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ú zhī fù fěn
注音ㄊㄨˊ ㄓ ㄈㄨˋ ㄈㄣˇ
解释脂:胭脂;傅粉:擦粉。搽胭脂抹粉。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某公穴窗纸窥之,则涂脂傅粉,钗钏衫裙,一一整饬。”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打扮。
感情涂脂傅粉是中性词。
近义涂脂抹粉
英语whitewash(apply cosmetics)
俄语наводить красоту
动物生肖牛,虎,蛇
涂(塗)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涂饰。涂漆。涂抹。
⒉ 乱写:涂鸦。
⒊ 用笔抹上或抹去:涂改。涂窜。涂乙。
⒋ 泥泞:涂炭。
⒌ 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海涂。滩涂。
⒍ 同“途”。
⒎ 姓。
涂字UNICODE编码U+6D82,10进制: 28034,UTF-32: 00006D82,UTF-8: E6 B6 82。
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塗凃滁途
besmear、imbrue、scrawl、smear、spread
擦、抹
形声:从氵、余声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详细解释◎ 涂的拼音: tú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Tu River]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road]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December]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 涂的拼音:
塗 tú
〈词性:名〉
(1) 泥,泥巴 [mud]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road]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way]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 涂的拼音:
塗 tú
〈词性:动〉
(1) 涂抹;粉刷物品 [spread on;apply;smear]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scribble]。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blot out]。如:涂掉几个字
涂层、涂改、涂盖、涂料、涂抹、涂片、涂山、涂饰、涂炭、涂鸦、涂乙、涂脂抹粉
脂的拼音:zhī(ㄓ)
⒈ 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脂肪。脂膏。松脂。脂油。香脂。
⒉ 指“胭脂”:脂粉。
脂字UNICODE编码U+8102,10进制: 33026,UTF-32: 00008102,UTF-8: E8 84 82。
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指
fat、grease、rouge
形声:从月、旨声
fat, grease, lard; grease
详细解释◎ 脂的拼音: zhī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旨声。本义:动植物所含的油脂)
(2) 同本义 [oil or fat]
脂,戴角者脂,无角者膏。——《说文》
有羽者脂。——《易·本命》
脂,肪也。——《广苍》
脂膏以膏之。——《礼记·内则》。疏:“凝者为脂,释者为膏。
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周礼·考工记·梓人》
(3) 又如:脂灰(油脂和石灰,犹今油灰之类);脂水(旧指妇人盥洗后的剩水;或指石油;脓水);脂炬(即脂烛);脂韦(油脂和软皮)
(4) 润滑脂 [grease]。如:复合皂基脂;非皂基脂;耐寒脂;耐压脂;防锈脂;轴用脂
(5) 胭脂 [rouge]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王维《西施咏》
(6) 又如:脂粉客(油头粉面的风流子弟);脂粉钱(旧指女私蓄)
◎ 脂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涂油使润滑 [oil]
我车已载脂。——杜甫《赤谷》
(2) 又如:脂车(油涂车轴,以利运转。借指驾车出行)
脂蛋白、脂肪、脂粉、脂膏、脂瘤、脂水、脂油
傅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辅相:太傅。少傅。
⒉ 教导:“傅立德义”。
⒊ 教导人的人:师傅。
⒋ 附着,使附着:傅粉。
⒌ 姓。
傅字UNICODE编码U+5085,10进制: 20613,UTF-32: 00005085,UTF-8: E5 82 85。
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
tutor, teacher; assist; surname
详细解释◎ 傅的拼音: fù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尃( fū )声。本义:辅佐)
(2) 同本义 [assist]
傅,相也。——《说文》。按,与俌略同。
傅,傅之德义。——《汉书·贾谊传》。师古曰:“傅,辅也。”
