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推梨让枣的意思

tuīràngzǎo

推梨让枣



拼音tuī lí ràng zǎo

注音ㄊㄨㄟ ㄌ一ˊ ㄖㄤˋ ㄗㄠˇ

解释指兄弟友爱。

出处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感情推梨让枣是中性词。

繁体推棃讓棗

近义推枣让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uī   注音  ㄊㄨㄟ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WYG  仓颉  QOG  郑码  DNI  四角  50015  结构  左右电码  2236  区位  4538  统一码  63A8  笔顺  一丨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推的拼音:tuī(ㄊㄨㄟ)  

⒈ 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推车。推搡。推拿。推倒。推敲。顺水推舟。

⒉ 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推头。推土。

⒊ 使事情开展:推广。推行(xíng   )。推动。推销。

⒋ 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推及。推究。推导。推论。推测。推事。

⒌ 往后挪动(时间上):推延。推移。

⒍ 辞让,脱卸:推让。推却。推委。推辞。

⒎ 举荐,指出某人优点:推许。推重(zhòng   )。推举。推崇。

⒏ 让出,献出:推恩。推心置腹。

统一码

推字UNICODE编码U+63A8,10进制: 25512,UTF-32: 000063A8,UTF-8: E6 8E A8。

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unt、choose、deduce、hustle、push、shove、trund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push, expel; push forw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推的拼音: tuī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隹( zhuī  )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2) 同本义 [push]

推,排也。——《说文》

推,軵也,前也。——《仓颉篇》

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孟子·万章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推堕附马河中。——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始欲着推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作推敲之势。

(3) 又如:推毂(推动车轮轴,使车前进);推抢(推拥抢夺,争抢);推沟(推下沟);推行(推动物体向前);推引(推动;推拉);推天抢地(形容乱推乱搡);推转(推出处死)

(4) 使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 [push forward]。如:推磨;推豆腐;推米面;推头;推草坪;推子

(5) 推移,变化、移动和发展。按顺序更换 [shove]

与世推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6) 又如:推革(推移变易);推次(相推以次第);推换(推移变换);推遇(随着遭遇而推移变迁);推涉(推移;更易);推变(推移变化);推荡(推移);推嬗(推移演变)

(7) 寻求;探索 [seek]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推求;推索(推求寻索);推迹(根据迹象推求);推极(推求穷究);推详(推究详察);推纠(推究纠察);推原(从本原上推究);推案(考查推求);推讨(推究探讨)

(9) 推行,推广施行 [force]

推其所为。——《孟子·梁惠王上》

(10) 又如:推销

(11) 荐举;推选 [recommend]。如:推士(推举贤才);推功(推举功勋;按照功劳);推借(推许荐引);推致(推荐延请);推补(荐举补缺官员);推擢(推荐提拔)

(12) 推测;推断 [infer]

推此志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3) 又如:推言(推断论说)

(14) 计算;推算 [calculate]。如:推讲(推算演讲);推命(推算命运,算命);推造(推算命相);推计(估计;考虑);推策(推算历数);推历(推算时历)

(15) 审问。推究 [interrogate]。如:推剥(追求);推劾(追究审问其罪状);推囚(审问犯人);推检(审问追查);推尽(详细审问);推列(推问列状);推按(推究审问)

(16) 推脱;推诿 [shirk]。如:推搪(推托搪塞);推咎(推诿过错);推颓(推诿于衰败)

(17) 推崇;推重 [erect]。如:推许(推崇赞许);推服(推重佩服);推奖(推崇奖励);推激(推重赞赏);推立(推戴拥立);推先(推尊);推扬(推崇颂扬);推任(推重信任)

(18) 拒绝;辞让 [refuse]。如:半推半就;推称(推辞);推阻(推辞拒绝);推免(推辞);推挹(推辞揖让);推谦(推辞谦让);推调(推托,推辞)

(19) 排除,除 [get rid of]

则不可推。——《诗·大雅·云汉》

(20) 又如:推陈致新(推陈出新。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

(21) 推翻 [overthrow]。如:推亡(推翻行亡道之国)

(22) 推让;让与 [decline]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史记》

(23) 刺;杀 [assasinate]

曲刃钩之,直兵推之。——《晏子春秋》

(24) 演绎 [deduce]。如:以一推十;以此类推

(25) 从事娱乐活动 [play]。如:推牌九

(26) 夺去生命;处死 [kill]

哥哥,你只好推了这牛子休。——《警世通言》

(27) 借口,推说 [use as an excuse]。如:推调(托辞,耍花招)

常用词组

推本溯源、推波助澜、推测、推阐、推陈出新、推诚相见、推迟、推斥,推斥力、推崇、推出、推辞、推戴、推宕、推导、推定、推动、推断、推度、推恩、推翻、推服、推估、推故、推广、推后、推及、推己及人、推挤、推见、推荐、推介、推襟送抱、推进、推究、推举、推拒、推理、推力、推聋装哑、推论、推论、推拿、推敲、推求、推却、推让、推三阻四、推搡、推事、推说、推算、推索、推搪、推头、推土机、推推搡搡、推托、推脱、推挽、推委,推诿、推问、推贤让能、推详、推想、推销、推卸、推心、推心置腹、推行、推许、推选、推寻、推延、推演、推移、推展、推知、推重、推子、推尊

