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头重脚轻的意思

tóuzhòngjiǎoqīng

头重脚轻



拼音tóu zhòng jiǎo qīng

注音ㄊㄡˊ ㄓㄨㄥˋ ㄐ一ㄠˇ ㄑ一ㄥ

解释形容头脑发胀;脚下无力。比喻轻重倒置;基础不稳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协调;不平衡。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例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要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正音“重”,不能读作“chóng”。

辨形“脚”,不能写作“角”。

辨析头重脚轻和“虎头蛇尾”都可表示基础不稳固或结构不协调。但头重脚轻可形容人的昏昏沉沉的感觉;而“虎头蛇尾”不能。“虎头蛇尾”可比喻做事善始不善终;而头重脚轻不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歇后语吊起来的冬瓜;篱上的番瓜

谜语

感情头重脚轻是贬义词。

繁体頭重脚輕

近义虎头蛇尾、有条有理

反义根深蒂固

英语top-heavy(be weighed down)

俄语головá тяжелá,ноги слáбы(несклáдный)

日语上(うえ)が重(おも)くて下(した)が軽(かる)い,ぐらぐらして安定(あんてい)しないさま

德语kopflastig(auf schwachen Füβen steh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óu tou   注音  ㄊㄡˊ ˙ㄊㄡ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DI  仓颉  YK  郑码  TDGD  四角  34800  结构  单一电码  7333  区位  4523  统一码  5934  笔顺  丶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头(頭)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⒉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⒊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⒋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⒌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⒍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⒏ 首领:头子。头目。

⒐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⒑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⒒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⒓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⒔ (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⒕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统一码

头字UNICODE编码U+5934,10进制: 22836,UTF-32: 00005934,UTF-8: E5 A4 B4。

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put、cobbra、conk、garret、head、knowledge-box、nob、noddle、offal、sconce、twopenny

相关字词

尾、脚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页、豆声

English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head]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hair]。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beginning]。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end;top]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head;chief;boss]。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first-rate]。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first]。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last]。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person]。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enemy]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top]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way]。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commission]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词性变化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磕头 [kowtow]。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词性:方〉∶临到;接近 [be near to]。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量〉

(1) 件,桩 [piece]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助〉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常用词组

头版、头半天,头半天儿、头寸、头等、头顶、头兜、头儿、头发、头发胡子一把抓、头伏、头功、头骨、头号、头昏、头昏脑胀、头昏眼花、头角、头角峥嵘、头巾、头盔、头里、头脸,头脸儿、头领、头颅、头路、头面、头面人物、头名、头目、头脑、头脑发胀、头脑冷静、头年、头牛、头牌、头皮发麻、头破血流、头钱、头前、头秋、头球、头人、头绳、头虱、头饰、头水,头水儿、头套、头疼、头疼脑热、头天、头条、头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头、头头是道、头秃、头陀、头晚、头尾、头衔、头像、头囟儿、头型、头绪、头癣、头油、头晕、头胀、头重、头重脚轻、头子、头座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1) 頭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拼音  zhòng chóng   注音  ㄓㄨㄥˋ ㄔㄨㄥˊ   
部首  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TGJF  仓颉  HJWG  郑码  MEKB  四角  20105  结构  单一电码  6850  区位  5456  统一码  91CD  笔顺  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重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分(fèn  )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⒉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⒊ 价格高:重价收买。

⒋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⒌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⒍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⒎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其他字义

重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⒉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⒊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统一码

重字UNICODE编码U+91CD,10进制: 37325,UTF-32: 000091CD,UTF-8: E9 87 8D。

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ain、layer、repeat、scale、weightily、weightiness

相关字词

沉、轻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字源见“重” zhòng  )

(2) 重复,重叠 [repeated;again;once more]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double]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numerous]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deep]。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一个特定的辈份]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great]。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词性变化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副〉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again;once more]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量〉

(1) 层 [layers]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piece]。如:这一重公案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动〉

(1) 怀孕 [be pregnant]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常用词组

重版、重播、重唱、重重、重出、重蹈覆辙、重叠、重返、重犯、重逢、重复、重根、重挂、重光、重合、重婚、重建、重见天日、重九、重聚、重拍、重起炉灶、重庆、重申、重身、重审、重生父母、重适、重施故伎、重述、重算、重孙、重孙女、重沓、重弹、重提、重提旧事、重围、重温、重温旧梦、重文、重屋、重午、重现、重霄、重新、重修、重修旧好、重演、重眼皮,重眼皮儿、重洋、重阳、重译、重印、重影、重映、重奏、重足而立

