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通商惠工的意思

tōngshānghuìgōng

通商惠工



拼音tōng shāng huì gōng

注音ㄊㄨㄥ ㄕㄤ ㄏㄨㄟˋ ㄍㄨㄥ

解释通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给人以好处。使贸易畅通,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

出处《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例子日后战乱停止,我将使国家轻摇薄赋,吏治清明,兴学校,奖农桑,通商惠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经济管理。

感情通商惠工是褒义词。

繁体通商僡工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ōng   注音  ㄊㄨㄥ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CEPK  仓颉  YNIB  郑码  WXLD  四角  37302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39  区位  4508  统一码  901A  笔顺  フ丶丨フ一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通的拼音:tōng(ㄊㄨㄥ)  

⒈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⒉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⒊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

⒋ 往来交接: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

⒌ 普遍、全: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

⒍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通奸。私通。

统一码

通字UNICODE编码U+901A,10进制: 36890,UTF-32: 0000901A,UTF-8: E9 80 9A。

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通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l、authority、connect、general、go to、notify、open、through、understand、whole

造字法

形声:从辶、甬声

English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甬( yǒng  )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 同本义 [open;through;unimpeded]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4) 通往 [lead to]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6) 传递;传达 [pass on;communicate]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8) 沟通;接通 [link up]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10) 往来友好 [friendly intercourse]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12) 了解;精通 [understand;com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

(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14) 通报;说 [report;tell]。

(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16) 疏通;开通 [dredge;remove obstacles from;open]

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8) 通行;通用 [pass through;in common use]。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9) 流通,互相交换 [exchange]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21) 陈述 [state]。

(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commit adultery]。

(24) 如:与人有通

(25) 调和 [reconcile]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词性变化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形〉

(1) 整个,全部 [whole]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learned;erudite]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in all;altogether]。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common]。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penetrating]。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master;expert]。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Tong prefecture]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one of musical instrument]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unit of land]。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horse excrement]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量〉

(1) 遍;次 [time]。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通的拼音: tōng  

〈词性:副〉

(1) 很;十分 [very]。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always]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常用词组

通报、通便、通禀、通病、通才、通常、通畅、通车、通彻、通称、通称、通达、通道、通敌、通电、通电、通电话、通牒、通都大邑、通读、通房、通匪、通分、通风、通风报信、通风机、通风设备、通稿、通告、通告、通共、通古斯、通关、通观、通观全局、通国、通过、通航、通好、通侯、通话、通婚、通货、通货膨胀、通缉、通籍、通计、通家、通假、通奸、通解、通今博古、通考、通栏标题、通览、通礼、通力、通力合作、通例、通连、通联、通量、通亮、通令、通路、通名、通明、通年、通盘、通判、通票、通铺、通气、通气孔、通窍、通勤、通情、通情达理、通权达变、通人、通融、通商、通商口岸、通史、通事、通书、通顺、通俗、通俗化、通俗易懂、通体、通天、通条、通通、通同、通同一气、通同作弊、通统、通透、通途、通脱、通问、通显、通宵、通宵达旦、通宵守夜、通晓、通心粉、通信、通信兵、通行、通行、通行证、通性、通宿、通学、通学生、通讯、通讯、通讯录、通讯员、通译、通译、通用、通邮、通谕、通则、通知、通知、通知单、通知书、通直、通州

基本词义

通的拼音: tòng  

〈词性:量〉

(1) 遍 [times]。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one]。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tōng  

常用词组

通红

  拼音  shāng   注音  ㄕㄤ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UMWK  五笔98  YUMK  仓颉  YCBR  郑码  SULD  四角  0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0794  区位  4144  统一码  5546  笔顺  丶一丶ノ丨フ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商的拼音:shāng(ㄕㄤ)  

⒈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讨论:商量。商讨。商议。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协商。

⒉ 买卖,生意:商业。商店。商界。商品。商标。

⒊ 古指行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做买卖的人,亦用以指从事私营工商业的人):商人。商贩。商贾(gǔ ㄍㄨˇ  )(商人)。商旅。

⒋ 数学上指除法运算中的得数:商数。

⒌ 中国朝代名:商代。

⒍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2”。

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⒏ 姓。

统一码

商字UNICODE编码U+5546,10进制: 21830,UTF-32: 00005546,UTF-8: E5 95 86。

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hang、quotien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mmerce, business, tra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商的拼音: shāng  

〈词性:动〉

(1)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2) 同本义 [estimate]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4)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consult;discuss]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 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5)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商校(商度,衡量);商串(商量串通);商决(商量决定);商宜(商量如何处理);商订(商讨订正);商借(商量借用);商通(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商论(磋商讨论);商略(商讨)

(6) 经商,贩卖货物 [trade]

