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瓦棺篆鼎的意思

guānzhuàndǐng

瓦棺篆鼎



拼音wǎ guān zhuàn dǐng

注音ㄨㄚˇ ㄍㄨㄢ ㄓㄨㄢˋ ㄉ一ㄥˇ

解释瓦棺:古代陶土葬具;篆鼎:铸有篆文的鼎器。泛指古董文物。

出处唐·杜牧《李贺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物等。

感情瓦棺篆鼎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wǎ wà   注音  ㄨㄚˇ ㄨㄚˋ   
简体部首  瓦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繁体部首  瓦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GNYN  五笔98  GNNY  仓颉  MVNI  郑码  AZYS  四角  10717  结构  单一电码  3907  区位  4563  统一码  74E6  笔顺  一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瓦的拼音:wǎ(ㄨㄚˇ)  

⒈ 用陶土烧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⒉ 〔瓦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⒊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瓦当(dāng   )(即瓦筒之头)。瓦匠。

其他字义

瓦的拼音:wà(ㄨㄚˋ)  

⒈ 盖瓦:这间房就等瓦瓦(  )了。

统一码

瓦字UNICODE编码U+74E6,10进制: 29926,UTF-32: 000074E6,UTF-8: E7 93 A6。

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il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ile; earthenware pottery; gir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瓦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象屋瓦俯仰相承的样子。“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已烧土器的总称)

(2) 同本义 [earthenware]

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说文》

神农作瓦器。——《周书》

夏时 昆吾作瓦。——《礼记·有虞上陶世本云》

载弄之瓦。——《诗·小雅·斯干》。传:“纺砖也。”

(3) 又如:瓦大(瓦制的酒器);瓦缶(口小腹大的瓦器);瓦器(用泥土烧制的器皿);瓦伶(陶瓦制的偶像);瓦卮(陶制的盛酒器);瓦豆(古代陶制的一种礼器);瓦兆(瓦卜。古代占卜法之一。击瓦定吉凶);瓦池(墨盆);瓦盎(瓦制的盆器);瓦窑(烧制砖瓦陶瓷器的灶。戏称生女孩较多的妇女,因为旧时生女叫“弄瓦”);瓦木作(泥瓦工和木工);瓦灶绳床(形容生活贫困);瓦楞帽子(明代平民便帽);瓦注(以瓦器为赌注。后喻贱物轻掷)

(4) 屋瓦 [tile]

瓦缝参差。——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铜瓦;石绵瓦;木瓦;琉璃瓦;瓦衣(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瓦沼(瓦盆般的水池);瓦沟(瓦楞之间的泄水沟);瓦甃(屋檐)

(6) 功率单位,瓦特的简称 [watt]

(7) 盾脊,盾背拱起如覆瓦的部分 [back of shield]

齐子渊捷从 泄声子,射之,中楯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 宋、元时都市中的游乐、贸易场所。也称“瓦子”、“瓦舍”、“瓦肆”或“瓦市” [amusement park or market]

临安中瓦在御街中,士大夫心游之地,天下术士皆聚焉。——《贵耳集·下》

(9) 〈词性:方〉∶旧式车轮上的铁护板 [the protecting plate of wheel]。如:车瓦;瓦盖

(10) 古八音中“土”的别称 [earth]

匏以宣之,瓦以赞之。——《国语》

(11) 地名 [Wa country]。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南

公会 晋师于 瓦。——《春秋·定公八年》

(12) 姓

(13) 另见   

常用词组

瓦当、瓦房、瓦釜雷鸣、瓦岗军、瓦工、瓦罐、瓦合之卒、瓦匠、瓦解、瓦解冰泮、瓦解冰消、瓦解星散、瓦蓝、瓦楞、瓦楞纸、瓦砾、瓦垄,瓦垄儿、瓦垄子、瓦面、瓦坯、瓦全、瓦斯、瓦特

基本词义

瓦的拼音:   

〈词性:动〉

(1) 用瓦覆盖;铺瓦 [tile]

瓦屋梁。——《急就篇》

(2) 另见   

常用词组

瓦刀

  拼音  guān   注音  ㄍㄨㄢ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SPNN  五笔98  SPNG  仓颉  DJRR  郑码  FWY  四角  43977  结构  左右电码  2778  区位  2555  统一码  68FA  笔顺  一丨ノ丶丶丶フ丨フ一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棺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装殓死人的器具:棺材。棺木。棺椟。棺椁。盖棺论定。

统一码

棺字UNICODE编码U+68FA,10进制: 26874,UTF-32: 000068FA,UTF-8: E6 A3 BA。

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棺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木、官声