基本词义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  ),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heavy]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of sound)intensive]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great;big]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grave;serious;careful]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important]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precious;valuable;respect]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thick;strong]。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serious;solemn]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seriows;grave]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slow]。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词性变化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名〉

(1) 重量 [weight;gravity]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impedimenta;supplies and gear of an army]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power]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动〉

(1) 重视;尊重 [respect;lay stress on]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increase]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uphold;advocate]。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  )影响[affect]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副〉

(1) 极;甚;十分 [very]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especially]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常用词组

重办、重臂、重兵、重臣、重惩、重创、重大、重担、重地、重典、重点、重读、重罚不用、重犯、重负、重工业、重荷、重话、重活、重机枪、重价、重金、重金属、重力、重利、重量、重名、重炮、重器、重氢、重任、重伤、重身子、重视、重水、重听、重头戏、重托、重望、重武器、重物、重孝、重心、重型、重型坦克、重压、重要、重要人物、重要性、重音、重音节、重油、重于泰山、重元素、重载、重责、重镇、重子、重罪

  拼音  jiǎo   注音  ㄐ一ㄠˇ   繁体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EFCB  仓颉  BGIL  郑码  QBZY  四角  7722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5183  区位  2937  统一码  811A  笔顺  ノフ一一一丨一フ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脚的拼音:jiǎo(ㄐ一ㄠˇ)  

⒈ 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脚心。脚掌。脚背。脚跟。脚步。脚印。脚法(指踢球、踢毽等的技巧)。脚镣。脚踏实地(形容做事实事求是,不浮夸)。

⒉ 最下部:脚注。山脚。墙脚。

⒊ 剩下的废料,渣滓:下脚料。

⒋ 〔脚本〕表演戏剧或拍摄影视所依据的底本。

⒌ 旧时指与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háng   )。脚钱。拉脚。

统一码

脚字UNICODE编码U+811A,10进制: 33050,UTF-32: 0000811A,UTF-8: E8 84 9A。

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卻腳踋

汉英互译

feet、footsie、pettitoes、trilby

相关字词

足、手、头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eg, foot; base, leg, found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脚的拼音:

jiǎ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shank]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foot]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base]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dregs;residue]。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step]。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porter]。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helper]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end]。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常用词组

脚板、脚本、脚脖子、脚步、脚灯、脚凳、脚底、脚垫、脚夫、脚杆、脚跟,脚根、脚弓、脚孤拐、脚光、脚后跟、脚户、脚迹、脚劲,脚劲儿、脚力、脚镣、脚路、脚轮、脚门、脚盆、脚气、脚钱、脚色、脚手架、脚踏车、脚梯、脚腕子、脚位、脚窝、脚心、脚印,脚印儿、脚掌、脚爪、脚趾、脚肿、脚踵、脚注、脚镯、脚子油、脚资、脚踪

基本词义

脚的拼音: jué  

〈词性: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role;part]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jiǎo  

  拼音  qīng   注音  ㄑ一ㄥ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LCAG  仓颉  KQNOM  郑码  HEXB  四角  47512  结构  左右电码  6535  区位  3965  统一码  8F7B  笔顺  一フ丨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轻(輕)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轻重。轻型。轻便(biàn   )。轻于鸿毛。轻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⒉ 程度浅,数量少:年轻。工作轻。

⒊ 用力小:轻放。轻声。轻闲。轻描淡写。

⒋ 负载少,装备简省:轻装。轻骑。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⒌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轻视。轻蔑。轻生。

⒍ 随便,不庄重:轻率(shuài  )。轻佻。轻浮。

统一码

轻字UNICODE编码U+8F7B,10进制: 36731,UTF-32: 00008F7B,UTF-8: E8 BD BB。

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輕軽䡖

汉英互译

gently、light、not important

相关字词

沉、重

造字法

形声:从车、声

English

light; easy, simple; gent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轻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1) (形声。本义:车名)

(2) 轻车 [light carriage]

轻,轻车也。——《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

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周礼·车仆》

使轻车锐骑冲雍门。——《战国策·齐策》

(3) 轻工业的简称 [light industry]。如:均衡发展农、轻、重

(4) 化学元素氢的旧译 [hydrogen]

词性变化

轻的拼音:

qīng  

〈词性:形〉?