郑伯傅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3) 又如:傅父(古代辅育王室子女的年长男性保育人员);傅御(古代辅佐君王或诸侯办事的官员);傅弼(辅弼;辅佐)
(4) 辅导 [give guidance in study or training]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则使 齐人傅诸?使 楚人傅诸?——《孟子》
今日傅教帝。——《汉书·陈平传》
(5) 又如:傅姆(古时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年老妇人);傅相(古时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傅导(辅导)
(6) 靠近,迫近 [close to]
傅,近也。——《小尔雅》
重欲傅人。——《考工记·庐人》
亦傅于天。——《诗·小雅·菀柳》
(7) 又如:傅郭(靠近外城);傅近(靠近)
(8) 依附,依凭 [depend on]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9) 又如:傅堞(凭借城堞);傅丽(依靠)
(10) 通“附”。附着 [stick to]
辩士见一端,或以意傅着星历,虚造匈奴、 乌孙、 西羌之难。——《汉书·息夫躬傅》
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韩非子》
(11) 又如:傅人(依附于他人);傅于(附着)
(12) 涂 [apply]。如:傅粉(敷粉);傅彩(在绘画中加上色彩);傅色(着色);傅致(涂上);傅饰(涂饰)
(13) 附会;强加 [be attached with]。如:傅重(附会罪状);傅时(趋附时势);傅益(因附会而增加);傅理(附会于理);傅构(辅会虚构)
(14) 捎带,随带 [bring]
边人驩激,执弓傅矢,唯恐不得进。——《宋史》
(15) 通“赙”。以财物助丧事 [give property for funeral arrangements]
若国札丧则令傅补之。——《周礼·秋官下·小行人》
◎ 傅的拼音: fù
〈词性:名〉
(1) 教师,师傅,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 [teacher]。如:太傅;少傅
(2) 姓
傅会
粉的拼音:fěn(ㄈㄣˇ)
⒈ 细末儿:粉末。粉剂。粉尘。米粉。花粉。药粉。漂白粉。
⒉ 特指化装用的粉末:香粉。粉墨登场。粉黛。扑粉。粉霜。
⒊ 用涂料抹刷:粉刷。粉饰。
⒋ 使破碎,成为粉末:粉碎。粉身碎骨。
⒌ 白色的或带粉末的:粉墙。粉蝶。粉连纸。粉笔。
⒍ 用豆粉或别的粉做成的食品:粉丝。凉粉。粉皮。粉芡(qiàn )。米粉肉。
⒎ 浅红色:粉色。粉花。
粉字UNICODE编码U+7C89,10进制: 31881,UTF-32: 00007C89,UTF-8: E7 B2 89。
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powder
形声:从米、分声
powder, face powder; plaster
详细解释◎ 粉的拼音: fěn
〈词性:名〉
(1)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2) 同本义 [rice powder]
粉,傅面者也。——《说文》
藻火粉米。——《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世说新语·汰侈》
(3) 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 [face powder]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世说新语·容止》
(4) 又如:脂粉;粉面(傅粉的脸)
(5) 泛指细末状物质 [powder]。如:粉沸(粉末飞扬腾涌);粉节(带有白粉的竹节。亦借指竹)
(6) 用米、豆类或马铃薯等淀粉制成的食品,特指粉条或粉丝 [noodles or vermicelli made from bean or sweet potato starch]
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儒林外史》
(7) 又如:米粉;炒粉;凉粉;粉汤(粉丝汤);粉团(食品名。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今之麻团)
(8) 绘画用的颜料 [paint]。如:粉墨(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粉绘(粉缋。彩色的图画)
◎ 粉的拼音: fěn
〈词性:动〉
(1) 研成粉末;粉碎 [smash]
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释名》
(2) 又如:粉零麻碎(极言粉碎);粉骨捐躯(谓粉碎骨,献出生命)
(3) 涂饰;粉饰 [white-wash]。如:粉拂(粉扑。敷粉时用以蘸粉拍脸);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
(4) 奖饰,称誉 [cosmetic;praise]。如:粉饰
◎ 粉的拼音: fěn
〈词性:形〉
(1) 白色的;带白色的;粉红色的 [white;pink]
粉粳五十斛。——《红楼梦》
(2) 又如:粉粳(呈粉红色的粳米);粉巾(白色汗巾);粉白(形容女子面容白皙、姣好;亦形容洁白);粉色(白色;亦指粉红色。常用以形容有关艳情的事件)
粉笔、粉肠,粉肠儿、粉刺、粉黛、粉坊、粉末、粉墨、粉墨登场、粉嫩、粉皮、粉芡、粉墙、粉墙、粉身碎骨、粉饰、粉饰太平、粉刷、粉丝、粉碎、粉条、粉头、粉妆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