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ǔ bǔ chuò xǐ
注音ㄊㄨˇ ㄅㄨˇ ㄔㄨㄛˋ ㄒ一ˇ
解释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辍洗”为礼贤下士之典实。
出处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吐哺辍洗是中性词。
繁体吐哺輟洗
近义吐哺握发
动物生肖牛,虎,蛇
吐的拼音:tǔ(ㄊㄨˇ)
⒈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⒉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⒊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吐的拼音:tù(ㄊㄨˋ)
⒈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⒉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吐字UNICODE编码U+5410,10进制: 21520,UTF-32: 00005410,UTF-8: E5 90 90。
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唋
give up unwillingly、say、spit、tell、vomit
吞、纳、咽
形声:从口、土声
vomit, spew out, cough up
详细解释◎ 吐的拼音: tǔ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2) 同本义 [spit]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4) 口说,陈说 [tell]。如:吐属;吐决(发表言论,断定事理);吐款(说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诚(说出真心话);吐肝露胆(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吐供(招供);吐言(说话);吐沥(倾诉)
(5) 显露,呈现 [display]。如:吐口(露口风);吐白(显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现端应);吐绿(呈现翠绿色)
(6) 发出;散发 [issue]。如:吐火(发出火光);吐曜;吐辉(发出光辉);吐焰(发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辞;吐音(发音);吐泄(发泄);吐绚(焕发光彩);吐发(焕发)
(7) 长出 [come into being]。如:吐穗;吐芽
(8) 抒发;抒写 [express]。如:吐文(写作。吐属);吐论(发议论);吐谈(谈吐)
(9) 由里向外伸 [stick out]。指舌头。如:吐舌头
(10) 使能够迅速硬化的粘液从口中出来形成丝、网、茧 [spin out]——用于蜘蛛或蚕。如:蚕吐丝
(11) 摆出,亮出 [put on]。武术用语
[燕青] 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水浒传》
(12) 开放 [come into bloom]。如:吐葩(开花);吐花
(13) 出 [give]。如:吐奇(出奇谋);吐决(出谋决策);吐故纳新;吐懑(发泄内心的愤懑)
〈词性:名〉
(1) 姓
(2) 另见 tù
吐翠、吐刚茹柔、吐根、吐故纳新、吐话,吐话儿、吐口、吐露、吐气、吐气扬眉、吐弃、吐绶鸡、吐属、吐丝自缚、吐穗、吐诉、吐絮、吐艳、吐字
◎ 吐的拼音: tù
〈词性:动〉
(1) 呕吐。呕出胃内容物 [vomit]。如:吐下(呕吐下泻);吐逆(呕吐而气逆);吐红(吐血);吐眩(呕吐眩晕);吐骂(唾骂);吐药(促使呕吐的药物);吐壶(唾壶);恶心要吐
(2) 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 [throw up]。如:如果把它们完整地吞下去的话,它们又会被吐出来
(3) 退还非法的或不义的收益 [disgorge]。如:吐赃
(4) 另见 tǔ
吐沫、吐血、吐泻
哺的拼音:bǔ(ㄅㄨˇ)
⒈ 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哺乳。哺养。哺育。
⒉ 口里含着的食物:“一饭三吐哺”。
哺字UNICODE编码U+54FA,10进制: 21754,UTF-32: 000054FA,UTF-8: E5 93 BA。
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哺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㕮餔
feed、nurse
形声:从口、甫声
chew food; feed
详细解释◎ 哺的拼音: bǔ
〈词性:名〉
(1) (形声。从口,甫声。本义:口中含嚼的食物) 同本义 [food in the mouth]
辍饭吐哺。——《汉书·高帝纪》
稚子咽哺。——《汉书·匈奴传赞》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 又如:一饭三吐哺
◎ 哺的拼音: bǔ
〈词性:动〉
(1) 吃食 [eat]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楚辞·渔父》
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孟子·离娄上》
(2) 如:哺啜(饮食;吃喝)
(3) 喂养。泛指禽兽喂养幼仔 [feed]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李贺《猛虎行》
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史记·高祖本纪》
(4) 又如:哺食(哺养。喂养);哺鞠(犹哺育;养育);哺坊(孵雏鸡的作坊);哺鸡(母鸡孵卵)
哺乳、哺养、哺育
辍(輟)的拼音:chuò(ㄔㄨㄛˋ)
⒈ 中止,停止:辍止。辍学。辍笔。辍演。中辍。日夜不辍。
