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徒陈空文的意思

chénkōngwén

徒陈空文



拼音tú chén kōng wén

注音ㄊㄨˊ ㄔㄣˊ ㄎㄨㄥ ㄨㄣˊ

解释陈:陈述。指只说空话,并不实行。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徒陈空文是中性词。

繁体徒陳空文

近义徒托空言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ㄊㄨˊ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FHY  仓颉  HOGYO  郑码  OIBO  四角  24281  结构  左右电码  1778  区位  4529  统一码  5F92  笔顺  ノノ丨一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徒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步行:徒步。徒涉。

⒉ 空:徒手。

⒊ 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

⒋ 只;仅仅:家徒四壁。

⒌ 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⒍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

⒎ 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

⒏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统一码

徒字UNICODE编码U+5F92,10进制: 24466,UTF-32: 00005F92,UTF-8: E5 BE 92。

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rentice、empty、follower、in vain、merely、on foot、person、sente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彳(chuò)、土声

English

disciple, follower; go on fo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徒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go on foot;walk]

徒,步行也。——《说文》

我徒我御。——《诗·小雅·黍苗》

君子耆老不徒行。——《礼记·王制》

徒递来告。——《国语·吴语》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庄子·徐无鬼》

败其徒兵于洧上。——《左传·襄公元年》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贲其趾,舍车而徒。——《易·贲》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无事闲行)

词性变化

徒的拼音:   

〈词性:名〉

(1)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soldier]

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 又如:徒骥(步兵与骑兵);徒兵,徒卒(步兵);徒士(步兵。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徒甲(徒卒和甲士);徒卫(卫兵);徒侯(徒卒侯吏);徒师(步卒,步军)

(3) 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clique]

原屏咎之徒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岂为我徒。——《左传·襄公三十年》

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郯子之徒。—— 唐· 韩愈《师说》

佞誉诬谀之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得志之徒。——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与其徒置酒酣歌。——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党徒;僧徒;教徒;徒属(随从人员);徒侣(徒伴,朋辈;同伴)

(5) 服徭役的人 [slave]

迁徙之徒。——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徒御(拉车和驾车的人);徒役(服劳役的人);徒奴(服劳役的罪犯和奴隶);徒夫(服劳役的罪人);徒士(服役的人);徒隶(服劳役的犯人);徒孥(泛指罪犯,犯人)

(7) 门徒,弟子 [pupil]

仲尼之徒。——《孟子·梁惠王上》

传诸其徒。——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8) 又如:徒侣(门徒;学生);徒友(门徒和朋友);徒羽(门徒;党羽);徒党(门徒;党羽);徒属(门徒;部属);门徒

(9) 地位低的人 [person]。多指坏人。如:奸徒(奸险的人);无耻之徒;匪徒

(10) 奴仆 [housemaid]

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白行简《李娃传》

(11) 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劳役 [imprisonment]。如:徒罪(徒刑之罪);徒系(囚犯);徒流(徒刑与流刑)

(12) 众,很多的人 [crowd]。如:徒舆(众人);徒众(属下群众;门徒,弟子);徒附(依附于豪门、权势人家的人众);徒庶(民众)

(13) 姓

徒的拼音:   

〈词性:副〉

(1) 独,仅仅 [only]

徒以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徒以吾两人在。

徒慕君之高义。

徒见操书。——《资治通鉴》

(2) 又如:不徒无益,反而有害;徒有其表

(3) 徒然,枉然 [in vain]

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徒糜弹药。——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徒苦(徒然受苦;白吃苦);徒恨(徒然抱恨);徒食(空坐以食而无所事事);徒善(空有善心);徒尔;徒说(白说;空说);徒语(徒言,白说);徒处(无所为);徒设(虚设)

徒的拼音:   

〈词性:形〉

(1) 光,裸 [bare]。如:徒裼(赤足露体);徒倮(光身);徒首(空首。身无甲胄)

(2) 空 [empty]。如:徒手(空手);徒话(空话);徒法(空有法制)