English

coff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棺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官声。本义:棺材,装殓尸体的器具) 同本义。亦称:棺木,棺函,棺柩,棺衬 [coffin]

棺,榇也,所以掩尸。孝经郑注:“周尸为棺。”——《说文》

棺之为言完,所以藏尸令完全也。——《白虎通》

阳作木棺,有虞氏用瓦棺。——《古文考》

(2) 又如:棺材本(借指养老的钱);棺材座子(棺材下面的底座);棺尸(棺材中的尸体);棺衾(棺材和衾被。泛指殓尸之具)

常用词组

棺材、棺材瓤子、棺椁、棺架、棺木

  拼音  zhuàn   注音  ㄓㄨㄢˋ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TXEU  仓颉  HVNO  郑码  MZGQ  四角  88232  结构  上下电码  4637  区位  5513  统一码  7BC6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フ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篆的拼音:zhuàn(ㄓㄨㄢˋ)  

⒈ 汉字的一种书体:大篆。小篆。篆体。篆书。

⒉ 书写篆字:篆额。

⒊ 印章多用篆文,故为官印的代称,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篆刻。摄篆。次篆。台篆。

统一码

篆字UNICODE编码U+7BC6,10进制: 31686,UTF-32: 00007BC6,UTF-8: E7 AF 86。

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篆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al

造字法

形声:从竹、彖声

English

seal script; seal, official stam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篆的拼音: zhu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彖( tuàn  )声。从竹,与简册有关。本义:即篆书。汉字的一种书体,通常包括大篆、小篆,一般指小篆)

(2) 同本义 [seal character]

篆,引书也。谓引笔而箸之于竹帛。——《说文》。故史籀所作为大篆, 李斯所作为小篆,又有以摹印者为缪篆。其实 许君所云八体, 唐元度所云十体,下至 韦绩所云五十六种云, 梦英所云十八种书,皆得之篆也。

鸟书篆素。——左思《吴都赋》。注:“篆书于素也。”

用篆章一。——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篆炉(有篆字形图案的香炉);篆体(篆字的书体。汉字书体的一种);篆虫(篆书);篆题(用篆书所写的字);篆隶(篆书和隶书);篆记(篆体印章)

(4) 官印的代称 [a seal of office]

妻孥从饿死,敢爱黄金篆。——唐· 刘叉《饿咏》

轻骑而先,二十六日入泰州,未视篆,借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 岳琦《金蛇粹编》

(5) 又如:篆文(篆体字);篆注(对篆字的注解);篆籀(篆文和籀文)

(6) 官职 [official position]

明官多缺,以经历署篆。——《徐霞客游记》

词性变化

篆的拼音: zhuàn  

〈词性:动〉

(1) 特指用篆体字书写 [write with seal character]

太一装以宝,列仙篆其文。——唐· 韩愈· 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

(2) 又如:篆素(写篆书于素帛);篆额(用篆字书写碑额);篆书(写篆字)

(3) 雕刻 [carve]

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红楼梦》

(4) 引申为铭刻 [engrave on one's mind]

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聊斋志异》

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已增铭篆。——唐· 顾云《谢徐学士启》

(5) 又如:篆铭(铭刻,比喻牢记在心)

常用词组

篆工、篆刻、篆书、篆文、篆章

  拼音  dǐng   注音  ㄉ一ㄥˇ   
简体部首  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HNDN  仓颉  BUVML  郑码  LZNX  四角  22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844  区位  2206  统一码  9F0E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鼎的拼音:dǐng(ㄉ一ㄥˇ)  

⒈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⒉ 锅:鼎罐。鼎锅。

⒊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⒋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

⒌ 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⒍ 正当,正在:鼎盛(shèng   )。

统一码

鼎字UNICODE编码U+9F0E,10进制: 40718,UTF-32: 00009F0E,UTF-8: E9 BC 8E。

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鼎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㫀鐤鼑

汉英互译

an ancient cooking vessel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鼎的拼音: dǐ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tripod caldron]。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emperor]。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prime minister]。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high official]。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state]。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词性变化

鼎的拼音: dǐng  

〈词性:形〉

(1) 显贵 [important]。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great]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tripartite]。如:鼎分(三分)

鼎的拼音: dǐng  

〈词性:动〉

变革 [change;reformation]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常用词组

鼎铛玉石、鼎鼎、鼎沸、鼎革、鼎力、鼎盛、鼎食、鼎新、鼎峙、鼎助、鼎足、鼎足之势、鼎族

成语首拼