  拼音    注音  ㄌ一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JSU  仓颉  HND  郑码  MFKF  四角  22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46  区位  3270  统一码  68A8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丨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梨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落叶乔木或灌木,果实是普通水果,品种很多:梨膏。广梨。鸭梨。

统一码

梨字UNICODE编码U+68A8,10进制: 26792,UTF-32: 000068A8,UTF-8: E6 A2 A8。

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棃梸

汉英互译

pear

造字法

形声:从木、利声

English

pear; opera; cut, sla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梨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2) 同本义 [pear]

棃,梨果也。——《说文》

楂棃姜桂。——《礼记·内则》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白色,果子多汁,可食。如: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因多用梨木、枣木刻成,故称);梨栗(梨树和栗树);梨云(梨雪,梨英,梨霜,梨蕊,梨花。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又指梨树的果实。如:梨果(梨子);梨头(小梨);梨条(用梨子所做的条状果脯);梨干(梨子加工制的果干)

(4) 通“黎”。黎民,人民 [the common people]

棃烝殷,罔荒饥。——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棃庶赖祉。——汉《桐柏淮源庙碑》

(5) 又如:梨元(亦作黎元。民众,梨,通“黎”);梨氓(亦作黎氓。黎民,民众。梨,通“黎”)

词性变化

梨的拼音:   

〈词性:形〉

黑;年老 [black;old]。指老人面色如冻梨

梨,老也。东齐曰眉, 燕 代之北鄙曰梨。——《方言》

班黑谓之棃黮。——《通俗文》

九十曰鲐背,或曰冻梨皮,有斑点如冻梨色也。——《释名》

梨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剺”。割 [cut]

是故博带棃,大袂裂,文绣染。——《管子·五辅》

分棃单于,磔裂属国。——《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梨面(以刀划面。中国古代匈奴一些民族的风俗,凡遇大忧大丧,就用刀划脸,表示哀痛)

匈奴闻 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棃面流血。——《后汉书·耿秉传》

常用词组

梨涡、梨园、梨园戏、梨枣

  拼音  ràng   注音  ㄖㄤ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YHG  仓颉  IVYM  郑码  SIA  四角  31710  结构  左右电码  6245  区位  4035  统一码  8BA9  笔顺  丶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让(讓)的拼音:ràng(ㄖㄤˋ)  

⒈ 不争,尽(jǐn  )着旁人:让步。让位。谦让。

⒉ 请:让茶。

⒊ 许,使:不让他来。

⒋ 任凭:让他闹去。

⒌ 被:让雨淋了。

⒍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让。转(zhuǎn   )让。

⒎ 闪避:让开。当仁不让。

⒏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让章邯”。

⒐ 古同“攘”,侵夺。

统一码

让字UNICODE编码U+8BA9,10进制: 35753,UTF-32: 00008BA9,UTF-8: E8 AE A9。

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讓譲

汉英互译

allow、give away、give up、let、make、yiel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言、襄声

English

allow, permit, yield, conce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让的拼音:

rà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襄( xiāng  )声。本义:责备)

(2) 同本义 [blame]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4) 退让;谦让 [give away;give ground;modestly decline]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克让。——《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尧让天下于 许由。——《庄子·逍遥游》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6) 推举 [elect]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李致远《还牢末》楔子

(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let sb.have sth.at a fair price;make over]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

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

(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9) 请,邀请 [invite;usher]。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

(10) 允许 [let;allow;permit]。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

(11)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decline;refuse]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

(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13) 要求 [ask]。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14)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dodge]。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15) 用烟酒款待 [entertain;treat;offer]。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16) 通“攘”。

(17) 窃夺 [steal]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管子·君臣下》

(18) 骚扰 [disturb]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

词性变化

让的拼音:

ràng  

〈词性:介〉

被 [by]。如:他让自行车撞了;庄稼让大水冲走了

让的拼音:

ràng  

〈词性:名〉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put up one's hands to balance]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犬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常用词组

让步、让道、让渡、让价,让价儿、让开、让路、让位、让先、让贤、让座

  拼音  zǎo   注音  ㄗㄠˇ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GMIU  五笔98  SMUU  仓颉  DBY  郑码  FLTD  四角  50303  结构  上下电码  2764  区位  5270  统一码  67A3  笔顺  一丨フ丨ノ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枣(棗)的拼音:zǎo(ㄗㄠˇ)  

⒈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统一码

枣字UNICODE编码U+67A3,10进制: 26531,UTF-32: 000067A3,UTF-8: E6 9E A3。

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栆棗

汉英互译

Chinese dat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ate tree; dates, jujube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枣的拼音:

zǎo  

〈词性:名〉

(1) (会意。从双朿(   )。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2) 同本义 [jujube;Chinese date]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3) 枣树所结的果实 [date]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推梨让枣: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