(3) 单纯 [simple]。如:徒奏(单纯的器乐合奏);徒马(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

常用词组

徒步、徒弟、徒歌、徒费唇舌、徒唤奈何、徒劳、徒劳无功、徒劳无益、徒然、徒涉、徒手、徒属、徒孙、徒托空言、徒跣、徒刑、徒有虚名、徒长、徒子徒孙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繁体    
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BAIY  仓颉  NLKD  郑码  YHKO  四角  74294  结构  左右电码  7115  区位  1934  统一码  9648  笔顺  フ丨一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陈(陳)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⒉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⒊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⒋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⒌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⒍ 姓。

统一码

陈字UNICODE编码U+9648,10进制: 38472,UTF-32: 00009648,UTF-8: E9 99 88。

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陳迧軙敶

汉英互译

lay out、old、stale

相关字词

旧、新、鲜

造字法

原为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陈的拼音:

Chén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2) 古国名 [Chen state]。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陈,宛丘, 舜后妫( guí  )满之所封。——《说文》

陈, 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3) 陈朝 [Chen Dynasty]。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后被隋所灭

(4) 战阵;行列 [battle array]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5) 姓

词性变化

陈的拼音:

chén  

〈词性:动〉

(1) 陈设,陈列 [put in order;display]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器陈告备。——《周礼·肆师》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

陈鱼而观之。——《左传·隐公五年》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陈献(陈设供奉);陈宝(陈列宝物)

(3) 述说 [explain;state]

吾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孟子·公孙丑下》

跪敷衽以陈辞兮。——屈原《离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古诗十九首》

衡因上疏陈事。——《后汉书·张衡传》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如:详陈(详细述说);陈言(陈述)

陈的拼音:

chén  

〈词性:形〉

(1) 陈旧 [antiquated;outmoded]

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荀子·富国》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唐· 韩愈《答李翊书》

(2) 又如:陈醋;陈迹;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常用词组

陈兵、陈陈相因、陈词滥调、陈醋、陈放、陈腐、陈谷子烂芝麻、陈规、陈规陋习、陈货、陈迹、陈酒、陈旧、陈列、陈米、陈年、陈皮、陈情、陈绍、陈设、陈述、陈述句、陈说、陈诉、陈套、陈奏

  拼音  kōng kòng kǒng   
注音  ㄎㄨㄥ ㄎㄨㄥˋ ㄎㄨㄥˇ   
部首  穴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WAF  仓颉  JCM  郑码  WOBI  四角  3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500  区位  3153  统一码  7A7A  笔顺  丶丶フノ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空的拼音:kōng(ㄎㄨㄥ)  

⒈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⒉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⒊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其他字义

空的拼音:kòng(ㄎㄨㄥˋ)  

⒈ 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

⒉ 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

⒊ 亏欠:亏空。

其他字义

空的拼音:kǒng(ㄎㄨㄥˇ)  

⒈ 古同“孔”,洞。

统一码

空字UNICODE编码U+7A7A,10进制: 31354,UTF-32: 00007A7A,UTF-8: E7 A9 BA。

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mpty、hollow、air、for nothing、vacancy

造字法

形声:从穴、工声

English

empty, hollow, bare, deser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形〉

(1) 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empty;hollow]

空,空虚。——《广韵》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

仓禀实而囹圄空。——《管子·五辅》

夜静春山空。——唐· 王维《鸟鸣涧》

送将军登空堡上。——明· 魏禧《大铁椎传》

独卧空室之中。——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而或长烟一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空衔(有官衔无实职或俸禄);空脑子(心中无盘算,没有头脑之意);空花阳焰(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空花:虚幻之花。阳焰:日光中浮动的烟尘)

(3) 罄尽;空其所有。引申为没有 [exhausted]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空户(做空头生意的人);空竭(罄尽);空尽(竭尽;凋敝);空臆(讲尽心里的话)

(5) 广阔;空旷 [open;spacious]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左思《咏史》

