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ōu ān gǒu qiě
注音ㄊㄡ ㄢ ㄍㄡˇ ㄑ一ㄝˇ
解释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出处宋·苏轼《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其幸存者,亦皆偷安苟且,不为子孙长久虑。”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偷安苟且是贬义词。
繁体婾安苟且
近义苟且偷安
英语be content with temporary ease and comfort
动物生肖牛,虎,蛇
偷的拼音:tōu(ㄊㄡ)
⒈ 窃取,趁人不知时拿人东西:偷窃。偷吃。小偷儿(t島r )。
⒉ 行动瞒着人:偷偷。偷看。偷听。偷渡。偷袭。偷税。偷天换日(喻暗中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以欺骗别人)。
⒊ 抽出时间:偷空儿。偷暇。偷闲。
⒋ 苟且:偷安。偷生。偷幸。偷合苟容(苟且迎合别人的意思以求容身。亦称“偷合取容”)。
偷字UNICODE编码U+5077,10进制: 20599,UTF-32: 00005077,UTF-8: E5 81 B7。
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偸媮
glom、hookey、mooch、pilfer、swipe、thieve
盗、窃
形声:从亻、俞声
to steal, burglar, thief
详细解释◎ 偷的拼音:
婾 tōu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2) 同本义 [drift along]
偷,苟且也。——《说文》
其下偷以幸。——《国语·晋语一》
安肆曰偷。——《礼记·表记》
存者且偷生。——唐· 杜甫《石壕吏》
偷性命于榛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诸司素偷惰。——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偷的锣儿敲不得(喻不能声张);偷存(偷生;苟活);偷合(苟且迎合);偷弛(苟且松弛);偷免(苟免);偷快(苟求快乐);偷幸(苟且侥幸);偷苟(苟且)
(4) 浅薄;不厚道 [dishonest]
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5) 又如:偷俗(浅薄的人情风俗);偷风(浅薄的社会风气);偷浅(浅薄)
◎ 偷的拼音: tōu
〈词性:动〉
(1) 轻视 [despise]
子大叔、 子羽谓 子产曰:“ 韩子亦无几术, 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 韩子不可偷也。”——《左传》
(2) 取 [take]
柳占三春色,莺偷百鸟声。——唐· 温庭筠《太子西池》
(3) 窃取 [pilfer;steal]
偷,盗也。——《广韵》
楚有善为偷者。——《淮南子·道应训》
偷者,天下之盗也。
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后汉书·陈元传》
(4) 又如:偷钱;偷东西;偷嘴;偷吃东西;从停车场偷了一辆车;从银柜偷钱;偷了配方,并开始自己制造这种产品
(5) 偷情;私通 [commit adultery]。如:偷香(谓女子爱悦男子或谓与妇女私通)
(6) 突然地或急速地抽出 [snatch]。如:偷出右手来,就是一顿饱打
(7) 设法避免、不履行 [某种义务] [evade]。如:偷税
(8) 抽出、挤出 [时间等] [take off]。如:偷空儿;忙里偷闲
◎ 偷的拼音: tōu
〈词性:名〉
(1) 盗窃他人钱物的人 [thief]
群偷惊走。——《晋书·王献之传》
(2) 又如:小偷
◎ 偷的拼音: tōu
〈词性:副〉
(1) 秘密,暗地里 [in secret]。如:偷睛(偷偷地窥看);偷耳(形容暗中细听);偷往;偷着来
(2) 出其不意 [by surprise]。如:偷营;偷袭
偷安、偷盗、偷渡、偷惰、偷工、偷工减料、偷寒送暖、偷汉子、偷合苟容、偷换、偷活、偷鸡不着蚀把米、偷鸡摸狗、偷奸取巧、偷看、偷空、偷懒、偷梁换柱、偷猎、偷漏、偷摸、偷窃、偷情、偷人、偷生、偷税、偷天换日、偷听、偷偷、偷偷摸摸、偷袭、偷暇、偷香窃玉、偷闲、偷眼、偷营、偷用、偷越、偷嘴
安的拼音:ān(ㄢ)
⒈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⒉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⒊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⒋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安。转危为安。
⒌ 装设:安置。安家立业。
⒍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
⒎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
⒏ 姓。
安字UNICODE编码U+5B89,10进制: 23433,UTF-32: 00005B89,UTF-8: E5 AE 89。
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侒
quiet、clam、safe、set、peaceful、tranquil、be satisfied、secure
危
会意:从宀、从女
详细解释◎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形〉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peaceful;quiet;calm;tranquil]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easy]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composed]。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peaceful]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slowly]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动〉
(1) 使安定 [stabilize]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appease]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arrange]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be content with]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install;fix]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某种不好意图] [harbor]。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副〉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how]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 安的拼音: ān
〈词性:名〉
(1) “安培”的简称 [ampere]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 安的拼音: ān
〈词性:代〉
(1) 谁;何;什么 [who;how;what]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where]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安安心心、安邦定国、安步当车、安瓿、安插、安厝、安定、安定、安定团结、安顿、安放、安分、安分守己、安抚、安好、安家、安家费、安家落户、安检、安静、安居、安居乐业、安康、安乐、安乐死、安乐椅、安乐窝、安理会、安陵君、安谧、安眠药、安民告示、安宁、安排、安排、安培、安贫乐道、安琪儿、安寝、安全、安全玻璃、安全岛、安全帽、安全门、安然、安然无恙、安如磐石、安如泰山、安设、安身、安身立命、安适、安泰、安土重迁、安妥、安危、安慰、安稳、安息、安釐王、安闲、安详、安心、安逸、安营扎寨、安葬、安之若素、安置、安装
