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徒唤奈何的意思

huànnài

徒唤奈何



拼音tú huàn nài hé

注音ㄊㄨˊ ㄏㄨㄢˋ ㄋㄞˋ ㄏㄜˊ

解释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出处冰心《往事》:“因为文字原是最着迹的,云霞却是最灵幻的,最不着迹的,徒唤奈何!”

例子孙犁《我和青年作家》:“谁也没有办法,只能徒唤奈何。”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无可奈何。

感情徒唤奈何是中性词。

繁体徒喚奈何

近义徒呼奈何

英语regret in vain(utter bootless cri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ㄊㄨˊ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FHY  仓颉  HOGYO  郑码  OIBO  四角  24281  结构  左右电码  1778  区位  4529  统一码  5F92  笔顺  ノノ丨一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徒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步行:徒步。徒涉。

⒉ 空:徒手。

⒊ 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

⒋ 只;仅仅:家徒四壁。

⒌ 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⒍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

⒎ 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

⒏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统一码

徒字UNICODE编码U+5F92,10进制: 24466,UTF-32: 00005F92,UTF-8: E5 BE 92。

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rentice、empty、follower、in vain、merely、on foot、person、sente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彳(chuò)、土声

English

disciple, follower; go on fo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徒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go on foot;walk]

徒,步行也。——《说文》

我徒我御。——《诗·小雅·黍苗》

君子耆老不徒行。——《礼记·王制》

徒递来告。——《国语·吴语》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庄子·徐无鬼》

败其徒兵于洧上。——《左传·襄公元年》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贲其趾,舍车而徒。——《易·贲》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无事闲行)

词性变化

徒的拼音:   

〈词性:名〉

(1)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soldier]

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2) 又如:徒骥(步兵与骑兵);徒兵,徒卒(步兵);徒士(步兵。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徒甲(徒卒和甲士);徒卫(卫兵);徒侯(徒卒侯吏);徒师(步卒,步军)

(3) 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clique]

原屏咎之徒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岂为我徒。——《左传·襄公三十年》

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郯子之徒。—— 唐· 韩愈《师说》

佞誉诬谀之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得志之徒。——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与其徒置酒酣歌。——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党徒;僧徒;教徒;徒属(随从人员);徒侣(徒伴,朋辈;同伴)

(5) 服徭役的人 [slave]

迁徙之徒。——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徒御(拉车和驾车的人);徒役(服劳役的人);徒奴(服劳役的罪犯和奴隶);徒夫(服劳役的罪人);徒士(服役的人);徒隶(服劳役的犯人);徒孥(泛指罪犯,犯人)

(7) 门徒,弟子 [pupil]

仲尼之徒。——《孟子·梁惠王上》

传诸其徒。——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8) 又如:徒侣(门徒;学生);徒友(门徒和朋友);徒羽(门徒;党羽);徒党(门徒;党羽);徒属(门徒;部属);门徒

(9) 地位低的人 [person]。多指坏人。如:奸徒(奸险的人);无耻之徒;匪徒

(10) 奴仆 [housemaid]

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白行简《李娃传》

(11) 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劳役 [imprisonment]。如:徒罪(徒刑之罪);徒系(囚犯);徒流(徒刑与流刑)

(12) 众,很多的人 [crowd]。如:徒舆(众人);徒众(属下群众;门徒,弟子);徒附(依附于豪门、权势人家的人众);徒庶(民众)

(13) 姓

徒的拼音:   

〈词性:副〉

(1) 独,仅仅 [only]

徒以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徒以吾两人在。

徒慕君之高义。

徒见操书。——《资治通鉴》

(2) 又如:不徒无益,反而有害;徒有其表

(3) 徒然,枉然 [in vain]

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徒糜弹药。——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徒苦(徒然受苦;白吃苦);徒恨(徒然抱恨);徒食(空坐以食而无所事事);徒善(空有善心);徒尔;徒说(白说;空说);徒语(徒言,白说);徒处(无所为);徒设(虚设)

徒的拼音:   

〈词性:形〉

(1) 光,裸 [bare]。如:徒裼(赤足露体);徒倮(光身);徒首(空首。身无甲胄)

(2) 空 [empty]。如:徒手(空手);徒话(空话);徒法(空有法制)

(3) 单纯 [simple]。如:徒奏(单纯的器乐合奏);徒马(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

常用词组

徒步、徒弟、徒歌、徒费唇舌、徒唤奈何、徒劳、徒劳无功、徒劳无益、徒然、徒涉、徒手、徒属、徒孙、徒托空言、徒跣、徒刑、徒有虚名、徒长、徒子徒孙

  拼音  huàn   注音  ㄏㄨㄢ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KQMD  仓颉  RNBK  郑码  JRLG  四角  67084  结构  左右电码  0822  区位  2729  统一码  5524  笔顺  丨フ一ノフ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唤的拼音:huàn(ㄏㄨㄢˋ)  

⒈ 呼叫,喊:唤起。唤醒。叫唤。召唤。呼唤。

统一码

唤字UNICODE编码U+5524,10进制: 21796,UTF-32: 00005524,UTF-8: E5 94 A4。

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ll out

造字法

形声:从口、奂声

English

ca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唤的拼音: hu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奂( huàn  )声。本义:呼,叫,)