商旅不行。——《易·复》

商而无盈。——王充《论衡》

(7) 又如:商市(买卖货物的场所)

(8) 揣测,臆度 [conjecture]

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王充《论衡》

词性变化

商的拼音: shāng  

〈词性:名〉

(1) 商业 [trade;commerce;business]

商不出,则三宝绝。——《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经商;商利(经商的利润);商道(通商的道路);商铺(商店);商棍(商界的不良分子)

(3) 商人 [merchant;businessman;dealer]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盐铁论·本议》

(4) 又如:布商;坐商;商凭(商人的营业证);商民(商贾,商沽。商人)

(5)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a not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tone scale,corresponding to “2”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如: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商音(五音中的商音);商歌(悲凉的歌)

(6) 两数相除的结果 [quotient]。如:商等于几

(7) 中国古代朝代的名称 [the Shang Dynasty (16th—11th century B.C.)]。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都亳。中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因亦称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如:商汤(商代开国君主。名“大乙”)

(8) 秋季 [autumn]。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

(9) 春秋时诸侯国宋的别称 [Song state]。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商

(10) 象声词。铃摇击的声音[clink]

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老残游记》

(11) 星宿名,指心宿 [constellation shang]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12) 通“章”。篇章,乐竟为一章,引申为诗文的篇章 [chapters]

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观民风俗,审诗商,命禁邪言,息淫声。——汉· 贾谊《新书·辅佐篇》

(13) 姓。如:商君(即“商鞅”。因封于“商”,故称“商君”);商均(虞舜子。名“均’,因封于“商”,故称“商均”)

常用词组

商标、商埠、商场、商船、商店、商调、商定、商队、商兑、商贩、商港、商贾、商行、商号、商户、商会、商计、商家、商检、商界、商量、商路、商旅、商女、商品、商洽、商榷、商人、商数、商税、商谈、商讨、商务、商业、商议、商域、商誉、商约、商展、商战、商酌

  拼音  huì   注音  ㄏㄨㄟ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GJHN  仓颉  JIP  郑码  FKWZ  四角  50333  结构  上下电码  1920  区位  2761  统一码  60E0  笔顺  一丨フ一一丨一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惠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恩,好处:恩惠。惠泽。惠和。惠爱。惠握(恩惠深厚)。仁惠。实惠。施惠于人。

⒉ 给人财物或好处:惠政。互惠互利。惠及远人。惠而不费(给人好处自己又没有什么耗费;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⒊ 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赠。惠临。惠顾。惠存。惠允。

⒋ 古同“慧”,聪明。

⒌ 姓。

统一码

惠字UNICODE编码U+60E0,10进制: 24800,UTF-32: 000060E0,UTF-8: E6 83 A0。

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㥣僡叀恵鏸

汉英互译

benefit、favour、kindness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avor, benefit, confer kindn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惠的拼音:

僡、叀 huì  

〈词性:形〉

(1) (会意。从心,从叀( zhuān  )。本义:仁爱)

(2) 同本义 [kindheartedness]

惠,仁也。——《说文》

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周书·谥法》

分人以财谓之惠。——《孟子》

心省恤人谓之惠。——《贾子道术》

孙讨虏聪明仁惠。——《资治通鉴》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其养民也惠。——《论语·公冶长》

彭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惠声(仁爱而有德泽的美名);惠育(用仁心爱德加以养育);惠化(仁爱的教化);惠心(仁慈的心)

(4) 柔顺;顺从 [mild]

义征不惠。——《史记·司马相如传》

荆南怀惠。——《魏都赋》

(5) 又如:惠音(和谐的乐音;对他人书信的尊称);惠气(和顺之气);惠来(招抚使之归顺)

(6) 通“慧”。聪慧 [clever]

巧文辩惠则贤。——《国语·晋语九》

先言而后当者,惠也。——《晏子春秋·外篇》

惠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管子·宙合》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后汉书·孔融传》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7) 又如:惠悟(聪敏);惠美(聪明美丽);惠丽(聪明美丽);惠黠(聪慧)

(8) 美好 [fine]。如:惠色(秀美的颜色,色彩);惠问(美好的称誉);惠声(美誉)

(9) 敬词 [your]。如:惠然肯来(函柬用语。表示欢迎光临);惠邮(称人邮寄来件的敬词);惠书(称对方来信的敬词);惠赐(称人所赠的敬词)

词性变化

惠的拼音: huì  

〈词性:名〉

(1) 恩惠 [benefit;favor;kindness]

小惠未徧。——《左传·庄公十年》

大王加惠。——《战国策·魏策》

君之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从君惠而免之。

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韩非子·难二》

(2) 又如:惠渥(深厚的恩泽);惠义(恩义);惠润(恩泽)

(3) 恩爱;宠爱 [conjugal love]

小人怀惠。——《论语》。苞注:“恩也。”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诗·邶风·北风》

