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ūn yún tǔ wù
注音ㄊㄨㄣ ㄩㄣˊ ㄊㄨˇ ㄨˋ
解释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出处《梁书 沈约传》:“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
例子但我们现在只听说许多人躺着吞云吐雾,却很少见有人象外国水兵似的满街发酒疯。(鲁迅《南腔北调集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大烟鬼吸鸦片
感情吞云吐雾是中性词。
繁体吞雲吐霧
英语blow a cloud(smoke opium or cigar)
动物生肖牛,虎,蛇
吞的拼音:tūn(ㄊㄨㄣ)
⒈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⒉ 兼并,侵占:吞没(mò )。吞并。吞蚀。吞占。
吞字UNICODE编码U+541E,10进制: 21534,UTF-32: 0000541E,UTF-8: E5 90 9E。
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吴呑
annex、gulp、swallow
吐
形声:从口、天声
swallow; absorb, annex, engulf
详细解释◎ 吞的拼音: tū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 同本义 [devor;swallow]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4) 吞并,消灭掉 [annex]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
吞二周。——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
(6) 容纳 [contain]
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
(7) 忍受 [suffer]
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
(8) 又如:吞恨
◎ 吞的拼音: tūn
〈词性:形〉
痴呆 [dull-witted]
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吞并、吞剥、吞服、吞金、吞灭、吞没、吞声、吞声饮气、吞声饮泣、吞食、吞噬、吞吐、吞吞吐吐、吞咽、吞云吐雾、吞占、吞舟
云(雲)的拼音:yún(ㄩㄣˊ)
⒈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⒉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⒊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⒋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云字UNICODE编码U+4E91,10进制: 20113,UTF-32: 00004E91,UTF-8: E4 BA 91。
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雲
cloud
象形
say, speak; clouds
详细解释◎ 云的拼音:
雲 yún
〈词性: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cloud]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upper air;high altitude]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atmosphere]。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Yunnan]
(13) 姓
◎ 云的拼音:
雲 yún
〈词性:形〉
(1) 比喻盛多 [numerous;many]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high]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remote]。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moving]。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动〉
(1) 说 [say;speak]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have]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be]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revolve;turn]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助〉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代〉
如此;这样 [such;so]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云霭、云斑、云鬓、云彩、云层、云堤、云滴、云端、云朵、云尔、云帆、云海、云汉、云集、云际、云间、云脚、云街、云锦、云开雾散、云粒、云量、云锣、云母、云南、云泥之别、云片糕、云气、云雀、云散、云杉、云涛、云梯、云天、云头、云图、云土、云腿、云雾、云霞、云消雾散、云霄、云兴霞蔚、云崖、云烟、云翳、云涌、云游、云雨、云云、云遮、云遮雾障、云者、云蒸霞蔚、云柱
吐的拼音:tǔ(ㄊㄨˇ)
⒈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⒉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⒊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吐的拼音:tù(ㄊㄨˋ)
⒈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⒉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吐字UNICODE编码U+5410,10进制: 21520,UTF-32: 00005410,UTF-8: E5 90 90。
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唋
give up unwillingly、say、spit、tell、vomit
吞、纳、咽
形声:从口、土声
vomit, spew out, cough up
详细解释◎ 吐的拼音: tǔ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2) 同本义 [spit]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4) 口说,陈说 [tell]。如:吐属;吐决(发表言论,断定事理);吐款(说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诚(说出真心话);吐肝露胆(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吐供(招供);吐言(说话);吐沥(倾诉)
(5) 显露,呈现 [display]。如:吐口(露口风);吐白(显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现端应);吐绿(呈现翠绿色)
(6) 发出;散发 [issue]。如:吐火(发出火光);吐曜;吐辉(发出光辉);吐焰(发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辞;吐音(发音);吐泄(发泄);吐绚(焕发光彩);吐发(焕发)
(7) 长出 [come into being]。如:吐穗;吐芽
(8) 抒发;抒写 [express]。如:吐文(写作。吐属);吐论(发议论);吐谈(谈吐)
(9) 由里向外伸 [stick out]。指舌头。如:吐舌头
(10) 使能够迅速硬化的粘液从口中出来形成丝、网、茧 [spin out]——用于蜘蛛或蚕。如:蚕吐丝
(11) 摆出,亮出 [put on]。武术用语
[燕青] 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水浒传》
(12) 开放 [come into bloom]。如:吐葩(开花);吐花
(13) 出 [give]。如:吐奇(出奇谋);吐决(出谋决策);吐故纳新;吐懑(发泄内心的愤懑)
〈词性:名〉
(1) 姓
(2) 另见 tù
吐翠、吐刚茹柔、吐根、吐故纳新、吐话,吐话儿、吐口、吐露、吐气、吐气扬眉、吐弃、吐绶鸡、吐属、吐丝自缚、吐穗、吐诉、吐絮、吐艳、吐字
◎ 吐的拼音: tù
〈词性:动〉
(1) 呕吐。呕出胃内容物 [vomit]。如:吐下(呕吐下泻);吐逆(呕吐而气逆);吐红(吐血);吐眩(呕吐眩晕);吐骂(唾骂);吐药(促使呕吐的药物);吐壶(唾壶);恶心要吐
(2) 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 [throw up]。如:如果把它们完整地吞下去的话,它们又会被吐出来
(3) 退还非法的或不义的收益 [disgorge]。如:吐赃
(4) 另见 tǔ
吐沫、吐血、吐泻
雾(霧)的拼音:wù(ㄨˋ)
⒈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雾气。雾霭。迷雾。云雾。雾淞(通称“树挂”)。
⒉ 像雾的东西:烟雾。雾剂。喷雾器。
雾字UNICODE编码U+96FE,10进制: 38654,UTF-32: 000096FE,UTF-8: E9 9B BE。
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雺霚霧
brume、fog、mist、reek
形声:从雨、务声
fog, mist, vapor, fine spray
详细解释◎ 雾的拼音:
霧 wù
〈词性:名〉
(1) 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 [fog]。由于接触较冷的地表,因而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就叫做“雾”,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如:大雾;浓雾;雾合(如云雾般的聚合);雾析(雾气消散);雾岑(云雾缭绕的山峰);雾卷(雾气离散);雾杳(雾气深广的样子);雾会(如云雾般聚集在一起。形容其多);雾驳(形容事物像雾色一样斑斓驳杂)
(2) 像雾的许多小水滴 [spray]。如:喷雾器
◎ 雾的拼音:
霧 wù
〈词性:形〉
(1) 比喻轻细的 [light]。如:雾绡(像薄雾一般的轻纱)
(2) 比喻浓密的 [dense]。如:雾鬣(细密的鬣毛)
(3) 昏晦,昏暗 [dim]。如:雾塞(形容昏昧)
(4) 比喻头发的堆卷盘旋,有如雾气的舒腾 [scattered]。如:雾鬟(形容女子头发像云雾般的堆卷盘旋);雾鬓风鬟(形容女子发髻松散的样子)
雾沉沉、雾化、雾里看花、雾茫茫、雾气、雾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