(2) 同本义 [call out]

唤,呼也。——《说文新附》

不闻爷娘唤女声。——《乐府诗集·木兰诗》

千呼万唤始出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唤门(在门外叫内边的人开门);唤应(呼应,照应);唤字叫背(掷钱猜正反面赌博)

(4) 呼唤使来 [call up]

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唤取(呼请);唤集(召集);唤铁(一种响铁器,敲击时可以招唤鸟兽)

(6) 传唤 [sumnon]。如:唤问(传唤讯问);唤质(传唤质对);唤审(传唤审讯)

(7) 叫做 [be called]。如:唤作(叫做,称做);唤做(叫做)

(8) 啼叫,禽鸟发出叫声 [crow]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乐府诗集》

(9) 以为 [think;believe;consider]。如:唤则(当做,以为)

常用词组

唤起、唤头、唤醒

  拼音  nài   注音  ㄋㄞˋ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DFIU  仓颉  KMMF  郑码  GDBK  四角  40901  结构  上下电码  1143  区位  3646  统一码  5948  笔顺  一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奈的拼音:nài(ㄋㄞˋ)  

⒈ 如何,怎样:奈何。怎奈。无奈何(无可如何)。奈……何(中间加代词,如“奈我何”)。

统一码

奈字UNICODE编码U+5948,10进制: 22856,UTF-32: 00005948,UTF-8: E5 A5 88。

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奈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柰耐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but, how; bear, stand, end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奈的拼音: nài  

〈词性:代〉

(1) 如,如何 [how;what]

奈何去社稷也?——《礼记·曲礼下》

诸侯不从,奈何?——《史记·高祖本纪》

无奈何也。——《韩非子·喻老》

无可奈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亡奈何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唯无形者,无可奈也。——《淮南子·兵略训》

(2) 这 [this]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西厢记》

词性变化

奈的拼音: nài  

〈词性:动>

(1) 对付;处置 [deal with]

谁奈离愁得,村醪或可尊。——黄庭坚《和文潜舟中所题》

(2) 又如:奈何天(言对付天公)

(3) 通“耐”。禁受住;忍受 [stand]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杜甫《月》

(4) 又如:奈烦(耐烦,能承受,能忍耐);耐守(耐心等待);奈久(耐久,能够经久);奈心(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奈的拼音: nài  

〈词性:副〉

(1) 怎奈、无奈的省文 [however]。用于转折句,表示原因

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阴。——《三国演义》

(2) 又如:奈向(奈何,如何);无奈人多口杂,说不上去;奈何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奈缘(犹怎奈)

常用词组

奈何、奈之何

  拼音  hé hē hè   
注音  ㄏㄜˊ ㄏㄜ ㄏㄜ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SKG  仓颉  OMNR  郑码  NAJ  四角  21220  结构  左右电码  0149  区位  2646  统一码  4F55  笔顺  ノ丨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何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

⒉ 副词,多么:何其壮哉!

⒊ 姓。

其他字义

何的拼音:hē(ㄏㄜ)  

⒈ 古同“呵”,谴责。

其他字义

何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古同“荷”,担。

统一码

何字UNICODE编码U+4F55,10进制: 20309,UTF-32: 00004F55,UTF-8: E4 BD 95。

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何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hat、where、who、why

造字法

形声:从亻、可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何的拼音:   

〈词性:代〉

(1) 什么 [what]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3) 怎么样 [what]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4) 又如:何居(何故);何者(为什么);何意(为什么,何故);何缘(为什么)

(5) 哪里,什么地方 [where]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6) 又如:何往;此行何去?;何从(哪里);何止(哪里止,不止)

(7) 谁 [who]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不知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

(8) 哪样,哪点 [which]

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论语》

词性变化

何的拼音:   

〈词性:动〉

(1) 问,盘问,诘问 [ask]

陈列兵而谁何。——《史记·秦皇纪》

(2) 又如:谁何(盘问是谁)

(3) 通“诃(呵)”。谴责;呵斥 [berate;excoriate]

何,与诃通。——《正字通》

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新唐书》

良将精弩寄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自冠氂缨。——《汉书·贾谊传》

何的拼音:   

〈词性:副〉

(1) 岂:怎 [how]。如:何以这样?;几何?

(2) 甚;多么 [very;how]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唐· 李白《古风》

水何澹澹。——曹操《步出夏门行》

何的拼音:   

〈词性:名〉

姓(何氏姓源)除外族改姓外,主要出自“姬”姓,“韩氏”所分。如:何郎(三国时,魏国何晏面白如傅粉。后即称喜欢修饰的青年男子或美男子为何郎)

何的拼音:   

〈词性:语气〉

(1) 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另见   

常用词组

何必、何不、何曾、何尝、何等、何妨、何干、何功之有哉、何遽、何苦、何况、何乐而不为、何其、何如、何若、何谓、何许、何以、何在、何止

基本词义

何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后作“荷” [load]

何校灭耳,凶。——《易·噬嗑》

何天之衢。——《易·大畜》

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诗·商颂·玄鸟》

何天之休,不競不絿。——《诗·商倾·长发》

用此五子者何功。——《管子·小匡》

(2) 又如:何校(戴枷);何劳(承受烦劳)

(3) 另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