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偷香窃玉的意思

tōuxiāngqiè

偷香窃玉



拼音tōu xiāng qiè yù

注音ㄊㄡ ㄒ一ㄤ ㄑ一ㄝˋ ㄩˋ

解释指美丽的年青女性。比喻男女之间私下的爱情往来。尤指男子在外勾引妇女。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例子稳坐了七香车,高揭了三檐伞,请受了金花诰,再不赴偷香窃玉期。(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

辨形“香”,不能写作“相”。

用法联合式;作。

感情偷香窃玉是中性词。

繁体婾香竊玉

近义寻花问柳、窃玉偷香、坠入情网

反义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英语indulge in secret relations with women(have illicit sexual relations with wom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ōu   注音  ㄊㄡ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WGJ  仓颉  OOMN  郑码  NOQK  四角  28221  结构  左右电码  8082  区位  4521  统一码  5077  笔顺  ノ丨ノ丶一丨フ一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偷的拼音:tōu(ㄊㄡ)  

⒈ 窃取,趁人不知时拿人东西:偷窃。偷吃。小偷儿(t島r   )。

⒉ 行动瞒着人:偷偷。偷看。偷听。偷渡。偷袭。偷税。偷天换日(喻暗中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以欺骗别人)。

⒊ 抽出时间:偷空儿。偷暇。偷闲。

⒋ 苟且:偷安。偷生。偷幸。偷合苟容(苟且迎合别人的意思以求容身。亦称“偷合取容”)。

统一码

偷字UNICODE编码U+5077,10进制: 20599,UTF-32: 00005077,UTF-8: E5 81 B7。

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偸媮

汉英互译

glom、hookey、mooch、pilfer、swipe、thieve

相关字词

盗、窃

造字法

形声:从亻、俞声

English

to steal, burglar, thief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偷的拼音:

tōu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2) 同本义 [drift along]

偷,苟且也。——《说文》

其下偷以幸。——《国语·晋语一》

安肆曰偷。——《礼记·表记》

存者且偷生。——唐· 杜甫《石壕吏》

偷性命于榛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诸司素偷惰。——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偷的锣儿敲不得(喻不能声张);偷存(偷生;苟活);偷合(苟且迎合);偷弛(苟且松弛);偷免(苟免);偷快(苟求快乐);偷幸(苟且侥幸);偷苟(苟且)

(4) 浅薄;不厚道 [dishonest]

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5) 又如:偷俗(浅薄的人情风俗);偷风(浅薄的社会风气);偷浅(浅薄)

词性变化

偷的拼音: tōu  

〈词性:动〉

(1) 轻视 [despise]

子大叔、 子羽谓 子产曰:“ 韩子亦无几术, 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 韩子不可偷也。”——《左传》

(2) 取 [take]

柳占三春色,莺偷百鸟声。——唐· 温庭筠《太子西池》

(3) 窃取 [pilfer;steal]

偷,盗也。——《广韵》

楚有善为偷者。——《淮南子·道应训》

偷者,天下之盗也。

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后汉书·陈元传》

(4) 又如:偷钱;偷东西;偷嘴;偷吃东西;从停车场偷了一辆车;从银柜偷钱;偷了配方,并开始自己制造这种产品

(5) 偷情;私通 [commit adultery]。如:偷香(谓女子爱悦男子或谓与妇女私通)

(6) 突然地或急速地抽出 [snatch]。如:偷出右手来,就是一顿饱打

(7) 设法避免、不履行 [某种义务] [evade]。如:偷税

(8) 抽出、挤出 [时间等] [take off]。如:偷空儿;忙里偷闲

偷的拼音: tōu  

〈词性:名〉

(1) 盗窃他人钱物的人 [thief]

