军务记》

(4) 又如:全帖(共有十面的礼帖,用红纸折成,用于隆重的礼节);全分(全套;一整套);全挂子(一整套的);手稿不全;全牛(完整的牛);全羽(完整的彩色鸟羽);全衣(完整的衣着);全具(用于祭祀的牲畜身体完整无损);全肥(祭祀用的牲畜完整而肥美);全牲(完整的家畜);全气(精气完整);全功(完满的功业);全安(完满安乐);全道(完满地掌握为君之道)

(5) 完美 [perfect]。如:全功(功业完美,泽被万物);全行(品行完美无缺);全毁(完美与败类);全德(道德上完美无缺);全声(完美的声音)

(6) 纯,纯粹的。与“杂”相对 [pure]

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荀子》

全的拼音: quán  

〈词性:动〉

(1) 保全 [preserve]

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苟全性命。——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全国为上(少杀人,少破坏,能完整地得到敌方领土与百姓为好);全身远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全名完节(保全自身的名誉和节操);全活(得以保全生命);全交(保全交情和友谊);全福(保全所享有的幸福);全功(保全身心之功);全生(保全天性,顺其自然);全交(保全、维护友谊或交情);全守(保全节操);全安(保全平安);全佑(保全,庇护);全忠(保全忠贞);全物(保全物类的生命);全和(保全儒家中和的道德修养);全性(保全天性);全真(保全天性);全节(保全气节;妇女保全贞操);全养(保全,养成);全济(保全,救活);全躯(保全自己的身体、生命);全护(保全,保护)

(3) 保持 [maintain]。如:全义(保持节操);全精(保持精神)

(4) 通“痊”,病愈 [pull through]

十全为上。——《周礼·医师》。注:“犹瘉也。”

复之全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全的拼音: quán  

〈词性:副〉

完全,都 [wholly]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常用词组

全般、全豹、全本,全本儿、全部、全部、全场、全称、全程、全都、全份、全副、全国、全国一盘棋、全会、全活、全活,全活儿、全集、全家福、全歼、全景、全局、全军、全开、全科、全科人儿、全劳动力、全力、全履带车、全麻、全貌、全面、全民、全能、全年、全盘、全票、全勤、全球、全权、全然、全人、全日制、全色、全身、全神贯注、全胜、全盛、全食、全数、全速、全套、全体、全天、全天候、全托、全文、全息、全线、全校、全心全意、全新、全休、全音、全影、全优、全员、全韵、全知全能

  拼音    注音  ㄐㄨˊ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NNKD  仓颉  SSR  郑码  XMYJ  四角  772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444  区位  3054  统一码  5C40  笔顺  フ一ノフ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局的拼音:jú(ㄐㄨˊ)  

⒈ 部分:局部。局麻(局部麻醉)。

⒉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教育局。

⒊ 某些商店的名称:书局。

⒋ 棋盘:棋局。

⒌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下了一局棋。

⒍ 着棋的形势,喻事情的形势、情况:时局。大局。局面。局势。

⒎ 弯曲。

⒏ 骗人的圈套:骗局。

⒐ 畏缩不安,狭隘,不舒展:局促。局限。

⒑ 人的器量:局量(liáng  )。器局。局度(  )。

⒒ 某些聚会:饭局。饮局。赌局。

统一码

局字UNICODE编码U+5C40,10进制: 23616,UTF-32: 00005C40,UTF-8: E5 B1 80。

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侷跼

汉英互译

game、chessboad、limit、office、bureau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尺

English

bureau, office; circumst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局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2) 同本义 [feel or show constraint]

局,促也。——《说文》

不敢不局。——《诗·小雅·正月》

意局而辞野。——潘民《乘舆箴》

(3) 又如:局守(谨守);局定(限制,固定);局囿(局限,限制);局滞(局限停滞);局蹐(局限,局束);局脊(拘泥,拘束);局数(局束);局趣(拘束。同局促);局局蹐蹐(畏缩不安的样子);局促乡里(碌碌无为地呆在乡里)

(4) 距离近 [near;close]

涂路虽局,官守有限。——曹丕《与吴质书》

(5) 狭小,狭隘 [narrow]。如:局室(小室);局缩(狭窄);局迫(狭隘,狭窄);局戚(狭隘);局窄(狭窄,困窘)

词性变化

局的拼音:   

〈词性:动〉

(1) 弯曲 [bend]

予发曲局。——《诗·小雅·采绿》

床不须局脚。——殷芸《小说》

(2) 又如:局局(俯身而大笑 的样子);局脚(装在器物底部的弯曲形高脚);局背(驼背)

(3) 催逼;逼迫 [force]

遂以局杀湣公于 蒙泽。——《史记》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儒林外史》

局的拼音:   

〈词性:名〉

(1) 部分 [part]

左右有局。——《礼记·曲礼》。注:“部分也。”

局,部也。——《后汉书·袁绍传》注

各司其局。——《礼记·曲礼》

(2) 邻居 [neighbor]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局面;形势 [situation]。如:偏安之局;大局;平局;现局;残局;结局;僵局;定局;政局;局式(布局;格局)

(4) 官署 [bureau]。北齐时,门下省统辖尚食局、尚药局等六局。今政府机构,属部、省、县下的单位,也称局。如:交通局;邮电局;局卡(收商税的机构);局司(官衙的主事人)

(5) 器量 [tolerance]。如:局度(器度,雅量);局干(度量与才干);局分(器局,才分);局正(有气度,正气凛然)

(6) 商店的称呼 [shop]。如:书局;局板(清代官书局所刻的书。即局本);局面

(7) [骗局] 圈套 [trap]

局骗钱财。——《元典章》

(8) 又如:局段(阴谋手段,骗术);局套(骗局;圈套);局哄(哄骗);局诈(设骗局以欺诈人);局赌(借赌博设圈套诈骗钱财)

(9) 筵席,宴会 [feast]。如: 饭局;茶局;局钱(付给侍宴妓女的钱); 局席(宴席);饭局;饮局

(10) 棋局,赌局 [checkboard;chess board]。如:局图(棋谱);局家(局主。博戏中每一局的主人);局戏(弈棋之类的游戏)

(11) 格局 [distribution]。如:局体(格局体制);局调(文章的格局情调);局阵(布局安排)

(12) 事件 [event]。如:局内人;局外人

常用词组

局部、局部麻醉、局促、局地、局量、局麻、局面、局内人、局票、局气、局势、局外人,局外者、局限、局限性、局中人、局子

通观全局: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