(1) 分量不大。与“重”相对 [light]

轻重同。——《孟子》。注:“谓斤两。”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又如:轻单([衣着]单薄);轻省(负担轻,不费力);轻肥(穿轻裘,乘肥马。比喻显贵的人或豪奢的生活);轻狐(轻暖的狐裘)

(3) 微小 [small;little]

有轻罪者,赎以金分。——《淮南子·泛论》

无势之谓轻。——《韩非子·解老》

轻者无罪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轻小(细小);轻文(微小的水波);轻汗(些微的汗);轻雨(小雨)

(5) 轻快,轻便 [light;portable]

师轻而骄。——《国语·周语》。注:“谓超乘也。”

轻锐僄狡。——张衡《西京赋》。注:“谓便利。”

舟遥遥以轻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轻捷善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轻敲(轻便。敲:作“巧”);轻甲(较为轻便的盔甲战衣);轻帆(即轻舟);轻车(轻便的车子);轻劲(轻快有力);轻弓(轻便的弓);轻舫(轻航。犹轻舟);轻航(轻快的船)

(7) 轻率,不稳重 [rattlebrained;frivolous;skittish]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左传》

轻辞古之天子。——《韩非子·五蠹》

轻辞天子。

敢以轻心。——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轻造(冒然造访);轻快(轻率;不慎重);轻乔(轻浮);轻躁(轻率急躁);轻行(举止轻浮不庄重);轻侠(轻举妄动的人)

(9) 宽松 [loosen]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10) 又如:轻吉列(轻急力。轻轻的,轻易的);轻省(舒服)

(11) 不贵重;贱 [humble]

钱益多而轻。——《汉书·食货志》。注:“贱也。”

辨轻重。——《荀子·富国》。注:“谓尊卑。”

(12) 又如:轻鲜(微薄的情意);轻微(菲薄);轻鄙(微贱)

(13) 轻佻 [giddy]

(14) 又如:轻狂百势(轻佻狂放,不拘形骸);轻薄子(轻佻浮浪的人);轻隽(轻佻俊逸);轻薄脂粉(轻浮放荡的女子);轻轻试试(妖艳的样子)

(15) 微弱,淡薄 [weak]。如:轻日(淡微的日光);轻妆(女子淡妆);轻红(淡红);轻弱(薄弱,单薄)

(16) 轻轻地 [lightly;gently]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轻的拼音:

qīng  

〈词性:动〉

(1) 轻视;不重视 [belittle;make light of]

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公子纵轻胜。——《史记·魏公子列传》

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轻之而屑间焉。——清· 刘开《问说》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年轻少。—— 唐· 李白《上李邕》

(2) 又如:轻人轻己(轻视别人就是轻视自己);轻觑(轻视;鄙薄);轻意(轻慢;简慢);轻量(轻视);轻亵(轻慢;不敬);轻倨(傲慢无礼);轻易(轻视;不尊重);轻渎(轻慢冒犯);轻利(轻视名利)

(3) 使轻;减少 [lighten]

而不明世俗之变,不察治民之情,故多赏以致刑,轻刑以去赏。——《商君书》

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三国志》

(4) 又如:轻薄(减轻;减免);轻约(减少,减省);轻弱(削弱);轻权(谓权力削弱)

(5) 宽大;宽容 [forgive;pardon]

古之君子…其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轻以约乎。

(6) 又如:轻贷(轻饶;从轻发落);轻过(轻恕其罪过);轻假(宽容)

常用词组

轻便、轻薄、轻财、轻车简从、轻车熟路、轻淡、轻敌、轻度、轻而易举、轻风、轻讽、轻拂、轻浮、轻忽、轻缓、轻活,轻活儿、轻贱、轻捷、轻金属、轻看、轻口薄舌、轻快、轻狂、轻浪浮薄、轻量级、轻慢、轻描淡写、轻妙、轻蔑、轻暖、轻诺寡信、轻飘、轻飘飘、轻骑、轻悄悄、轻巧、轻俏、轻轻,轻轻地、轻裘肥马、轻取、轻柔、轻软、轻锐、轻伤、轻身、轻生、轻声、轻声,轻声地、轻视、轻手轻脚、轻率、轻爽、轻水、轻松、轻佻、轻微、轻武器、轻侮、轻系、轻闲、轻心、轻信、轻型、轻飏;轻扬、轻易,轻易地、轻音乐、轻盈、轻悠悠、轻油、轻于鸿毛、轻元素、轻载、轻重、轻重缓急、轻重九府、轻重量级、轻舟、轻装、轻装简从、轻装上阵、轻嘴薄舌、轻子、轻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