群偷惊走。——《晋书·王献之传》

(2) 又如:小偷

偷的拼音: tōu  

〈词性:副〉

(1) 秘密,暗地里 [in secret]。如:偷睛(偷偷地窥看);偷耳(形容暗中细听);偷往;偷着来

(2) 出其不意 [by surprise]。如:偷营;偷袭

常用词组

偷安、偷盗、偷渡、偷惰、偷工、偷工减料、偷寒送暖、偷汉子、偷合苟容、偷换、偷活、偷鸡不着蚀把米、偷鸡摸狗、偷奸取巧、偷看、偷空、偷懒、偷梁换柱、偷猎、偷漏、偷摸、偷窃、偷情、偷人、偷生、偷税、偷天换日、偷听、偷偷、偷偷摸摸、偷袭、偷暇、偷香窃玉、偷闲、偷眼、偷营、偷用、偷越、偷嘴

  拼音  xiāng   注音  ㄒ一ㄤ   
部首  香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TJF  仓颉  HDA  郑码  MFK  四角  20609  结构  上下电码  7449  区位  4767  统一码  9999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香的拼音:xiāng(ㄒ一ㄤ)  

⒈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香味。香醇。芳香。清香。

⒉ 舒服:睡得香。

⒊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香。

⒋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香得很。

⒌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香。灵猫香。龙涎香。檀香。沉香。

⒍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香闺。香艳。

⒎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香火。烧香拜佛。香炉。香烛。

⒏ 姓。

统一码

香字UNICODE编码U+9999,10进制: 39321,UTF-32: 00009999,UTF-8: E9 A6 99。

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㿝䅨薌麘

汉英互译

fragrant、sweet-smelling、aromatic、savor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ragrant, sweet smelling, incen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香的拼音: xiāng  

〈词性:形〉

(1)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2) 同本义 [sweet-smelling;fragrant]

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

黍稷靡馨。——《左传·僖公五年》

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诗·大雅·生民》

(3)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诗·周颂·载芟》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 辛弃疾《西江月》

淅玉炊香粳。——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4) 泛指好闻的气味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陆游《梅花绝句》

(5) 又如:香鼠(一种皮毛名贵的貂);香醪(芳香的酒);香楠(芳香的楠木)

(6) 气味美好 [savory;appetizing;delicious]

树橘柚者,食 之则甘,嗅之则香。——《雅南子·外储说左下》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香而甘也。——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

香且甘者。

(7) 又如:饭热菜香;在病中他吃喝都觉得不香

(8) 睡得踏实 [sleep soundly]。如:她睡得正香

(9) 受欢迎 [popular]

孰知不问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10) 又如: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香亮(称心;宠爱);这首歌曲很吃香

(11) 亲热 [affectionate;intimate]

咱们这么坐着亲香。——《儿女英雄传》

(12) 又如:亲香(亲热、亲近)

(13) 美好[fine]

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14) 又如:香土;香玉;香轮;香雨

词性变化

香的拼音: xiāng  

〈词性:名〉

(1) 草木香料,常掺以木屑做成细条,点燃用以祭祀祖先或神佛 [incense;perfume or spice]

爇香于鼎。——《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香培玉琢(就像用香料造成、美玉雕出一样);香积行童(僧寺伙房的帮厨者)

(3) 指香炉 [incense burner]。如:香坛(拜佛时放香炉烛台的桌案);香亭(放置香炉的彩亭。赛会或出殡时所用)

(4) 指花 [flower]。如:香祖(兰的别名);香橼(香橼树的果实);香包(花苞)

(5) 形容有关女子的事物 [women’s thing]。如:香钩(喻旧时妇女裹过的脚);香罗(纱罗的美称);香车宝马(贵妇所乘用的车马)

(6) 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woman]。如:香消玉殒(比喻女子死亡)

(7) 好的名声 [a good name]。如:留香百世

(8) 旧时秘密结社的宗派称号 [the underground]。如:山、堂、香、水等秘密组织

香的拼音: xiāng  

〈词性:动〉

(1) 亲,亲吻 [kiss]。如:香香面孔;香香嘴

(2) 抽;吸(鸦片烟) [smoke]

咱们去香一筒好吗?——《负曝闲谈》

常用词组

香案、香槟酒、香波、香菜、香草、香肠、香巢、香橙、香醋、香粉、香馥馥、香港、香格里拉、香菇、香花、香会、香火、香火不绝、香几、香娇玉嫩、香蕉、香精、香料、香炉、香茅、香囊、香片、香气、香水、香甜、香味、香烟、香胰子、香油、香皂、香脂、香烛