(6) 又如:空江(浩瀚寂静的江面);空落(偏僻;空旷);空霄(天空;云霄);空杳(空旷深远);空场(空旷的场地);空落落(空旷冷落貌)

(7) 岑寂;幽静 [quiet;still]。如:空宇(幽寂的居室);空峡(寂静的山谷);空悄(幽寂)

(8) 明净无挂碍 [clear;hollow;void]。如:空晴(明澈无碍之境);空意(清虚的心境);空洒洒(形容胸怀洒脱,毫无牵挂)

(9) 空洞而不实际;空泛;虚构 [fictitious;fabricated]

以空言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清· 黄宗羲《原君》

此非空言也。——《史记·货殖列传》

(10) 又如:空构(虚构;杜撰);空语(虚构的话,只说不做的话);空玄(幻想);空门面(虚有其表);空梦(幻梦);空设(虚置);空声(虚名)

词性变化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名〉

(1) 空间;天空 [air;sky]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乱石穿空。——宋· 苏轼《念奴娇·赤璧怀古》

复道行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空青(指青色的天空);空碧(指澄碧的天空);空中结构(凭空虚构);空壤(指天地);空悬(悬在空中);空天(辽阔的天宇)

(3) 佛教语 [Emptiness;Viod of the world of senses]

(4) 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虚幻不实。亦特指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中的真谛。如:空解(指悟入空义,得到解脱);空假(事物均具备自性空无和幻相宛然两个方面);空界(空大。指虚空范畴)

(5) 又指佛门。如:空桑(佛门);空王(佛教徒对佛的尊敬);空门(泛指佛法。大乘以观空为入门,故称;佛教天台宗谓通达真性和实相的四门教法之一,以悟空入道)

(6) 道家谓虚静之性 [emptiness and quiet]

澹乎若深泉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文选》。李善注引 郑玄曰:“道家养空,虚若浮舟也。”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for nothing;in vain]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空以身膏草野。——《汉书·李广苏建传》

空余泪痕。——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空跑一趟;空忙;空亡(白死);空劳(徒劳;白费)

(3) 只;仅 [only]

雪上空留马行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处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4) 又如:空饭(只吃饭,不吃菜)

空的拼音: kōng  

〈词性:动〉

(1) 使空虚;使罄尽 [exhaust]

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盐铁论·本议》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另见 kòng;kǒng  

常用词组

空瘪、空肠、空敞、空城计、空档、空荡荡、空洞、空洞洞、空洞无物、空对空、空乏、空泛、空房、空房间、空腹、空腹高心、空谷足音、空喊、空话、空话连篇、空怀、空幻、空际、空寂、空架子、空间、空间探索、空间站、空降、空军、空空、空空洞洞、空空如也、空口、空口、空口无凭、空旷、空阔、空廓、空寥、空灵、空论、空落、空门、空濛、空名、空难、空气、空气污染、空气压缩机、空气浴、空前、空前绝后、空勤、空阒、空室清野、空手,空手儿、空手道、空疏、空速、空谈、空调、空头、空头、空头交易、空头人情、空头支票、空投、空文、空想、空想、空心、空心、空心老大、空心萝卜、空心墙、空心砖、空虚、空穴、空穴来风、空运、空中、空中楼阁、空竹、空转

基本词义

空的拼音: kǒ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穴,工声。本义:孔,窟窿)

(2) 同本义。通“孔” [hole;cave]

然骞凿空。——《汉书·张骞传》

衣又穿空。——《汉书·鲍宣传》

空以穴其城。——《汉书·李广利传》

空,犹穿也。——《汉书·沟洫志》注

司空主土。不言上,言空者,空尚主之,何况于实,以微见箸。——《白虎通·封公侯》

空石之中有人焉。——《荀子·解蔽》。注:“石穴也。”

空穴之中,足以适情。——《淮南子·原道》。注:“崖穴也。”