辍字UNICODE编码U+8F8D,10进制: 36749,UTF-32: 00008F8D,UTF-8: E8 BE 8D。
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辍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輟
cease、stop
形声:从车、叕声
stop, suspend, halt
详细解释◎ 辍的拼音:
輟 chuò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中途停止,废止)
(2) 同本义 [stop halfway;give up halfway]
辍车小缺复合者。——《说文》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辍斤(停止挥斧。比喻没有伙伴,就不再施展技艺);辍朝(暂停中止朝见);辍耕陇上(停止耕作,在田中高地休息)
(4) 放下,舍弃 [abandon]
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周容《芋老人传》
(5) 又如:辍己(舍己);辍弃(抛弃);辍食弃餐
(6) 撤销;撤除 [cancel;rescind]。如:辍防(撤除防务;不设防);辍围(撤出包围)
(7) 取出,拿出 [take]。如:辍俸(取出俸禄);辍赠(取物相赠)
辍笔、辍食吐哺、辍学、辍演、辍止
洗的拼音:xǐ(ㄒ一ˇ)
⒈ 用水去掉污垢:洗脸。洗涮。洗涤。洗澡。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
⒉ 清除干净:清洗。
⒊ 像水洗一样抢光,杀光:洗劫。
⒋ 昭雪冤枉:洗雪。洗冤。
⒌ 照相的显影定影:冲洗。洗印。
⒍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洗牌。
⒎ 基督教接受个人入教时的仪式:受洗。洗礼。
⒏ 盛水洗笔的器皿:笔洗。
⒐ 把磁带上的录音或录像去掉。
洗的拼音:xiǎn(ㄒ一ㄢˇ)
⒈ 同“冼”。
洗字UNICODE编码U+6D17,10进制: 27927,UTF-32: 00006D17,UTF-8: E6 B4 97。
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㭠洒灑
wash、bathe、develop
形声:从氵、先声
wash, rinse; clean, purify
详细解释◎ 洗的拼音: xǐ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先声。据甲骨文,上为足形,下为水形。本义:用水洗脚)
(2) 同本义 [wash the feet]
洗,洒足也。——《说文》
洗去足垢。——《论衡·讥日》
王方踞床洗。——《汉书·黥布传》。注:“濯足也。”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史记·高祖本纪》
(3) 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 [wash]
水在洗东。——《仪礼·乡饮酒礼》。注:“承盥洗者,弃水器也。”
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对。——《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
晴雪所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洗头(宋时礼俗。新婚数日后,女家迎女归,并备礼品送女回婿家);洗耳不听(喻厌闻世事);洗钱(洗儿时赐赠的钱);洗泥(即洗尘。置办酒食招待远行而来的客人)
(5) 免去;除去 [clear out;purify]
圣人以此洗心。——《易·系辞》
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南朝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
(6) 又如:洗脱(把嫌疑、屈辱洗雪掉);清洗(清除);洗革(除去)
(7) 革除 [redress;right]
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儿女英雄传》
(8) 又如:洗伐(整顿,革新);洗手奉职(谓廉治无私,忠于职守);洗心(比喻改过自新)
(9) 抢光;杀尽 [sack;kill and loot]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新唐书·黄巢传》
(10) 又如:洗剥(搜身脱衣);洗荡(杀尽,清洗);洗劫;洗民
(11) 整治;雕琢 [revamp;trim;carve]
一件是祖母绿洗的个东方朔,肩上担着一枝蟠桃。——《梼杌闲评——明珠缘》
(12) 又如: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洗玩(摆弄,玩赏);洗削(磨刀)
(13) 琢磨,提炼 [polish]。如:洗句(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精美);洗补(涂改添补)
◎ 洗的拼音: xǐ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 [a official name]。如:洗马
(2) 洗礼 [baptize]。如:受洗;领洗
(3) 古代盥洗用的器皿 [an ancient washing utensil]。形似浅盆。一般用青铜铸造,也有陶质的
夙兴,设洗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
(4) 另见 xiǎn
洗肠、洗尘、洗城、洗床、洗荡、洗涤、洗耳恭听、洗剂、洗洁剂、洗劫、洗劫一空、洗净、洗礼、洗脸盆、洗毛、洗煤、洗煤厂、洗盆、洗染店、洗三、洗手、洗手不干、洗手间、洗刷、洗烫、洗脱、洗胃、洗心涤虑、洗心革面、洗心自新、洗雪、洗衣、洗衣店、洗衣粉、洗衣机、洗印、洗浴、洗冤、洗澡、洗濯
◎ 洗的拼音: xiǎn
〈词性:动〉
洗脚 [wash one's feet]
洗,洒足也。——《说文》
◎ 洗的拼音: Xiǎn
〈词性:名〉
(1) 姓。同“冼”。
(2) 另见 x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