苟的拼音:gǒu(ㄍㄡˇ)
⒈ 姑且,暂且:苟安。苟延残喘。苟且。
⒉ 马虎,随便:苟得。苟合。不敢苟同。
⒊ 如果,假使:苟非其人。“苟富贵,无相忘”。
⒋ 姓。
苟字UNICODE编码U+82DF,10进制: 33503,UTF-32: 000082DF,UTF-8: E8 8B 9F。
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苟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芶
careless、if、indifferent、negligent
形声:从艹、句声
详细解释◎ 苟的拼音: gǒu
〈词性:名〉
(形声。从艸,句( gōu )声。本义:草名。又:菜名) 同本义 [grass name]
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 苟的拼音: gǒu
〈词性:形〉
(1) 随便,轻率 [careless;negligent;indifferent]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2)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3) 贪求 [greedy]。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4) 卑下 [humble]。如:苟贱(卑鄙下贱);苟辞(诌媚之言)
◎ 苟的拼音: gǒu
〈词性:副〉
(1) 姑且;暂且 [tentatively;for the moment]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为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权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 苟的拼音: gǒu
<连>
(1) 若;如果;假使 [if]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苟或(假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3) 另见 gōu;jù
苟安、苟安一隅、苟存、苟合、苟合取容、苟活、苟且、苟且偷生、苟全、苟同、苟延、苟延残喘、苟延残息
且的拼音:qiě(ㄑ一ㄝˇ)
⒈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且大。尚且。况且。
⒉ 表示暂时:苟且偷安。姑且。
⒊ 表示将要、将近:城且拔矣。年且九十。
⒋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且走且说。
⒌ 表示经久:这双鞋且穿呢!
⒍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说。
⒎ 姓。
且的拼音:jū(ㄐㄨ)
⒈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⒉ 多的样子。
⒊ 农历六月的别称。
⒋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且”。
⒌ 古同“趄”,趑趄。
且字UNICODE编码U+4E14,10进制: 19988,UTF-32: 00004E14,UTF-8: E4 B8 94。
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俎駔
even、just
象形:像神主牌位之形
moreover, also (post-subject); about to, will soon (pre-verb)
详细解释◎ 且的拼音: jū
〈词性:助〉
(1) 用在句末,相当于“啊”
狂童之狂也且。——《诗·郑风·褰裳》
(2) 另见 qiě
◎ 且的拼音: qiě
〈词性:代〉
此,这;今 [this]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毛传:“且,此也。”
◎ 且的拼音: qiě
〈词性:副〉
(1) 将近;几乎 [almost;nearly]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将要 [be going to;will;shall]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 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且当(该当);且然(亦将如此)
(4) 暂且;姑且 [just;for the time being]
且往观乎?——《诗·郑风》
且携所著。——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甚且心之所以清。——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你且等一下;这事且放一下;且可(犹暂且);且休(暂且休整);且自(暂且;只管);且住(暂止);且暂(犹暂且);且权(暂且;姑且);且则(姑且);且复(姑且再)
(6)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的极端的、假设的或不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even]。如:死且不怕,况困难乎
(7) 〈词性:方〉∶表示需要或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for a long time]。如:这笔且用呢;他且来不了呢
◎ 且的拼音: qiě
<连>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 [and]
君子有酒,旨且多。——《诗·小雅》
行牧且荛。——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连拜且泣。——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香且甘者。——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
贼能且众。——清·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贫且贱;横且直;且并(并且);且是(而且)
(3) 又…又。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 [both…and…]。如:既高且大;且战且退
(4)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 [or]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 齐乎”——《战国策》
是且非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5)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 [moreover]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三国志》
且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余悲之,且曰…——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且欲观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且夫(且况。况且)
(7)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 [if]
且静郭君听 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
且复妄言。——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又如:且如(假如;如果);且使(假使;倘若)
(9) 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为众人师且不敢。——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且继今以往。——[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0) 另见 jū
且不说、且夫、且慢、且战且退、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