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史记·五帝本纪》

(3) 又如:空石(山洞;岩洞);空穴(岩洞);空洞(孔穴;地道);空窾(洞穴)

(4) 口,嘴巴 [mouth]

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韩非子》

(5) 另见 kōng;kòng  

基本词义

空的拼音: kòng  

〈词性:动〉

(1) 使之困穷 [impoverish]

不宜空我师。——《诗·小雅·节南山》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2) 又如:空乏(困穷;贫穷);空竭(穷困;贫乏);空匮(空乏;财用不足)

(3) 〈词性:方〉∶缺少;亏欠 [blank]。如:空格(指文中缺字的空白处);空围(空白的方框形符号。表示缺字)

(4) 腾让出来 [leave empty;leave blank]

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坐位来了。——鲁迅《彷徨·离婚》

(5) 又如:他由于辞职从而把他在国会的席位空了出来

词性变化

空的拼音: kòng  

〈词性:名〉

(1) 闲暇,闲功夫,没被占用的时间 [free time;spare time]

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红楼梦》

(2) 又如:有空到我这里来;空当(空隙;空子);空儿(闲功夫)

(3) 空子,可乘之机 [chance]。如:空便(机会;方便的机会)

(4) 空地,可占用的空处 [empty space; room]。如:空位(未占用的座位);空园(荒园;闲弃的庭院);空废(荒废)

(5) 另见 kōng;kǒng  

常用词组

空白、空白点、空场,空场儿、空当子,空当儿、空地、空额、空缺、空隙、空暇、空心,空心儿、空余、空子

  拼音  wén   注音  ㄨㄣˊ   
部首  文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YYGY  仓颉  YK  郑码  SO  四角  00400  结构  单一电码  2429  区位  4636  统一码  6587  笔顺  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文的拼音:wén(ㄨㄣˊ)  

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⒉ 刺画花纹:文身。

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⒐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⒑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⒓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⒔ 掩饰:文过饰非。

⒕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⒖ 姓。

统一码

文字UNICODE编码U+6587,10进制: 25991,UTF-32: 00006587,UTF-8: E6 96 87。

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character、civil、gentle、language、paint over、writing

相关字词

白、武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iterature, culture, writ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character]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literary com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 美德;文德 [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 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 文献,经典;韵文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3) 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writings;record]。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 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 法令条文 [article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 文教;礼节仪式 [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 指表现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 指鼓乐,泛指曲调 [music;tune]。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 姓

词性变化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动〉

(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tatto (the skin)]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 修饰;文饰 [cover up]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 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 装饰 [decorate]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 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 撰写文章 [write]。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形〉

(1) 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magnificent;gorgeous]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 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 柔和,不猛烈 [mild;gentle]。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 美,善 [fine;good]。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 通“紊”。紊乱的 [disordered]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量〉

(1) 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 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常用词组

文案、文本、文笔、文笔流畅、文不对题、文不加点、文才、文采、文彩四溢、文昌鱼、文抄公、文词、文从字顺、文典、文电、文定、文斗、文牍、文牍主义、文法、文贩、文房、文房四宝、文风、文风不动、文稿、文告、文工团、文官、文过饰非、文翰、文豪、文虎、文化、文化宫、文化馆、文火、文集、文籍、文件、文教、文经武纬、文静、文句、文据、文科、文库、文侩、文理、文律、文脉、文盲、文面、文名、文明、文明棍,文明棍儿、文明戏、文墨、文痞、文凭、文气、文气、文契、文情、文人、文人雅士、文如其人、文弱、文山会海、文身、文士、文事、文饰、文书、文殊院、文思、文体、文恬武嬉、文玩、文武兼备、文武全才、文武双全、文物、文檄、文戏、文献、文秀、文选、文学、文学作品、文雅、文言、文言文、文妖、文艺、文艺复兴、文艺作品、文友、文娱、文苑、文责、文摘、文章、文职、文治、文质彬彬、文绉绉、文梓、文字、文字改革、文字学、文字狱、文宗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