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óng rì ér yǔ
注音ㄊㄨㄥˊ ㄖˋ ㄦˊ ㄩˇ
解释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例子目前我国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与旧中国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同”,不能读作“tòng”。
辨析同日而语和“等量齐观”都表示把不同的等同起来。同日而语指同时来讲;同样看待;可用于人或事物;“等量齐观”指不分轻重;不管性质;同等对待;只用于事物。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谜语天论
感情同日而语是中性词。
繁体同日而語
近义相提并论、混为一谈
反义分门别类、较短论长
英语be named on the same day
动物生肖牛,虎,蛇
同的拼音:tóng(ㄊㄨㄥˊ)
⒈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⒉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⒊ 和,跟:同流合污。
⒋ 姓。
同的拼音:tòng(ㄊㄨㄥˋ)
⒈ 〔胡同〕见“胡”。
同字UNICODE编码U+540C,10进制: 21516,UTF-32: 0000540C,UTF-8: E5 90 8C。
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仝詷
alike、be the same as、in common、same、together
异
会意:从冂一、从口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详细解释◎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 ),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converge]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be the same as]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participate in;share]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in common]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uniform;unified;unitary]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副〉
(1) 共同。到一处[together;jointly]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tong]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a unit of land measurement]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wine vessel]
(4) 姓
◎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介〉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with]。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for]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 同的拼音: tóng
〈词性:连〉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and;with]。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同案、同案犯、同案分离、同班、同班、同班同学、同伴、同胞、同胞、同辈、同病、同病相怜、同步、同侪、同仇敌忾、同窗、同窗、同床异梦,同床各梦、同党、同道、同等、同等对待、同等学历、同调、同恶相济、同犯、同房、同甘共苦、同感、同根词、同庚、同工同酬、同工异曲、同归、同归殊途、同归于尽、同行、同好、同花、同伙,同夥、同级、同居、同科、同乐、同类、同僚、同列、同龄、同流合污、同路、同门、同盟、同名、同名同姓、同命、同命运共呼吸、同谋、同年、同袍、同期、同气、同气连枝、同情、同情心、同人、同上、同生共死、同声、同时、同室操戈、同事、同事、同是天涯沦落人、同岁、同位素、同位语,同位词、同温层、同喜、同乡、同心、同心并力、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行、同性、同性恋、同性恋恐怖、同姓、同学、同样、同业、同一、同一、同意、同义词、同音、同音词、同寅、同源、同志、同舟共济、同宗、同族
◎ 同的拼音:
(1) 衕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日的拼音:rì(ㄖˋ)
⒈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 )(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⒉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⒊ 天,一昼夜: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⒋ 某一天:纪念日。
⒌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⒍ 时候:春日。往日。
⒎ 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
⒏ 特指“日本国”。
日字UNICODE编码U+65E5,10进制: 26085,UTF-32: 000065E5,UTF-8: E6 97 A5。
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囩囸
daily、day、run、sun、time
夜
象形
sun; day; daytime
详细解释◎ 日的拼音: rì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sun]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daytime]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day;date]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词性: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daytime]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time]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short for Japan]。如:中日文化交流
◎ 日的拼音: rì
〈词性:副〉
(1) 每日,每天 [every day]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the other day]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the bygone days]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日安、日班、日斑、日报、日薄西山、日本、日不暇给、日常、日场、日程、日程表、日出、日出三竿、日复一日、日工、日高日上、日观峰、日观亭、日光、日光灯、日晷、日后、日环食、日积月累、日记、日间、日见、日渐、日久、日久见人心、日久岁深、日久天长、日就月将、日刊、日课、日理万机、日历、日历表、日落、日落西山、日冕、日暮、日暮途穷、日内、日偏食、日期、日气、日前、日趋、日全食、日日、日日夜夜、日色、日上三竿、日射、日甚一日、日食、日试万言、日头、日托、日往月来、日夕、日下、日新月异、日薪、日夜、日夜兼程、日夜警戒、日夜如梭、日以继夜、日益、日影、日用、日用品、日语、日元、日月、日月重光、日月蹉跎、日月如梭、日杂、日照、日志、日中、日中则昃、日子、日坐愁城
而的拼音:ér(ㄦˊ)
⒈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⒉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⒊ 表(从……到……):从上而下。
而字UNICODE编码U+800C,10进制: 32780,UTF-32: 0000800C,UTF-8: E8 80 8C。
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洏耏髵能
and that、moreover
象形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详细解释◎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 而的拼音: ér
<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的拼音: ér
〈词性: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的拼音: ér
<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而后、而或、而今、而况、而立、而且、而外、而已
◎ 而的拼音: néng
通“能”。
〈词性: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词性:动〉
(1)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 另见 ér
语(語)的拼音:yǔ(ㄩˇ)
⒈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⒉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⒊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⒋ 说:细语。低语。
语(語)的拼音:yù(ㄩˋ)
⒈ 告诉:不以语人。
语字UNICODE编码U+8BED,10进制: 35821,UTF-32: 00008BED,UTF-8: E8 AF AD。
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語
Punjabi
形声:从讠、吾声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详细解释◎ 语的拼音:
語 yǔ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speak;say;talk]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cry;chirp;roar]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 语的拼音:
語 yǔ
〈词性:名〉
(1) 说的话 [spoken language;word]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idiom;set phrase;proverb;saying]。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word]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language]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signal]。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term used in analysis of sentences]。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yù
语病、语词、语调、语法、语锋、语感、语画、语汇、语境、语句、语类楚声、语录、语气、语声、语失、语素、语态、语文、语无伦次、语系、语序、语焉不详、语言、语言学、语义学、语意、语音、语音学、语音学、语用学、语源、语云、语种、语重心长、语助词、语族
◎ 语的拼音:
語 yù
〈词性:动〉
(1) 告诉,使知道 [inform;tell]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可]以语人
(3) 另见 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