(4) 古兵器名。三棱矛 [three-edges spear]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命之内。——《书·顾命》

(5) 姓

惠的拼音: huì  

〈词性:动〉

(1) 惠赠;给予好处 [give]

君必惠民而己。——《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2) 又如:惠贶(提到人家馈赠的客气说法);惠鲜(施恩惠给贫困的人);惠而不费(加恩惠给人,而无所浪费损失)

(3) 付账;付款 [pay]。如:惠钞(付钱);惠而不费(不用花费钱财,就能得到好处)

常用词组

惠风、惠更斯、惠顾、惠济、惠勒-费曼理论、惠临、惠然、惠允、惠泽、惠州

  拼音  gōng   注音  ㄍㄨㄥ   
部首  工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AAAA  仓颉  MLM  郑码  BI  四角  10102  结构  单一电码  1562  区位  2504  统一码  5DE5  笔顺  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工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⒉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工业。工业革命。

⒊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工厂。竣工。

⒋ 工作量:记工。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工。

⒌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儿。工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工力。

⒍ 细致,精巧:工巧。工整。工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⒎ 〔工尺(chǐ  )〕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

⒏ 善于,长于:工书善画。工于心计。

统一码

工字UNICODE编码U+5DE5,10进制: 24037,UTF-32: 00005DE5,UTF-8: E5 B7 A5。

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abour、man-day、project、skill、work、work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abor, work; worker, labor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工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2) 同本义 [carpenter's square]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说文》

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工匠;工人。古代对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现代为工人和工人阶级的总称 [craftsman;worker]

凡攻木之工七。——《考工记·总目》

五日工事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唐· 韩愈《师说》

得赵人 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战国策·赵策》

(4) 又如:矿工;临时工;工农联盟;工民(古代从事工艺的人)

(5) 古代特指乐官或乐人 [musicians]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6) 又如:工师(乐师);工瞽(古代乐官)

(7) 古代特指女工 [woman worker]。如:工容(女工和容貌);工德(指妇工)

(8) 官吏;职事 [official;duty]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剩,便备用,使雕琢文来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9) 又如:工部大堂(工部尚书。大堂:明清时对中央各院、部、司长官的恭维称谓);工正(古官名。主管工艺之事);工师(古代官名。掌管百工);工官(周礼官名。属冬宫。汉代时负责工艺、器械、武器制造等);工尹(官名。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

(10) 工夫;技术 [skill]。如:工细楼台(工笔细画的楼台);工伎(技艺方术);工用(技艺和使用);工架(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做工;唱工

(11) 工地;工作场所 [building;post]。如:工地;工棚

(12) 工程 [engineering]。如:工功(工程);工要(工程重要之处);竣工

(13) 工业 [industry]。如:工商业;工业品;工机(古时指纺织业)

(14) 工作;生产劳动 [work;productive labor]。如:做工;上工;工食(工钱;伙食费);工顾钱(雇佣人所付的工钱);工银(工薪,工金,工钱,工资。均为工作、劳动的报酬)

(15) 工作量 [amount of work]。如:工时

(16) 工日,一人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劳动量,由一个假设的平均人日构成的一种单位 [manday]。如:这项工程需两千个工

(17) 用于人的姓氏后作为“工程师”的简称 [engineer]。如:张工,李工

(18) 传统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 [note of musical scale]。如:工尺谱

(19) 通“功”

(20) 劳绩,功绩 [feat;achievement]

凡师不工则助牵王车。——《周礼·春官》

(21) 又如:天工(很大的功劳)

(22) 成效 [result;effect]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韩非子·五蠹》

词性变化

工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精巧,精致 [delicate]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韩愈《进学解》

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战国策·魏策》

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既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邪?——明· 侯方域《马伶传》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2) 又如: 工奇(精巧奇特);工捷(精熟敏捷);工楷(工整的楷书);工绮(精致华丽)

工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擅长;善于 [be good at]

工文学者非所用。——《韩非子·五蠹》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工于心计;工于书画

常用词组

工本、工笔、工兵、工厂、工场、工潮、工尺、工程、工程兵、工程师、工党、工地、工读、工读学校、工段、工房、工分、工蜂、工夫、工夫茶、工会、工价、工架,功架、工间、工件、工匠、工交、工具、工具书、工具箱、工绝、工竣、工科、工课、工力、工力悉敌、工料、工龄、工农兵学员、工农联盟、工棚、工期、工钱、工巧、工区、工人、工人阶级、工人运动、工日、工伤、工商联、工时、工事、工头、工细、工效、工薪、工休、工序、工业、工业革命、工业国、工业化、工业区、工蚁、工艺、工艺品、工友、工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运、工贼、工致、工种、工装、工资、工字钢、工字梁、工作、工作服、工作量、工作面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