  拼音  qiè   注音  ㄑ一ㄝˋ   繁体    
部首  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PWAV  仓颉  JCPSH  郑码  WOHY  四角  30727  结构  上下电码  4537  区位  3952  统一码  7A83  笔顺  丶丶フノ丶一フ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窃(竊)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偷盗:偷窃。窃取。

⒉ 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窃位。窃夺。

⒊ 私自,暗中:窃笑。窃听。

⒋ 谦辞,指自己:窃谓。窃以为可行。

统一码

窃字UNICODE编码U+7A83,10进制: 31363,UTF-32: 00007A83,UTF-8: E7 AA 83。

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窃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urtively、pilfer

相关字词

盗、偷

造字法

形声:从穴、切声

English

secretly, stealthily; steal; thief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窃的拼音:

qiè  

〈词性:动〉

(1)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2) 同本义 [steal]

窃,盗自穴中出曰窃。——《说文》

敝舆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凡窃木者有刑罚。——《周礼·山虞》

小臣窃。——《礼记·礼运》

相窃妻妾。——《诗·桑中序》

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书·微子》

奸臣窃命。——陆机《辩亡论上》

(3) 又如:窃窥(偷看);失窃(财物被人偷走);偷窃(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窃宝;窃铁(偷取斧钺);窃药(偷药);窃食(偷吃)

(4) 篡夺。指非其有而取之;不当受而受之 [usurp]

虽赏之不窃,其窃位者与。——《论语·卫灵公》

窃比于我老彭。

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5) 又如:窃誉(窃取声名);窃政(窃取政权);窃食(窃取俸禄);窃柄(窃夺权柄);剽窃(抄袭窃取)

(6) 侵害;危害 [encroach on;endanger]。如:窃肆(侵犯骚扰,横行无忌);窃犯(侵犯);窃攘(侵犯)

词性变化

窃的拼音:

qiè  

〈词性:代〉

(1) 用作表示自己的谦词 [I]

窃爱怜之。——《触詟说赵太后》

(2) 又如:窃以为

窃的拼音:

qiè  

〈词性:副〉

(1) 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词 [in private;secretly]

窃自恕。——《战国策·赵策》

窃爱怜之。

窃以为媪。

窃以为与君实游。——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又如:窃念(私下想念。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窃惟(私下思惟);窃比(谦词。私自比拟);窃言(私下谈论);窃庇(私下包庇);窃窃(暗中;偷偷地);窃议(私下议论;私自评论)

(3) 偷偷地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窃的拼音:

qiè  

〈词性:名〉

(1) 盗贼 [thief]

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三国演义》

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庄子》。成玄英疏:“窃,贼也。”

(2) 又如:窃乞(盗贼和乞丐)

  拼音    注音  ㄩˋ   
部首  玉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GYI  仓颉  MGI  郑码  CS  四角  10103  结构  单一电码  3768  区位  5181  统一码  7389  笔顺  一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玉的拼音:yù(ㄩˋ)  

⒈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⒉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⒊ 姓。

统一码

玉字UNICODE编码U+7389,10进制: 29577,UTF-32: 00007389,UTF-8: E7 8E 89。

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jade、pure、fair、beautiful、handsome

造字法

象形:像绳子串着玉石

English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玉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jade]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jade]。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jade instrument]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sth.resembling jade]。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virtue;moral excellence;worthy person]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词性变化

玉的拼音:   

〈词性:形〉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your]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beautiful]。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pure as 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valuable;precious]。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常用词组

玉版宣、玉帛、玉成、玉带、玉雕、玉斗、玉壶、玉皇、玉茭、玉洁、玉洁冰清、玉兰、玉兰片、玉立、玉米、玉米面、玉米片、玉盘、玉佩、玉器、玉清宫、玉容、玉润、玉搔头、玉色、玉山、玉食、玉石、玉石俱焚、玉蜀黍、玉碎、玉体、玉兔、玉玺、玉言、玉叶金枝、玉液、玉音、玉宇、玉簪、玉札、玉照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